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及答案

  高一語文期末考試雖說並不是很難,但也不能輕視一定要好好複習,多做語文期末試卷的練習,把備考工作做到最好。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

  一.論述文閱讀。共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市”的本義為市場,與“城”不同。早期的“市”多在野外或井邊,故有“市井”之稱。而我國的“城”約產生於原始社會後期,最早只是政治性質的城堡,與“市”並沒有什麼直接聯絡。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由於城市人口的集中,居民生活的需要,城內便有“市”的設立。“城”的存在,為“市”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而“市”的發展,又促進了“城的發達。“市”在我國“城”中出現,長期被限定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實行的是“坊市制”。

  在先秦文獻中並無“坊”名,當時城市居民聚居組織的基本單位為“裡”。“裡”原是農村的一種聚居組織的基本單位。當時為了防止盜賊的攻擊,採用這種四面築院牆的封閉聚居形式。從先秦起,這種稱“裡”的組織形式在城市中長期存在,有時稱作“閭里”或“閭”,秦漢仍因之。從晉代開始,城市居民住區正稱仍為“裡”,但有時又稱作“坊”。《元河南志》卷二《晉城闕宮殿古蹟》所引《晉宮闕名》中,有“諸裡”和“諸坊”的名稱。到北魏時的洛陽,全城有二百二十“裡”,也作二百二十“坊”。這“坊”字,即源於“防”的別體。從隋開始,“裡”改稱為“坊”。

  所謂“坊市制”,即城中之“市”集中在一個限定的範圍之內,“市”與“坊裡”一樣,都是方形,四面築有圍牆,並開有市門。如唐長安皇城前東、西兩市,各佔兩坊之地,平面近正方形,每面各開二門,有道路相通,形成“井”字形相交。唐代的市場交易限定在市內進行,並限定交易時間。

  在“坊市制”下,一般居民出入坊裡,必須經由里門,不許直接臨街開門。如漢代規定只有“甲第”——統治階級中顯要人員的宅第,才能“當道直啟”。唐代則明確規定:“非三品以上及坊內三絕,不合轅向街開門。”當時街上設有“街鼓”,天明和落日,坊門隨街鼓聲而開閉。

  在市民居住的坊中,一般是不允許開設商業店鋪和手工作坊的。但在“市”周圍的坊裡,往往由於有商人和手工業者居住,所以有例外。如東市南面的宣平坊中有賣油者,昇平坊北門旁有胡人鬻餅之舍,西市東面的延壽坊中有鬻金銀珠玉者。

  唐代中葉以後,由於城市商業經濟繁榮發展的需要,古典的坊市制逐漸被破壞,在一些城市內開始出現商貿活動,有的甚至破壞城牆而臨街設店。到肅宗至德年間,人們紛紛穿破坊牆而臨街設鋪。這樣,舊有的古典坊市制開始瓦解,新的“坊巷制”逐漸形成。

  約在宋仁宗末年,“坊巷制”完全取代了過去的“坊市制”,即“街巷”成為城市居民實際聚居組織的基本單位,而“坊”僅作為名稱被保留下來,其本意已完全喪失。直到近代,城市中一些弄堂、衚衕仍稱“某某坊”。這是因為人們依然習慣以“坊”作為雅稱,而一般市民則以“街”“巷”相稱。 摘編自杜瑜《由坊市到坊巷》

  1. 下面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中國古代,“城”與“市”最初並沒有直接的聯絡。“市”的本意為市場,是商品交易的場所;“城”約產生於原始社會後期,最初為政治性的城堡。

  B.“市”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隨著城中人口的聚集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增加而產生,長期被限定在城中一定的區域。

  C.“城”與“市”相互促進。“城”中人口聚集帶來的消費需求,為“市”的發展提供了契機;而“市”的發展又為“城”的繁榮提供了條件。

  D.“市”與“坊裡”一樣都是方形的,四面築有圍牆,有門與外面相通。 “市”裡面道路縱橫。

  2. 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先秦時期的“裡”,原是農村的一種封閉式的聚居形式,其目的是防止盜賊,後來成為城市中的一種居民聚居單位。

  B.唐朝時城市中稱為“坊”的居民聚居區,在秦漢兩代有時稱作“閭”,在晉代“裡”“坊”並稱,而近代城市中的“坊”,實際上指的是街巷。

  C.在唐初長安中的坊裡,普通居民不能開設商業店鋪和手工作坊,但商人和手工業者則可在所居住的坊裡開店經營。

  D.在坊市制下,市場交易有限定的區域和時間,居民出入坊裡亦有規定的路徑和時間,“當道直啟”只是少數人才享有的特權。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坊”是“防”的別體字,可見“坊”有“防守、防備”之意,這跟“裡”以築牆防備盜賊的內涵一致。這應該是“裡”改稱“坊”的一個原因。

  B.坊市制是古代政府運用權力人為塑造城市格局的體現,能使城市佈局井然有序,但也讓市民生活受到諸多限制,比如不能自由開店,不能夜晚行街。

  C.坊市制的瓦解和坊巷制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這一過程發端於唐代中葉以後的肅宗至德年間,大約完成於北宋仁宗末年。

  D.跟坊市制相比,坊巷制更有利於商業經濟的發展繁榮,使居民生活更加自由便利,使城市更有活力,但也使治安管理的難度更大。

  二.文言文閱讀。共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遊肇,字伯始,孝文賜名焉。博綜經史。孝文初,為內祕書侍御中散。車駕南伐,肇表諫,不納。尋遷太子中庶子。肇謙素敦重,文雅見任。以父老,求解官扶侍。孝文欲令祿養,出為本州南安王元楨鎮北府長史。王薨,復為高陽王元雍鎮北府長史。為政清簡,加以匡贊,歷佐二王,甚有聲績。以父憂解任。復授黃門侍郎,兼侍中,為畿內大使,黜陟善惡,賞罰分明。

  肇儒者,動存名教,直繩所舉,莫非傷風敗俗。持法仁平,斷獄務於矜恕。尚書令高肇,宣武之舅,百僚懾憚,以肇名與己同,欲令改易。肇以孝文所賜,執志不許,高肇甚銜之,宣武嘉其剛梗。遷侍中。樑軍主徐玄明斬其青、冀二州刺史張稷首,以鬱州內附。朝議遣兵赴援,肇表以為不宜勞師爭海島之地,帝不納。及大將軍高肇伐蜀,肇又陳願俟後圖,又不納。

  明帝即位,遷相州刺史,有惠政。肇於吏事斷決不速,主者諮呈反覆,至於再三,必窮其理,然後下筆。雖寵勢幹請,終無回撓,方正之操,時人服之。及元叉廢靈太后,將害太傅元懌,乃集公卿會議其事。於時,群官莫不失色順旨,肇獨抗言,以為不可,終不下署。卒,諡文貞公。

  肇外寬柔,內剛直,耽好經傳,手不釋書。善《周易》《毛詩》,尤精《三禮》。為《易集解》,撰《冠婚儀》《白矽論》,詩賦表啟凡七十五篇。謙廉不競,曾撰《儒磬》,以表其志。清貧寡欲,資仰俸祿而已。為廷尉時,宣武嘗敕肇有所降恕,執而不從,日:“陛下自能恕之,豈可令臣曲筆也!”其執意如此。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預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並加封封肇文安縣侯肇獨曰子襲父位今古之常因此獲封何以自處固辭不應。論者高之。

  選自《北史•遊肇傳》,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預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並加封/封肇/文安縣侯肇獨曰/ 子襲父位/今古之常/因此獲封/何以自處/

  B.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預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並加封/封肇文安縣侯/肇獨曰/ 子襲父位/今古之常/因此獲封/何以自處/

  C.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預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並加封/封肇/文安縣侯肇獨曰/ 子襲父位/今古之常/因此獲封/何以自處/

  D.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預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並加封/封肇文安縣侯/肇獨曰/ 子襲父位/今古之常/因此獲封/何以自處/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薨就是“死”的意思,在古代,一般用於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B.畿內,在古代是指王都及其周圍千里以內的地區,也指京城管轄之地。

  C.經,文中指諸子百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傳,文中指註釋或解釋經義的文字。

  D.俸祿是古代皇朝政府按規定給予各級官吏的報酬,包括實物和錢幣等。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遊肇頗有政績,處理政事穩妥。他輔佐南安王、高陽王及擔任相州刺史時,政績突出;他處理政事不求速決,反覆斟酌之後才決斷。

  B.遊肇上疏皇上,請求謹慎用兵。他擔任侍中時,上疏反對派兵支援樑軍主將徐玄明,後來又請求暫緩徵討蜀地,但建議都未被採納。

  C.遊肇為人正直,不畏強權。他對於權貴的請託一律回絕;元叉準備加害元懌,遊肇召集公卿聚會,在眾人沉默時,他一人高聲發言反對元叉。

  D.遊肇喜歡讀書,著述非常豐富。他通曉《周易》《毛詩》《三禮》,手不釋卷;撰寫《易集解》《冠婚儀》《白哇論》,詩賦表啟共七十五篇。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肇謙素敦重,文雅見任。以父老,求解官扶侍。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肇以孝文所賜,執志不許,高肇甚銜之,宣武嘉其剛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詩文閱讀。共19分

  一詩歌鑑賞。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鷓鴣天

  宋•張炎

  樓上誰將玉笛吹,山前水闊暝雲低。勞勞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賣餳③時,故鄉惟有夢相隨。夜來折得江頭柳,不是蘇堤④也皺眉。

  【注】①勞勞:遙遠。②修禊:古俗春季於水濱設祭。③賣餳:清明前後賣糖粥。④蘇堤:作者家鄉杭州的名勝,以柳聞名。

  8. 清簡要分析:詞的上片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是怎樣表達的?5分

  9. 作者為什麼說“不是蘇堤也皺眉”?請結合詞的下片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

  10.8分

  1青泥何盤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園心。

  3此情可待成追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執手相看淚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8吾所以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學鑑賞25分

  11.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雕花菸斗

  馮驥才

  他被這一大盆金光燦燦的鳳尾菊迷住了。

  這菊花從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噴湧而出,閃著一片輝煌奪目的亮點點,活像一扇豔麗動人的鳳尾,又似一道瀑布——靜止、無聲、散著濃香的瀑布。

  不知不覺間,他掏出一個挺大的核桃木雕花菸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識到花房裡不準吸菸,他慌忙四下窺探,忽見身旁肥大濃綠的美人蕉葉子中間,有一張黑黑的老漢的臉直對著他。一雙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著他嘴上的菸斗,他剛要承認過錯,那老漢卻和氣地說:“沒關係,到這邊來抽吧!”

  這是花房的一角,這老漢是花農老範。老範坐在他對面,“唐先生,您還畫畫不?”他怔住了。“您怎麼知道我姓唐?還知道我畫畫?”“先前,您帶學生到這兒來畫過花兒,您畫得美,美呀……”老範讚美的語氣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陣酸楚和溫暖的感動。像他這樣一位紅極一時的大畫家,好比高高懸掛的閃爍輝煌的大吊燈,如今被一棒打落下來,曾經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腳下,甚至無人顧惜。難道在這奇花異卉之間,隱藏著一個知音嗎?

  誰能從這老範身上找到聰慧、美和知識的影子呢?老範身子矮墩墩,微微駝背,穿一身皺巴巴的黑褲褂,沾滿汙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發灰,動作遲緩而不靈便。發現老範仍不時瞅他嘴上的菸斗。“您來嚐嚐我的菸斗絲吧?”唐先生誠懇地說。“不!”老範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菸斗很特別……”

  他的菸斗是特別。上面雕著一隻肥胖的貓頭鷹,棲息在一段短短的禿枝上,“這菸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說。他想起了靠邊站之後的整天無所事事,想起了某天靈機一動用木刻刀雕刻菸斗的感覺,想起了把每隻菸斗都當作創作的傾盡心血的狂熱,想起了家裡擺滿一個玻璃書櫃的絕妙藝術品----雕好的菸斗。“美,美呀!”對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欽慕之情,“您要是喜歡這菸斗,就送給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範固執地一個勁兒搖腦袋。

  從此以後,唐先生常來花房坐坐,在飽嘗冷淡、受盡歧視的他看來,這一片單純、溫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貴。

  秋風一吹,又是賞菊的好時節。可唐先生卻沒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實了政策,名畫家的桂冠重新戴在頭上。求畫的、求菸斗的,讓他忙得不亦樂乎。一天,家中高朋滿座。外邊又有人敲門。開啟門,不覺雙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鳳尾菊,花後是半年多未見的老範。“喲,老範,是您呀!”矮墩墩的老範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額上沁出亮閃閃的汗珠,只頻頻點頭。唐先生請老範坐下後,就顧不上再和他搭腔,老範一聲不響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滿足的神情。後來他發現了身邊陳列菸斗的玻璃櫃。一下子見到這麼多雕著花、千奇百怪的菸斗,他看呆了,不禁發出一聲聲很特別的讚歎:“美,美,美呀……”沒人搭理老範,唐先生感到自己認識這麼一位無知的傻里傻氣的怪老頭很難為情。

  在又收到老範送的兩次花後,唐先生從陳列櫃下邊一層屬於一般水平的菸斗中,選擇一隻雕工比較簡單、刻著五朵牡丹花的,送給老範。“您……”老範喜得聲音都震顫了,眼睛像一對灰色的小燈泡亮了起來,雙手鄭重地接過菸斗,激動地吭吭巴巴,“謝謝您,唐先生,真謝謝您……”

  又一陣秋風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憊不堪。他的一幅畫被莫名其妙地定為黑畫,他再一次落魄,無人理踩了。這時,他聽見有人輕輕叩門。開啟門,一盆特大的金光燦爛的鳳尾菊正堵在門口。“老範,快請進,請進!”來人把花放在地上,喘著氣,“俺是老範的兒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說,他要是不在了,無論如何也要把花給您送來。”“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歡您送給他的菸斗嗎?臨終時,他叫俺把那隻菸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麼?”唐先生驚愕地問,他好像沒聽清這句話。他感到心上像壓了一塊沉重的石板,他後悔,沒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隻拿出來,送給老範……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 .處在人生低谷中的畫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農老範,老範對他態度和善,對他的畫由衷讚美,這使他感受到久違的溫暖。

  B.看到菸斗櫃時讚歎“美,美,美呀”,接受雕工簡單的菸斗時“謝謝您……真謝謝您”等語言描寫,刻畫出老範純樸、木訥、無知、傻氣的形象。

  C.老範的兒子在父親去世之後,依照叮嚀,把一盆特大的鳳尾菊送給唐先生,既寫出了他的忠厚、孝順,也表現了他們父子信守承諾。

  D.唐先生的畫被打成黑畫,他再次落魄,無人理睬,這種境遇的變化,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會現實,深刻批判了人們的虛偽。

  E.一盆鳳尾菊,一隻雕花菸斗,幾次普通的交往,表現出人性的大美,也顯示了人性的缺陷,小說折射出的社會現象,引發人們深思。

  2小說中的唐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3請梳理小說情節,簡析情節安排的妙處。6分

  4關於小說的線索,有人認為是“雕花菸斗”,有人認為是“鳳尾菊”。你的看法呢?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8分

  五.基礎知識。每小題2分,共18分

  12. 下列各組詞語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疊巘yàn 舞榭xiè 當壚lú 咄咄逼人duō

  B.誕生dàn 剎那shà 堪膾kuài 搵英雄淚wèn

  C.辜負gū 半晌shǎng 鞭梢qiào 燕侶鶯儔chóu

  D.綸巾guān 忖度cǔn 罪愆qiān 封狼居胥xū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安理會正在表決第二套關於制裁伊朗的法案,伊朗對第一套法案________,而繼續 的鈾濃縮計劃。

  ②一些政府部門缺乏“大資料思維”,或是把自己掌握的豐富資訊________,或是缺乏邁開步子的勇氣,擺脫不了“資料小農意識”。

  ③近日,嘉定高速大隊民警在巡邏過程中,查獲一起嚴重違法行為。高速匝道倒車,險象環生,交警鳴笛示警,司機卻仍________。

  A.置若罔聞 束之高閣 置之不理

  B.置之不理 置若罔聞 束之高閣

  C.置之不理 束之高閣 置若罔聞

  D.束之高閣 置之不理 置若罔聞

  1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這些年來,隨著人們接觸的新事物越來越多,觀念越來越開放,再加上經濟水平的不 斷提高,國人的自駕遊活動搞得風生水起。

  B.美國UIGO科研團隊宣佈,他們發現了來自於13億光年外的引力波,引力波與阿爾法 射線、貝塔射線一樣,無聲無臭,看不見,摸不著。

  C.《拉貝日記》以具體而真實的文字,記載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一言九鼎,有力地控 訴了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所犯的累累罪行。

  D.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評選了2015年十大流行語,“獲得感”“腦洞大開”“創 客”等詞語脫穎而出。

  1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且語意明確的一項是

  A.醫學研究成果表明,常吃獼猴桃可以美容、防止癌症發生、增加膳食纖維、降低膽固 醇、幫助消化等功能。

  B.被譽為中國當代傑出科幻小說之一的《三體》即將被拍成電影,但它並不像美國大片《星際穿越》那樣,主題偏離主流,觀眾接受起來有難度。

  C.隨著申辦2022年冬奧會工作的有序開展,京津冀一體化程序迅速推進,涵蓋空氣質量提升、產業結構調整、區域分工協作等內容的戰略佈局逐漸清晰。

  D.習近平出訪10天,到訪3個國家,輾轉7個城市。國外媒體評價,此訪不僅會對亞太、 對世界的發展產生影響,更會成為中國外交新的里程碑。

  1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且句意明確的一項是

  A.餘額寶轉入時系統繁忙的原因一般是由於網路不給力造成的,請嘗試更換環境或連線 WIFI,如果未能解決或依然有異常,請致電人工客服協助處理。

  B.兩會代表們期盼國家醫藥管理局儘快制定措施,儘量降低藥品的價格和流通環節,讓 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

  C.中國周邊安全的威脅主要來自大國戰略遏制的綜合影響,熱點問題特別是爭端升溫帶 來的風險,以及分離勢力和恐怖主義勢力製造的暴恐活動等。

  D.中國航天2015年航天發射持續高密度完美收官,全年共實施19次航天發射任務,將 45顆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

  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持續了20多年的“考研熱”開始明顯降溫,考研熱降溫拐點應該成為研究生教育的創新點。________,這應該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操守。________,這是基本的教育目標。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在,考研出現拐點恰恰是我們徹底革新研究生教育的契機,應該成為研究生教育的創新點。

  ①不但影響了研究生教育的質量

  ②研究生教育應該讓研究生們能夠掌握研究方法,有所成就

  ③這種畸形、落伍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應該徹底革新了

  ④研究生教育主要應該是培養研究型人才的

  ⑤而且自毀了門面

  ⑥我們一些地方的研究生教育卻成了單純的混學歷

  A.④②⑥①⑤③ B.④②⑥⑤③① C.②④③①⑤⑥ D.②④⑥⑤③①

  18.下列選項中錯誤的一項是

  A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一句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形容浪濤洶湧像捲起來的白色霜雪。

  B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一句運用了多種手法來描寫如畫江山,包含誇張、比喻等修辭手法。

  C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一句,作者採用設問的手法,自問自答,表現出詩人在經歷挫折後平和的心態。

  D “把吳鉤,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通過“看”、“拍”、“會”幾個動詞,表達出詩人空有一身抱負卻無人賞識、壯志難酬的情感。

  1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孰:通“熟”,仔細

  B.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壽:壽命

  C.相如顧召趙御史書 顧:回頭

  D.兄弟併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  稍:漸漸

  20.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衡少善屬文 屬:連綴,寫

  B.連闢公府不就 闢:躲避

  C.果引張勝 引:招供

  D.中有都柱 都:大

  五.寫作。60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一個人有一張出色的由黑檀木製成的弓。他用這張弓射的又遠又準,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細觀察它時,說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觀毫不出色,真可惜!——不過這是可以補救的!”他思忖:“我去請最優秀的藝術家在弓上雕一些圖畫。”於是他請藝術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獵圖。

  “還有什麼比一幅行獵圖更適合這張弓的呢!”這個人充滿了喜悅,“你正應配有這種裝飾,我親愛的弓!”說著,他就試了試;他拉緊了弓,弓卻斷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答案

  1.B概念混淆。“它隨著城中人口的聚集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增加而產生”有誤。根據文意,早期的“市”並非城市生活的產物。

  2.C以偏概全。“商人和手工業者則可在所居住的坊裡開店經營”有誤。原文說“但在‘市’周圍的坊裡,往往由於有商人和手工業者居住,所以有所例外”,可見“可在所居住的坊裡開店經營”的“商人和手工業者”只是少數個例。

  3.C曲解文意。“這一過程發端於唐代中葉以後的肅宗至德年間”有誤。根據原文,應是發端於“唐代中葉以後”的某個時期,開始是“在一些坊內開始出現商貿活動,有的甚至破壞坊牆而臨街設店”,到肅宗至德年間“人們紛紛穿破坊牆而臨街設鋪”,對坊市制的破壞已經較前更甚了。

  4. D原文標點: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預在奉迎者,白侍巾崔光以下並加封,封肇文安縣侯。肇獨日:“子襲父位,今古之常,因此獲封,何以白處?”

  5.C經文中指儒家經典著作

  6.C“遊肇召集公卿聚會”錯,應是元叉召集公卿聚會

  7.1遊肇謙虛樸素敦厚莊重,溫文爾雅受到信任。因為父親年老,請求辭職服侍。得分點:見、以、扶侍各1分,句意2分

  2遊肇認為自己的名字是孝文帝所賜,執意不肯,高肇十分恨他,宣武稱讚他剛正耿直。得分點:以、執志、嘉各1分,句意2分

  8.1表達了愁苦的思鄉之情。2分借景抒情:借樓上低沉笛聲、迷濛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等意象,委婉儲蓄的抒發了愁苦的思鄉之情。3分只答“借景抒情”計1分

  9.清明已近,身在異鄉,故鄉的修禊場景、清明祭祀,都只能在夢中呈現。3分江畔獨步折柳聊解鄉愁,然而令人回想親人蘇堤“折柳”送別之場景,更添思鄉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3分

  10.略

  參考譯文:

  遊肇,字伯始,孝文帝賜給他名。博通經史。孝文初年,擔任內祕書侍御中散。皇帝南下親征,遊肇上表勸阻,皇帝沒有接受他的意見。不久遷任太子中庶子。遊肇謙虛樸素敦厚莊重,溫文爾雅受到信任。因為父親年老,請求辭職服侍。孝文帝想讓他以俸祿供養,於是令他出任本州南安王元楨鎮北府長史。南安王去世後,又擔任高陽王元雍鎮北府長史。遊肇為政清廉簡約,加以匡正輔佐,歷輔二王,很有政績。因為父去世解除官職。又被任命黃門侍郎,兼侍中,任畿內大使,罷免壞的官員,提升好的官員,賞罰分明。 遊肇是位儒者,時常注重禮教,以法度制裁所糾舉的,沒有一個不是傷風敗俗的。他執法仁明公平,斷案務求憐憫寬恕。尚書令高肇,是宣武的舅舅,百官畏懼,因為遊肇的名字與自己相同,想讓他改名。遊肇認為自己的名字是孝文帝所賜,執意不肯,高肇十分恨他,宣武稱讚他剛正耿直。遷任侍中。樑軍的主將徐玄明斬殺其青、冀二州刺史張稷的腦袋,率鬱州歸附朝廷,朝廷商議派兵赴援,遊肇上表認為不應使軍隊勞累去爭奪海島之地,皇帝不採納。等到大將軍高肇征討蜀地時,遊肇又陳辭請求等待以後圖謀,皇帝又沒有采納。 明帝登位後,升任相州刺史,有很好的政績。遊肇處理政事不是很快決斷,主管者與諮呈官往返多次,一定窮究事情之理,然後下筆處理。儘管寵貴權勢請託,他始終不屈服,正直無邪的節操,為當時人敬服。到元叉廢黜靈太后時,將加害太傅元懌,於是召集公卿聚會商議此事。在那時,群官沒有不失態變臉色順從元叉旨意的,唯獨遊肇高聲發言,認為不行,元懌終究沒有下到官署處理。去世,諡號文貞公。遊肇外表寬緩柔和,內心剛強正直,特別愛好儒家典籍經傳,手不釋卷。通曉《周易《毛詩》,尤其精通《三禮》。寫有《易集解》,撰寫《冠婚儀》《白矽論》,詩賦表啟共七十五篇。遊肇謙虛廉潔不爭逐,曾經撰寫《儒巷》,用來表達自己的志向。他清貧寡欲,生活來源憑藉俸祿罷了。遊肇任廷尉時,宣武曾經命令遊肇,希望他對罪犯有所減罪寬恕,遊肇執意不聽從,說:“陛下自能寬恕他們,怎能命令我徇情枉法呢!”他堅持己見就像這樣。到了明帝初年,參與恭迎的親近侍從和百官,從侍中崔光以下全都受到加封,封遊肇為文安縣侯。唯獨遊肇說道:“兒子繼承父親的地位,是古今的常事,因為這一點而獲得加封,將怎麼自居?”堅決推辭不接受。評論者推崇他。

  11.1【答案】AEE 3分,A 2分,C 1分【解析】B項,對老範的語言描寫的作用分析有誤,“無知、傻氣”的表述錯誤;C項,“表現了他們父子信守承諾的”的說法不夠確切。D項,“深刻批判了人地虛偽”的說法於文無據。

  2【答案】①有才華,熱愛藝術,繪畫雕刻都有造詣②溫良、和善,懂得感恩③有些勢利,有等級觀念,順境時漠視真摯的情意。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3【答案】情節:受盡 歧視,花房邂逅——花房交往,感受溫暖——重戴桂冠,冷落花農——再次落魄,重識真情。妙處:製造波瀾,吸引讀者;在對比中刻畫人物,突出個性;有利於表現主題。情節、妙處各3分,意思對即可

  4【答案】示例一:雕花菸斗是小說的線索。小說的標題是“雕花菸斗”;“雕花菸斗”貫穿小說的所有情節,使得作品結構謹嚴;它是連線兩個人物的紐帶,畫 家雕刻菸斗,贈送菸斗,為菸斗而悔恨;花農欣賞菸斗,接受菸斗,臨終前叼著菸斗。雕刻得最精美的菸斗應該屬於心靈最美的人,畫家的悔恨,表現了作者對人性純美和人性弱點的重新審視。

  示例二:鳳尾菊是小說的線索。鳳尾菊貫穿小說的所有情節,使得小說結構謹嚴;它是連線兩個人物的紐帶,花農養鳳尾菊,畫家喜歡鳳尾菊花農幾次給畫家送鳳尾菊,臨終前還叮囑兒子給畫家送鳳尾菊;鳳尾菊是花農美好心靈的象徵,象徵善良、單純、溫厚、自然而然的人情,表現了作者對美好情感的歌頌。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觀點明確2分,分析充分6分

  12.【D】A疊巘yǎn B剎那chà C鞭梢shāo

  13.【C】置之不理:放在一邊兒不理不睬;束之高閣:捆起來以後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著不用、丟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種主張、意見、建議等擱置起來,不予理睬和辦理;置若罔聞:放在一邊,好像沒有聽見似的,指對批評、勸告、請求等不予理睬

  14.【A】A“風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氣,蓬勃興旺。使用正確。B無聲無臭:比喻人沒有名聲,或事情沒有訊息。此處望文生義。C.一言九鼎:一句話的分量像九鼎那樣重,形容所說的話分量很重。不合語境。D.脫穎而出:錐尖透過布囊顯露出來。比喻人的才能全部顯露出來,只用於人。

  15.【C】A項,“可以……”“等功能”句式雜糅;B項,表意不明,“主題偏離主流,觀眾接受起來有難度”是指《三體》還是《星際穿越》,有歧義;D項,“不僅……”“更……”語序不當

  16.【C】A.句式雜糅,“餘額寶轉入時系統繁忙的原因一般是由於網路不給力造成的”改為“餘額寶轉入時系統繁忙的原因一般是網路不給力”。B.項並列結構不能一一搭配,“降低”和“流通環節”搭配不當。D語序不當,“持續高密度”應放在“2015年”後。

  17.【A】④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操守”,②是“教育目標”,因此④放在第一橫線處,②放在第二橫線處,據此可排除CD兩項,“不但”“而且”表明①⑤是遞進關係,據此可排除B項

  18.【C】不是設問,是反問。

  19. 【B】壽:祝壽

  20. 【B】闢:徵召

  21. 【材料分析】弓為什麼會斷?原因在於獵人完全根據個人喜好、過分看中了弓的外表。

  參考立意:①人們往往憑自己的主觀好惡來判斷或行動,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②重外表而輕內在,將會貽害無窮;③任何事物都會有殘缺,不必事事苛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