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出錯時挽救的方法

  作為一名演講者,在多次的演講中偶爾也是會出現一些演講的錯誤,面對這些錯誤,我們是不是應該驚慌失措呢?這是演講者最忌諱的了!那麼當我們的演講出錯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SWAT部隊闖進來該怎麼辦

  那是在1997年的莫斯科。在由一個消費電子公司主辦的答謝宴會上,主辦方邀請了幾位演講者到一個高階餐廳裡演講,我正是其中的一位。該公司的幾個高階主管還特地從東京趕來參加這個宴會。

  在我的演講進行了30秒的時候,大門被人打開了,6個戴著頭盔、手持武器的OMON武裝人員相當於俄羅斯的SWAT部隊闖了進來。他們一句話也不說,我停下了演講。其中的4個人站到大廳的各個角落裡,另外2人手持AK47槍,直奔遠處的一個桌子。他們從這個桌子抓起一個人就出了大廳。整個過程很安靜,其餘的4人也退了出去。

  我做完了演講。從東京來的幾個主管再也沒有去過莫斯科。

  ――丹·羅姆,《TheBackoftheNapkin》的作者

  有人在我演講時睡著了

  在去年早些時候,我給一群客戶做演講。在演講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我聽到有人在咯咯地笑。有一個人甚至離開演講廳才恢復平靜。我擔心是我的原因,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顯得很慌亂,還會在話說到一半的時候忘詞真希望我當時沒有這麼差勁。在笑聲中,我聽到了一陣深沉的呼吸聲。我向聲音的源頭看去,發現有個人正在睡覺!我直接說:“哦,有人在睡覺。”此話一出,所有的人立刻暴笑起來,睡覺的那個人也被驚醒了。最後他很尷尬地離開了。

  我最後也很慚愧。我只祈求上帝,希望這次演講沒被放到網上。

  ――丹尼爾

  我們有可能槍殺你

  恐怕我最精彩的故事都是機密,但它們的核心都是一樣的:在任何機密機構中演講簡直就是噩夢。你的膝上型電腦是否有WIFi、藍芽、內建攝像頭、話筒、USB插口可連線其他驅動、乙太網或火線網插口、網絡卡插口等,如果有,你的電腦就無法通過這些機構的安檢大門。你不能用特殊的驅動來載入演講材料,只能以POF格式傳給他們,讓他們對檔案加密,載入到一個安全伺服器上,他們的技術人員會在一個鎖著門的房間裡為你演示。哦,還有,千萬不要離開保鏢的視線,要不然他們會讓你戴著手銬搜身。最壞的情況是什麼?他們還可能誤殺你。

  ――達來安·康偉,《PerlBestPractices》的作者

  不要責怪鐵路局

  幾年前,我還是一個自由作家,微軟聘請我講一些關於技術和設計的講座。一天早上,我乘坐火車,要和一個團隊一起參加活動,但是似乎所有的狀況都對我不利。荷蘭鐵道系統出現了許多讓人啼笑皆非的問題,擾亂了我的行程,讓我無法準時到會。我遲到了半個小時,只好向聽眾道歉。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為了重塑形象,我一直譏諷荷蘭鐵道系統的運營我認為融人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分享痛苦經歷。

  然而,不幸的是,我後來才知道,這些聽眾正是荷蘭鐵路部門請來的。在他們看來,我的聲譽永遠也恢復不了了。

  ――吉根·阿佩蘿

  你在哪裡工作

  1997年,我已在極具影響力的商業網址熱線公司工作了一年左右,我即將到自己的母校去給一個網頁設計班演講,主題是如何應對新生的網路產業。我在課堂裡給學生講我在商業網址熱線公司的趣聞樂事,足足講了半個小時。當我講完後,問他們還有什麼問題時,教室後排有人怯怯地舉起手。而他的問題竟然是:“商業網址熱線公司是什麼?”

  ――始裡克·香瓦澤科

  你為何不願與大腕同場競技

  當我剛接觸大型演講時,有一次,我受邀到COMDEX做“構建大型電子商務系統”的演講。那時正是電子商務受熱捧的時候,在亞馬遜成為第一個電子商務平臺之前,要把電子商務的規模做大還是很不容易的。因此,人們很期望聽取這些經驗之談。

  我飛到芝加哥,堆備在容納1200人的演講廳裡做90分鐘的演講。大廳裡還沒有來觀眾我就已經準備好了,當開講時間逐漸逼近的時候,還是沒有人進來,我越發疑惑了。我四處巡視,檢查簽名表,確認了演講廳的房間號和演講時間。但是大廳裡仍然只有零星的幾個人。我想要是發生了什麼事,就只有順延演講時間了。

  開講的時間到了,又過了……容納1200人的大廳裡只有孤零零的5個人!是我瘋了嗎?我還能聽到廳外嘈雜的聲音一一COMDEX在那時還是很受歡迎的。我來到走廊上,朝人聲處走去,然後就看到了萊納斯·託沃茲Linux的創始人。他演講的房間正好在我的演講廳對面,觀眾只有站的地方,站著的人一直延伸到走廊上。

  我回到自己的演講廳,坐到舞臺的邊緣上,對著僅有的5位觀眾開始演講。

  ――斯科特·韓塞曼

  看看,這是一些演講名人所遇到的一些演講的尷尬事,演講也是一種表演,無論你多麼努力,避免了我們已經提到的失誤和細節,某事某刻你也難免會出一次錯。下面這些都是根據我的親身經歷和其他演講家的豐富經歷總結出來的。這些條目能幫助你減少恐懼感,給你提出改進的方法:

  遇到觀眾的質問

  觀眾中出現激烈的質問者並不常見,但是當你遇到這種情況時,其實其餘的觀眾和你一樣,對質問者很反感,這時你就能利用這一優勢。遇到質問者時,你往往會表現得比較苛刻。但是當你能得到其他觀眾的支援時,事情就變得容易解決了。這些激烈的質問者要麼是喝醉了,要麼認為自己是在幫助演講者,其根本是因為他們想表現自己。

  如何預防:在演講前就立下規定,說明觀眾互動的方式。如果你想在演講結束後再接受提問,你就要告訴他們。如果你隨時都能接受提問,你也要讓觀眾知道。同時,你也要對Twitter和活動聊天室的話題設定範圍。我總是把自己的郵箱地址給觀眾,如果有些事情他們不知道在演講廳裡說起是否合適,就能通過郵箱來聯絡我。

  如何應對:終銘記,你比質問者更強大。當你拿著麥克風時,你的力量就更大了,而他卻沒有。你可以打斷他、說服他,而他卻不能阻止你。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並不是一場公平的較量。當質問者意識到這個問題時,他就會閉嘴。告訴那些說話的人,他們只能在演講結束之後才能發表意見或者向你提問。你的態度一定要有禮貌,這樣一般都會奏效。這些行為表明,你不會受他們的干擾,而且會在情況失控之前解決問題。即使有人笑話你,你也不要和他爭執,可以有禮貌地請他等到演講之後再說。如果你很自信,那你還可以說個笑話或者諧語來讓他閉嘴,但是一定要謹慎。如果你並不擅長說笑話,那就不要冒這個險。即使有時你是在自嘲,觀眾也會會心一笑。跟質問者說“很有意思,謝謝”,然後繼續你的話題。這是對他的尊重,表示你已經聽到了他的話語,但是接下來還是由你掌握局面。如果這些質問者明顯走了極端,給其他人帶來了干擾,那麼你還可以向組織者求助。如果觀眾抱有很大的敵意,或者行為不當,那麼組織者一定會採取行動。如果質問者拒絕遵守你的規定,那你可以請他離開,如果有需要,組織者也會來幫助你。

  所有的觀眾都盯著自己的電腦

  每位觀眾都有自己的文化理念,在某些文化中,觀眾大多不會盯著演講者,這樣會讓演講者感覺很氣餒。對演講者而言,和觀眾的眼神交流越多越好。有時,觀眾只是在做筆記,或者和他人分享你的演講,這些都是對你有利的。但有時,觀眾卻是在玩遊戲和上網,這些則是對你不利的。觀眾自然有權利選擇要千什麼,但你也能夠影響他們的選擇。

  如何預防:你可以請求觀眾關掉他們的膝上型電腦,但是不要強求。你也要尊重他們的選擇,特別是當他們付費前來的時候。但是你可以告訴他們,如果他們聚精會神聽演講,你會表現得更好。有時我會跟他們說:“現在我們來做個交易。如果你們在5分鐘內全神貫注地聽我演講,完了之後還是認為我講得很爛,是在浪費你們的時間,你們寧願上網,那麼我就不會再管了。事實上,5分鐘之後,你們要起身離開我都不介意。但是,在接下來的300秒內,請全神貫注地聽演講。”這時,大多數人都會關上他們的電腦。要知道,有的人是使用電腦來做筆記的。他們可能是在寫實時部落格或者記下你所說的話,這樣也是在幫你獲得更多的演講廳以外的觀眾。觀眾開著電腦並不總是意味著他們忽略了你的演講。

  如何應對:你也不能做什麼,所以更要重視那些認真聽講的觀眾。順水推舟。在你的電腦上開啟Twitter。放映到大螢幕上,在演講中抽出時間來關注網上的評論和他們提出的問題。要求組織者和觀眾開啟Twitter和該活動的聊天室,這樣你就能獲得即時的反饋資訊以及觀眾提出的問題。讓觀眾知道他們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和你交流。

  你的演講時間從45分鐘減少到10分鐘

  活動的安排表也會出問題,而演講者就成了替罪羊。活動取消、行程受阻以及其他在準備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都會讓組織者很難辦,他們也只好縮短演講的時間。如果你的演講被安排在很晚的時間,你就不得不精簡演講,提前結束。

  如何預防:除非你是組織者,否則你就沒有權利要求其他人都按時參加。如果你發現安排表延後了,而你的演講又被安排在最後,那就一定要提醒組織者:建議組織者縮短中間的休息時間,或者縮短每一場演講的時間,而不是讓所有的責任都由你來承擔。

  如何應對:如果你的演講需要縮短時間,那麼請求組織者向觀眾解釋原因,表示這不是你的過錯。這樣至少能博得觀眾的同情。

  所有的觀眾都不喜歡你

  有些時候,演講廳的氣氛不對勁,你的感覺就是觀眾討厭你、期望你閉嘴。當我在國外演講或者在一個剛剛宜布要大裁員的企業事先沒有任何人告知你這個情況裡演講時,這種感受就尤為明顯。或者是你自己做了一些傻事,讓觀眾討厭你。

  如何預防:1組織者就是你的嚮導。如果你需要知道什麼情況,如最近這個企業大裁員或者發生了其他讓人擔憂的事情,組織者都應該告訴你。如果你比較謹慎,也可以主動問組織者:“最近發生了什麼需要我注意的事情嗎?”2提前到達現場。你如果能提前到現場,那麼就可以和一部分觀眾交談,大致瞭解這些觀眾的情況。這樣你或許會針對演講做一些調整。

  如何應對:1有時候,你只需按照正常程式演講就行了。你可以把眼前的這些人想象成歡迎你的觀眾,正常發揮,不要太擔心。如果他們不喜歡你,那也不要在乎。但是一定不要因為他們不喜歡你就匆忙改變原來準備好的演講,這樣情況只會更糟,你根本就沒有扭轉局面的機會。你一定要滿懷激情地演講,或許那些觀眾並不如你想象中的那樣討厭你。2縮短演講時間,迅速進入問答環節。如果你有一些備用的故事,那你就可以選擇不要講它們。你越快地進入問答環節,就能越快地找出問題所在。而且,最壞的打算就是,你的演講就可以越快地結束。

  有些觀眾不停地提問

  這些人是相對而言比較有禮貌的質問者,而且比激烈的質問者更為普遍。有些人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有些濫用他們的提問權了,他們說的話甚至和你的一樣多。真慶幸你沒有和這種人結婚,否則你永遠得不到說話的機會。在某些情況下,這些人太想給你和其他人留下印象了,所以不斷地提問。

  如何預防:1當觀眾舉手提問時,選擇提問人的正是你自己。如果你不斷地選擇讓同一個人來提問,那能怪誰呢?2如果有觀眾直接喊出他們的問題或評論,那你可以提醒他們要先舉手。

  如何應對:1要知道其他的觀眾也不喜歡這種人,他們就像是老師的小跟班一樣惹人討厭。你越早讓他閉嘴,其餘的觀眾就越高興。2有時候,觀眾提出的問題你不一定要回答。你可以問觀眾:“有多少人對這個話題感興趣?”如果舉手的人只是少數,你就可以讓提問者在演講結束後單獨來問你。3在中間休息的時候,私下和這位觀眾談談。你要感謝他的關注,但是請他給其他觀眾留下提問的機會。給他你的郵箱地址,如果他還有什麼問題,可以通過郵箱聯絡你。

  有些觀眾的問題很費時卻又無法進入正題

  出現這種情況的預兆是提問者在整整60秒的時間內都無法進人正題。問這種問題的人事先並未認真思考應該如何提問。

  如何預防:這個問題很難預防。如果你不讓觀眾問這些問題,就會降低他們提問的積極性。最好是在出現這種問題的時候找到解決之道。

  如何應對:演講者可以幫助提問者找到要問的主要問題:“你是要問X還是Y呢?”儘可能地打斷他們這種散漫的提問方式。如果他們還是不能確定要問的是什麼,你就可以先回答下一個問題,留給他思考的空間,等你回答這個問題以後再回到前一個問題上來。這似乎過於急切了,但如果你表現得當,也能給觀眾留下好印象。要知道其餘的觀眾和你一樣討厭這種人。他們來這裡不是為了聽這種人絮絮叨叨的。如果提問者在30秒之內都無法進入正題,那麼作為唯一擁有決定權的人,你就應該採取措施。如果你不得已打斷了提問者的話,那你可以把自己的郵箱給他,告訴他,提很長的問題也是允許的,只是不要在演講現場提。有時,人們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如果比較簡短,那麼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對演講而言,道理也是一樣的。

  遇到自己無法解答的問題

  如果有的問題你不能回答,這也是很正常的。沒有哪條法律規定演講者必須知道有關這個主題的所有知識。如果你的演講很吸引人,那麼毫無疑問,你會遇到無法解答的問題。愛因斯坦也有許多無法解答的問題。即使是無所不知的演講者,也會有遇到難題的時候:“什麼問題是無所不能的演講者所不能回答的?”

  如何預防:要杜絕這種情況,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你的演講很無聊。這樣,觀眾根本就弄不清楚你要說的內容,更別說向你提問了。但我希望你不要這樣做。

  如何應對:學會說:“我不知道。”說這句話很容易,而且你說了也不會怎樣。記下這些問題,或者請提問人給你寫郵件,向他保證你會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標明答案。向觀眾求助。也許你並不是唯一一個不知道答案的人。如果其他的觀眾也都不知道答案,那至少說明他們和你一樣對此很無知。如果有人知道答案,即使不是由你作答,那你也幫提問者找到了答案。

  麥克風壞了

  有時候,麥克風也並未完全壞掉,只是它們會產生迴音,或者偶爾發出刺耳的聲音。這些都會給觀眾帶來困擾,而觀眾就會把問題歸咎幹你。如果麥克風在幾分鐘後都不能恢復,那麼你就可以認為它壞掉了。

  如何預防:向神求助。在演講前要求檢查語音裝置。詢問裝置管理人員問題出在何處。

  如何應對:1和觀眾確認他們是否也受到了麥克風的困擾。有些時候,只有講臺上的人才能感受到麥克風的干擾。2向技術人員求助,這是他們分內的工作。如果你一個人面對,難免會有些尷尬,但若是有技術人員介入,觀眾就會想到這並不是你一個人的錯。3在一箇中型的演講廳裡大概能容納100人左右,即使你不用麥克風,觀眾也能聽清你的講話。和觀眾靠得更近一點兒,當技術人員在修理裝置的時候,你也能開始演講。你可以趁這時候詢問觀眾希望學到什麼知識,或者問他們有多少人在現在的職位上幹了5年以上,這些問題都可以用來打發這段馗尬的時間。觀眾一般都會迴應你的提問,而且你也能從中得到一些有用的資訊。如果你的演講很長,那麼這時候正好可以讓觀眾休息一下。當你在修理裝置的時候,不要強迫觀眾看著你,最好是給他們喝一杯咖啡或者上洗手間的時間。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