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

  擠出效應指一個相對平面的市場上,由於供應、需求有新的增加,導致部分資金從原來的預支中擠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那麼,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有哪些相關知識點?小編為您分享。

  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基本概念

  社會財富的總量是一定的,政府這邊佔用的資金過多,又會使私人部門可佔用資金減少,經濟學將這種情況,稱為財政的“擠出效應”。政府通過向公眾***企業、居民***和商業銀行借款來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和借貸資金需求上的競爭,導致民間部門***或非政府部門***支出減少,從而使財政支出的擴張部分或全部被抵消。民間支出的減少主要是民間投資的減少,但也有消費支出和淨出口的減少***F·S·米什金,1998,P544***。對擠出效應的發生機制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財政支出擴張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抑制民間支出,特別是抑制民間投資。另一種解釋是:政府向公眾借款引起政府和民間部門在借貸資金需求上的競爭,減少了對民間部門的資金供應。

  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詞彙簡介

  擠出效應: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效果。

  擠出效應圖

  一、政府通過在公開市場上出售政府債券來為其支出籌資。在這種情況下,由於貨幣供給不變,政府出售債券相當於收回流通中的部分資金,則市場上資金減少,從而利率升高,貸款利率上升減少了私人投資,引起了擠出效應,而擠出效應的大小取決於投資的利率彈性,投資的利率彈性大則擠出效應大。

  二、政府通過增加稅收來為其支出籌資。在這種情況下,增稅減少了私人收入,使私人消費與投資減少,引起了擠出效應,而擠出效應的大小取決於邊際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大,則稅收引起的私人消費減少多。

  三、在實現了充分就業的情況下,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了價格水平的上升,這種價格水平的上升也會減少私人消費與投資,引起擠出效應。

  四、政府支出會以下列方式擠出私人投資:由於政府支出增加,物價就會上漲,商品市場上購買產品和勞務的競爭會加劇,在名義貨幣供給量不變的條件下,實際貨幣供給量會因價格上漲而減少,進而使投機需求的貨幣量減少。結果,債券就會下跌,利率上升,從而私人投資減少。

  五、在開放經濟中當實行固定匯率制時,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價格上升削弱了商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從而出口減少,私人投資減少。

  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影響因數

  支出乘數的大小

  政府支出增加會使利率上升,乘數越大,利率提高使投資減少所引起的國民收入減少也越多,擠出效應越大。

  貨幣需求對產出變動的敏感程度

  貨幣需求函式L=ky-hr中k的大小,k越大,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一定量產出水平增加所導致的對貨幣的交易需求增加越大,使利率上升的越多,擠出效應越大。

  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

  即貨幣求函式中h的大小,h越小,貨幣需求稍有所變動,就會引起利率的大幅度變動,因此當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貨幣需求增加所導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擠佔效應越多;反之,h越大,擠出效應越小。

  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

  敏感程度越高,一定量利率水平的變動對投資水平的影響就越大,因而擠出效應就越大;反之越小;這四個因素中,支出乘數主要取決於邊際消費傾向,而它一般被認為是穩定的;貨幣需求對產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取決於支付習慣和制度,一般認為也較穩定,因而擠出效應的決定性因素為貨幣需求及投資需求對利率敏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