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後怎樣拉伸

  跑步是最常見的健身運動,跑步後的拉伸運動有利於肌肉恢復,緩解疲勞。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跑步後的最佳拉伸運動

  1、拉伸小腿

  跑步時小腿承受的壓力很大,所以跑完後小腿肌肉很需要拉伸放鬆。

  1.兩臂分開,按在牆上。兩腿分開,一個在前一個在後,前腿彎曲,後腿伸直,兩腳均伸直向前,後腳跟放在地上,感覺到小腿肌肉有拉伸感,保持15-30秒,換腿。

  2.雙手撐牆,保持後腳跟著地,把腿繃直,體會小腿被拉伸的感覺,保持20秒重複。

  3.俯身,用雙臂和一條腿伸直,腳尖著地支撐身體,另一條腿屈於體前放鬆,身體重心集中於支撐腳的腳尖處,腳跟向後、向下用力,感覺到小腿後部肌肉被拉緊,保持緊張狀態,數10,放鬆,重複3次,然後換另一條腿做3次。

  2、拉伸韌帶

  繩肌,即腿筋肌肉,在大腿後方,自骨盆延伸至小腿,很容易受傷,所以拉伸腿後肌肉也相當重要。

  1.兩腿交叉,兩腳緊挨,彎腰,膝蓋伸直。試著用手摸腳或身體貼向雙腿,保持15-30秒鐘,換腿。

  2.前胸向膝蓋靠攏,膝蓋不要彎曲。感覺腿部韌帶與後背有痠痛感,停止拉伸並作兩次深呼吸,慢慢恢復為起始動作。重複動作12次。

  3.慢慢拉起繃直的左腿,膝蓋不要彎曲,臀部與大腿肌肉繃緊,直到大腿與身體呈直角後停止拉伸,做兩次深呼吸,慢慢恢復為起始動作。

  3、拉伸臀肌

  在跑步過程中,抬腿的力量一部分來自於臀部屈肌的力量,因此跑後這一部分肌肉也需要很好的拉伸。

  1.兩腿分開,一前一後。雙腳指向前,身體保持直立,用手按壓大腿,同時臀部向前運動,直至到臀前部和後腿大腿上方感覺到拉伸感,保持15-30秒,換腿。

  2.雙手後撐,將髖部向前慢慢滑動,保持20秒。

  3.雙手枕於頭後,將兩膝和髖部向一側用力,保持20秒後換個方向重複。

  4、拉伸膝蓋

  1.用手把膝蓋向下壓,保持20秒。

  2.右手支撐,左肘向右膝扭腰側壓,體會右腿外側被拉伸的感覺,體會左側腰部肌肉被拉伸的感覺,保持20秒重複。

  3.站直,雙腳開啟與肩同寬,腳尖向腿的方向外八字開啟,腳不要彎曲,大身向下彎曲,用手去碰腳尖、腳側、腳後

  5、拉伸腹部

  坐下,屈膝,兩腳底相對置於身體前方,儘可能把腳靠近腹股溝處,腳儘量靠近地面,保持15-30秒鐘。如果能輕鬆做到這個動作,試著儘量把身體向前傾要小心不要做過頭了,同樣保持15-30秒鐘。

  愛跑步要警惕這五種病

  跑步膝

  指跑步等運動造成的膝蓋傷。典型症狀是膝蓋附近疼痛,長時間保持膝蓋彎曲坐姿、下樓梯或者走小坡路時,膝蓋疼痛更明顯。但是,跑步到底會不會增加關節炎發病機率呢?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一項涉及7.5萬名跑步運動員的大規模研究發現,只要一開始膝關節很健康,跑步就不會明顯增加關節炎風險,有些人到中老年時仍然可以繼續慢跑。慢跑者罹患關節炎的風險其實比不常活動的人群更小。

  髂脛束綜合徵

  多發生在長跑過程中或者跑步結束後,其主要原因是,髂脛束與股骨外上髁過度摩擦,導致韌帶或滑囊炎症所致。主要症狀是腫脹和疼痛。

  脛前疼痛/外脛夾

  該病發病位置為脛骨骨幹前方或小腿內側,病因多種,最常見原因是脛骨周圍骨膜慢性炎症。

  跟腱炎

  跟腱炎通常是由於小腿腓腸肌和跟腱承受了太大壓力所致。患者跑步之後,小腿肚子或腳後跟以上開始出現輕微疼痛。

  足底筋膜炎

  該病疼痛症狀最明顯,病因是在負重過大、行走或跑步過程中,足底肌肉受到巨大沖擊,引起區域性肌肉勞損導致區域性足底筋膜發炎。走路時,疼痛症狀會加重,疼痛點常靠近腳後跟。

  跑步導致傷病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身體失去平衡,二是運動量過大。跑步導致的運動傷在很多情況下不容易被診斷,且腳部一旦出了問題,還容易導致膝蓋、臀部和後背問題。

  建議跑步前先散步熱身,讓肌肉等身體組織為跑步做好“準備”.走路可以增強肌肉、關節和肌腱,而這些正是跑步過程中容易受傷的部位。每週還可適當增加力量訓練,以增強核心肌肉群。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