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關於國旗下演講稿

  在校園裡,演講活動相當普遍。學生們紛紛登臺演講,宣傳真理,傳播知識,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中生關於國旗下的演講稿3篇,希望能夠幫到你。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守時是一種美德》。

  著名的美國政治家喬治·德里說:“使美國強大的不是強權與實力,而是上帝賜予的美德,假如我們丟失了最根本而有用的美德,導彈和美圓也不能使我們擺脫毀滅的命運。”其實,在今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關心道德問題,尤其是孩子的道德問題,因為在今天我們面臨著從未有過的道德危機和挑戰。因為時間原因,今天我就來講一則關於“守時”的小故事。

  德國哲學家康德是一個十分守時的人。他認為無論是對老朋友還是對陌生人,守時都是一種美德,代表著禮貌和信譽。

  有一次,他想要去一個小鎮拜訪他的一位老朋友威廉先生。於是,他們書信中約定他將會在3月5日上午11點鐘之前到達那裡。康德3月4日就到達了小鎮,為了能夠在約定的時間到達威廉先生那裡,他第二天一早就租了一輛馬車趕往威廉先生的家。威廉先生住在一個離小鎮十幾英里遠的農場裡。而小鎮和農場之間,隔著一條河。康德需要從橋上穿過去。但馬車來到河邊時,車伕停了下來,對車上的康德說:“先生,對不起,我們過不了河了,橋壞了,再往前走很危險。”

  康德只好從馬車上下來,看看從中間斷裂的橋,他知道確實不能走了。此時正是初春時節,河雖然不寬,但河水很深。康德看看時間,已經10點多了,他焦急地問:“附近還有沒有別的橋?”

  車伕回答:“有,先生。在上游的地方還有一座橋,如果我們從那座橋上過去,最快也得40分鐘。這樣康德先生就趕不上約好的時間了。

  於是,他跑到附近的一座破舊的農舍旁邊,花了很多錢買了一塊木頭,在20分鐘內及時修好了那座橋。

  馬車終於平安地過了橋。10點50分的時候,康德準時來到了老朋友威廉的房門前。一直等候在門口的老朋友看到康德,大笑著說:“親愛的朋友,你還像原來一樣準時啊。”

  尊守時間是一種美德。懂得珍惜時間的人,不僅僅要注意不浪費自己的時間,也要時時注意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就是讓自己無論在做什麼事的時候都能夠輕鬆應對、遊刃有餘。一個守時的人,必將獲得別人的尊重。

  篇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文明懂禮,守時守信。

  “人無信不立”,誠實守信對每個人來說,就如同基石般重要。前有秦朝末年“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季布、有“立木取信”的商鞅,後有堅持誠信興業的單增;前有從小不避諱承認錯誤的華盛頓,後有堅守約定,63年如一日守護英烈墓地的王文彬。從古至今,有太多的榜樣值得去學習,作為的我們,更應將誠實守信視為為人處世之道,成人立業之本。

  請大家假設一下:假設此時你和同學約定在某處見面,但半個小時後對方才姍姍來遲,又或許對方根本沒有來,就是在忽悠你的,你會作何感想?想必我們都有這樣被“放鴿子”的悲慘經歷,那麼對於守時守信的重要性也一定能感同身受。

  守時其實是誠實守信的一種最好的細節體現,但現在卻有很多同學對其不以為然:上課遲到,還以各種藉口推脫;不按時參加早自修,還認為無關緊要;拖欠作業則更是成為家常便飯。也許這些都是小事,只是一次看錯時間,一次忘記作業,或者只是一次磨蹭、一次偷懶、一次無意。但我們都知道,細節將塑造起你成功路途上一個個堅定的腳印,細節將引領你成人立業。

  古人云:“君子慎獨。”我們同學都應該時刻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從每一個再細微,再無人察覺的細節上以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按時到校,認真參加早自修,珍惜早晨時光;在規定的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作業並按時上交,以鞏固每天學習的知識;為了自己的健康,按時、認真地完成課間操、眼操、跑步等活動;充分利用午間時間,自主自律地進行學習;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錯誤與不足,勇於改正;自我約束,堅守信用。我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的細節值得去踐行君子之道。

  這一週,將是我們四4班擔任值周工作。我們自然會以身作則,做到按時到崗,執行任務時文明有禮,認真完成值周工作。希望同學們能夠配合我們的檢查工作,嚴格要求自己。我們的檢查,只是為了每一位同學更美好的明天。

  謝謝大家。

  篇3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

  我們知道,20XX年11月,中共順利召開,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其實,這就是新時期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容。20XX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在我看來,這好似一場“靈魂”的運動正向我們悄然襲來。——這便是要在中華大地上建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形成良好道德規範、樹立崇高道德理想教育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因此,我演講的題目是《凝聚向上向善之正能量做品德高尚的中國人》。

  古人云:“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這就是說,無論是個人修身立業、百姓生活還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道德都如土壤和空氣一樣不可或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已躍居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廣大人民衣食住行已得到了充分改善但我們的社會也正遭受著快速成長所帶來的煩惱——道德建設正面臨著嚴峻挑戰。我們看到只願人人為我卻不捨得我為人人的自私自利人群在增多;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正日漸滋長;見利忘義、誠信缺失等現象時有發生;就連公交車上讓座,都能成為點燃拳打腳踢暴力事

  件的導火索;道德缺失的現象不勝列舉!在此我想請大家共同思考下列的問題:如果一個社會不能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情感不能構建正確的道德標準,不能促使人們肩負起道德責任何談社會文明與和諧呢?如果一個民族連道德底線都不能堅守,談何民族振興、長久不衰呢?其實,如此“高大上”的社會問題、民族難題,答案並不難尋。我想,只要全社會、全民族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我中華民族之優良傳統,尤其是崇德向善的優良品質;並不斷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社會風氣將日漸好轉,國民道德素質將逐步提高,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指日可見。

  崇德向善應是一種文化信仰。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但放眼當下,中華兒女正在丟失這些優良的傳統文化,崇洋族、哈韓族正逐漸增多,而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國學禮儀的人並不多。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的鄰國日本、韓國卻將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良傳統進行了學習和發揚,比如我們的傳統節日——中秋節、端午節。大家千萬不要認為,他們只是喜歡熱鬧、喜歡過節,才和我們一起湊熱鬧。其實,他們是在利用節日文化宣揚民族精神,凝聚民意。據媒體報道,我們的這兩家鄰居,已經向世界教科文組織申請了多項有關漢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部分已經獲得了批准,這其中就有我中華傳統醫術——中醫。這難道不能給我們中華兒女帶來心頭一顫嗎?我們不要總是嘴上批評人家剽竊我們的文化成果,而是應該盤點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文化、道德方面丟失了多少,應該警醒反思,應該重新掀起“國學熱”、“傳統文化熱”。

  崇德向善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敬業成為習慣,奉獻成為生活,既平凡卻又不簡單。道德的力量和榜樣是每個人心中的一盞明燈,德行善舉是每個人心靈中最樸素的情感,也是一種平常的生活方式。崇德向善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對個人來說,要始終堅持把修徳律己、修身與修德並重,達到各安其分、各守其位;要把崇德向善、積德行善時刻裝在心裡、成為行動,能在關鍵時刻、危難之時豪不猶豫的去給予、毫不吝惜去付出;要把小事做好,把平凡的工作崗位,當作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舞臺,幹出不平凡的業績。中華歷史上具有偉大善舉、名垂青史的仁者義士不勝列舉,而當代的焦裕祿、雷鋒、楊善洲、郭明義這些道德榜樣所踐行的社會責任、無私奉獻精神和堅守品格,恰恰代表了時代的進步和向上向善的道德主流。

  凝聚向上向善之力量就是要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大地,自古崇尚以德化人。古代聖賢倡導“仁、義、禮、智、信”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追求“忠厚良善、崇禮尚義、正直勇敢、勤勞智慧”,這是代代相傳的優良品質,正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不斷髮展壯大的堅定基石其中所蘊涵的積極向上的道德追求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價值。古人云:“上善如水”。在當今物慾橫流、心靈浮躁的時代,唯有崇尚優良道德品質、虔誠向善才能根治人性的醜陋與邪惡、洗滌心靈的汙垢與黑暗。只要我們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中華民族就能永遠充滿希望和活力。

  看完“”的人

1.高中生國旗下演講勵志範文3篇

2.國旗下高中生優秀演講稿

3.高中勵志國旗下演講稿精選3篇

4.高二國旗下演講稿勵志範文精選3篇

5.中學生國旗下演講勵志演講稿7篇

6.高中勵志國旗下演講稿3篇

7.優秀高中生國旗下的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