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散文教學方法

  初中課本選的散文大都是名家名篇,需要用心靈去感受。遺憾的是,我們的中學語文散文教學為了考試,而把這些很能塑造人靈魂的精品肢解。以下是小編要與你分享的,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

  現代散文作品在初中語文教材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散文教學也就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針對以往教師在現代散文教學中的弊端,基於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現代散文作品的特點,筆者在教學中採用朗讀教學法,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朗讀方式,走進作品,走近作家,讀出自我,讀出情感,有效提高了現代散文作品教學的質量。現將自己一些不成熟的做法總結如下:

  一、初一年級重在“讀——悟”

  “讀”是手段,”悟”是目的。反覆吟誦一篇佳作,從而體悟其精妙,堪稱一種快捷的鑑賞方法。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閱讀現代散文,尤其要重視誦讀一即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的“念”,“念”出思想,“念”出感情,“念”出形象,“念”出文採。當然“誦讀”是有講究的,為了達到深入領會作品的目的,我們可以採用“定向誦讀”。讀以悟境。鑑賞者帶著問題輕聲讀作品,可憑藉文章,通過聯想、想象,使文中的語言文字變成活的畫面,從而有話可談所見所聞,這樣,學生在“話畫互變”的心理轉換中自然地加強了語言、情境的感受,為語言理解奠定了基礎。

  默讀以悟意。“默讀靜思考,潛心會本文”,默默地邊讀邊想可以更好地理解蘊涵於語言文字中的意思。讀以悟法。在理解內容,領悟語言內涵後,教師指導學生進而在語言形式與語言內涵結合的探究上加強對語言思想的理解和語言情感的體會,從中深刻領悟語言規律,形成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朗讀以悟情。在領會語言內涵、領悟語言技巧的基礎上,藉助朗讀這一有聲語言再現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顯示語言文字所具有的內涵,傳達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意,從而使語言的形象美、情感美、技巧美藉助於朗讀時語氣的選擇、語速的變更、語調的起伏、語音的高低等充分展示出來,於是鑑賞到語言美。譬如鑑賞《散步》這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寫景散文,可通過輕讀,想象一幅家庭風景畫,圖畫中貯滿生活的歡樂,純真的童心。再通過默讀,從畫面中看故事,領悟兒子天真活潑的可愛形象、老人的慈祥。繼而通過品讀,瞭解作者用了三個鏡頭表現散步過程的變化,把故事點染出來,擬人、比喻的多處運用使語言生動、形象、貼切。主要通過朗讀,體會尊老愛幼的家庭和諧。

  二、初二年級重在“讀—比—說”

  初二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一定發展。閱讀語言含蓄深刻的現代散文,或者一篇或者幾篇相關的作品,教師可以根據其具體內容,從不同角度擬若干個話題或可比點,並帶著這些話題或可比點去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分析,然後伺繞某個話題或可比點說一番有主旨、有詳略、有條理的話,以達到透徹理解作品的目的。

  運用這一方法賞讀《提醒幸福》,我們可以擬如下話題:“提醒災禍”、“提醒幸福”、“提醒’的困惑”、“《提醒幸福》比喻多”、“排比句和排比段給《提醒幸福》增輝”等,但“說”時既要儘可能引用課文中的語言材料,又要力求有自己的發現和創造。

  運用這一方法鑑賞《敬畏生命》與《熱愛生命》這兩篇短文,我們可從主旨、內容、思路、表達方式和語言運用等角度擬好可比點,比較其異同,以進一步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是談生命問題,《敬畏生命》綜合運用敘述、描寫和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來讚美”生命”的執著和頑強;《熱愛生命》則以議論為主,闡述作者對“生命”問題的看法。前者側重抒情,後者側重說理。從行文思路看,《敬畏生命》圍繞中心事件湖邊有幾棵樹不停地飄散白色纖維,按照時間推移一個夏天的下午,好幾個小時過去了,整個下午,整個晚上,第二天,那幾天,漸次寫出作者的感情變化沒有十分注意,簡直令人吃驚,詫異和震撼,滿心折服,敬畏,感動,表達作者的感受我幾乎是第一次遇見生命,我不能不被生命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投資所感動。《熱愛生命》先對比寫對待生命的兩種不同的態度“哲人”無視生命的存在;”我”覺得生命值得稱頌、富於樂趣,然後揭示生命的本質生之本質在於死,表達“我”對生命的熱愛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充實。

  三、初三年級重在“讀—賞—感—品—析”

  閱讀寫景抒情的散文,可以採用讀美文、賞美景、感美情、品美句、析美詞的方法,從整體到區域性,由淺入深地鑑賞作品,領會其中的美妙之處。其中,“讀美文”,要求用恰當的美的語調、語氣流暢地朗讀課文;“賞美景”,要求充分發揮想象,將抽象的寫景文字變為生動的景物畫面;“感美情”,就是仔細揣摩字裡行間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品美句”、“析美詞”,就是品味精美語句或詞語的含義及表達效果。這五步依作品的具體情況有所側重,但每一步均應力求有所得,有自己的發現和創造。譬如鑑賞《紫藤蘿瀑布》的第二自然段,美讀之後,口述頭腦中出現的畫面——一片輝煌的淡紫色的藤蘿花,瀑布似地從空中垂下,那紫色深深淺淺的……泛著點點銀光……這是一個生機勃勃的花的世界,能給人以寧靜和愉悅的感受。文中“彷彿在流動,在微笑、在不停的生長”一句,運用擬人、排比,突出了藤蘿花的勃勃生機;“在和陽光互相挑逗”的“挑逗”一詞,生動地表現了“泛著點點銀光”的藤蘿花在陽光下閃閃爍爍的美好情態。

  魯迅先生說:”誦習一字,當識音形義三:口誦耳聞其音,目察其形,心誦其義,三識並用,一字之功乃全。“然後”自文字到文章”,“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三識”、“三美”既是語感的基本訓練,又是美感的經驗積累。一篇精美散文佳作,教學時不宜把它嚼得支離破碎,而應在教師指導下反覆詠誦。

  吟誦是心、眼、口、耳並用的一種學習方法,是根據對文章的感覺和理解,錯綜地使用高低、強弱、緩急的語調,“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聲調裡曲曲折折傳達出來,使耳與心謀,在反覆吟誦中憑藉聯想、想象、揣摩、觸發遷移,再現再創造,提高對語言審美的感受能力。現代美學家朱光潛則用心理學、生理學原理對該現象作出解釋:”朗讀也是一種模仿。它模仿的是作者喉舌筋肉活動技巧。久而久之,作者的神氣音節就在讀者的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