練習太極拳需注意的方面

  對於大多數老年人來說,練習太極拳是一項十分有益處的活動,大家也樂於接受。那麼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練習太極拳急需注意的兩大方面

  一、太極拳訓練方法

  1、靜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

  2、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鬆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雲流水,輕柔勻緩;

  3、動作弧形,圓活完整,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4、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即動作要連綿不斷,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

  二、練習太極拳的要領

  1、虛領頂勁:頭頸似向上提升,並保持正直,要鬆而不僵可轉動;

  2、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即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聳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鬆;

  3、手眼相應,以腰為軸,移步似貓行,虛實分清:指打拳時必須上下呼應,融為一體,要求動作出於意,發於腰,動於手,眼隨手轉,兩下肢弓步和虛步分清而交替,練到腿上有勁,輕移慢放沒有聲音;

  4、動中求靜,動靜結合:即肢體動而腦子靜,思想要集中於打拳。

  楊式太極拳與老年人

  太極拳,根據陰陽、臟腑、經絡、氣血學說創造的鍛鍊方法和動作要領,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意氣為君骨肉臣”;三調整:調心、調氣、調身;九要領:靜、聚、貫、順、沉、暢、鬆、正、整。在練習時要做到心神安靜,內外放鬆,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神形合一,意氣相依。還要長期鍛鍊,持之以恆,從而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一、強心 “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

  練太極拳特別強調“心靜用意”,用意識引導動作,使心神安靜,意念集中,機體放鬆,臟腑之間發揮正常的功能,從而取得相對平衡。心神安定,可使思維敏捷,語言流利。心氣執行流暢,更能發揮其統轄血液迴圈的功能,減少和消除體內瘀血。血液通暢充盈,面色自然紅潤。

  二、養肝 練太極拳時,意境清靜,情緒安寧。

  以意行氣,內外放鬆,動作輕柔圓活,如春風楊柳,生氣盎然,可使肝氣舒和條達,從而肝體得養,肝血得藏,有助於脾胃消化,不致橫逆克土。練拳時以意運氣的腹式呼吸,有助於行氣活血。眼神貫注動作,動作圓活連貫,對養肝明目、舒筋活絡大有好處。

  三、健脾 練拳時的腹式呼吸。

  “氣勢宜鼓盪”,內臟加強蠕動,好比對腸胃等內臟器官進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氣機通暢,脾胃升降和順,新陳代謝加強,中土運化水谷功能健旺。心情舒暢,飲食自然香甜。化源增加,營養充足,肌肉豐滿光澤,四肢強健靈活。脾氣旺盛,營血充盈,統血功能亦必正常。

  四、補肺 練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

  從而加強了肺主氣的功能,增加了肺活量,有利於肺的肅降。通過吐故納新,能進一步推動氣血在全身的執行,使身體各部都得到營養與活力。練拳時使肺的呼吸與皮毛的開合聯絡起來,與動作的開合虛實和起伏轉換結合起來,練拳後面板溫暖或微微出汗,有利於肺氣的宣發和水道的通調,並能充衛固表,不易感冒,使面板潤澤,感覺靈敏。

  五、固腎 太極拳論認為“腰為主宰”。

  “命意源頭在腰隙”。故練拳時十分重視腎之府——腰的作用,以腰為軸來帶動四肢和全身協調運動,使勁路完整,氣機暢達;要“牽動往來氣貼背”、“中氣貫脊中”;還要懸頂、吊襠、提肛、尾閭中正,以加強腎命並調通任督二脈之氣。並且以心為令、氣沉丹田,使心腎相交,水火既濟。這樣就加強了兩腎和命門的功能,使腎精充實、陽氣旺盛、行動輕捷、二便調和、骨強齒堅、發澤耳聰。

  太極拳的特點

  一 輕鬆柔和

  太極拳的架式比較平穩舒展,動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體的生理習慣,沒有忽起忽落的明顯變化和激烈的跳躍動作。

  所以,練習一兩遍太極拳以後,會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會出現氣喘等現象,給人以輕鬆愉快的感覺。由於太極拳具有這個特點,所以,不同年齡、性別和體質的人都可從事太極拳練習。

  二 連貫均勻

  整套太極拳的動作,從“起勢”到“收勢”,不論動作的虛實變化和姿勢的過渡轉換,都是緊密銜接、前後連貫,看不出有什麼明顯停頓的地方。整套動作演練起來,速度均勻,前後連貫,好像行雲流水,連綿不斷。

  三 圓活自然

  四 協調完整

  太極拳不論是整個套路,還是單個動作的姿勢,都要求上下相隨,內意念、呼吸外軀幹、四肢動作一體,身體各部分之間要密切配合。

  在練習過程中,要以腰為軸,上肢和下肢動作都由軀幹來帶動,並且互相呼應,切忌上下脫節或此動彼不動、呆滯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