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作為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系統工程,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同志們:

  今天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拉練檢查和總結全區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表彰先進,動員全區上下再添措施,再加力度,緊鑼密鼓,步步為營,掀起新一輪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高潮。上午,我們集中檢查了各鄉鎮街道和火車站經濟開發區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現場,現場聽取了各地主要負責人的情況介紹,深切感受到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第一階段的明顯變化,可以說是初戰告捷,參觀領導讚不絕口,各地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給予了很高評價。成果充分證明區委政府作出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決策是正確的,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措施是有力的,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效果是顯著的。這項工作必須要堅持不懈、堅定不移地抓下去。剛才,我們採取民主測評方式,評選出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第一階段的3個優勝單位,頒發了獎金。這是對先進的鼓勵,也是對後進的鞭策。今天的會議既是一個小結會,也是一個動員會,也是一個培訓會。下面,我講兩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堅定信心,鼓足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幹勁

  今年以來,特別是7月24日紅安會議以來,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一系列工作部署,把推進“三化同步”作為實施“一港三區”戰略的重要抓手,以掀天揭地、改天換地的氣概,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開展城鄉環境集中整治,經過40天的奮戰,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全區共出動勞力3.6萬人次,機械裝置1800餘臺次,清除雜草雜物面積8萬餘平米,清障砍伐雜樹萬餘棵,清理亂堆亂放2300餘處,清拆違搭違建679處,回填土方32萬方,平整路面43公里,清運垃圾6600餘噸。集中整治取得了五個方面的明顯變化:一是道路明顯變得通暢,特別是團黃公路、沿江公路、南湖路“腸梗阻”現象得到紓解,交通更為便捷;二是集鎮明顯變得美觀,主幹道路兩旁視野開闊,秩序井然;三是街道明顯變得整潔,長期存在的髒亂差現象得到遏制,幾乎看不到白色垃圾;四是城鄉明顯變得美麗,一些綠化、硬化、亮化、美化工程相繼得以實施,並初顯效果,令人心曠神怡;五是群眾明顯變得主動,普通市民、村民都逐步樹立了城鎮理念、城市觀念,積極爭取、主動參與、爭相做好自家門前綠化、淨化工作。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強戰略,強思想,強組織,形成了凝心聚力的格局。堅持發展戰略為先,頂層設計優先,思想解放領先,營造氛圍在先,區級領導當先,推進城鎮化建設理念深入人心,營造人人關心城鎮化、個個參與城鎮化、時時支援城鎮化、事事秉承城鎮化原則的工作氛圍。在戰略部署上,區委、區政府在年初提出了“一港三區”發展戰略,通過努力把黃州建設成為長江中游綜合物流樞紐港和新型工業引領區、統籌城鄉發展先行區、東坡文化休閒旅遊區,特別強調在統籌城鄉發展方面要走在前列,提出了鄉鎮集鎮“八個一”工程建設的內容和要求。在思想發動上,五月上旬區委、區政府組織40多名同志,在北京大學舉辦黃州區城鎮化建設專題研討班,邀請專家學者專題授課,參觀北京城鄉一體化建設現場,從思想深處增進城鎮化建設必要性共識,達到了解放思想、統一思想的目的。6月18日,區委工作會議再次就推進黃州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幾項重要工作特別是統籌城鄉發展工作進行安排部署。7月24日,組織區四大家領導以及各鄉鎮街道兩個一把手和區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到紅安學習城鎮化建設經驗,召開擴大會議作出了“20個一”的工作安排。區委、區紀委書記李春生帶領各鄉鎮街道主要負責同志到成都市錦江區三聖鄉考察學習統籌城鄉發展經驗。八月份以來,區四大家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參加,區委、區政府先後在陳策樓、禹王、東湖、赤壁等4個鄉鎮街道召開鄉級三級幹部會議,面對面地與鎮、村、組黨員幹部進行思想發動。在工作部署上,堅持兩手抓、互促進,一手抓以招商引資和園區建設為重點的工業化建設,一手抓以城鎮功能提升和城鄉環境整治為重點的城鎮化建設,用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用城鎮化支撐工業化。在組織領導上,建立了區四大家領導“六個一”聯絡工作機制,成立了區城鎮化建設指揮部,安排分管領導參與城鎮化建設工作,形成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牽頭抓總、城鎮化建設指揮部具體負責、四大家全體領導參與的工作格局,完善了區直機關“雙聯雙促雙服務”工作機制,要求由區四大家領導牽頭,區直部門參與,開展以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的新一輪“三萬”行動。

  二是大投入,大行動,大成效,形成了競相整治的熱潮。7月24號以來,全區範圍內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城鄉環境整治工作,各鄉鎮街道你追我趕,不甘落後,熱火朝天。我對鄉鎮的同志表示敬意。從拉練檢查可以看出,發動快慢,效果截然不同。8月8日,陳策樓鎮按照“三全體、三集中、三統一”的方式,即全體國家幹部、全體村組幹部、全體鎮直部門參加,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集中人力物力,統一整治標準、統一驗收要求、統一完成時間,率先整治鎮區環境,出動大型機械124臺班、車輛132臺次、人力5980人次,投入資金67萬元,使鎮區舊貌變新顏。赤壁街道集中開展沿江路赤壁段綜合整治和黃州夜市兩大專案,其中沿江路赤壁段計劃投資186萬元,建設長1385米、寬3米的標準化人行道,投資76萬元建設6380平米的綠化帶,到目前為止,沿江菜地、亂搭亂建雜物已全部清除,鋪設人行道500米;黃州夜市專案投資120萬元,已完成廣場刷黑、亮化等工作,仿古門樓、經營攤位建設即將完工,近期建成營運;同時投入人力2630人次、機械裝置135臺套、資金145.6萬元,開展社群環境整治,清運垃圾、雜草、雜物731車,清理戶外廣告和亂貼亂畫7385處、亂堆亂放311處、亂搭建築物1317處。東湖街道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依託專案,逐步完善”的原則,以“通、綠、亮”為標準,投入400多萬元,在沿江5個社群進行全方位、深層次、高標準的沿江路示範帶環境綜合整治,投入機械裝置50臺次、人力1800餘人次,清除障礙1.86萬平米,拆除戶外廣告16處、亂堆亂放84處、亂搭亂建63處,清運雜草垃圾100餘噸;建設沿江路段“一橫六縱”管網格局,與城區、園區主管網對接,做到雨大不積水、雨小不見水;綠化面積4200平米,計劃投入25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35盞。禹王街道開展村莊環境整治“突擊周”行動,投勞1.6萬人次,投入機械裝置1640臺次,清掃拖運垃圾、雜草、雜物1748噸,清理亂堆亂放430處,填土2.86萬方,初步形成了沿江路寬5米的無障礙通道,團黃路兩邊寬4米的隔離帶。南湖街道服務園區建設和環境整治“兩不誤”,以“三去三清”和綠化、亮化為主,整治南湖路段,以道路刷黑和下水道修復為主整治榨舟街路段,先後投入280萬元,出動機關幹部200餘人,投勞600人次,機械裝置130臺班,清運垃圾雜物200餘噸。堵城鎮成立一個指揮部、三個分指揮部,分別負責團黃路、沿江路、江北路環境集中整治工作,全鎮範圍內三條主幹道同時開工,累計投入資金1036萬元,投勞6150人次,投入剷車179臺次、挖機85臺次、運輸車370臺次,拖運了大量的種植土,為本月綠化奠定了基礎。路口鎮一手服務城東新區建設,一手抓環境集中整治,發揚“雨天當晴天,夜晚當白天,一天當兩天,沒有星期天”的“四天”精神,對集鎮內106國道及中廟街兩旁商戶以路為街為市、亂搭亂建、亂堆亂放、出店經營等嚴重影響鎮容鎮貌的行為進行綜合整治,請市城市執法局派出執法人員20人、出動車輛5臺次參與整治,投入人力1330人次、機械76臺套,拆除違建棚屋36處,清理亂堆亂放24處,清理出店經營18處,臨街商鋪統一進店規範經營。陶店鄉投入資金213萬元、勞力9500人次、機械276臺套,拆除了106國道集鎮全部違章建築,整治非機動車道2400米,硬化道路5000平米,清除雜草、垃圾3430餘噸。火車站開發區管委會投入資金40萬元,出動機械50臺次、人力400餘人次,對開發區沿線“去草去雜去違、清廢清亂清障”,清運垃圾400噸,運輸平整土方1300方,清除菜園93畝。區直交通、水利、電力、林業、住建等部門出人出智出力,積極參與行動,水利局正在實施16公里長沿江干堤擋土牆專案。區交通局組織了一次機關幹部大掃除。各村“兩委”班子圍繞“建新村、美家園”的目標,自籌資金,自覺行動,建設了一個個亮點專案。東湖街道長圻廖社群黨總支書記孟漢華親自入戶做思想工作,調動210餘人次勞力和大型機械17臺次,鋪設管網420米, 清除門前障礙1628米,投入資金28萬元建設生態柵欄,探索了沿江片區環境整治新路子。陳策樓鎮王福灣村書記範學軍帶頭幹、支部帶著黨員幹、黨員帶著群眾幹、步步深入接著幹,先後投入資金6萬餘元,出動機械34臺次,勞力300多人次,清理垃圾50多噸、門前障礙物1000多米、亂堆亂放63處,剷除雜草300多處,鎮郊村特色雛形初具。禹王街道萬福村集中整治村轄2.8公里沿江路段,上挖機、剷車、農用車30臺次,勞力800多人次,砍伐佔道雜木雜樹900多棵,填土6000多方,清運垃圾90多噸,暢通了沿江大道。

  三是講科學、講專業、講技術,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氛圍。堅持科學施治、理性施治、有序整治、標本兼治,向專家學,向外地學,向網上學,向書本學,借智借腦,強智強腦,很多幹部從“門外漢”變“內行人”。現在,幹部群眾的思想觀念在變、工作理念在變、執行能力在變,城市意識、水準意識、特色意識得到增強,推進現代城鎮化建設已經成為自覺行動。現在,道路清雜已不再是清多寬,而是直接到牆腳、到滴水;門前綠化也不再是帶狀佈局,而是塊狀方式;農村建房已不再是主張單門獨戶,而是傾向集中小區組團式建設,南湖正在拆隊並社,路口、禹王等地拆遷房屋集中小區式還建也在加緊推進。就連以往不太關注、不太熟悉的花草苗木也進入了幹部視野,融入到工作智慧之中,區委、東湖街道黨工委書記馬樑就能一口氣說出無患子、香樟、櫻花、桂花、紅葉石榴、紅花繼木、金邊黃楊、龜背冬麥冬等20多個樹木花草的品名、特性以及種養要求。這種執著、專注、堅韌的精神,是我們做好城鎮化建設的強大力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由於我區城鎮化建設投入欠帳較多,現在所取得的進步還只是表面的、區域性的、相對的進步,與“三化協調”要求相比,與先進地區發展水平相比,與城鄉群眾期盼願望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一是城鄉環境集中整治面積不大。先期開展的整治主要集中在鎮邊、路邊、堤邊等人口比較稠密、人流比較集中的地方,在自然村灣、當家塘堰整治等方面力度不大。二是區直部門進村聯戶速度不快。三是工作開展不夠平衡。有的地方標準不高,有的單位第一階段下欠任務較大,有的鎮區次幹道沒有及時清潔,鎮區環衛保潔機制沒有建立,村灣垃圾清運和長效機制沒有建立。需要我們繼續採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

  二、乘勢而上,齊抓共管,再掀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高潮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區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次黨代會和黃州區三級幹部會議精神,按照“三化同步”的總體思路和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先行區的目標,堅持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全域行動,深入實施“一港三區”戰略,迅速掀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新高潮,強力推進“三個延伸”即從集鎮主街道向背街小巷和縱深區域延伸,從集鎮向村莊延伸,從鎮邊、路邊、堤邊向村邊、湖邊、塘邊延伸,強力開展“三去三清”去草去雜去違,清廢清亂清障集中行動,努力實現“五個清潔”即鎮區清潔、道路清潔、村莊清潔、塘堰清潔、田園清潔,建設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先行區、試驗區、樣板區。

  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要做到五個結合:一要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與深化農村改革相結合。在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深化農村基層組織形式、農業發展方式、農民生活方式改革,推進“三個集中”,即農民向集鎮和中心村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種養大戶集中,努力實現“五化”,即農村基層組織社群化、鄉鎮工業集中化、現代農業基地化、農村要素股份化、農民生活城市化。二要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與發展區域經濟相結合。著力推進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著力推進農業專業基地建設,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增收,夯實統籌城鄉發展的物質基礎。三要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與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相結合。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機制、股份合作機制、專案整合機制、一事一議機制、長效保潔機制等體制機制,促進農村管理服務制度化、規範化、現代化。四要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深入推進農村基層組織“五個基本”、“七個體系”建設,推進“六務”公開,加強農村集體資源、資金、資產管理,進一步提高農村基層組織的宣傳能力、組織能力、服務能力,夯實黨的基層基礎。五要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與轉變幹部作風相結合。城鎮化是幹事創業的戰場,不是簡單的出勞力,更重要的是用智慧,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路一景,都要抓在手上。各地各部門抓工作超出了區裡的要求就是大家。要發揚LNG專案體育精神、環境整治攻堅精神。這是一個抓手,幹部作風都可以得到檢驗。

  下階段主要工作任務:一是要推進以堵城、陶店、陳策樓等集鎮為重點的風貌改造,同時做好小汊湖、王福灣、陳策樓等3個村的新農村建設規劃,本月底前方案要全部出來;二是要推進鄉鎮城建辦公室建設,做好鄉鎮城建辦的職能定位、人員招收、工作職責等方面的工作;三是要建立健全鄉鎮集鎮、村的環境保潔機制,做到袋裝化、定時收、集中處理,實現長效保潔。四是要做好集鎮路燈工作,確保在國慶節前實現亮化。

  一要解放思想,樹立推進城鎮化就是抓環境、抓發展的觀念。解決工作問題,首先要解決思想問題。抓城鎮化就是抓環境、抓發展。第一,推進城鎮化是發展的應有之義。發展是個廣義概念,有著豐富的內涵,發展包括經濟發展,但不唯經濟發展,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的統一體,發展理所當然包括城市建設。用經濟的手段可以推動發展,用非經濟手段,通過調節人的精神狀態,啟用內生動力,同樣可以推進發展。何況,我們統籌兼顧,不要求全體幹部用全部精力抓城鎮化,顧其一點而不及其餘。在推進城鎮化工作方面,不能含糊,不能動搖,不能鬆懈。第二,推進城鎮化是幹部的精神之要。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衛生環境搞不好,其他工作也難有起色。第三,推進城鎮化是科學發展的有效之舉。發展過程就是增量要素與存量要素嫁接、重組、共振、生髮的過程。沒有招商引資、沒有增量投入,就難有有效發展。有的客商作投資決策時,非常看重生態環境,甚至直言不諱地說,經濟搞不上去情有可原,衛生搞不好就說不過去了。環境整治問題,看來是民生問題、區域性問題,反映的是地方黨委政府的視野問題、執政能力問題,折射的是幹部群眾的精神面貌問題。抓發展離不開城鎮化,抓發展必須要抓城鎮化。各地要把加大投入力度放在推進城鎮化建設突出重要的位置,採取政府增加投入、資產置換投入、發展經濟投入、爭取專案投入、引進客商投入、激勵群眾投入等多種形式,籌措資金,為掀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熱潮營造良好的資金環境。

  二要深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按照“三全三集中三統一”的方式,即全體村組幹部、全體駐村部門、全體村民群眾參與,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集中人力,統一整治標準、統一驗收要求、統一完成時段,強力推進“三個延伸”即從集鎮主街道向背街小巷和縱深區域延伸,從集鎮向村莊延伸,從鎮邊、路邊、堤邊向村邊、湖邊、塘邊延伸,強力開展“三去三清”去草去雜去違,清廢清亂清障集中行動。要有整體思維,不能就事論事,緊湊推進,分步實施。要樹立技術治國思維,熟悉燈光、草木、苗圊、建築等方面的知識,力爭做到小投入、取得大效果。要建立鎮村垃圾清運和環境保潔長效機制,按照“戶歸類,村收集,鎮轉運,集中處理”的原則,實現垃圾歸集袋裝化、垃圾轉運定時化、垃圾處理集中化,以最小的人力成本、環境成本,取得最好的生態效益。

  三要努力提升城鄉環境整治專業化水平。強化專業、水準、科學理念,領導幹部既要當設計師,也要當工程師,監理師,知道做什麼,怎麼做,把每件專案都做成精品工程、精緻工程。鄉鎮街道幹部要成為抓城鎮化建設的指揮員、戰鬥員、技術員,成為行家裡手。大家在基層工作,抓農村工作經驗豐富,抓經濟建設漸入佳境,開展城建化建設有待充電。要堅持向專家請教學習,在實踐中鍛鍊學習,汲取群眾智慧加強學習,學習規劃知識、建築知識,學習苗木知識、生態知識等等,凡事都要有總有分,有粗有細,做工作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已知彼,知根知底,才能百戰百勝,心想事成。

  四要開展村莊環境整治“三萬活動”。區“四大家”領導、區直各部門要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為主題,深入到鄉鎮街道、到駐點村組,與基層群眾面對面、手牽手,開展新一輪“三萬活動”,形成區鄉聯動、幹群聯動、上下聯動的工作氛圍。區直住建、發改、交通、財政、經信、國土、農業、水利、林業、水產、衛生等職能,要發揮自身優勢,為鄉鎮村組謀劃專案、爭取專案、推進專案,以專案助推村莊環境整治。“三萬”行動既要出人,也要出智,還要出錢,結對共建,互幫互助。下一階段,還要組織鄉村環境整治拉練檢查,開展打分評選活動。希望四大家領導、區直部門從現在開始,加強組織,加強銜接,精心安排,統籌推進,做到兩促進、兩不誤,以中心工作的實際成果,展示各級幹部的風采。

  同志們,推進城鎮化建設任務艱鉅繁重,讓我們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務實的工作作風、精緻的工作標準,攻堅克難,奮發有為,為掀起城鄉環境整治新的熱潮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