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的溝通技巧

  青春期,是一場終將來臨的暴風雨,家長怎樣能通過溝通陪孩子走出青春期風暴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01

  1、學會傾聽,且允許孩子發脾氣。

  學會傾聽,這是溝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為某事在氣頭上要允許他發脾氣。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靜地等待孩子,安靜地看著孩子,不去打斷他的話,全神貫注地傾聽,不左顧右盼,停下手邊的工作,這等於告訴孩子:你是被我們在意的,我們在認真地聽在注意你所說的感覺或問題。

  2、真誠地作出反應,表達父母的真實感受。

  真誠地作出反應,而不是敷衍,真實地表達父母的感受,而非得只有訓導。

  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語調暗含著一種態度,它同談話的內容同樣重要,從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還比內容更重要。想一想我們是用怎樣的語調來同自己的朋友交談的,我們對孩子又是怎樣說話的,是否居高臨下了,生氣時是否對孩子叫喊了,漸漸地那叫喊的音量是否變成了你說話時的“正常聲音”了?另外“身體語言”不可忽視,據美國人類學家得出的結論是:在所有的影響力中,語言佔7%,音調佔23%,表情及肢體動作各佔35%,可見其作為溝通工具的作用。

  3、選擇恰當的談話時機,有衝突時也要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一天中什麼時機是適合談話的呢?生理規律告訴我們,下午5點-7點是生理活動最低點,迫切需要補充營養,恢復體力。所以,孩子放學回家剛放下書包時是不易談嚴肅的話題的,因為一天下來的疲勞使人難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緒。晚飯過後,心情逐漸開朗,這是比較好的時機,找到孩子的興奮點,父母便可潤物細無聲地轉達其觀點了。衝突也許在所難免,原則是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批評不是攻擊,,批評只對事不對人,用建設性的意見代替批評,將批評轉化為希望,這才是批評的最終價值之所在。

  4、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是需要父母幫助的,父母給出的指導要越具體越好,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好和孩子一起討論確定,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些細枝末節的小問題興許就化解掉了。通過討論方向會更明確,問題本身也會顯得清晰、明朗,這都有助於問題的真正解決

  02

  1.仔細觀察談話是在哪裡中斷的。當家長與孩子溝通出現問題,孩子常常閉口不語或激烈反駁,使得既定談話中斷。反過來,家長可通過觀察中斷的節點,來反思哪些表達方式會激起孩子的反感,從而避免溝通中斷。比如,如果孩子一聽到父母說自己成績不好、不夠努力就十分氣憤,那很可能他努力的嘗試過,但效果不好,自己也很沮喪,家長的說法讓他更加反感,會對學習更不感興趣。

  2.認真反省既往觀念,聽聽別人怎麼說。有些孩子認為父母的觀念過於陳舊,無法溝通,所以乾脆拒絕溝通,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時家長可從孩子同齡夥伴的父母、同事中瞭解他們是如何看待和處理的,也許你會發現是自己太過苛刻。

  3.改變原有溝通方式。跟孩子平等地交換意見,瞭解哪些溝通方式令孩子不滿,並反饋讓家長感到難過的方式,一起探索新的溝通方法。若孩子覺得父親說話總板著臉,面對父親時便會不耐煩。父親會覺得孩子不禮貌,並表現的更為嚴肅,談話就升級為衝突。但若雙方瞭解對方的感受,改變溝通方式,矛盾便可避免。

  4.認真思考孩子提出的要求,謹慎迴應。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匆忙答應而又反悔,會讓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很惱火,更難信任家長。有些家長習慣性否定,再與孩子談判,使孩子一開始就與家長對立。正確的做法是先告訴孩子我要認真考慮一下,然後再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來回應。

  5.與孩子商量解決矛盾的辦法。若家長自己尋找的方法難與孩子達成共識,可試著與孩子商量對策。如,孩子要和同學去較遠的地方,家長極易反射性回絕。若將自己所擔心的安全、健康等問題提出,讓孩子自己考慮讓家長放心的對策,久而久之,他也會懂得為自己考慮。

  6.重新認識孩子,瞭解他的世界。家長往往過多關注和督促孩子學習,這種單一的溝通無法讓孩子開啟心扉。若要孩子接納,家長應和孩子聊他的生活狀態、感興趣的事。即使孩子不願意分享,家長也應支援孩子去做感興趣的事,從而真正瞭解他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