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禮儀有哪些

  電話是現代生活中最常見通訊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能通過電話粗略判斷對方的人品、性格。因而,掌握正確的、禮貌待人的打電話禮儀是非常必要的。那麼,呢?下面小編告訴你。

  接電話禮儀

  接聽電話不可太隨便,得講究必要的禮儀和一定的技巧,以免橫生誤會。無論是打電話還是接電話,我們都應做到語調熱情、大方自然、聲量適中、表達清楚、簡明扼要、文明禮貌。

  1.及時接電話

  一般來說,在辦公室裡,電話鈴響3遍之前就應接聽,6遍後就應道歉:“對不起,讓你久等了。”如果受話人正在做一件要緊的事情不能及時接聽,代接的人應妥為解釋。如果既不及時接電話,又不道歉,甚至極不耐煩,就是極不禮貌的行為。儘快接聽電話會給對方留下好印象,讓對方覺得自己被看重。

  2.確認對方

  對方打來電話,一般會自己主動介紹。如果沒有介紹或者你沒有聽清楚,就應該主動問:“請問你是哪位?我能為您做什麼?您找哪位?”但是,人們習慣的做法是,拿起電話聽筒盤問一句:“喂!哪位?”這在對方聽來,陌生而疏遠,缺少人情味。接到對方打來的電話,您拿起聽筒應首先自我介紹:“你好!我是某某某。”如果對方找的人在旁邊,您應說:“請稍等。”然後用手掩住話筒,輕聲招呼你的同事接電話。如果對方找的人不在,您應該告訴對方,並且問:“需要留言嗎?我一定轉告。”

  3.講究藝術

  接聽電話時,應注意使嘴和話筒保持4釐米左右的距離;要把耳朵貼近話筒,仔細傾聽對方的講話。

  最後,應讓對方自己結束電話,然後輕輕把話筒放好。不可“啪——”的一下扔回原處,這極不禮貌。最好是在對方之後掛電話。

  4.調整心態

  當您拿起電話聽筒的時候,一定要面帶笑容。不要以為笑容只能表現在臉上,它也會藏在聲音裡。親切、溫情的聲音會使對方馬上對我們產生良好的印象。如果繃著臉,聲音會變得冷冰冰。

  打、接電話的時候不能叼著香菸、嚼著口香糖;說話時,聲音不宜過大或過小,吐詞清晰,保證對方能聽明白。

  5.用左手接聽電話,右手邊準備紙筆,便於隨時記錄有用資訊。

  打電話禮儀

  打電話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要選好時間。

  打電話時,如非重要事情,儘量避開受話人休息、用餐的時間,而且最好別在節假日打擾對方。

  2.要掌握通話時間。

  打電話前,最好先想好要講的內容,以便節約通話時間,不要現想現說,“煲電話粥”,通常一次通話不應長於3分鐘,即所謂的“3分鐘原則”。

  3.要態度友好。

  通話時不要大喊大叫,震耳欲聾。

  4.要用語規範。

  通話之初,應先做自我介紹,不要讓對方“猜一猜”。請受話人找人或代轉時,應說“勞駕”或“麻煩您”,不要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

  相關閱讀:電話的發展歷史

  電話機是美國人A. G. 貝爾於1876年發明的。他用兩根導線連線兩個結構完全相同、在電磁鐵上裝有振動膜片的送話器和受話器,首先實現兩端通話。但通話距離短、效率低。1878年出現了炭精送話器,使電話機送話器效率大大提高。受話器結構也有改進。最早的電話機是磁石電話機,靠自備電池供電,用手搖發電機傳送呼叫訊號。1880年出現共電式電話機,改由共電交換機集中供電,省去手播發電機和乾電池。1891年出現了旋轉撥號盤式自動電話機,它可以發出直流撥號脈衝,控制自動交換機動作,選擇被叫使用者,自動完成交換功能。從而把電話通訊推向一個新階段。到20世紀60年代末期出現了按鍵式全電子電話機。除脈衝發號方式外,又出現了雙音多頻DTMF發號方式。隨著程控交換機的發展,雙音訊按鍵電話機已逐步普及。電子電話機電路正在向整合化邁進,話機專用積體電路已廣泛用於話機電路各組成部分。各種多功能電話機和特種用途電話機也應運而生。到90年代初,已有了將撥號、通話、振鈴三種功能集於一塊積體電路上的電話機。隨著話音識別技術的發展,直接用話音“撥號”的新型電話機也正在出現。

  最初的電話機終端是由微型發電機和電池構成的磁石式電話機,打電話時,使用者用手搖微型發電機發出電訊號呼叫對方,對方啟機後構成通話迴路。後來,1877年愛迪生T.E.Edison發明了碳素送話器和誘導線路後通話距離延長了。同一年又發明了共電式電話機。1891年終於發展到A.B.Strowger發明了自動式電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