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是成功的基石事例

  信念是大海中的燈塔,指引我們前行;信念是初升的太陽,給我們希望;信念是山頂的美景,給我們奮鬥的動力。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貝多芬雙耳失聰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堅持他的音樂創作,耳朵聾了又聽不見,就用筷子插進鋼琴的發聲器,以震動來辨別音調,最終創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響曲》。

  篇2

  諾貝爾決心把烈性炸藥改造成安全炸藥。1862年夏天,他開始了對硝化甘油的研究。這是一個充滿危險和犧牲的艱苦歷程,死亡時刻都在陪伴著他。在一次進行炸藥實驗時發生了爆炸事件,實驗室被炸的無影無蹤,5個助手全部犧牲,連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倖免。但是,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繼續實驗。經過長期的研究,他終於發現了一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藥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炸藥的引爆問題,這就是雷管的發明。

  篇3

  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力圖雪恥,激勵自己,在屋內懸一苦膽,出入、坐臥都要嚐嚐,使自己不忘受辱之苦。睡覺時不用床鋪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自己不忘亡國之痛。經過這樣多年的磨礪,終於使越國強盛起來,打敗了吳王。

  篇4

  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的房間裡,不論是窗簾上、衣架上、櫥櫃上、床頭上、鏡子上,到處都掛著一串串小紙片,走近一看,原來紙片上都寫著美妙的詞語、生動的比喻,有用的資料。他把紙片掛在房間的各個部位,是為了在睡覺、穿衣、刮臉、踱步時,隨時隨地都能看到,都能記誦。外出時他也在衣袋裡裝著不少紙片。他這樣刻苦學習,積累資料,終於寫出了《熱愛生命》《鐵蹄》《海浪》等引人入勝的作品。

  篇5

  張海迪身患高位截癱,而她在病床上,用鏡子反射來看書,最後以驚人的毅力學會了4國外語,併成功的翻譯了16本海外著作。

  篇6

  司馬遷遵從父親遺囑,立志要寫成一部能夠“藏之名山,傳之後人”的史書。就在他著手寫這部史書的第七年,發生了李陵案。貳師將軍李陵同匈奴一次戰爭中,因寡不敵眾,戰敗投降。司馬遷為李陵辯白,觸怒漢武帝,被捕入獄,遭受殘酷的“腐刑”。

  受刑之後,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殺,可想到自己寫史書的理想尚未完成。於是忍辱奮起,前後共歷時18年,終於寫成《史記》。這部偉大著作共526500字。開創我國紀傳體通史的先河,史料豐富而翔實,歷來受人們推崇。魯迅曾以極概括的語言高度評價《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篇7

  法國科幻說家儒勒·凡爾納,為了寫作《月球探險記》,就認真閱讀了500多種圖書資料。他一生之中共創作了104部科幻小說。讀書筆記達二萬五千本。

  篇8

  春秋戰國時期,一位久經戰場的將軍生了一場重病,生命將盡。臨終前,他把兒子叫到了跟前,然後拿出了一個箭囊,裡面插著一隻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傳家寶箭,只要配帶在身邊,就會力量無窮,不過千萬不可把它抽出來。”說完這句話,將軍才放心地永遠閉上眼睛。

  於是,將軍的兒子便始終把箭囊配帶在身上。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製,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在戰爭中,他同樣創造了輝煌的戰績。

  在一場最為激烈的戰鬥中,兒子所帶領的軍隊依然勢如破竹。然而就在他即將攻下這座城池的時候,兒子忽然貪婪地想看一看箭桿和箭頭的模樣,他猶豫了一下,忍住了一時的衝動。耳旁彷彿嗖嗖的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他們勝利了,巨大的成就感襲來,兒子十分想一睹這傳家之社的風采,於是他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慾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兒子驚呆了——原來這箭囊裡只有一隻斷箭!這太可怕了,兒子想,原來我一直揹著這隻斷箭在打仗!想到這兒,他不免嚇出了一身冷汗,彷彿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

  就在他剛要把這“寶貝”扔掉的時候,敵軍有一夥兒殘餘忽然反撲回來,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

 

的人還:

1.關於信念與成功的事例

2.堅定信念而成功的事例

3.成功需要無比堅定的信念

4.成功人士信念奮鬥歷程故事

5.奮鬥是成功基石的演講稿3篇

6.成功的路不止一條事例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