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的內在穩定器有助於緩和經濟的波動

  內在穩定器是指一些具有自動調節國民經濟功能的財政政策,在經濟繁榮時,能夠抑制經濟進一步擴張,在經濟衰退時,能夠阻止經濟進一步衰退,因此可以自動地穩定經濟,又稱“自動穩定器”。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經濟系統中,存在著一種能夠自動減輕各種因素的擾動對巨集觀經濟執行形成衝擊的機制。當產出出現正缺口,經濟中出現通貨膨脹時,這種機制能夠自動對經濟過熱起到抑制作用;當產出出現負缺口,失業嚴重時,這種機制又能自動減輕經濟蕭條的影響。這種能夠自動穩定經濟的機制被稱為內在穩定器。財政政策中的內在穩定器是指財政制度中存在的能夠自動減輕需求波動對經濟執行的衝擊和經濟波動的機制。財政制度中的內在穩定器主要存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政府的稅收制度。能夠起到內在穩定器效應的稅收制度主要是指個人所得稅的徵收制度和公司所得稅的徵收制度。從個人和公司所得稅的徵收制度來看,當經濟進入衰退和蕭條期時,國民收入水平下降,個人收入和企業利潤都會相應減少,即使在稅率不變的情況下,家庭部門和企業部門繳納的所得稅也會自動減少,這時家庭部門的可支配收人和企業部門的稅後利潤就會少下降一些,從而家庭部門的消費需求和企業部門的投資需求都會少下降一些。而在實行累進稅率的情況下,經濟蕭條會自動使居民和企業進入較低的納稅等級,這時,政府稅收下降的幅度會超過收入下降的幅度,從而會在更大程度上減緩家庭部門可支配收入和企業部門稅後利潤的下降速度以及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下降速度。顯然,在上述情況下,稅收自動減少的效應相當於政府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效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經濟衰退的作用。相反,在經濟復甦和繁榮時期,由於產出水平提高,個人收人和企業利潤都會相應增加,在稅率不變的情況下,家庭部門和企業部門繳納的所得稅也會自動增加,這時家庭部門的可支配收人和企業部門的稅後利潤會增加得慢一些,從而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增長速度也會相對慢一些。在實行累進稅率的情況下,經濟繁榮會自動使居民和企業進人較高的納稅等級,從而會在更大程度上減緩家庭部門可支配收入和企業部門稅後利潤增加的速度,進而減緩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增加的速度。在上述情況下,稅收自動增加的效應相當於政府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的效應,因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的作用

  其次是政府轉移支付制度。在經濟進入衰退特別是進入蕭條期時,由於失業增多,家庭部門的收入水平下降,政府發放的失業救濟金、貧困救濟金及其他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支出會相應增加,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們可支配收人水平和消費需求水平的下降。反之,當經濟進入復甦期特別是進入繁榮期時,由於就業增加,家庭部門的收入增加,失業救濟、貧困救濟及其他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支出會相應減少,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費需求的增加。上述政府轉移支付的自動增加或自動減少的效應相當於政府擴張J眭財政政策的效應和緊縮性財政政策的效應,因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經濟衰退和失業增加或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的作用。

  最後是農產品價格維持制度。在經濟蕭條時期,由於有效需求不足,農產品價格會因農產品過剩而下降。這時,在實行農產品價格維持制度的國家,政府通常對農產品實行支援價格,並收購過剩的農產品。這實際上是政府對農業的一種補貼,會在一定程度上把農民的收入和消費需求穩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因而也具有抑制經濟衰退的效應。反之,在經濟繁榮期,由於農產品價格上升,政府通過支援價格的形式對農業的補貼就會相應減少以致消失,有時為了平抑農產品價格的過度上升而拋售農產品。顯然,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農民收人和消費需求的增加速度,從而起到抑制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的作用。

  上述財政政策中的內在穩定器通常被看作是防止經濟執行出現波動的第一道防線,並且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經濟波動,穩定經濟執行,但其作用畢竟是有限的,無法使經濟實現持續均衡增長。因此,政府運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干預經濟也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財政政策工具

  具有內在穩定器功能的財政政策工具主要有三種:

  1.自動改變的累進稅收制度,採用這種制度,在經濟蕭條時期,政府徵收的個人所得稅和公司利潤稅自動下降,個人和公司保留的可支配收入增多,從而使消費和投資增加,導致總需求下降,克服危機;而在經濟上升時,個人和公司收入增加,政府徵收的所得稅率也自動-上升,使個人和公司的消費和投資受到抑制,物價上漲得到控制,經濟趨於穩定。

  2.失業補助和其他福利支付。在經濟蕭條時,工人失業增加,政府的失業補助及其他福利開支則自動增加,從而維持了失業工人的支出,有利於克服生產過剩;在經濟上升時期,失業減少,從而失業救濟及其他補助也自動減少,而徵收作為失業補助的資金來源的稅收卻自動增加。

  3.私人儲蓄和公司儲蓄。一般家庭在短期內收入下降時,一般不減消費,而是動用過去的儲蓄;在收入增加時,也不立即增加消費,而是增加儲蓄,使消費保持相對的穩定。公司也是如此,在收入減少時,不輕易減少股息,而是減少保留利潤;在收入增加時,也不輕易增加股息,而是增加保留利潤。

  財政政策的執行機制主要有

  1.政府稅收的自動變化

  當經濟繁榮時,失業率下降,公司利潤和個人收入增加,消費和投資也會增加,由於所得稅的累進稅制特點,收入越高,稅率相應也就越高,所以,隨著公司利潤和個人收入的提高,政府的稅收就會以更大的幅度增加,這樣,就遏制了總需求的過快膨脹。

  當經濟衰退時,公司利潤和個人收入減少,消費和投資也會減少,由於所得稅的累進稅制特點,收入減少,稅率也就越低,所以,隨著公司利潤和個人收入的降低,政府的稅收就會以更快速度下降,這樣,就阻礙了總需求的降低,從而起到抑制經濟衰退的作用。

  2.政府支出的自動變化

  這裡主要指政府的轉移支付,如政府的失業救濟、對居民的困難補助以及撫卹等。

  當經濟處於蕭條時期,政府增加轉移性支出,企業和個人的可支配收入得以增加,從而刺激企業和個人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引致社會總需求的增加,推動經濟增長;

  當經濟處於過熱時期,政府減少轉移性支出,企業和個人的可支配收入減少,從而抑制企業和個人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引致社會總需求的減少,促使經濟回落。

  3.轉移性支出也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轉移性支出的支出物件是低收入群體,由此可以相對增加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從而促進收入的公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