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精彩段落

  “家是什麼呢,是一個人這一世一生的牽掛,也是一個人終其一生最好的歸宿。”小編為你準備更多,歡迎閱讀!

  精選

  一、讀《我們仨》 一個人再光彩奪目,成就非凡,他仍舊是一個人,脫離不了這個本質。能夠迴歸這個本質的人,經得起大起大落,也品嚐得平凡中的滋味。“返璞歸真”是我能想到的詞。何止楊絳先生啊,他們一家子都是如此。正如書中所說:‘我們仨’其實是最平凡不過的。……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家是什麼呢,是一個人這一世一生的牽掛,也是一個人終其一生最好的歸宿。家能帶給人的慰藉和安全是巨大的,一個人對家的渴望遠不是顛沛流離所能擊垮的。這個家在六十多年的歲月裡穿越戰火,經歷疾病,走過„„歷經作為妻子作為母親對一個家的操勞、擔憂、牽掛、幸福,終於在送走了至親之後,剩下“一個人思念我們仨”的楊絳先生。

  三、有時候我也會想一個問題:誰先永久地長眠?這是一個比較糾結的問題。假如作為一個丈夫,我希望妻子能夠在世上更長久地生活,我相信人到了一定年齡,看世界就變得繁花似錦了。對人生、對生命會有更透徹的理解。可是獨留在世的,尤其是甘於物質而渴求精神的人,好比是忽然間遺留在了失落的沙洲,這孤零零的悲傷和痛苦,如洪水猛獸般襲來時,又該如何抵擋呢?然而,生命的時鐘不是我們設定的。當一切發生的時候,就像沉睡中的人被鬧鈴驚醒。雖然時間早已設定,我們也知道鬧鈴肯定會在某個時刻響起,而當它響起時卻還是讓人受驚。

  四、然後悲傷大約從每個細胞裡滲出來了吧。當楊絳先生在夢境裡站在山頭,望著載著錢鍾書的小船在彎彎曲曲的河面上漂,直消失在層疊的山色裡。她期望自己變成一塊望夫石,守望山頭。我站在她身後,看著她在那邊乾啞地哭泣,沒有眼淚,沒有聲音,只有血滴在心裡。我知道船就在那裡,我知道人就在那裡。我知道,她都知道的。悲傷是不言而喻,那種感覺就如同鮮血要從嗓子裡噴湧出來,而在嗓子眼的時候卻被極力壓制,又咽了回去,大概在肚裡化作了酒。酒入愁腸, 卻把心都溶解掉了。書中的文字像陰天的海面,一片蒼茫籠罩著風,風把海面吹得起起落落。深沉的海水之下似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翻騰,然而卻始終沒有打破海面的寧靜。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然而卻從密佈的烏雲裡透出一絲光來。

  五、因為幸福快樂也是有的,那些與家人相聚的時光。念及此,好像看見楊絳先生在我眼前淺淺地嘴角上揚。這是一劑止痛藥,也是一粒定心丸,長久地在心裡釋放溫存,在無數個黑夜裡帶著她回到如夢如幻的歲月裡。看女兒的來信,看錢鍾書與女兒嬉戲調皮,看他們專注地工作,看他們„„破碎在一個泡沫裡。

  六、讀著文字,感覺就像是楊絳先生坐在你對面和你回憶過去的時光。她已經92歲了,但仍舊神采奕奕,滿面春光。有過的甜蜜或者不堪回首,都只是人生中的一筆。有過大起大落,沒有了大悲大喜。這就是人生的積澱,是對生命透徹的理解。這一生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事,遇見很多人。所有的快活與惆悵都是過眼雲煙,所有的人也都是人生的過客,有的擦肩即過,有的短暫停留,有的相伴相行。也難怪,家呀,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個客棧罷了。

  七、還沒踏入中學校門,我的耳邊就整天縈繞著那些學哥學姐的“痛苦哀號聲”,彷彿整個校園就如同“人間地獄”一般黑暗可怕。剛踏入中學校門,一些小煩惱就像突然跳出個“程咬金”一樣攔住我的去路,讓我絞盡腦汁、苦悶不堪,這時,她們就如同“一點通”一般,開啟我的謎團,成為我前進路上的指明燈。想必,你們都想知道這兩個人是誰吧!莫急莫急,答案馬上揭曉!

  八、但是如此完美的人還是有缺陷的,此人將各個方位渾為一灘汙水,渾濁不堪。你們要是不信,聽我細細道來:有時我們外出玩耍,五里之外,她就會指著北方理直氣壯地說是南方,那絕對的眼神,讓人無法相信她是“數學高材生 ”。猜出她是誰了嗎?You are right.她就是我們班的No.1——秦錚。

  九、這第二個人呢,號稱是我的“雙胞胎姐妹 ”,她性格開朗,如她的名字一般,愛笑、愛動,如同“活寶”一般,她的“河東獅吼”真是驚天地、泣鬼神,抵得上村裡的大喇叭,所以,在她的字典裡,絕不會出現“悄悄話”這三個字,這可不是我誇張啊!聽,又吼起來了!真是震耳欲聾,令人有五雷轟頂之感。因此,這個活潑的“陽光女孩”,就因大大咧咧總惹別人生氣,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總是事

  與願違,而且她的倔脾氣,九頭牛都拉不回來。每當看到她,就 有一種“照鏡子”的感覺,心裡想的和口頭說的如出一轍,她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我的“知己”。她與我同姓,name is——郭笑迎。

  大全

  一、這第一個人呢,臉如同板兒磚一樣方方正正,但在這“石疙瘩”腦袋裡卻藏著無窮的智慧,那雙如“黑寶石”般的眼睛裡常閃著智慧的光芒,她的腦袋就如同一個“聚寶盆”,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知識。

  二、踏入初中不多久,我們仨就結下了深刻的友誼,升入新的班級,我們還在一起,簡直就是“鐵三角”,互依互存,牢不可摧。

  三、這麼多年,看著家裡從一無所有走到今天,其中所有的歡樂辛酸,我也永遠都不想去忘記。

  四、我是個不孝子,因為我很少去回憶去品味父母的歷程。 所以趁著還沒有忘記太多,撿起儘可能多的記憶碎片。

  五、所以這是一篇不連續的連載,沒有時間順序沒有輕重。 我的文采很一般,但是這樣也沒什麼不好,我是個喜歡把事情的難度控制在能力範圍以內的人,因為那樣會很隨意。 既然我的文采不足以堆砌起華麗的辭藻,所以還是,怎麼說話就怎麼寫吧。

  六、媽媽:“你還記得嗎兒子,在你兩歲的時候其實兩歲的事兒我哪會有記憶,我們家養殖鯰魚虧本負債了,為了還債,你爸爸重操舊業做木匠,那個時候三天一集市,所以他必須每三天就做好一口碗櫃,每一口可以賺8塊,這8塊錢除了買原材料和維持我們一家三天的生存,剩下的錢都必須存起來還債,所以不曉得你還有印象沒,那個時候的深夜,我經常抱著你和你爸爸一起幹活,我們還喝了兩年的醬油湯。”

  七、父親:“你老爸我14歲就輟學了,和你爺爺一起上山砍柴,那個時候一進柴山就是個把月,別提多辛苦了。17歲我和你叔叔一起養螃蟹,一年時間沒虧沒賺,19歲你老爸去學木工,一年時間就做了師傅,帶著徒弟承包,還買了全村第一臺摩托車,25CC的幸福牌,你爺爺不曉得有多少生氣,他覺得農民子弟就該好好幹活,沒有資格騎摩托車,所以我只能把車寄放你叔公家裡,沒活幹的時候,你老爸能把整臺車子的每個螺絲都擰下來拆乾淨再組裝回去!那段日子是我

  八、35歲之前最好的回憶,因為木工技術好,大年初一我的朋友能坐滿5桌!只可惜落魄了之後這些朋友沒有一個借你老爸錢。”

  九、媽媽:“當我決定嫁給你爸的時候,也是他最窮的時候,你奶奶的原話“我有5個兒子,仍誰也不會讓老三來供養,那還不得餓死啊!”你爺爺分家產的時候,我和你爸爸分到兩口碗兩雙筷子,沒有房子。那個時候我挽著你爸的手走出村子,村民指著你爸的背說“這女的跟了他就是去討飯的!”我和你老爸的婚禮是在你外婆家進行的,其實也不算婚禮,就是我們倆,你的外公外婆和你的大小娘舅坐著吃桌飯,新房就是外婆家老屋的小閣樓。”

  十、父親:“你老媽生你的時候,破腹產,醫院都出不來啊!沒有錢付醫藥費,來看望的幾個親戚送的荔枝,我們倆都不捨得吃,拿到集市上去賣錢。所以兒子我告訴你,作為男人就是天塌下來了也不能哭!我那個時候就硬是把眼淚鎖在眼眶裡!”

  十一、媽媽:“你老爸剛開始做攪拌機的時候,沒有幫手,就靠手、榔頭、氣割氣焊和一臺二手的小車床,往往兩個月才能完整做出一臺,那個時候要用到15千瓦的電動機,我們都是掐著錢買的,一次兩臺,從大塘渡輪到寧海長街,早上去晚上回,中間飯都不捨得吃,電動機大概兩百來斤一臺,那個時候從船上到岸上要走橋板,很晃,所以有專門的人來抬,像這種電動機,每臺收一塊錢,你爸為了省兩塊錢,硬是一個人把兩百斤的電機從船上抱到岸上,然後再用手拉車拉回家。”

  十二、同樣類似的回憶,是在10年我去上海看世博會的前一個晚上,和老爸一起吃飯喝酒,那晚我們兩個人喝了將近兩瓶紅酒,好像是藍頭的Castle吧,忘了。

  十三、兩父子講了許多話,父親說:“其實在你出生之前我還去上海打過工呢!差不多一年吧,那個時候我們的工舎在大木橋,工地在今天的陸家嘴地區,這麼些距離乘公交車20分鐘就到了,一塊錢一次,我那個時候不捨得,就每天早上4點半起來走去工地,晚上幹完活兒了再走回來,幾個工友一起邊走邊吹著黃浦江的風,老愜意類!你這次去可以打的試試,看看有多少距離,你要可以吃了飯走走看也行。” 媽媽:“兒子還記得不,你在曉塘讀一年級的時候,衣服褲子都是我拿你爸穿剩下的,拆了再重做的,雖然那個時候家裡真的沒錢,但我還是保證你去上學穿的整整齊齊乾乾淨淨,也不比其他小朋友差啊!而且事實證明,你的老師可喜歡你了!哈哈!”

  十四、媽媽:“兒子,做人不求什麼,你小時候家裡那麼窮,我和你爸就希望你長大了能做個律師,因為我覺得當律師能吃飽飯,能吃飽飯就行了唄,別太強求多的。”

  十五、媽媽:“兒子,活著就是要有骨氣,你也看到我和你爸現在這麼忙,我的身體經常扛不住,但是我覺得,哪怕我今天回家是爬著上路的,睡在床上跟一條狗一樣,出門的時候我也會硬撐起最自信的姿態和人家去打交道!”

  十六、媽媽:“兒子,我覺得我能遇到你爸,能生出你,我們三個能組成家庭,是我這輩子最寶貴的財富。如果有來世,你還做我的兒子不?”8歲以前的印象還是蠻多的,那個時候我們的“家”在隔壁鄉,租的是當地廢棄的村委會的房子,紅磚裸露的那種,二樓是一間20來平方的房間,混凝土粗石子的路,小時候貪玩,活蹦亂跳的,沒少磕著碰著。01年的時候,媽媽在鎮上開了一家五金店,父親則在隔壁鄉經營著作坊,不過那時候的規模已經有十來個工人了。當然五金店每次進貨的時候,父親都會去檢收,擺貨,老媽雖然是本生意經,但那個時候對於貨物本身她還是不太懂的。很不巧,有一次搬貨的時候,父親從貨車上失足掉下來,摔斷了右腳踝。這是後來我聽舅舅說的,父親摔的位置不好,需要打鋼筋才能幫助接骨,麻醉藥很貴,他為了省錢硬是沒有打,咬著塊毛巾仍由鋼筋穿過骨肉。

  十七、後來我去醫院看他的時候,數了數,4根。說實話,真男人。記得父親住院期間,我和媽媽陪了他三個晚上,對於那三個晚上的記憶,除了我第一次吃到快餐店打包的飯菜,那土豆的味道真沒有媽媽做的好。還有叔叔來看父親時我們一起吃的一頓火鍋,最深的印象就是第一天晚上臨睡的時候,我用獲得三好學生獎來的紅皮本,在扉頁上寫了那個時候我學到的所有漢字,“一到十,土,王,天,木,禾。。。”,237個,那本本子現在還在我書架上放著。關於父親那次斷骨的記憶,父親不願意長住院,因為那樣很費錢,所以我至今記得他“逃”出醫院那天,沒有辦任何手續,我們收拾行李從縣城直接打的回鎮上,我坐在副駕駛,媽媽和他坐在後排。很給力的是之前乘5公里中巴車就會嘔吐的我那次長達45公里的路程居然沒有暈車!因為我知道,要回家了,我也知道了,原來轎車和中巴車坐起來的差別那麼大!

  十八、父親回家之後,還打著石膏穿著鋼筋,根據當地醫生的囑託,他必須臥床三個月,而且一年不準飲酒,不準幹體力活。可是在父親看來這不等於要餓死全家嗎!所以後來我聽媽媽說,父親只在床上躺了一個半月就不安分了,開著殘疾人三輪車去台州路橋配貨。走今天的甬臺溫高速,從象山到台州需要4小時。可那時候哪兒有什麼甬臺溫,初二的時候父親第一次帶我去台州,開的現代索納塔,這車子現在還在服役,媽媽經常用來代步。額扯遠了,第一次去台州父親指著高速路旁邊的山路對我說:“以前你老爸開殘疾車就是走的這條路,要開8小時,秋天的晚上可冷了!”

  十九、初二,我還不太懂事,體會不到那些個深夜父親是怎麼度過的。既然父親不願意臥床休養,在移除鋼筋之前他就靠著一對柺杖走路,我記得那對柺杖是他的徒弟做的,可謂做工精細,木質,火烤了定型,外面包上白棉花,以寬白膠封裝,父親很喜歡。那個時候小作坊的人數在15個左右,但有一半是學徒,年長的居然有50歲!某一次父親拄著柺杖去車間監督,那位50歲的學徒幹活既不利落,擰扳手的動作很生疏,父親站在他的面前說:“這活怎麼能這麼幹,我教你。”說著他便把雙柺扔到兩側,半蹲下示範。這一幕我是看在眼裡的,在我看來今天的某些公益廣告中,殘疾人在他人的幫助下扔掉雙柺的那個鏡頭不及父親萬分之一,那是作為一個男人的自強!02年父母在定塘買了兩畝半土地,蓋起一幢二層小樓,一個車間,辦起了小廠。那時我覺得這簡直是夢啊!好大的房子,二樓全是大理石地面,白牆!

  二十、這兒有一個回憶,大理石地磚鋪好後,需要用剷刀除去表面的白灰,這種事兒請工人顯然不是父母簡樸的做事風格,所以約莫半個月,一家三口吃完晚飯就趴著鏟白灰。那家工廠現在還在喲!只不過現在已經擴充為20畝地,產值?透露下吧,去年差不多5000萬。而且一家三口很願意住,父母在象山的時候就住那兒,用媽媽的話講:“幹嘛去買房?我和你爸都不願意住在那種鳥籠一樣的房子裡,這裡是我們家夢起飛的地方,就算在外面辦了新公司,這裡也不會賣掉。等你結婚的時候,女方要公寓、別墅,只要說的出口都買得起!”

  二十一、同樣是在02年,10歲,小學三年級,外公去世了,我記得很清楚,10月1日,凌晨4點。外婆說外公生前脾氣暴躁,愛打麻將,不幹農活,是個壞男人,可唯獨對我這個外孫,哪怕是我把尿撒到臉上他都覺得是甜的!外公是患肝癌去世的,走的時候很痛苦,最後的一段時間靠鴉片止痛,每天吐血塊。他去世的前一個晚上我對他講了最後一句話“外公我跟爸爸回去睡了,明天來看您。”那個時候的外公已不能講話,他看著我,喉嚨底發出沙啞的聲音,外婆說:“你外公聽到了,跟爸爸回去吧。”我後來才想到,這應該是外公在和我說:“外孫今天晚上陪外公好嗎?外公撐不住了。”直到1號凌晨四點半爸爸叫醒熟睡的我,額,不回憶了,難受。凌晨天還很黑,而且非常冷!我為了暖身體就跑了起來,父親則騎著他自己做的三輪電瓶車,在後面給我照亮路面,關於我前方被那束燈光投出的影子,像油畫一樣被永遠定格了。父親是個極其喜歡音響的人,但是他很少去買昂貴的大牌。膽機,自己做,高音單元,去二手市場淘路虎車上拆下來的,低音不滿意,自己換。他說:“有錢也不是這麼花的,別以為自己有錢了不起,我們要花最少的錢做效果最大的事,這裡面有投入產出的關係懂不懂?所以辦企業,在生產環節中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成本。”

  二十二、媽媽則說:“以前開店的時候,抽屜裡僅剩的幾個硬幣都要被你爸拿去買音響。”父親是個極其喜歡喝酒的人,這不僅僅體現在後來,記得在曉塘的時候,兩塊一瓶的燒酒他必須分成三天喝完,每餐晚飯倒三分之一,多了沒有,到現在我還經常想起當年堆積在桌子旁白色的酒瓶和父親咀嚼蒸黃豆的嘎吱聲。他是個非常守原則的人,白天從來不喝酒,不管出去幹什麼晚飯能回家就回家,因為在家裡可以喝得舒坦。關於媽媽有一個回憶,十幾年前的一個晚上她坐在門口等著從台州趕回來的父親,桌上一菜一湯小半瓶酒。父親是個極其喜歡車子的人,小學兩年級我接觸到了人生第一本汽車類雜誌就是他翻剩下的。封面是一輛Chevrolet的SUV,黑色,額是越野車,那個時候應該還沒有SUV的理念。那本雜誌還在的書架上放著,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到現在我的汽車雜誌。。。哎敗家啊20塊一本呢!“老爸我暑假不去英國了,能把駕照還我不?順便賓士借我耍耍?放心不會撞的。”這兩年我和媽媽不斷勸告父親降低酒精攝入量,“老爸,我覺得吧你每餐晚飯都喝一瓶紅酒太多了,人家都是高腳杯倒一點點,一瓶酒能喝個把月,要不這樣下次你去買400塊一瓶的紅酒,分兩次喝完,這就等價了。”關於我和父親,小學剛開始練打字那會兒,一個晚上我對照著螢幕上的字敲出拼音,當時覺得自己打字的速度很快好愚蠢,得瑟地每次都把空格鍵敲的老響,在旁邊看書的父親說:“沒必要敲得這麼重,我知道你打的挺快的,但是打字是給自己用的,你會不會打以及打得快不快不需要展現給別人看。”

  二十三、關於我和父親,小學剛開始學英語那會兒,和大多數男生一樣我很不願意學洋文,有一個晚上兩父子起了爭執,父親說:“你知道嗎,十年之後,你的所有工作都要以英語為基礎,不會英語等於文盲。”而我朝他哭著喊著:“我不要學英語!我生活在中國講普通話就可以了!為什麼要學英語!!”到今天看來,老爸你牛逼啊!媽媽說:“我們家剛開始辦廠的時候,是為了有個住的房子,以及希望能吃飽飯,到現在,這匹馬已經跑的飛快,而我和你的爸爸也沒的選擇,只能牢牢抓住韁繩。”十二年前,創業初期的父母遇到資金瓶頸,5萬,找了當時定塘農村信用社的社長貸款,媽媽說跑他辦公室不下50次,低聲下氣哀求。其他人幾天就能批下來的錢,他硬是不給我們家。去年和父母回憶起這段,父親說:“這位社長現在在石浦工作,位置挺高了,新公司落成的時候,我一定要請他吃飯。”父親說:“不會英語,可以請翻譯,不會電腦,可以請祕書,但是你作為企業領導人的精神,卻沒有人可以代替。”媽媽說:“我們家這20年,什麼風浪都經歷過了,就差沒有去街上討過飯,不由得地說這真是一種遺憾。”父親曾在一次酒後對我胡言亂語:“老爸的產品其實很簡單,真的非常簡單,一點花頭都沒有。”當時我只是覺得那是他醉酒無意識的表達,到今天我才發現,行業之間真的沒有那麼明顯的界線,同樣是小型風力發電機,在歐美的家庭用於小家電的供電,那叫“低碳科技新生活”;在國內,用於海洋養殖場的增氧機供電,那叫“新能源產業與海洋產業的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