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運動防禦與還擊探討

  近年來,我國拳擊運動水平提高較快。隨著拳擊對抗的攻擊性加強,速度、力量、出拳密度等都上升到新高度。防禦必然要相應地適合攻擊技術的發展現狀,在防禦速度、防禦的綜合性以及防禦轉換為攻擊的環節上要上臺階。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防禦本身就是一種天生的自我保護行動,拳擊防禦是在對抗中伴著攻擊技術自然形成並演變發展著的,各種防禦技法已經在現代拳擊中比較定型且富於變化。拳擊手需要把握的關鍵在於分清主與從,根據自己的條件,根據在實戰中能否用得上,能否極快地使用出來而精練適合於自己的有效防禦法。本文就防禦法種種,防禦還擊的積極性與被動性防禦的採用試做探究。

  一、防禦法種種

  拳擊是由身高、臂長、肺活量、速度、力量、機敏程度等各自不同的人進行交手的運動。缺乏防禦能力便意味與對手交鋒中總有處於被動挨打局面的可能,因此,防禦技術的掌握, 理應進行數倍於攻擊技術的練習,要在正確姿勢的保持中,運用阻擋、拍擊、格擋、搖避、閃躲等綜合防禦方法。

  阻擋簡便易行,它是用手掌或手臂阻止對方來拳。對來自擊頭部正面的刺拳,用後手掌心阻止下壓。動作不能張手太早或前迎太多,伸到距下頜一拳遠的位置便可。對打上體的來拳,便要兩肘貼近身體,同時全身肌肉緊張收縮略屈體,用手臂阻擋,無論哪種來拳,都只用一隻胳膊擋,打到右側,用右臂擋。打到左側,用左臂擋,如果來拳擊頭部,手臂稍上抬 就可以把拳擋回。

  拍擊是改變來拳方向的防守法,多用於防直拳,來拳是左直拳擊頭部,用右手掌向左方拍擊其拳腕,動作要小、快、有力。如果是左直拳擊上體,用右手掌向左下方拍擊來拳左手 腕,同時配以身體內收並向左略轉的動作。對右直拳則要向右略轉體,左手掌做拍擊。

  格擋用於防擊頭部側面的擺拳。手的位置抬到耳部上方,手掌外翻,同時略向格擋來拳相反方向轉體。對方擊左擺拳,以右小臂在自己右側格擋;對方擊右擺拳,則以左小臂在自己左側格擋來拳,上臂不應抬得過高,否則,會使肋部出現過大的空當。

  閃躲是避開來拳的方法,優越性在於自己的雙手可以自由活動,利於反攻。閃躲規範的方法是向外線移動,即來拳是擊頭部的左直拳,使身體略向右前傾斜,與頭部同時向右前側閃;來拳是右直拳擊頭部,閃躲動作則反之。閃躲可根據來拳情況,原地或者配合步法做動作。搖避是閃過擊頭部拳的另一種閃躲方法。拳擊來時,立即屈膝蹲身,頭部與上體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搖避,使來拳從頭上滑過,做潛身搖避的閃躲動作,眼睛還需盯住對手,並要經常改變移動方向。另外,利用步法移動擺脫對手的攻擊簡單而且高明。後移、側移到對手來拳擊打不中的恰當距離,以便於著手還擊。

  由於拳擊攻擊技術有單一拳法也有連擊、連續和組合拳,因而,防止一次性擊打的防禦還遠不夠用。在電光石火般的交鋒中,誰都很難面對每一來拳連續、準確地實現相應的防守動作。因此,綜合防禦如雙臂防護、疊臂防護、肩臂防護便十分必要了:

  雙臂防護的方法為兩臂置於胸前。臂間距不宜過大,兩手自然張開,手掌向內掩護面部,兩肘向下保護軀幹,兩眼從臂間注視對手,根據來拳恰當移動,身體重心放在兩腿間,膝部 彎曲,略降重心,以雙臂防禦攻擊。

  疊臂防護為前手臂彎屈,掌心朝下,橫置於胸前,保護上體,後手臂彎曲,掌心朝下橫置於頭前,保護頭部,兩臂間隔不能過大,兩臂及身體相應移動,以兩臂擋住攻擊。

  肩臂防禦要求身體稍右轉,左肩上提對著對手,左上臂貼住左肋部,左小臂下沉貼住腹部;右臂曲肘靠置胸前,手掌朝前保護頭部,根據來拳做阻擋,以右臂、左肩、右手臂抵禦對方攻擊。

  防禦法雖說做為拳擊手沒有必要全部掌握,但是必須學會兩個以上的防禦動作。除此,拳擊防禦的目的還需明確,即有效地防禦不僅要求免遭擊打或堵住拳路,更在於如何才能迅速恢復反擊的姿勢與身體平衡,能順利地同攻擊動作連線起來,這便是對防禦要持的基本要求。
 

  二、防禦還擊的積極性與被動防禦

  防禦法都是以阻止、化解對手的進攻,並且能夠順利地同攻擊動作連續起來為本的,單純的防禦不是好的防禦,只是一味地注重防守,違背拳擊運動的目的。不出擊,無論是誰,必敗無疑,給對手造成威脅的是保護自己還擊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從防守轉移到下—個反擊上,達到防禦使對手來拳落空,又在其忙於回防之際,可迅猛地還擊他,這樣,在對抗中就有明顯的積極性。

  防禦與還擊的聯絡是在剎那間完成的轉換,因此,平時練習防禦時,就要考慮到防守速度,練就憑觸覺感應打還擊拳的本領,還擊拳是從防禦轉為進攻的方法,是經防禦技術配合的進攻戰術,必然需要有阻截或避開來拳的步驟。防禦與還擊的銜接,有時需要有時間差,但更多的時候是近乎同時完成的。後發制人的還擊拳會使自己的出拳更有威力,可以趁對手出拳露出空檔的機會把握主動性。例如常見的遠近距離長短拳法的防禦還擊。來拳為左刺拳,阻擋或拍擊後立即以左直拳回擊其頭部;要麼左閃移步,同時揮左擺拳擊其頭部或上體,繼以右直拳攻下頜。若來拳為右直拳,則左手拍擊,以右直拳回擊其頭部;或者向左側閃的同時以右手鉤拳擊其下頜,繼以左擺拳再攻頭部,如果來拳為左擺拳擊頭部,以右小臂格擋,緊接著變右直拳擊其面部;或者格擋住來拳,再以左直拳擊其頭部;再就潛避左擺拳,轉身時揮擊左手鉤擊對手上體,右直拳擊打頭部。對鉤拳的防禦還擊,則以小臂阻擋,用另隻手的鉤拳、短直拳擊在對手無防範的頭部或身體中間位置;或者退避鉤拳後,以左、右直拳回擊對手頭部。

  從上述一系列還擊拳可以看到,防禦還擊是不能割裂的一套技術,宛若一氣呵成。只有達到這個水準,才有望於在實踐中臨危不懼,反應正確,行動敏捷有效。因而,無論單一的, 連續的,或者用組合拳還擊,都要處理好防禦轉換為還擊的剎那機會,在對方先發起進攻暴露空檔的瞬息,最是還擊拳恰到好處的擊打之時。實戰本身就毫不含糊地要求有效的防禦還 擊非得迅速、利索、動作準確不可,如果行動欠機敏,還擊不果斷,動作稍緩慢,機會就會化為烏有。

  拳擊是撞擊性運動,對抗中免不了出現危險情況,受到重擊,無法避開對手來拳時,消極的防守法是可以應急的,用封鎖法去貼抱對手。貼抱要封鎖對手的胳膊,使其無法出擊。這種方法使用要領是迅速逼近對方,上體貼住對方上體,頭部置於對手頭部側面,兩臂緊貼對手兩臂,憑觸覺隨對手移動做相應移動。直到裁判下令分開為止。貼抱方法是不得已時才採用的,它是救急辦法,目的在於擺脫一時困境,稍有喘息,遏止對方強勁攻勢。

  總之,拳擊的防禦與防禦還擊的技術構成同主動攻擊一樣的重要,拳擊手需在結合自己實戰特點去精練幾樣拿手的絕活。歷來精通拳擊技術的人都是下了大功夫並不懈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