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歷史

  我黨已誕生95週年了,在這漫長的艱苦歲月裡,我黨由於形成並保持了三大作風,才取得了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解讀,歡迎大家閱讀。

  解讀篇一

  《中國共產黨歷史》由中國共產黨史出版社出版,本書第一卷編撰了從 1921 年黨成立到 1949 年新中國成立的歷 史 ,第二卷編撰了從 1949 年到 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 會召開的歷史。在這 57 年的歷史中,中國共產黨為國家的 獨立統一付出了無數的鮮血與汗水,無數的共產黨人為了國家的未來臵生死於不顧,為了祖國的明天而付出寶貴的生命與辛勤的汗水。自從共產黨成立以來,黨在這風雨飄搖的時 代走過了一段艱辛而漫長的路,犧牲了一批批優秀的革命黨 人,自身也變得成熟與強大。

  通過仔細閱讀《中國共產黨歷史》,我不僅重溫了當年中國共產黨的艱辛歷史和領略了當初老一輩革命者的崢嶸歲月。還真正體會到了自己身為一名共青團員,身上的責任的重要性。《中國共產黨歷史》 充分吸收了改革開放 30 多年來黨史學界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大量真實可靠的檔案材料為主要依據, 全面準確地記述了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至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所走過的光輝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 同時,也客觀真實地反映了我們黨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歷程及出現的失誤和曲折,是一部正確總結歷史經驗的權威性黨史基本著作,是一部政治性和學術性、黨性和科學性都非常強的黨史精品力作。

  合上書,仔細的回想黨的艱辛路程,從 1927年8月的八七會議到 1935 年 1 月的遵義會議這中間有著多少艱苦抗戰的戰爭年代 ;從 1945 年 4 月的中共六屆七中全會到 1978 年12月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中間無數的黨員為國家的發展出謀獻策。在這57年的歷史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國共兩次合作,在這兩次合作中,我深深感到中國共產黨為了國家的未來所付出的努力。1922 年,中共召開西湖會議,正式以各人名義 加入國民黨,實現兩黨合作。這是共產黨成立的第二年,在共產國際的指示下,中共全面的分析中國的局勢,以國家利 益為首位,積極配合國民黨北伐革命的指示。

  雖然中共當時 沒有軍隊,也沒有領導權, 但是無數黨人仍然為革命而努力。 我們當代大學生需要學習我們黨員為國為人民鞠躬盡瘁死 而後已的精神,在我們學好專業知識的基礎的同時,我們也 要時刻關心國家未來,為國家興亡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雖然我們只是社會中渺小的一份子,但我們絕不小看自己,我們 的黨和國家都需要想我們大學生一樣無數默默奉獻的有志 青年。 國共的第二次合作是 1935 年日本侵略軍侵佔我國,中國共產黨召開瓦窯堡會議號召國內一切黨派停止內戰,共同籌備抗日救國的鬥爭。第二次國共合作並不是非常順利的,但是中國共產黨為了國家利益,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儘量不破壞合作統一戰線。從中我可以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為了國家興亡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在國家危難時刻,我們黨員能夠以國家大局為重,一致對外。這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靈魂與精髓,我們當代大學生需要的就是這種視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的精神。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這是新中國的成立, 從而開創了一個新的紀元。而中國共產黨沒有被建國的喜悅衝昏頭腦, 而是轉而將工作重心果斷放在了鞏固人民新生政權的努力上。中國共產黨利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 使得新中國得以通過三大改造等有效措施實現了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前一個十年, 勝利完成了新民主主義 革命,統一了祖國大陸。而且完成反封建的土地改革和各項民主改革,從而將新民主主義革 命轉變為了社會主義革命。

  通過建立國營經濟和新的經濟秩序,全面實行對生產資料私有制 的社會主義改造, 恢復國民經濟與使得各項建設得以展開。中國共產黨所集全黨的智慧制定 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和實施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會 主義社會制度在中國的建立,可以看出新中國需要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是真正為人民服 務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為新中國開創出一條屬於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和對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探索。 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有 錯誤,也有缺點。但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勇於承認錯誤的黨,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黨。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和“大躍進” 、人民公社化運動給社會主義建設帶來了阻 礙和打擊,全黨整風和反右派鬥爭的擴大為全黨帶來了深刻教訓。但道路雖然曲折,前途依 然光明。中國共產黨是善於學習、善於改進的政黨。黨的八大和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 義道路的良好開端無疑證明了這一點的正確性。九個月的初步糾“左”和糾“左”過程中的探索,廬山會議糾“左”的曲折和黨對社會主義建設問題的思考等一系列對社會主義建設問 題的研究和解決, 為黨的執政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很大助力。 由此看出中國共產黨蘊藏著何等 的生命力,具有何等的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磊落胸懷和政治品格,能夠毫無愧色地擔當起 中國各族人民領導者的光榮職責,這在今天有著格外重要的意義。

  “”的內亂和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覆滅。為中國共產黨,乃至 全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政治和思想文化領域“左”的錯誤的發展,發展至“”的發動。不得不說是黨在領導上的錯誤和漏洞,這使得“鬥、批、改”運動開展而使 70 年代初的國民經濟出現的大倒退。 但中國共產黨意識到了錯誤,並積極修正了錯誤如徹查林彪 反革命集團的陰謀活動及使其覆滅,並且批判極左思潮和落實黨的政策。通過 1975 年的全面整頓,使得經濟中心又放在經濟工作上來。可見體現了我黨對歷史的尊重和對真理的不懈 追求。 在徘徊中前進和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 “”的結束和“左”的指導方針的延 續,這使得社會主義建設依然停滯不前。我黨果斷進行了撥亂反正和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鄧小平同志更是提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方針,實現歷史的偉大轉折。

  《中國共產黨歷史》有三個特點:第一,堅持黨性和科學性的統一,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全面地實事求是地反映了57年的歷史真實,緊緊把握這段歷史的主題和主線, 也如實反映這一時期黨所犯的錯誤及其後果;第二,做到了材料和觀點的統一,在敘述歷史 過程中有所分析和評論,事情的來龍去脈交待得很清楚,分析意見說得比較中肯、深入而恰 當;第三,達到了歷史和邏輯的統一,全書的編、章、節的劃分和編排設計精心而周密,整體結構合理,條理分明,思路清晰,邏輯性強。 《中國共產黨歷史》進行了全面客觀的總結,為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是一部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的權威性黨史基本著作, 是一部融思想性、知識性、資料性、可讀性為一體的黨員幹部學習黨史的好教材。

  通過這次學習黨史的經歷,我懂得了很多。我們應該學習那些優秀的共產黨人為國家而付出一切的精神,我從黨的歷史中汲取開拓前進的智慧和力量,以史為鑑,為社會主義建設發揮一名知識分子的應盡之力。我們在大學裡,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同時我們也要時刻關心國家大事,為國家未來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解讀篇二

  從南湖紅船到八一槍聲,從井岡號角到長征壯歌,從抗日烽煙到建國大業,從改革春風到小康藍圖,90年波瀾壯闊,90年壯麗輝煌。這是一段百折不撓艱辛求索的偉大曆程。胸懷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肩負開天闢地的歷史重託,中國共產黨高擎馬克思主義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舊中國,點燃新中國黎明的曙光,指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航程。90年的偉大曆程向世人昭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帶領人民實現獨立、解放、幸福和富強。

  一、簡介

  下面,我們通過八個階段來回顧一下黨的歷史。

  1、1919—1927

  中國共產黨創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召開, 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指明瞭鬥爭的目標;採取資產階級民主派沒有采取的依靠廣大群眾的革命方法,推動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個高潮,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影響和推動下,在國共合作的條件下,中國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運動標誌著全國範圍的革命高潮的到來,為舉行討伐北洋軍閥的革命戰爭奠定

  了群眾基礎。北伐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號下進行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同國民黨中的先進人士一起,在北伐軍中發揮了骨幹作用。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黨領導的工農運動迅猛發展,動搖了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在中國的統治基礎。在鬥爭的關鍵時刻,由於大資產階級的叛變和共產黨內發生陳獨秀投降主義的錯誤,這次革命遭到了失敗。

  2、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敗後,面對國民黨新軍閥的殘暴統治,中國共產黨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步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到農村,建立根據地,開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黨領導根據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裝和工農政權,連續多次擊敗國民黨的軍事“圍剿”。

  在革命走向復興的時刻,黨內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使黨再次受到嚴重損失。由於第五次反“圍剿”鬥爭的失敗,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長征。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糾正了黨內的“左”傾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路線的領導地位,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誌著黨從幼年走向成熟。隨後,黨領導紅軍以異乎尋常的堅強毅力,戰勝敵人的圍追堵截和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

  3、抗日戰爭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中國共產黨制定抗日救國的綱領,提出全面抗戰的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

  方針,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指明瞭道路。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裝深入敵人後方,發動人民群眾,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建設抗日民主政權。根據地軍民逐步成為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黨領導敵後軍民堅決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並同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妥協逆流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中國人民經過八年的艱苦奮鬥,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併為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4、解放戰爭1945-1949

  1946年6月底,國民黨統治集團,悍然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挫敗國民黨的軍事進攻,並轉入戰略進攻。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運動,廣大農民踴躍支援前線。國民黨統治區掀起的以學生運動為先導的人民運動,成為配合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二條路線。“中間路線”遭到破產,人民民主統一陣線更加鞏固和擴大。國民黨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圍中。

  黨領導人民解放軍進行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消滅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為奪取全國勝利和建立新中國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準備。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解放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5、全面建設1949-1956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站立起來了,中國歷史從此開始了新的紀元。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癒戰爭創傷,調整舊中國的經濟結構,使整個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迅速發展。在黨的總路線指引下,我國大規模地開展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奠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消滅了剝削階級,建立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勝利。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為我國爾後的一切進步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各方面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

  6、時期1956-1976

  1956年9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路線。1957年以後,黨的領導曾在階級鬥爭和經濟建設速度問題上發生“左”的偏差,使社會發展主義建設事業遭到嚴重挫折,出現了三年經濟困難。黨採取措施糾正“左”的錯誤,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進行大規模的政策調整。但是,經濟工作指導思想上的“左”傾錯誤並未得到徹底糾正,而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傾錯誤又有發展,終於導致了1966年5月“”的發生。

  “”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在“”期間,

  我國國民經濟和各項事業雖然遭受巨大損失。但中國共產黨、人民政權、人民軍隊和整個社會的性質都沒有改變。黨終於依靠自身的力量,戰勝了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克服,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迎來了新時期。

  7、改革開放1976-1990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勝利,使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新時期的頭兩年,黨還沒有擺脫“左”傾錯誤的嚴重干擾,並提出了“兩個凡是”方針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黨的工作出現了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根本上衝破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決定全黨工作重點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轉移。制定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實現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領導下,在指導思想上和實際工作中堅決實行撥亂反正,逐步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一系列方針、政策。黨的十二大制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集偉綱領。黨的十三大系統地闡明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通過總結經驗,黨初步找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引下,

  我國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逐步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和完善教育體制和科技體制,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充滿生機,政治生活更加活躍,民族精神得到新的發揚,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空前增強,各族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8、新的時代1990-至今

  按照鄧小平同志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1997年7月1日香港順利迴歸祖國,1999年12月20日澳門也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20世紀末這兩項重大的歷史事件,充分證明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已經逐漸強大起來的事實。世紀初舊中國的任人宰割、受盡屈辱已成歷史,逐步繁榮富強、民主昌盛的新中國,已成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產生的以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全面貫徹執行鄧小平所倡導的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旗幟鮮明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決進行治理整頓、深化改革、大力加強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進一步發展。

  十六屆一中全會後,以胡錦濤同志為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

  展觀,緊緊抓住並切實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受住一系列重大挑戰和考驗,勝利完成“十五”、“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主要目標和任務,改革發展穩定、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新的顯著成效,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嶄新篇章。

  二、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部分重要會議

  1. 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它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此,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2. 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中共二大的中心議題是討論和制定黨在現階段的革命綱領。會議根據列寧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對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當前階段的革命性質是資產階級民族革命的性質進行了分析,並制定了當時黨的最低和最高綱領。

  "最高綱領"--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鬥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剷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的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實現共產主義。"最低綱領"--即在民族革命階段的最低綱領,①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②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打倒中華民族的完全統一;③統一中國本部包括東三省在內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提出與國民黨實行“黨內合作”。

  中共二大的歷史意義是巨大的--它正確的分析了中國的社會

  性質和革命性質,明確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步走;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瞭方向,預示著中國革命的新高潮必將來臨。

  3. 1923年6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這是黨的歷史上比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會,此次大會討論並接受了共產國際關於國共合作以及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的決議案,為隨後到來的第一次國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礎。

  4.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會議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就國共兩黨關係、土地革命、武裝鬥爭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會議堅決糾正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並把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為當前黨的主要任務。會上,毛澤東明確提出了"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論斷。

  5.三灣改編--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來到這裡,進行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三灣改編".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的開端,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從組織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設一支全新型的人民軍隊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6.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也是

  中共歷史上唯一一次在國外召開的黨代會。

  7.古田會議--1929年12月下旬,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在福建上杭縣古田鎮召開。古田會議的中心思想是:用無產階級思想進行軍隊和和黨的建設。

  會議規定: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決定著軍隊的性質和麵貌,這是紅軍建設的根本原則;規定紅軍除了要進行打仗消滅敵人的軍事活動之外,還要擔負起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於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任務。 在黨建方面,強調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

  古田會議決議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檔案。

  8.遵義會議--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

  會議集中全力解決當時最緊迫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揭露和批判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嚴重危害,對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的失敗進行了總結,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肯定了毛澤東等關於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問題上的一系列錯誤主張。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從而在極端危急的關頭,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

  遵義會議是中共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

  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9.瓦窯堡會議--1935年12月,中國共產黨在陝北瓦窯堡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

  瓦窯堡會議的目的是為了實現黨在新形勢下政治路線和革命策略的轉變,迎接抗日新高潮的來臨。

  瓦窯堡會議從理論和政策上解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問題,從而解決了遵義會議以來沒有解決的重要的黨的政治路線問題。這次會議是從土地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的偉大轉折時期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它表明中國共產黨在總結革命中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已經成熟起來,能夠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創造性地進行工作。

  10.洛川會議--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陝北洛川縣召開擴大會議。

  會議正確地分析了全國抗戰開始以後的形勢,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線,闡明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獨立自主原則問題。洛川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歷史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它正確地指導了黨和軍隊實行由國內戰爭到民族戰爭、由正規戰到游擊戰的戰略轉變,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礎。

  11.中共六屆七中全會--1945年4月20日,歷時長達11個月的中共中央六屆七中全會勝利閉幕,這個會議可能是我黨歷史上最長的會議。當然,這次會議的重要性在於通過了一項在黨的

  歷史上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重要決議--《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這個決議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正式宣佈:"黨在奮鬥的過程中產生了自己的領袖毛澤東,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體系-毛澤東思想。"《決議》明確指出應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不能否定一切。

  《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通過,標誌著延安整風運動的勝利結束,這個決議也為即將召開的黨的七大作了極為重要的準備。

  12.中共七大--1945年4月至6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召開,歷時50天。中共七大中劉少奇作的《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報告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的第一次概括。在報告中劉少奇對毛澤東思想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詳細的全面的闡述。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13.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從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著重地討論了在現在形勢下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移到城市的問題。

  這次會議的重大意義是:確立了革命勝利後建設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藍圖,併為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指明瞭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論上作了準備。

  14.中共七屆三中全會--1950年6月,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在

  北京召開。這是建國後中國共產黨召開的第一次中央全會。此次會議主要討論了國家的經濟問題,並確定了黨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主要任務以及所應採取的戰略和策略方針。

  15.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舉行。全會中心議題是討論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全會還審查和解決了上一批重大冤假錯案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全會認為,過去那種脫離黨和群眾的監督,設立專案機構審查幹部的方式,弊病極大,必須永遠廢止。全會提出了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

  這些具有重大意義的轉變,標誌著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開始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16.中國共產黨十一屆六中全會: 1981年6月27--2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一致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肯定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地評價了建國32年來的功過是非,徹底否定了""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

  17.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82年9月1~11日在北京舉行。經過這次大會,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領導集體。這次大會確定了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綱領,以及到本世紀末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步驟等一系列的方針政策。這個時候的中國共產黨比過去更能認識時代特徵及我國的實際情況,同時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有了更深的認識。

  18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主題是加快和深化改革。這次會議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制定了到下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並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

  19.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舉行。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實踐經驗,決定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

  20.中國共產黨十四屆四中全會: 1994年9月25~2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全會集中討論了黨的建設問題,並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

  21.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舉行。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的報告。報告著重闡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強調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並載入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22. 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並實現了我們黨承前啟後,完成整體性新老交替的任務。

  23.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四中全會: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胡錦濤作重要講話。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

  24.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21日在北京舉行。中共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胡錦濤代表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中央委員會作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的報告,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併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之一,選舉產生了以胡錦濤同志為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

  三、 “十一五”期間取得的輝煌成就

  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年來,克服各種艱難困苦,不斷完善自身建設,結合中國特點,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出一個個輝煌的成就。前面在講黨的歷史時已經提到了很多成就,有很多是我們所熟知的,也有一些是我們不知曉的,如果一條條的去列舉,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所以,今天重點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所能親身感受到的,也是最熟悉的最近五年,也就是剛剛過去的“十一五”規劃建設期間的變化和成就。

  “十一五”時期2006——2010,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史上極不容易、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內外環境的複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戰勝了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十一五”規劃確定的8項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14項預期性指標除“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服務業就業比重”“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基本完成外,其他各項任務勝利完成,主要目標完成率高達8%,明顯高於“十五”計劃的64.3%和“九五”計劃的75%。可以說,“十一五”規劃是歷史上完成情況最好的五年規劃之一,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新的顯著成效,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嶄新篇章。

  ——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綜合國力大幅提升

  “十一五”時期的五年,是我國積極應對來自國內外的各種風險和挑戰,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06-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1.2%,不僅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時期年平均增速快1.4個百分點,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快的時期之一。

  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97983億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5年增長69.9%。經濟總量居世界位次穩步提升。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平均匯率折算達到58791億美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經濟快速增長帶來了國家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十一五”時期,我國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為加大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領域投入,增強政府調節收入分配能力等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發展協調性增強

  “十一五”時期的五年,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著力推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調整的五年。內需拉動作用顯著增強,產業結構持續改善,城鎮化水平顯著提升,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

  同期,我國服務業發展加快,第三產業年均增長11.9%,比“十五”時期加快1.4個百分點。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化步伐快速推進。2009年,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46.6%,比2005年提高3.6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9個百分點。

  過去5年,我國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經濟總量和投資佔全國的比重持續上升,區域發展呈現出協調性增強的趨勢。

  ——完善基礎設施,加強薄弱環節

  “十一五”時期的五年也是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迅速發展,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進一步緩解的五年。

  過去5年,我國城鎮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22.1萬億元,年均增長21.8%;城市公共交通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農業和能源等基礎產業、煤炭開採及洗選業累計投資年均增長30%左右。同期,我國糧食產量年均增長2.5%,實現連續七年增產,連續四年穩定在5億噸以上。

  “十一五”時期,我國進出口貿易規模不斷擴大。2010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29728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了1.09倍。進出口貿易總額近年來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其中貨物出口額在2009年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一位;貨物進口額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此外,我國進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對外投資迅速發展。

  ——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社會保障事業全面推進

  過去五年還是大力改善人民生活,社會保障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五年。我國城鄉就業人數從2005年末的75825萬人增加到2009年末的77995萬人,年均增加543萬人。大量鄉村富餘勞動力不斷向城鎮轉移,去年農民工總量達到24223萬人。

  同期,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2010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比2005年增長82.1%,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9.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919元,比2005年增長81.8%,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8.9%。

  隨著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鄉居民消費支出持續增長,生活水平明顯改善。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向發展性和享受性方向轉變。同期,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框架基本確立,城鄉養老、醫療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各項社會保險覆蓋人群迅速增長。

  我國還成功舉辦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實現了中國人的百年夢想,極大地擴大和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此外,過去五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節能降耗工作進展順利。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19.06%,基本完成“十一五”節能降耗目標。汙染物排放總量逐步得到控制。

  ——軍隊現代化正規化水平不斷提高,國防建設取得又好又快發展

  “十一五”時期,黨中央、中央軍委適應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和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著眼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科學籌劃和推進新形勢下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了黨的軍事理論和我軍戰略指導的與時俱進。軍隊思想政治建設全面加強,軍事鬥爭準備不斷拓展和深化,現代後勤建設深入推進,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成效明顯,正規化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國防動員和軍事外交工作取得新的成績,我軍履行使命任務的能力顯著提高。

  2008年12月,胡錦濤主席將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概括為——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面對時代發展的新變化和使命任務的新要求,當代中國軍人有了屬於自己的、不同於世界上其他任何一支軍隊的價值宣言。

  99式坦克、陸基巡航導彈、新型戰略核導彈、殲-10戰機、大型預警機、新型水面艦艇……一大批高新技術武器裝備陸續列裝部隊,部隊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戰鬥力不斷增強。

  不辱使命,赤誠為民,在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中彰顯本色。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哪裡最危險,哪裡最困難,哪裡最需要,哪裡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全軍和武警部隊出動數萬官兵以及相應的裝備、車輛、器材,經過長時間艱苦工作、連續奮戰,出色完成了有關安保和支援任務,受到黨和人民高度讚譽。中國還積極參加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護航行動和聯合國維和行動。中國已連續組織8批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執行護航任務。截至2010年6月底,累計派出維和官兵15603人次,其中9名維和官兵在執行任務中犧牲。

  回首輝煌95年,相信每一箇中國人都會為祖國的進步和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面對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解讀篇三

  中國共產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部分,即新生期、奮鬥期、探索期、逐步邁向成熟期。

  一、 中國共產黨新生期

  清末民初,人民深受軍閥混戰的殘害和西方殖民者的壓迫。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失去土地,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中國國民黨由於它的自身原因限制,無法滿足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需要。因此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迫切要求成立自己的組織。1921年,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中國共產黨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指明瞭鬥爭的目標。採取資產階級民主派沒有采取的依靠廣大群眾的革命方法,推動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個高潮,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影響和推動下,在國共合作的條件下,中國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運動標誌著全國範圍的革命高潮的到來,為舉行討伐北洋軍閥的革命戰爭奠定了群眾基礎。北伐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號下進行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同國民黨中的先進人士一起,在北伐軍中發揮了骨幹作用。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運動迅猛發展,動搖了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在中國的統治基礎。但是在鬥爭的關鍵時刻,由於大資產階級的叛變和共產黨內發生陳獨秀投降主義的錯誤,對統一戰線內部的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妥協性與反動性認識不足。因此,沒有及時有效地組織革命力量同他們作堅決的鬥爭。結果,當蔣介石、汪精衛控制中國國民黨先後叛變的時候,中國共產黨不能組織有效的反擊,導致了第一次大革命的失敗。

  1927年革命失敗後,蔣介石與中國國民黨在帝國主義、買辦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的支援下,建立了新軍閥統治,對共產黨人和革命者實行極其殘酷的鎮壓。在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就屠殺了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33.7萬多人。但是,共產黨人並沒有被嚇倒,被殺絕。他們揩乾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體,又繼續戰鬥了。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人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7日,黨中央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9月,毛澤東同湖南省委領導了湖南、江西邊界的秋收起義。隨後,湘鄂贛粵各地的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和其它許多地區的起義先後爆發。自1927年大革命失敗到1928年,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各地領導武裝起義100多次,開始進入建立紅軍和發動土地革命的新時期。

  毛澤東組織建立了中國農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並帶領軍隊進駐井岡山。於1928年與朱德帶領的起義軍會師於井岡山,創立了紅軍第四軍,擴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到1933年,全國紅軍發展到33萬人,共產黨員也從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的1萬多人發展到30多萬人。

  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裡,黨內的“左”錯誤幾乎使城市中有組織的革命力量損失貽盡。黨中央在城市站不住腳。1933年,被迫撤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一方面軍損失慘重,不得不在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徵。1935年1月,長征途中在遵義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批評了黨在軍事理論指揮上的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但是,王明冒險主義造成的這次嚴重損失,使全國紅軍由30多萬人減少到3萬人左右,共產黨員由30多萬人減少到4萬人左右。

  毛澤東說過:“我們的軍事力量長征前曾經達到過30萬人,因為犯錯誤,後來剩下不到3萬人,不到十分之一。重要的是在困難的時候,不要動搖。三萬人比三十萬人哪個更強大?因為得到了教訓,三萬人人隊伍比三十萬人的隊伍更強大。”

  二 、中國共產黨的奮鬥期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針對當時實際情況毛澤東同志多次重申黨的二大提出的關於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規化,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光輝思想,指出了中國的出路在於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反動統治,並進而轉入社會主義。並著重總結了建黨以來在統一戰線方面的經驗與教訓,制訂了既聯合又鬥爭的策略,以及同頑固派鬥爭的方針。建立了中國國民黨在內的包括一切抗日階級的抗日統一戰線。並將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點放在敵後,放手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革命根據地和政權。在抗日戰爭期間,由於執行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路線,致使革命力量迅速發展。到抗日戰爭勝利的前夕,人民軍隊的主力,由抗戰開始的3萬多人,發展到120萬多人,使我們黨真正建設成為一個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成為中國人民前所未有的領導力量。

  抗日戰爭結束以後,蔣介石依賴美國的援助,拒絕我黨和全國人民關於實現和平民主的正義要求,悍然發動全面內戰。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以根據革命形勢的變化和革命實踐的發展,充實和豐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政策,面對蔣介石發動的全面內戰,提出了“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的方針,以革命的兩手反對其反革命的兩手。在武裝鬥爭總題上,毛澤東同志提出了十大軍事原則,使我黨領導的革命力量在內戰中不斷髮展壯大。

  從1946年6月至10月,國民黨軍侵佔解放區城市153座;解放軍則收復城市40座,殲敵29.8萬人。從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國民黨軍侵佔解放區城市87座;解放軍則收復和解放城市87座,殲敵41萬人。國民黨軍被迫放棄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而改為對陝北、山東兩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從1947年3月至6月,解放軍經過4個月的內線作戰,努力打退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並在東北、熱河、冀東、豫南等地開始區域性反攻。解放區雖仍有95座城市被敵侵佔,但解放軍同時收復和解放了153座城市,並殲敵40餘萬人。

  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表宣言,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1949年4月,百萬雄獅過大江,佔領南京總統府。

  中國共產黨僅僅經過3年多的英勇奮戰,就消滅了蔣介石的800萬軍隊。中國共產黨用小米加步槍打垮了美國製造的飛機加大炮,推翻了國民黨政府。

  三、中國共產黨探索期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此,中國人民開始建設新中國,為新中國的繁榮與發展奮鬥的探索之路。

  1955年夏季以後,“大躍進”運動興起,社會主義改造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過於簡單劃一,為以後的長期發展遺留了一些問題。期間,“浮誇風”盛行,偏離了實事求是的道路。雖然後來撥亂反正,但是這次錯誤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得的影響。

  從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這十年,是“”時期。“”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它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中同“左”傾錯誤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艱難曲折的鬥爭,使“”的破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勝利,從危難中挽救了黨,使國家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隨後開始的改革開放事業,是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的毛澤東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以及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沿著社會主義道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新中國成立初期,面臨著帝國主義的干涉。為了保護黨和國家不受外國的侵犯,中國共產黨不斷地完善自己,殲滅國內的殘餘反動勢力,還先後進行了抗美援朝戰爭及援越戰爭。從而使新中國的國際威望進一步提升,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幻想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更好地維護了黨和國家的政權。

  四、中國共產黨逐步邁向成熟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1979年,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廣東、福建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並決定在深圳、珠海、廈門、汕頭試辦經濟特區,福建省和廣東省成為全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1984年4月,黨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又進一步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這14個港口城市。逐步興辦起經濟技術開發區。80年代中期,我國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個領域的改革也開始啟動。從1985年起,又相繼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開闢經濟開放區。1988年增闢了海南經濟特區,海南成為我國面積最大的經濟特區。1990年,黨中央和國務院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長遠戰略著眼,又做出了開發與開放上海浦東新區的決定。我國的對外開放出現了 一個新局面。1992年1月至2月,88歲高齡的鄧小平同志視察了深圳、珠海、上海各地,發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講話。即“南巡講話”。小平同志南巡之後,中國改變了過去建立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提法正式提出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改革掀起了新一輪的高潮。

  進入21世紀,中國共產黨繼續大力發展經濟,為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通過10年的發展,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超越了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是一部血淚史。有多少位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是一部成長史,中國共產黨經歷過無數挫折,仍然能夠成長與壯大;是一部發展史,它是從“星星之火”發展到“可以燎原”的態勢。中國共產黨成立後的歷史,是一部光輝的高速發展史,使中國人民從“站起來”變成“富起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人民的努力,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所以它不斷髮展到現在。我相信,在它的帶領下,中國人民一定可以實現共產主義。

 

  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