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

  紫氣東來鴻運通天,孜孜不倦今朝夢圓。祝你九年級歷史期中考試成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編的,大家快來看看吧。

  初三歷史上期中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1.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作品表現了人物美麗的外形和豐富的內心情感。這主要反映了該畫

  A.體現人文主義 B.強調寫意抒情

  C.宣揚宗教神權 D.反對專制王權

  2.法國史學家米西勒認為,14到17世紀歐洲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這兩個“發現”對世界歷史產生的共同影響是

  A.倡導人文主義 B.發現了美洲大陸

  C. 促進了早期資本主義的發展 D. 把世界開始連為一體

  3.錢乘旦教授在《從歷史學視角透視世界現代化程序》中指出:英國克服專制王權,實現權力向下轉移,是其政治現代化的第一個目標。英國完成這一目標是通過

  A.1688年宮廷政變 B.《權利法案》頒佈 C.《獨立宣言》發表 D.《人權宣言》制定

  4.17-18世紀,英、美、法三國先後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取得的共同成果是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

  C.推翻了殖民統治 D.建立了共和政體

  5.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中頒佈的文獻《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都體現了本國的時代特徵,它們的共同點主要表現在

  A.反對君主專制、建立共和國 B.維護資產階級利益

  C.反對殖民壓迫、實現民族獨立 D.建立君主立憲制、限制王權

  6.《全球通史》:“拿破崙在其所征服地區都貫徹法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則,他廢除封建制度和農奴制,承認所有公民的平等,實施其著名的《法典》。”這段材料反映了拿破崙

  A.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 B.發動了“霧月政變”

  C.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 D.損害了資產階級的利益

  7.《英國近代史》一書中寫到:1840年前後,“從西至東,從北至南,機械裝置遍及四方,世界獲得了一種新的動力,一個時代的風氣如新世界的大河洶湧奔騰,不可阻擋”。材料中描述的“新的動力機械”是哪一位歷史人物改進而成的?

  A.哥倫布 B.牛頓 C.瓦特 D.愛迪生

  8.1840年前後,人們出行能夠使用的新型交通工具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9.2013年3月18日,歷史老師說:“今天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史上一個重要的紀念日……成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的政權。”這一政權是

  A.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B.法蘭西第一帝國

  C.巴黎公社 D.工兵蘇維埃政府

  10.右圖所示事件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卻使非洲損失了一億多人口,造成了非洲傳統文明衰落、經濟社會倒退。它就是

  A.新航路的開闢 B.鴉片貿易

  C.工業革命 D.三角貿易

  11.構建知識結構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項基本技能。下列內容,不能出現在學習主題“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與擴大”知識結構中的是

  A.美國獨立戰爭 B.美國南北戰爭 C.俄國農奴制改革 D.日本明治維新

  12.俄國廢除農奴制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主要是因為

  A.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B.開闢了海外市場

  C.提供了自由勞動力 D.擺脫了殖民統治

  13.1863年10月,美國聯邦軍共組建了58個黑人軍團,黑人士兵達37482人,成為一支英勇頑強的戰鬥力量。這是因為聯邦政府頒佈了

  A.《獨立宣言》 B.《1787年憲法》

  C.《宅地法》 D.《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4.1948—1984年,美國曾開展過四次“美國人心中最偉大的總統”的評選活動,評選結果排在第一位的始終是林肯。這是因為林肯

  ①領導美國人民推翻了英國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獨立

  ②廢除了黑奴制度,使黑人獲得了自由

  ③勇於創新,實施新政,使美國經濟擺脫了危機

  ④維護了美國的統一,為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掃清了障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19世紀末,日本人以穿西裝、打領帶、吃西餐、彈鋼琴為時尚。此時尚之所以產生,直接來自於當時政府

  A.廢藩置縣 B.允許土地私有 C.殖產興業 D.提倡文明開化

  16.19世紀70年代後,耐用電燈開始走進千家萬戶,電話進一步普及,發電站廣泛建立,電風扇、電動縫紉機、電焊機被髮明並走進人們的生產、生活。科技的發明及應用,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表明人類開始進入

  A.蒸汽時代 B.電氣時代 C.資訊時代 D.數字時代

  17.右表反映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1870-1913年間佔世界工業生產總值的比重的變化。導致該“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B.殖民擴張

  C.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D.第一次世界大戰

  18.資料分析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下表直接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

  持續時間 參加國 涉及人口 死傷人數 經濟損失

  4年多 30多個國家 大約15億人 3000多萬人 3000多億美元

  A.人類歷史上的空前災難 B.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

  C.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的激烈較量 D.世界人民的反侵略鬥爭

  19.有學者這樣評價近代英國:“它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方面的成就都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範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英國開創了一個新的文明。”以下能夠說明這一觀點的有

  ①利用議會限制王權 ②最終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共和政體

  ③機器生產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 ④創立了經典力學體系和進化論學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某同學蒐集到四個人物圖片,欲將他們的活動歸納到一個專題中,這個專題應是

  但丁 伏爾泰 陳獨秀 馬克思

  A.資產階級革命 B.國際工人運動 C.思想解放運動 D.近代文學藝術

  二、材料問答題:本題共3小題,其中第1題18分,第2題16分,第3題16分,共50分。

  1、材料一:“法律由議會制定,法律一旦制定,國王就不能中止。”

  材料二:“我們以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義和權力,謹莊嚴宣告: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它們解除對於英王的一切隸屬關係,而它們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一切政治聯絡也應從此完全廢止。”

  材料三:“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體現,所有公民有權參與法律的制定。”

  1材料一、二、三分別出自哪個國家的哪個檔案?3分你對該檔案有何評價?6分

  2上述檔案分別是在什麼歷史事件中頒佈的?3分這些事件在性質和結果上有何相同之處?2分

  3你認為上述歷史事件對世界歷史影響最大的是哪一次?2分為什麼?2分

  2、

  圖1 圖2

  2.1圖1和圖2分別屬於哪次工業革命的成果?2分它們分別是用什麼作為動力的?2分

  2除此以外,你知道這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還分別有哪些嗎?4分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何影響?試舉一例說明。4分

  3比較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們能夠給我們哪些有益的啟迪? 4分

  3.材料一:一位美國曆史學家在談到戰前的歐洲形勢時說:“歐洲變成一隻‘火藥桶’,只等一粒火星將它引爆。”

  材料二:“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於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 ──德國外交大臣 皮洛夫

  1材料一中所說“戰前”指的是什麼戰爭前?1分你知道引爆歐洲“火藥桶”的“一粒火星”指的是什麼事件嗎?2分這一事件和這場戰爭之間是什麼關係?2分美國在這場戰爭中加入了哪一方作戰?1分

  2你知道材料二所說的“分割大陸和海洋”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嗎?2分它為什麼能分割到最多的大陸和海洋?2分

  3材料二表明德國和“分割大陸和海洋”最多的國家之間的關係怎樣?2分以它們為首形成的兩大敵對侵略集團是什麼?2分此後兩大侵略集團之間爆發了一場什麼性質的戰爭?2分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題號 1 2 3 4 5 6

  答案 A C B B B A

  題號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C D A C D D D B

  題號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C

  二、材料問答題:本題共3小題,其中第1題10分,第2題8分,第3題7分,共25分。

  1、1材料一出自英國的《權利法案》。《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英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

  材料二出自美國的《獨立宣言》。《獨立宣言》的發表,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

  材料三出自法國的《人權宣言》。《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同時它又明確保障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體現了資產階級的本質。

  2《權利法案》頒佈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獨立宣言》頒佈於美國獨立戰爭時期,《人權宣言》頒佈於法國大革命時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都具有資產階級革命的性質,結果都是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對世界歷史的影響最大,因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程序,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2、1圖一屬於工業革命的成果,圖二屬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它們分別是用蒸汽機和內燃機作動力。

  2工業革命的成果還有輪船等。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還有愛迪生髮明的燈泡,美國萊特兄弟製成的飛機等眾多發明。如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範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3啟迪:①科學技術是巨大的生產力;②科學技術推動社會進步;③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勇於創新,努力探求科學奧祕的精神品質。

  3、1第一次世界大戰薩拉熱窩事件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美國加入了協約國一方作戰

  2“分割大陸和海洋”最多的國家是英國。因為英國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經過工業革命,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並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

  3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德國等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與英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爭奪霸權的結果,形成了兩大敵對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和英國、法國、俄國組成的三國協約。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掠奪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