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

  在複習高一語文期末考試時適當做語文期末試卷,有助於同學們鞏固所學的語文知識。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高一上冊語文期末試卷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上冊語文期末試卷

  一、本大題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木訥/採納 雨巷/巷道 嬗變/禪讓

  B.螢幕/描摹 殷紅/殷勤 斟酌/甄別

  C.聘任/娉婷 模樣/模範 涇河/矜持

  D.會晤/領悟 解數/押解 軌道/詭異

  2.下列各項中,有兩個錯別字的一項是3分

  A.寥廓 蒼桑 脈博 狗尾續貂

  B.安祥 稠密 煩瑣 漫不經心

  C.寒喧 暴唳 病 塌 既往不究

  D.惶恐 紈絝 汙詬 肺腑之言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句是3分

  A.面對行凶的歹徒,人們都在觀望,致使受害者慘死街頭。事後相關媒體對這種群體行為進行了強烈譴責,稱之罪不容誅。

  B.沈從文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因在《邊城》中描繪了一個獨特的湘西世界,展現了豪爽與浪漫的湘西風情而名噪一時。

  C.抗洪救災形勢嚴峻,各級領導都堅守崗位,沒有擅離職守、久假不歸現象,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D.雖然已經是晚上了,但候車大廳裡依然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大喇叭的廣播聲、商販的叫賣聲、孩子的哭泣聲不絕如縷。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A.憑藉著長三角地區“世界工廠”的地位和巨大的市場潛力,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在此設立高規格的研發中心。

  B.學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進功能的校園文化,學習者能否真正適應並融入它,這對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起著重要作用。

  C.近年來,我國以新的姿態積極參與智慧財產權國際規則的制定和調整,邁出了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 主動而又負責任的參與者的重要一步。

  D.北接陸上絲綢之路、南連海上絲綢之路,將於2014年申遺的“中國大運河”,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以及浙東運河所組成。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初秋的蘆葦蕩別有情趣。你看, ,如綠透了的海; ,那是陽光愛意下羞澀的點綴。霧靄溶溶的、柔柔的。葦穗已在拔節, ,猶如待開待展的高粱穗。蘆葦蕩裡 、 、 ,在陽光裡變幻著奇彩。你驚歎大自然的萬千神奇,但眼前的一切只不過是大自然的隨心所欲。

  ①無邊無際的綠在晨曦下浩浩蕩蕩 ②新穗抹了淺淺的綠

  ③葦尖上掛上了一層淡淡的亮色 ④紅的敷抹

  ⑤黃的點染 ⑥綠的底色

  A. ①②③⑥⑤④ B. ②①③⑥④⑤

  C. ①③②⑥④⑤ D. ②③①⑥⑤④

  6.下列各項中,表述有誤的一項是3分

  A.杜牧,字牧之,晚唐傑出詩人,與李商隱並 稱“小李杜”。主要作品有《泊秦淮》、《赤壁》、《清明》、《阿房宮賦》等。

  B.議論性的散文,主要體現作者自我的識見,所議所論,都以自我的情感體驗、觀察理解為基礎,形成的論點可謂一家之言,具有鮮明的個人色彩。

  C.戴望舒,浙江杭州人,現代詩人。著有《我的記憶》、《望舒草》等。《雨巷》是其成名作,戴望舒也因此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稱號。

  D.徐志摩是現代詩人,著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徐志摩主張詩應具有“三美”:音樂美,繪畫美,語言美。

  二、本大題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7.對下列詩句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本句實寫作者和同學在湘江中流,搏擊風浪,虛寫革命的決心和鬥志,表現了激流勇進、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同時又是對上闕“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含蓄迴應。

  B.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雖是別離,但別離的卻不是人,而是“西天的雲彩”,詩人起筆便不落俗套,加之疊詞的使用,意境清新,飄逸,夢幻,排除了習見的因“傷別離”而產生的沉重感。

  C.我一無所求,只站在林邊樹後。倦意還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潤在空氣裡。溼草的懶味懸垂在地面的薄霧中。在榕樹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擠著牛奶。我沉靜地站立著。

  ——“我”在睡眼惺鬆之時來到榕樹後,靜靜地看著“你”,而在一片倦懶的晨光中,“你”顯得更加勤勞而美麗。雖然只是客觀描摹而沒有主觀訴說,但卻處處充溢著愛意。

  D.他不再想了,兒子也使他很疲倦,他只是遺憾,他的祖先沒有像他一樣想過,不然,見到大海的該是他了。

  ——“疲倦 ”揭示了“他”耽於幻想,缺乏衝破傳統的行動,而“遺憾”則更具諷刺意味,揭示了深層次不想種樹、只想乘涼的精神弊端。看似平靜,卻隱藏了強烈的批判激情。

  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餘稍為修葺,使不上漏

  B.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

  C.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一日,大母過餘曰

  D.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垣牆周庭,以當南日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B.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C.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

  D.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10.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阿房宮賦》通過阿房宮的興廢講述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大興土木、窮奢極侈不得人心,剽掠民眾、罔顧民意不得人心,不以前人為鑑就會重蹈覆轍。

  B.《赤壁賦》藉助主客問答的形式,一方面抒寫了人世無常、人生苦短的苦悶;一方面又能從中擺脫出來,表現了一種忘懷得失、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C.《項脊軒志》選取一些極富情致而又叫人睹之神傷、聞之心慟的生活細節、平凡場景,抒發了對老嫗、母親、祖母和妻子等人的至愛真情,讓人讀來唏噓不已。

  D.《蘭亭集序》先記蘭亭之會的概況,富有詩情畫意,而後抒發樂與痛、生與死的 感慨,發人深省。雖是書序,卻以抒情筆調出之,淋漓滿紙。

  11.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戍邊士卒一聲吶喊,函谷關攻佔了,楚國人放了一把火,可憐阿房宮變成了焦土。

  B.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山水環繞,草木茂盛蒼翠,這裡難道不是曹操圍困周瑜的地方嗎?

  C.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我的兒子,好久沒見到你的身影,為什麼竟然天天默默坐在這裡,像個女孩子呀?

  D.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藉以縱目遊觀,舒展胸懷,足夠用來盡情享受那視聽的樂趣,實在是快樂呀!

  三、本大題6小題,共34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小題。

  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曾祖避五代亂,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為文見柳開,開奇之,曰:“公輔才也。”舉進士第一,擢知制誥。真宗幸亳,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發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罷所發兵,陰聽察知賊區處,部勒驍銳士,擒賊,斬以徇。

  嘗歸沐,忽傳詔對內東門,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材用數以示迪。時頻歲蝗旱,問何以濟,迪請發內藏庫以佐國用,則賦斂寬,民不勞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當出金帛數百萬借三司。”迪曰:“天子於財無內外,願下詔賜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悅。

  初,上將立章獻後,迪屢上疏諫,以章獻起於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獻深銜之。天禧中,拜給事中。周懷政之誅,帝怒甚,欲責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從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為此計。”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

  仁宗即位,章獻太后預政,貶寇準雷州,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丁謂使人迫之,謂敗,知河南府。來朝京師,時太后垂簾,語迪曰:“卿向不欲吾預國事,殆過矣。今日吾保養天子至此,卿以為何如?”迪對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見天子明聖,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於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縣因祠嶽為上祈年,仁宗語輔臣曰:“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迪願守邊,詔不許,然甚壯其意。

  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於斯見之

  選自《宋史•李迪傳》,有刪改

  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 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奇之,曰:“公輔才也。”奇妙

  B.以章獻起於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   譴責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緩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   發兵捕之,久不得

  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周懷政之誅,帝怒甚

  時頻歲蝗旱,問何以濟   陛下有几子,乃欲為此計

  迪請發內藏庫以佐國用 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於此

  14.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現李迪“膽量 非凡”的一組是3分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驍銳士,擒賊,斬以徇

  ③上將立章獻後,迪屢上疏諫       ④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

  ⑤迪欲行縣因祠嶽為上祈年        ⑥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迪願守邊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迪本來是趙郡人,為了躲避五代的戰亂,他與家人搬家來到濮地,並以文為媒,結識了柳開。

  B.李迪不同意章獻做皇后,因為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獻的打擊報復,所以貶官衡州。

  C.周懷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氣,他想追究太子罪責。李迪不畏眾怒,挺身而出,說服皇帝改變了初衷。

  D.仁宗登 基,章獻成了太后。她曾經與李迪有嫌隙,但兩人為了朝廷的利益,最終還是和好了。

  16.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下列文段斷句。4分

  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於斯見之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語迪曰:“卿向不欲吾預國事,殆過矣。”

  ②詔不許,然甚壯其意。

  17.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____________,多於機上之工女 ;釘頭磷磷,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誰得而族滅也?

  3____________,不絕如 縷。 ,泣孤舟之嫠婦。

  4駕一葉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滄海之一粟。

  5雖無絲竹管絃之盛,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四、本大題3小題,共15分。

  夕照透入書房

  馮驥才

  ①我常常在黃昏時分,坐在書房裡,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帶來的那一種異樣的神奇。

  ②此刻,書房已經暗下來。到處堆放的書籍文稿以及藝術品重重疊疊地隱沒在陰影裡。

  ③暮時的陽光,已經失去了白日裡的咄咄逼人;它變得很溫和,很紅,好像一種橘色的燈光,不管什麼東西給它一照,全都分外的美麗。首先是窗臺上那盆已經衰敗的藤草,此刻像鍍了金一樣,蓬勃發光;跟著是書桌上的玻璃燈罩,亮閃閃的,彷彿打開了燈;然後,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帶著窗櫺和外邊的樹影,斑斑駁駁投射在東牆那邊一排大書架上。陰影的地方書皆晦暗, 光照的地方連書脊上的文字也看得異常分明。《傅雷文集》的書名是燙金的,金燦燦放著光芒,好像在驕傲地說:“我可以永存。”

  ④怎樣的事物才能真正的永存?阿房宮和華清池都已片瓦不留, 李杜的名句和老莊的格言卻一字不誤地鐫刻在每個華人的心裡。世上延綿最久的還是非物質的──思想與精神。能夠準確地記憶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說,文字是我們的生命。

  ⑤當夕陽移到我的桌面上,每件案頭物品都變得妙不可言。一尊蘇格拉底的小雕像隱在暗中,一束細細的光芒從一叢筆桿的縫隙中穿過,停在他的嘴脣之間,似乎想撬開他的嘴巴,聽一聽這位古希臘的哲人對如今這個混沌而荒謬的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口含夕陽,緊閉著嘴巴,一聲不吭。

  ⑥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釋昨天,今天的答案還得來自今人。這樣說來 ,一聲不吭的原來是我們自己。

  ⑦陳放在桌上的一塊四方的鎮尺最是離奇。這個鎮尺是朋友贈送給我的。它是一塊純淨的無色玻璃,一條彎著尾巴的小銀魚被鑄在玻璃中央。當陽光徹入時,玻璃非但沒有反光,反而由於純度過高而消失了,只有那銀光閃閃的小魚懸在空中,無所依傍。它瞪圓眼睛,似乎也感到了一種匪夷所思。

  ⑧一隻螞蟻從陰影裡爬出來,它走到桌面一塊陽光前,遲疑不前,幾次剛把腦袋伸進夕陽裡,又趕緊縮回來。它究竟畏懼這奇異的光明,還是習慣了黑暗?黑暗總是給人一半恐懼,一半安全。

  ⑨人在黑暗外邊感到恐 懼,在黑暗裡邊反倒覺得安全。

  ⑩夕陽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在天邊一點點沉落下去,它的光卻在我的書房裡漸漸升高。短暫的夕照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最後拋給人間的光芒最依戀也最奪目。此時,連我的書房的空氣也是金紅的。定睛細看,空氣裡浮動的塵埃竟然被它照亮。這些小得肉眼剛剛能看見的顆粒竟被夕陽照得極亮極美 ,它們在半空中自由、無聲和緩緩地遊弋著,好像徜徉在宇宙裡的星辰。這是惟夕陽才能創造的景象──它能使最平凡的事物變得無比神奇。在日落前 的一瞬,夕陽殘照已經挪到我書架最上邊的一格。滿室皆暗,只有書架上邊無限明媚。那裡擺著一隻河北省白溝的泥公雞。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氣。這個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鄉,至少有千年的歷史,但如今這裡已經變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渾樸又迷人的泥狗泥雞泥人全都了無蹤影。可是此刻,這個倖存下來的泥公雞,不知何故,對著行將熄滅的夕陽張嘴大叫。我的心已經聽到它淒厲的哀鳴。這叫聲似乎也感動了夕陽。一瞬間,高高站在書架上端的泥公雞竟被這最後的陽光照耀得奪目和通紅,好似燃燒了起來。

  18.本文具體描寫了夕照中的許多事物,請按空間位置分類列出。4分

  19.聯絡原文,分析對劃線句子的理解。5分

  1為什麼在作者筆下,《傅雷文集》好像在驕傲地說“我可以永存”?2分

  2“這個倖存下來的泥公雞,不知何故,對著行將熄滅的夕陽張嘴大叫。我的心已經聽到它淒厲的哀鳴。”聯絡上下文,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內涵?3分

  20.文章開頭說:“我常常在黃昏時分,坐在書房裡,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帶來的那一種異樣的神奇。” 從全文看,這裡所說的“神奇”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6分

  五、本大題2小題,共8分。

  21.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許多文化景點或文學意象,常常會引發我們的情思。請從下列詞語中選擇一個作開頭,仿照例句寫一句話。

  要 求:①體現景點或意象特徵;②句式一致;③運用擬人和反問的修辭手法。4分

  康橋 雨巷 蘭亭 蜀道 邊城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偉岸,你的大氣磅礴,你的壯麗多姿,不正好激盪起我心中的豪情嗎?

  答:

  22.寫情景過渡“串詞”:語文課前,小英同學進行了3分鐘的“課前演講”,演講內容是介紹名著長篇小說《紅樓夢》,接下來語文老師要講古文名篇《阿房宮賦》,請你為語文老師寫一段過渡的“串詞”,由小英同學的演講內容自然過渡到《阿房宮賦》一課的學習。

  要求:承上啟下、自然順暢、簡明、連貫、得體。4分

  答:

  六、本大題1小題,共60分。

  23.春天裡,陽光明媚,帶給人溫暖;春天裡,萬物競發,又充滿競爭;朱自清說,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唐代詩人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天裡,總 會有這樣那樣的事情發生。

  請以“春天裡”為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高一上冊語文期末試卷答案

  1. C【解析】A. nè/nà xiànɡ/hànɡ shàn B.mù/mó yān/yīn zhēn

  C. pìn/pīnɡ mú/mó jīnɡ/jīn D.wù xiè/jiè guǐ

  2. A【解析】A.滄桑 脈搏 B.安詳 C.寒暄 暴戾 病榻 既往不咎 D.汙垢

  3.B【解析】“名噪一時”的意思是“在一個時期內名聲很大,引起轟動”,也可解作“名聲在一個時候廣為傳揚”,這個成語比較容易被誤認為是貶義詞。A.“罪不容誅”指所犯之罪判處死刑都不足以抵償,形容罪大惡極。C.“久假不歸”,意思是久借不還,用在此處望文生義為“假期長不回返”;D. “不絕如縷”,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兒就要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且多指一種或幾種清晰的聲音,而不用於嘈雜的聲音。

  4.C【解析】A.缺少主語,可把“憑藉著”移到“長三角地區”後面;B.兩面對一面,“能否”表示事物的兩個方面,所以對應的結論也應該是兩個方面,而“有效開展”只表示了積極的方面,前後明顯不對應;D.結構混亂,“包括了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以及浙東運河所組成”中,“包括了……”和“由……所組成”兩個句式雜糅了。

  5.C【解析】語段是由“整體到區域性再到整體”描述蘆葦蕩的。“無邊……蕩蕩 ”與下文“如綠透了的海”構成比喻句,是描述“整體”,故第一處選①;“淡淡的亮色”與“陽光愛意下羞澀的點綴”相銜接,因而第 二處選③;“新穗”與上文“葦穗拔節”及下文“待開待展的高粱穗”相銜接,所以第三處選 ②;“底色”“敷抹”“點染”是畫畫的先後順序,因此第四、五、六處依次選⑥④⑤。

  6. D【解析】語言美應改為建築美。

  7. C【解析】“倦意還逗留在黎明的眼上”是擬人的手法,將景物擬人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黎明時的景象,而非“我”睡眼惺鬆。

  8. B【解析】B項都是動詞,產生,引發。A項前句連詞,表假設,如果;後句動詞,表祈使,讓,叫。C項前句動詞,經過;後句動詞拜訪,探望。D項前句副詞,互相,一起;後句動詞,互相交往。

  9. D【解析】D項都是動詞,到,前,往。A項前句連詞表目的,來;後句連詞表修飾,可不譯。B項前句連詞,錶轉折;後句連詞表目的。C項前句形容詞,眾多;後句兼詞,之於。

  10. C【解析】無“老嫗”。

  11. D【解析】A項“函谷舉”被動句式沒有譯出,“可憐 ”翻譯 錯誤。B項“曹操圍困周瑜”翻譯錯誤。C項“兒子”“竟然”翻譯錯誤。

  12.B【解析】A.奇:意動用法,認為……驚奇,C.誅:誅殺,D.弛:鬆弛。

  13.D【解析】A.代詞,他的/用作副詞,表商量語氣,譯為“還是”。B.代詞,代亡卒/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C.介詞,譯為“用,拿”,“何以濟”即“以何濟”,意思是“用什麼辦法來解決”/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D.都是副詞,竟然。

  14.C【解析】①說的是李迪有才情, ④、⑤與“膽量非凡”無關,刪除BD選項,答案選C。

  15.D【解析】A.不是李迪“為了躲避五代的戰亂,他與家人搬家來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B.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獻太后預政”之後。C.“不畏眾怒”錯,“怒”的只有皇帝。

  16.1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於斯見之“李迪/賢相也” 和“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兩句的中間可斷可不斷。錯3處扣1分。

  2①太后對李迪說:“您從前不想讓我參與國家大事,大概錯了。”

  ②皇帝下令不允許,但是非常讚賞他的志向。或:皇帝下令不同意,但是認為他的胸襟很豪邁。

  【參考譯文】

  李迪表字復古,他的祖先是趙郡人。他的曾祖為躲避五代的戰亂,遷家到濮地。李迪沉厚有才識度量,曾經帶著他所寫的文章去拜見柳開,柳開認為他與眾不同,說:“您真是輔臣之才啊。”李迪考進士排第一,提拔任知制誥一職。真宗駕幸亳州,李迪任留守判官,於是掌管亳州。逃亡兵士聚集在一起劫掠城鎮,官府派兵捕捉,很長時間沒能捕獲。李迪到任,將所派兵士全部撤回,暗中打聽探察知道了盜賊居住的地方,帶領驍勇精銳的兵士,將賊擒獲,斬首示眾。

  曾經在休假時,忽接到詔命在內東門應對,皇上將三司使馬元方上奏的年出入財用數額出示給李迪看。當時連年蝗旱災害,皇上問他有什麼辦法,李迪請求開啟內藏庫來資助國家費用,這樣就可以放鬆賦斂,民眾不會勞苦了。皇帝說:“我想任用李士衡代替馬元方,等他來了,一定拿出幾百萬金帛借給三司。”李迪說:“天子在財物上不分內外,希望下詔賜給三司,來表示皇上的恩德,何必說借。”皇帝很高興。

  當初,皇上準備要立章獻為皇后,李迪多次上疏進諫,認為章獻出身寒微,不能母儀天下。章獻皇后非常恨他。天禧年間,李迪被授予給事中之職。周懷政被誅殺之時,皇帝很生氣,想要追究太 子罪責,群臣沒有人敢進言。李迪從容上奏說:“陛下有幾個兒子,竟想這樣行事。”皇上恍然大悟,因此只是誅殺懷政等人。

  仁宗登上帝位,章獻太后參政,將寇準貶至雷州,又認為李迪朋黨勾結,貶衡州。丁謂派人逼迫他,後來丁謂事敗,李迪掌管河南。來京師朝見,當時太后垂簾聽政,對李迪說:“您從前不想讓我參與國家大事,大概錯了。現在我輔佑養育天子成這樣,你認為怎麼樣?”李迪回答說:“我蒙受先帝厚恩,現在見到天子聖明,我不知道皇太后盛德,竟到了如此程度。”太后也很高興。

  在掌管徐州時,李迪想要巡縣祭嶽為皇上祈求豐年,仁宗告訴輔政大臣說:“祈禱不是李迪應做的事,還是不要讓他去了。”元昊進攻延州,州里的軍事長期廢弛,守將有的以其他名義逃避作戰,李迪希望去守衛邊境,皇上下令不允許,但是非常讚賞他的志向 。

  李迪是賢能的宰相,當仁宗剛即位時,章獻太后臨朝聽政,頗自恃其才,將有專制的隱患。李迪莊重直言,能夠讓宦官近臣不敢窺伺覬覦,而仁宗君主之德一天天成就,章獻太后也保全了美名,古人所說的社 稷之臣,在這兒可以見到了。

  17.12分

  1架樑之椽 多於在庾之粟粒 2使秦復愛六國之人 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3餘音嫋嫋 舞幽壑之潛蛟 4舉匏尊以相屬 寄蜉蝣於天地

  5一觴一詠 亦足以暢敘幽情 6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齊彭殤為妄作

  18.①窗臺上:衰敗的藤草;②書桌上:玻璃燈罩、蘇格拉底的小雕像、一叢筆桿、四方的鎮尺;③書架上:《傅雷文集》、泥公雞

  19.1答題要點:“我可以永存”答題時應突出文字能夠準確記憶思想和精神,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2答題要點:“泥公雞”代表的是傳統民間工藝,而“倖存的泥公雞”則表現了傳統的民間工藝在商品經濟的衝擊下所剩無幾,“對著行將熄滅的夕陽張嘴大叫”則表現的似乎是“泥公雞”對自己命運的悲傷,實際表達的是作者對傳統民間工藝遭受商品經濟的衝擊而逐漸消失的現狀的憂慮和無奈。

  20.要點提示:“神奇” 一是指在夕陽光線的照射下書房中的所有事物都分外美麗,創造了無比神奇的境象。二是夕陽照射在書架和書桌上,讓我展開聯想,思索藝術與人生。

  21. 【答案示例】

  康橋,你的溫婉豔麗,你的靈動嬌美,你的脈脈含情,不正好喚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嗎?

  雨巷,你的悠長寂寞,你的哀怨彷徨,你的悽清惆悵,不正好氤氳出我心中的傷感嗎?

  22. 【答案示例】

  內容上要先承上、後啟下,要找到合適的“銜接點”、過渡自然,最好要涉及《紅樓夢》的具體內容。

  23.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