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風正氣的廉潔作風隨筆

  編者按: 泱泱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當一名清廉的官員未必就是好詩人,但有許多優秀的詩人,文學家,他們都是清廉的好官。

  在古詩文中品鑑清風正氣的詩人

  文|許巧如汕頭

  泱泱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如一條波浪壯闊的長河,以磅礴的氣勢滾動前進,大江東流水,淘盡多少英雄豪傑,誰的名字在這波濤中被滌盪的更加清新、閃亮,而流芳百世?誰的名字如濁流,為人所唾棄,而遺臭萬年?歷史會告訴我們。當我喝著功夫茶,一邊翻閱詩詞,我喜歡尋找一股清流,尋找那些抒發正能量詩詞的詩人對語,讓茶香與清風正氣交融在一起,體驗清泉在心頭流淌的感覺。

  當一名清廉的官員未必就是好詩人,但有許多優秀的詩人,文學家,他們都是清廉的好官。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當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此時的屈原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屈原表示寧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塵埃。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半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當國家榮辱與個人生命安危要做出抉擇的時候,詩人用生命化為鏗鏘有力的詩句迴應。

  而陶淵明則選擇歸隱山林,不阿諛奉承事權貴,不為五斗米而折腰,“世與我而相違”,濁世無清流,不如歸去。在山林。田園賦詩放歌,在南山下悠然採菊,與清風明月為伴,生活清貧卻自在。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面對濁流卻是持不同態度,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汙,完善自我。他養一池荷花,賞心悅目,怡情律己,人家汙濁是人家的事,我要自律,做好自己就行了。活出自己的清正莊嚴。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戰亂中的杜甫,知道民不聊生,身處破屋漏雨淋身,還發出呼籲,個人安危不重要,只要天下百姓能得到安置就心安了。當看到官僚腐敗,沉迷酒色,不理民生,他又用詩句做出揭露與批判。發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怒吼聲。

  有才華的官總受到嫉妒、排擠、貶職,有人憂患失意,有人泰然處之,即使貶再低依然一顆紅心,為國為民。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范仲淹被貶,保持心胸豁達,“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心中有百姓,以百姓憂樂為憂樂。在其職亦能盡其職能,使當地政通人和,百業具興。歐陽修亦然,一個被貶之人還能醉臥琅琊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而其樂是,在乎同遊之人群之樂,琅琊山之行,一篇《醉翁亭記》就能看出太守與民同樂的思想。

  劉禹錫的官職被一貶再貶,每到之處,總是盡心盡職,做好本職工作,還不忘寫詩交友,自娛自樂。在《陋室銘》中,他與志同道合的人談笑風生,彈素琴,閱金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他認為堅守品德的馨香,身處陋室有如何?

  ……

  這是我在古詩文中品鑑到的詩人,也是清廉的官員,能夠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為民請命,憂國憂民。閱歷所限,歷史長河中應該還能鉤釣到許多許多,不勝列舉。“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歷史的長河向前湧進,中國的近現代,不乏清廉之士,他們崇德尚法、為民擔當、創新實幹,作風清廉。願這股清風長飛揚,香遠益清。

  公眾號:南粵作家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