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財政政策的自動穩定器

  財政政策中的內在穩定器是指一些財政支出和稅收制度就具有某種自動調整經濟的靈活性,可以自動配合需求管理,減緩總需求的搖擺性,從而有助於經濟的穩定。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是財政政策的自動穩定器的相關知識。下面為大家做分享!

  

  內在穩定器又稱為“自動穩定器”,指在國民經濟中無需經常變動政府政策而有助於經濟自動趨向穩定的因素。財政政策中的內在穩定器是指一些財政支出和稅收制度就具有某種自動調整經濟的靈活性,可以自動配合需求管理,減緩總需求的搖擺性,從而有助於經濟的穩定。在社會經濟生活中,通常具有內在穩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個人和公司所得稅、失業補助和其他福利轉移支付、農產品維持價格以及公司儲蓄和家庭儲蓄,等等。財政的這種內在穩定經濟的功能主要通過下述三項制度得到發揮:

  ***1***政府稅收的自動變化。當經濟衰退時,國民產出水平下降,個人收入減少;在稅率不變的情況下,政府稅收自動減少,留給人們的可支配收入也會自動地少減少一些,從而使消費和需求也自動地少下降一些。

  ***2***政府支出的自動變化。當經濟出現衰退與蕭條時,失業增加,符合救濟條件的人數增多,失業救濟和其他社會福利開支就會相應增加,這樣就可以抑制人們收入特別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進而抑制消費需求的下降。當經濟繁榮時,失業人數減少,失業救濟和其他福利費支出也會自然減少,從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費的增長。

  ***3***農產品價格維持制度。經濟蕭條時,國民收入下降,農產品價格下降,政府依照農產品價格維持制度,按支援價格收購農產品,可使農民收入和消費維持在一定水平上。經濟繁榮時,國民收入水平上升,農產品價格上升,這時政府減少對農產品的收購併拋售農產品,限制農產品價格上升,也就抑制農民收入的增長,從而也就減少了總需求的增加量。

  財政政策的自動穩定器在中國的效力

  中國政府經濟職能在市場化經濟改革中一個突出的轉變就是指令性計劃管理退位,指導性政策管理登臺,面對經濟的波動,除非發生一些極其特殊不可逆轉的情況,政府都嘗試讓市場自身發揮引導作用。因此,自動穩定器在經濟社會生活中必須發揮應有的效應,以平抑經濟波動、保障經濟增長的平穩性。

  1、經濟貨幣化中的財政自動穩定器

  自動穩定器機制作為財政政策維護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的一種政策工具,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和在市場體制下的作用渠道與效力的發揮程度存在差異。衡量一國市場化程度的指標有很多,本文選取經濟的貨幣化程度,即M2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作為衡量指標。1984年之前央行掌握全國金融資產總額的90%以上,直到1994年銀行體系的全面金融改革開始後,人行才專門定位於以穩定貨幣為主要目標的央行職能。故經濟貨幣化程度的衡量將以1994年為一個顯著的時間分界線。

  根據資料檢驗,國內M2/GDP的比例從1994年開始基本上一路攀高,最高點在2003年,達到188.45%,儘管在 2005年回落到163.86%,仍然比1994年高出63個百分點。經濟貨幣化程度的提高表明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在貨幣政策難以有效單獨調控經濟波動時,財政政策開始更多的配合貨幣政策發揮對經濟社會的穩定作用。在此過程中,國家的財政政策經歷了從積極向穩健的轉變,但每一次國家採取的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幾乎都在實施了若干年後出現負面因素,國內對相機抉擇財政政策的適時、適度的把握難以合理估計。因此,紛紛轉而加強對財政自動穩定器的關注。

  2、國內財政自動穩定器的效力

  自動穩定機制主要是通過對收入的二次分配從而影響企業家和消費者個人的生產和消費行為選擇,但是由於財政自動穩定器具有相對的潛在性,因而其效力的發揮可能使人們的收入或者支出等對社會產生的影響較小。為此我們首先檢驗在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和企業、個人的分配、城鄉以及地區的收入分配流向是如何進行的。

  ***1***收入從個人流向企業和政府。從1994年到2005年中,住戶、企業和政府三個部門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的佔有份額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住戶收入的佔比急劇下降的12個百分點中,企業和政府分別增加了10個百分點和2個百分點。而同期的初次分配收入份額的變動基本上沒有超出一個百分點。

  ***2***城鄉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在住戶部門即個人收入佔比下降的同時,農村的可支配收入在總收入佔比中的比例不斷下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在九五和十五期間分別增長了4.7%和5.3%,而同期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則分別增長了5.7%和9.6%。

  ***3***地區差距水平高於城鄉差距水平。從地區看,1999年全國31個省市中有19個地區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而到了2005年又多增加了一個地區。2000年全國城鎮中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有19個,2005年則有23個,增長21%左右。可見,地區差距大於城鄉差距,即更大的差距是由地區差距引起的,例如,在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這些城鎮中,其城鄉差距遠遠小於發達地區的城鄉差距。

  ***4***財政支出佔比一路下滑。金融監管薄弱和政府過多涉入更易出現較大的經濟波動。此時,自動穩定器更加凸顯作用。國家財政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改革開始一路下滑,雖然在1997年以後有所回升,但是基本上維持在20%以下的水平。

  以上分析表明,從國內的實際來看,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以政府預算作為財政相機抉擇政策的代表,而以社會保障制度和稅收作為自動穩定器的代表並沒有調解城鄉收入差距、地區收入差距,並沒有緩解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或者資金不斷向產能過剩行業積聚的形勢。並且從稅收來看,除了個人稅收具有典型的累進性質外,企業稅收在這方面表現並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