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

  擠出效應指一個相對平面的市場上,由於供應、需求有新的增加,導致部分資金從原來的預支中擠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政府通過在公開市場上出售政府債券來為其支出籌資。在這種情況下,由於貨幣供給不變,政府出售債券相當於收回流通中的部分資金,則市場上資金減少,從而利率升高。利率上升減少了私人投資,引起了擠出效應,而擠出效應的大小取決於投資的利率彈性,投資的利率彈性大則擠出效應大。

  二、政府通過增加稅收來為其支出籌資。在這種情況下,增稅減少了私人收入,使私人消費與投資減少,引起了擠出效應。而擠出效應的大小取決於邊際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大,則稅收引起的私人消費減少多。

  三、在實現了充分就業的情況下,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了價格水平的上升,這種價格水平的上升也會減少私人消費與投資,引起擠出效應。 四、政府支出增加對私人預期產生不利的影響,即私人對未來投資的收益率報悲觀態度,從而減少投資。 五、在開放經濟中當實行固定匯率制時,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價格上升削弱了商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從而出口減少,私人投資減少。

  財政政策的調節方式

  現代國家的財政政策,都是隨著不同時期政治和經濟發展的不同需要而不斷調整的。但這種調整在一定時期內又保持相對穩定性。主要的調節方式有:

  ①動態調節。即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規定相應的財政政策。

  ②總體調節。即從全域性上組織各種經濟活動之間、經濟與社會事業之間平衡協調發展的財政政策。

  ③主動調節。即基於對經濟發展狀況的認識而制定的有針對性的政策。調節經濟的財政政策,有膨脹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平衡性財政政策、總量調節政策和結構調節政策等。

  財政政策的侷限性

  在競爭性部門中,政府投資效率不如民間投資,影響社會總投資效率。

  長期使用財政政策會抑制民間投資積極性。

  財政政策發揮作用具有一定的時滯性,乘數的大小及達到政策效果所需要的時間都具有不確定性。

  外在存在不可預測的隨機因素的干擾

  財政政策存在“擠出效應”,影響政策效果。***政府支出在多大程度上擠佔私人支出,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支出乘數的大小,乘數越大、擠出效應越大。貨幣需求對產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越大,擠出效應越大。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h越大,較大的貨幣需求變動只能導致較小利率變動,擠出效應越小。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d越大,擠出效應越大;***

  財政政策擠出效應的影響因素

  支出乘數的大小

  政府支出增加會使利率上升,乘數越大,利率提高使投資減少所引起的國民收入減少也越多,擠出效應越大。

  貨幣需求對產出變動的敏感程度

  貨幣需求函式L=ky-hr中k的大小,k越大,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一定量產出水平增加所導致的對貨幣的交易需求增加越大,使利率上升的越多,擠出效應越大。

  摺疊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

  即貨幣求函式中h的大小,h越小,貨幣需求稍有所變動,就會引起利率的大幅度變動,因此當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貨幣需求增加所導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擠佔效應越多;反之,h越大,擠出效應越小。

  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

  敏感程度越高,一定量利率水平的變動對投資水平的影響就越大,因而擠出效應就越大;反之越小;這四個因素中,支出乘數主要取決於邊際消費傾向,而它一般被認為是穩定的;貨幣需求對產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取決於支付習慣和制度,一般認為也較穩定,因而擠出效應的決定性因素為貨幣需求及投資需求對利率敏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