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到課堂高效又有趣

  近幾年來,改變傳統的“灌輸性教學”的課堂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學校以及老師也一直在尋找老師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中主動權與主動權之間的正確平衡點。一節課怎麼做到高效有趣是目前教學的主要改革方向。

  一、注重挖掘學生對於數學的興趣和天賦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孩子們更好地融入數學課堂,進一步發現數字的規律和魅力,讓孩子們真正的愛上數字,愛上數學這門學科,那麼培養他們對數學的樂趣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全方位地介紹數學這一門學科的歷史淵源和發展現狀,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提前準備與課堂授課內容有關的視訊、圖片或者有趣的小故事等,適當的展示給學生們,能讓學生們眼前一亮,學習起來更有動力與興趣,使學生真正掌握獨立思考簡單或者較為複雜的數學問題,處理數學問題和各種應用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養。比如,在部編版小學數學教材的第七單元《認識鐘錶》中,在課堂授課中,教師就可以以家裡常見的鐘表為切入點進行引導:“鐘錶在家裡都很常見了,大家有沒有注意過牆壁上或者桌子上擺放的鐘表呢?鐘錶有圓形和方形之分,它們會不會因為形狀不同而功能不同呢?鐘錶有幾根針?它們分別以怎麼樣的速度轉動?誰快誰慢?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又分別代表了什麼意義?鐘錶上的數字又有什麼意思?它們跟我們學習過的數字代表了相同的意義嗎?”諸如此類的問題,通俗易懂又簡單易回答,只要在生活中細心觀察就能得出答案,既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又不會對他們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完全可以應用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

  二、完善教學過程,構建高效課堂

  富有新意的引導可以有效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要制定全面有趣的教學提綱,這對教師課前準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出詳細介紹,需點明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預習問題、課後探索問題、小組合作探究的內容等問題,然後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進度自主的學習。實踐證明,學生根據自己的進度,細化或粗略的進行部分細節的學習研究,比全班進度固化的效果好的多,學習效率也高得多,學習興趣也更加濃厚。最後,要進行老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完善學習知識。吸收知識固然重要,反思和評價能使知識更鞏固,使學生們學習的印象更加深刻,所以這一環節也必不可少。比如教材中第八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中,在規定的課堂內容教授結束後,讓學生們自我反思,提出如下問題:“這節課自己是不是真的聽懂了?知識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老師所提到的應該注意的問題日後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夠完全避免?如果考試出現20以內的進位加法自己是不是有把握全部做正確?在生活中自己能不能自主的作用20以內的進位加法來解決應用問題?”諸如此類,可以讓學生們通過自身反省和自我評價,發現自身的問題,看到知識認知的死角,使每堂課都不留下遺留問題,輕鬆愉快地學習,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三、營造和諧輕鬆的學習氛圍和親密的師生關係

  常言道:“聽其師,信其道。”一直以來,學生的厭學問題總是困擾著眾多家長和老師。如何使學生們克服厭學心理、真正的熱愛學習成了老師們的重點思考問題和必修課。很多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與授課老師不能和諧相處,對授課老師產生牴觸心理,因而對於老師講述的內容毫無興趣,進而失去了對這一門學科的興趣和學習慾望。如果教師長時間只用一種教學方法,那麼很容易被時代過濾掉。所以作為一名時刻要與學生們打交道的教師,時常與學生們交流,瞭解他們的學習心理以及對本門學科的態度看法,最重要的是詢問他們想通過什麼方式進行課堂學習,根據學生們的回答合理改變教學方案,與時俱進,使課堂教學體現時代特色,更能激發孩子們對於本門課程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沒有什麼不同,每個人都應該被平等的對待,孩子們也是一樣,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不同的學生,關於這個整體,避免不了排名前後,就有相對優秀和相對落後,但並不能因為在班級裡的排名先後而對每個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對不同情況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態度和教育方法在班級管理中十分重要。要做到對於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對待方式,就要做到以下兩點:對於學習相對輕鬆的學生,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過度關心,要適當鼓勵和適當提醒,告誡優等生不能因為相對領先而驕傲自滿;在面對在接受知識有一定困難的學生的時候,責怪和訓斥是大忌,要適當的鼓勵學生,使他們不要喪失學習的信心和耐心與興趣,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是每一位老師的宗旨。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關愛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心,用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進而讓他們愛上數學這門課程,教師也可得以積累經驗,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