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學習方法的作用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應該被看成是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小學語文學習方法有什麼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1.小學語文學習方法的掌握是有效進行語文教學的前提條件

  合理運用教學方法是有效開展教學法活動的前提和條件,就小學語文而言,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就要注意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如果只有教法而無學法,就會使課堂教學變成一言堂,教師只會在當中起到獨立的教的作用,形成了沒有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學就沒有在課堂裡得到較好的體現,因而也就達不到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

  2.小學語文學習方法的掌握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科技和社會的進步帶來了人們觀念上的巨大變化,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自我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其重要性在當今的課堂教學已越來越重要。至於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則是當代教師都需要面對的涉及到教育觀念的把握和昇華問題。學生在課堂裡學習的點滴知識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要求每個人必須具有獨立獲取知識、終身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能力是直接影響學習效率並使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個性心理特徵,理解力、能力是構成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是,只有當學生掌握了必要的學習方法時,他們才知識如何去思考和採取恰當的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當中的難題,課堂教學只專注於學生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學習方法能力的訓練,不利於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活動的核心目標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克服困難獲得新知的喜悅,使學生能在自主、愉快、和諧的狀態中發展自己、完善自己。中學生天性好動、好玩、好勝,想象力豐富,對具體的事實和實際活動較感興趣,且對感興趣的事積極性很高。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手段,努力創設適宜而新穎的教育情境,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參與。

  3.小學語文學習方法的掌握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

  語文教學,並非僅僅是為了使學生掌握和理解某一篇文章的內容和技巧,而是既使學生掌握和理解它的內容和技巧,又使學生學會通過獨立的閱讀去掌握和理解其他這類文章的內容和技巧的方法,以及學會自己運用所獲得的知識去寫作這類文章的方法。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會學"、"善學",不僅能減輕教師"教"的負擔,減輕學生"學"的負擔,收到事半功倍,甚至一勞永逸的效果,而且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塑造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對於學生現在的學業和將來的事業都將產生巨大和深遠的影響。高質量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卓有成效地實現語文教學的目的,就要求教師在充分發揮自的主導作用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調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學生掌握了一定學習方法之後,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更好地發揮出來,掌握了較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在課堂的閱讀、句子訓練、口語表達、寫作等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不斷使課堂教學的時間變得更加有效,而且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掌握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是課程標準的十個目標之一,是學生為了達到語文學習的目的,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語文傳習、語文活動、語文生活,以獲得真知,形成語文學習能力的手段和門路。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項活動都要將培養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當成學習的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給語文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變化,使學生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做到遊刃有餘。

  學習方法是成功的必要因素,有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等於成功了一半,但並不是說有好的學習方法就一定會成功,好的方法還需要結合自身的努力,因為好的學習方法不可能在真空中習得,它是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來進行的。

  為什麼說好的方法就是成功的一半呢?反映一個學生是否學得好最直觀的就是從考試成績上來評估,同樣在一起學習的學生,為什麼有的學生成績好,有的學生成績差呢?一個好成績的產生,除了30%來自於考場的發揮外,還有70%來自於平時是否有好的學習方法和是否付出了努力。而這其中好的學習方法更是佔了50%。但是有很多的學生因此產生了一個誤區,他們認為找到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就可以使自己不用學得那麼辛苦。其實這種觀點是絕對錯誤的。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只是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點,使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更持久一些,然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學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因為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反映在學生的學習中是一個先慢後快的過程,當學生經過開始時的艱辛之後,最終取得成功時,就會知道一個良好的學習方法對於成功是多麼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