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講座

  心理健康講座能讓我們更加地瞭解健康心理的知識,的介紹,一定能對你的生活帶來幫助!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你講解下都有哪些吧!

  篇一

  一、活動背景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競爭越來越強烈,以至於當今的大學生常常“陷入個人問題的矛盾之中不能自拔”,如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人際關係的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現在的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導致大學生不能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這樣的現實。為了能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上有所幫助,我校青年志願者協會拓展部特主辦了此次活動。

  二.活動目的

  ①、加強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重視。並使他們瞭解許多心理方面的知識。

  ②、解決現在大學生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使他們能擁有一顆健康、開朗、陽光的心態去面對人生。健康快樂的完成學業。

  ③ 、通過組織這次活動可以使協會的幹部及幹事得到一定的鍛鍊,

  而且加強了會幹之間的團結協作,增進協會的凝聚力!

  三.活動物件:

  襄樊學院理工學院全體師生

  四.活動地點:

  襄樊學院新校區8棟A區406教室

  20XX年12月2日晚上6:00

  六.活動內容

  一前期準備

  ①講座舉辦的前幾天先在一些班級上發心理問卷調查表。總結出我院學生出現的普遍的心理問題。

  ②在講座開始前放一些有關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視訊或ppt,引起在場人員對心理問題的重視。

  ③主持人介紹到場人員,並說一些開場詞,講座正式開始。

  ④請從事心理教育方面的專業老師來講課,介紹一些現在大學生存在的一些普遍的心理問題,並傳授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

  ⑤老師現場答疑。鼓勵現場的同學站起來說出自己的心理困惑並通過老師現場解答。並將調查問卷中出現的一些普遍的問題,交給老師解答。

  ⑥做一些心理小遊戲,活躍現場氣氛。也通過這些遊戲,告訴大家遊戲的意義。

  ⑦講座結束。

  ①由拓展部在11月28日前準備好調查問卷、心理遊戲、及要播放的視訊。

  ②28號申請審批

  ③申請場地,在11月29日前落實場地問題。

  ④拓展部先與老師進行溝通好,定好具體的時間。瞭解老師講課的內容,與老師配合好。

  ④ 做好前期宣傳工作。通過qq群、會員飛信群、在各班上宣傳、海

  報。

  ⑤ 在30號開會,將工作分配下去。

  ⑥ 12月1號準備好講座所需要的物品。

  三後期活動

  ①編輯部負責寫好這次講座的新聞稿,並傳到校園網上,擴大活動的影響力。

  ②拓展部將拍好的活動照片傳到網上。並在一些論壇上發帖,加強宣傳力度。

  ③理事會召開活動總結會議,做好活動總結,找出問題並及時解決,以防下次活動出現相同的問題。

  七.注意事項

  八.活動經費

  印製問卷調差表

  一次性杯子

  總計:35元

  篇二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健康嗎?有的人認為身體不生病就健康;有的人認為能吃能睡就是健康。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了個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軀體的殘缺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即健康包括三方面:一、身體健康;二、心理健康;三、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這無疑表明,人不僅要重視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視心理健康。

  在經濟發達的國家,心理疾患已成為社會熟知的疾病。在美國每年有30%的人經接受心理治療。近5000萬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都經歷過沉重的心理壓抑。據研究估計,每年由於心理壓抑給美國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3050億美元。在法國,健康投資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費用超過購買食品的費用。鎮靜藥每年使用1億多盒,平均每人每年兩盒。因此法國人自稱是世界上最“鎮定”的國家。

  科學研究發現,有很多疾病都與心理因素有關,如冠心病、高血壓、心絞痛等,統稱為心身疾病。心理健康對一個人事業的成功也起著重要作用。,一日本青年報考一家大公司,公佈考試結果,名落孫山。得知這一訊息,深感絕望,頓生輕生之念。幸好搶救及時,自殺未遂。忽傳來訊息,他被錄用了。原來統計出了差錯,實際是名列榜首。還沒來得及高興,很快又傳來訊息,說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個人連如此小的人生打擊都承受不起,曲折的奮鬥之路上如何建功立業呢?

  心理健康不僅與疾病、事業的成功有關,還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杭州有個9歲的孩子,張毅,小學三年級,學習優秀,在班級裡擔任班長和少先隊中隊長,2月2日上午,被全票通過評為“三好學生”。當天中午,姐姐張萍把聯歡會上的4塊糖果帶回家,分給張毅兩塊,留給媽媽兩塊,可張毅不同意,四塊糖都想要,並大發脾氣,對姐姐拳打腳踢,然後跑到樓上,反鎖在屋內,險些造成悲劇。一女大學生,在小學和中學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一名牌大學後,發現自己很難再拔尖,無法面對現實,痛苦萬分,無力自拔,留下了遺書,匆匆結束了人生。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那麼心理健康到底有哪些標準呢?

  我們認為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應包括: 1,有正常的心理活動,智力正常,與同齡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樂和行為表現,言談舉止和思想活動符合社會規範。 2,人際關係和諧,尊敬師長,信任同學,能寬容和諒解有缺點和反對過自己的人。喜歡和老師、同學在一起。 3,能正視現實,適應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根據環境和形勢的要求改變自己,也能創造環境。 4,有樂觀、積極、進取的精神。對現狀感到滿意,對前景也覺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靜、理智地去對待生活

  中的挫折和打擊。學會用正確方法和態度去對待錯誤,對強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適度的反應,有忍受挫折、從失敗中學習和總結經驗教訓的能力。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患得患失。能揚長避短,有切合實際的志向水平;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不把獲得的成績看作高於一切或毫無意義,不自卑,不過分自責,有安全感。 7,有從事各種活動的興趣、信心,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種任務。 8,在有利於社會或集體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個性的獨立性,保持認識、情感、意志行為的協調和統一。能獨立地作出決定,並對決定負責任,而不受別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二〉

  中學生一般為十一、二歲至十七、八歲,這一階段總的可成為青春發育期,或青少年期。我們都知道,青少年期的中學生身心都正處在急劇的發展、變化和成熟時期。如果這期間發展尤其是心理方面出現問題,這種不良影響極可能伴隨他一生。近幾年,國內有關中學生心理衛生方面的許多調查都表明,在中學生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者,其比例在10~20%左右。應該說大多數中學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有些只是偶爾存在心理問題,但在不長的時間內就消失了,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中學生是為數不多的。當然,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不同的集中反應。根據已有知識和實踐經驗,我認為中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適應問題。適應不良的問題集中表現在初一和高一年級,尤其是初一。因為,進入中學後,同學們會發現中學的學習生活與小學是完全不同的:第一,由一個學校到另一個新學校,環境發生了變化,許多地方都相對陌生。第二,生活上,進入中學後大多數學生才開始住校生活,脫離了父母的照顧和保護,很多事都要自己親歷親為,重新學習去做。對於那些在溺愛下長大的孩子來說,獨立生活也很困難。第三,中學的學習內容明顯大增,課業負擔重,難度也加大了,而且學習方式肯定與前一階段的不同,所以,剛上初中的學生在這方面也可能不適應。第四,人際關係的變化,新的人際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對於不善交際的人來說,又會感到困難。因此,適應不僅是指要適應新學校的新環境,它還包括適應完全不同於小學的學習方式、方法、內容,更包括人際關係的適應。新生往往會被這一問題困擾,而感到煩惱,要麼是學習跟不上,要麼是人際關係處理不好。但是,這樣的問題大多在第一學期後會得以解決。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有嚴重的心理壓力,導致情緒失調,重則會誘發為心理疾病。尤其是在學校住宿的學生,一天24小時都在學校,學習和生活壓力比較大,如果不能及時排解壓力,會造成一些心理問題的產生。在這個問題上我給大家三個建議:1.要多與同學和老師、父母交流,一天的學習生活結束了你可以和老師們談談今天有什麼收穫,有什麼問題。和同學們聊聊趣聞,聊聊心事,千萬不要在班級拉幫結夥傳一些閒言碎語,這樣不利於班級的進步和同學間的團結。2.要適度的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當同學之間或同學與老師之間出現了矛盾需要發洩的時候,大家不要選擇極

  端的發洩方式比如和老師對立,或和同學爭吵。最健康的發洩方式就是體育鍛煉和聽音樂,不過在這之後還要尋求積極的解決方式,要把問題和老師還有同學談,用和平理智的方式解決問題。3.尋求良好的興趣愛好,如閱讀、音樂、運動等,這樣也會緩解你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

  二親子交流問題。情感是和人的社會需要相聯絡的一種較高階而穩定的體驗。青少年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這個年齡段正是主觀需求慾望比較多、比較強烈的時期,而家庭、學校和社會又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慾望和要求,於是必然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鬱、暴躁等。這種不滿往往直接指向父母。進入中學後,同學們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發展,自認為自己已長大成人了,不想父母過多地管教,最易產生逆反心理,往往採取與積極向上相對獨立的行為方式,帶著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極端方式發洩,久而久之與父母在感情上出現裂痕,不願與父母溝通等,這必然會給他們帶來苦惱,帶來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父母永遠是你最親近的人,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在外面經歷了挫折後第一個想到的還是父母,所以有什麼事情要積極和父母溝通。

  三學習問題。這是作為一個學生在整個學習階段中都存在的問題。有的學生學習刻苦,態度端正,智力發展正常,可學習效率低下,這些同學要麼是學習技能障礙,要麼是方法欠缺,長期失敗使學習自信心喪失。對中學生而言,這種情況是經常存在的。初三的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心理困擾尤為突出。據調查,初三學生中,相當部分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考試焦慮,甚者會失眠、患神經衰弱症。這對他們考試時正常水平的發揮,乃至今後的成長都是不良的影響。很多初三的學生都後悔在初一、初二的時候沒有努力學習,結果在初三的額時候要拼命的學才能趕上。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要學會制定學習計劃,比如在每個學期開始的時候制定學期學習計劃,每個月、每一週都要有小的學習計劃,然後根據每天不同的安排安來排學習的時間,調整不足之處。有的同學課上不聽老師講課,在自習課上使勁兒學,或是到外面去補課,這都是不科學的學習方法。同學們要在課堂上緊跟老師的思路,在課下做好預習和複習,然後根據自身的能力再去學習額外的知識或是參加補習班,這樣才能使自己更有效的學習。

  作為初中生的你們,未來的路還很長,遇到的挫折也會很多,希望同學們,在初中階段為你以後的人生打好基礎,無論從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能有一個健康的未來。

  篇三

  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主要指標都包括了自我評價自我概念、自我意識、自我控制、學習評價、情緒狀態、人際關係以及動機等幾個維度,而每個維度實際上又包括了幾項具體內容。

  一適應問題。適應的本意是指人們對來自外界和內部的刺激在持續不斷的影響個體時所產生的感受能力。適應不良即對刺激的持續作用感受能力差,它將會降低人們對刺激的承受心理,使人與周圍環境不能相對平衡。適應不良的問題集中表現在初一和高一年級,尤其是初一。因為,進入中學後,他們會發現中學的學習生活與小學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由一個學校到另一個新學校,環境發生了變化,許多地方都相對陌生。其二,生活上,進入中學後大多數學生才開始住校生活,脫離了父母的照顧和保護,很多事都要自己親歷親為,重新學習去做。對於那些在溺愛下長大的孩子來說,獨立生活就很困難。其三,中學的學習內容明顯大增,課業負擔重,難度也加大了,而且學習方式肯定與前一階段的不同,所以,剛上初中或高中的學生在這方面也可能不適應。其四,人際關係的變化,新的人際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對於不善交際的人來說,又會感到困難。

  因此,適應不僅是指要適應新學校的新環境,它還包括適應完全不同於小學的學習方式、方法、內容,更包括人際關係的適應。新生往往會被這一問題困擾,而感到煩惱,要麼是學習跟不上,要麼是人際關係處理不好。

  但是,這樣的問題大多在第一學期後會得以解決。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有嚴重的心理壓力,輕則導致情緒失調,重則會誘發為心理疾病。

  二學習問題。這是作為一個學生在整個學習階段中都存在的問題。有的學生學習刻苦,態度端正,智力發展正常,可學習效率低下,他們要麼是學習技能障礙,要麼是方法欠缺,長期失敗使學習自信心喪失。對中學生而言,也存在上述情況。但初三的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心理問題尤為嚴重。據調查,初三學生中,相當部分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考試焦慮,甚者會失眠、患神經衰弱症。這對他們考試時正常水平的發揮,乃至今後的成長都有不良的影響。

  三情感及人際溝通問題。情感是和人的社會需要相聯絡的一種較高階而穩定的體驗。對於中學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親子溝通和異性交往。青少年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這個年齡段正是主觀需求慾望比較多、比較強烈的

  時期,而家庭、學校和社會又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慾望和要求,於是必然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出現抑鬱、暴躁等。他們的這種不滿往往直接指向父母。進入中學後,他們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發展,自認為自己已長大成人了,不想讓父母過多地管教,最易產生逆反心理,往往採取與積極向上相對獨立的行為方式,帶著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極端方式發洩,久而久之與父母在感情上出現裂痕,不願與父母溝通等,這必然會給他們帶來苦惱,帶來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在情感上,中學生難以解決的另一個問題是異性交往。13、14歲的少年正是情竇初開的時期,他們對異性感情充滿了美好的嚮往。因此,這個時期,尤其是初中生,容易出現令老師和家長害怕的“早戀”問題。其實,異性吸引以致於異性間的單獨交往也屬正常。只是交往雙方,無論他們是不是真的在戀愛,都會遭到教師、家長以及周圍人的壓力和反對。而他們自己也面臨著以學業為重,還是以感情為重的選擇,於是他們的內心充滿了困惑、矛盾和痛苦。但是,他們稚嫩的雙肩怎能擔負這些呢?於是,出現問題在所難免。我們在看待學生早戀的問題上,應該是積極而開放的,應把避免嚴重行為後果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戀愛本身看作問題的關鍵。在這裡,我給大家推薦兩種處理方式:

  四行為和人格偏離。

  1.行為障礙,或稱不良行為。中學生中常見的不良行為有:懶散,多動症,攻擊行為,破壞行為,對抗行為等。這些多見於初中低年級學生群體。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在商品經濟的浪潮下,追求虛榮,追星族心態和迷戀電腦遊戲網癮、厭學等的不良行為快速上揚。

  2.人格偏離。人格也叫個性,是一個人具有穩定的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徵的綜合。人格偏離主要是個體人格發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問題。中學生中常見的人格偏離有:1自我意識偏差。初中生獨立意識增強,但自我認識和評價不全面、不準確,因而抑鬱、閉鎖。2自我中心傾向。他們只考慮自己,較少考慮他人的需要。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狹窄、表現欲強等。這些不良心理品質不僅會讓自己生活無樂趣,還會阻礙自己健康成長。

  面對不容樂觀的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其原因並尋找出路。

  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著名心理學家王極盛先生在他對全國中學生的多年調查中發現,有32%的中學生存在心理問題。這向我們敲響了警鐘:加強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造成我國中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育界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應有的重視;其次,應試教育加大了學生的精神壓力;第三是家庭教育方式不當;第四是傳統教育觀念作怪,導致一些教師教學方式不當。

  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應有的重視,是我國教育界長期以來存在的一個不爭的事實。《被欣賞與被淘汰的》提醒了我們,良好的情緒、健全的人格及適應能力對學生學習活動、掌握知識和技能、發展智慧具有重要作用。當然,我們還必須把日益增多的學生的心理障礙問題同思想品德加以區別,而不是把學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問題籠統地認為是學生的人品、道德和思想問題,而要採用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妥善和治療性地解決學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擾。

  而對我校學生而言,造成他們心理問題的最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對封閉式管理環境的不適應性和不配合性;二是學習壓力、學習期望帶來的苦悶和學習動力缺乏帶來的疲軟;三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不配合導致的心理僥倖,也就是說家長和老師對待某一些事情的評價存在差異時,學生扮演了一個牆頭草的角色,從而無法達到良好的自我評價。

  現在,一些學生尤其是畢業班學生,一臨近考試就緊張,總怕考不好,拼命準備,甚至夜不能眠,還有的甚至在考試前發燒頭痛,以致於最後不得不中斷考試。一名女生由於學習成績下降,在交流中痛苦地說:“這麼多年來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無能,每當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難過,不知如何做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悶、煩惱、憂愁、氣憤充滿頭腦,看見書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差的同學不願學習,就連成績很好的同學也有這種傾向。這就需要我們瞭解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點和承受能力,如果一味給學生增加學習壓力,致使一些學生出現了心理紊亂,甚至產生了變態心理,我們將揹負更多的負疚感。

  不正確的家庭教育構成了中學生存在心理問題的第三個直接原因。正確的家教是民主的、溫暖的。而據調查,我國現在有70%的家庭存在教育方式不當的問題,要麼對子女過分保護,要麼過分干涉他們。“聽話教育”、“分數教育”,

  是當前中國家庭教育的主要特點。在家裡,父母關心的往往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衣食住行,而對子女的思想變化、心理狀況以及成長中所遇到的人生困惑等則少有關心,相互之間缺乏相互理解和溝通,導致一些家長根本不知道學生的實際情況,當老師與其交流的時候,往往表示詫異甚至對教師的不滿。另外,家庭關係不和,對學生造成了相當大的心靈傷害。有的學生因為父母關係不和,不願再見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裡煩悶極了,覺得人活著真沒意思。我們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不能完全投其所好,只講好的,不說問題;也不能不顧家庭特點,一味否定學生。對於心理過偏激的學生,我們更有必要與其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絡,以取得他們對我們的理解、支援與認可,並積極地配合我們的教育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們對學生培養的目標。

  我們要知道的是,個體心理狀態,如情緒、認知和意志水平等對學習、活動能力是存在重要影響的。大家一定有這樣的體會:當我們情緒高漲時做事的效率會比較高,或者當我們對一件事充滿了信心,充滿了成功的願望時,自己的動力會比較強,也不那麼容易感到疲倦。對我們的學生更是如此,他們既需要一個強烈的動機,也需要一個積極情緒的引導。大家所熟知的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和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他的“三部個性結構”中指出,人的個性結構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統構成。本我是個性中與生俱來的最原始的潛意識結構部分。個體出生後,從本我中逐漸分化出了自我,自我是意識結構部分,而超我即道德化了的自我,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良心、理性等,它是個性結構中最高的監督和懲罰系統。其中,超我能夠抑制本我的不容於社會要求的各種行動,並使個人向著理想的目標努力,達到完善的個性。我們可以借鑑他的理論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趙老師在規範和強化學生行為方式的過程中,習慣用擊掌的動作,並反覆用語言提醒學生該怎樣做,不要怎樣做;李老師在新課開始前習慣對學生進行表揚,“我知道同學們上一節課上得非常好,也學得不錯,那我們就來檢測一下大家學習的效果吧。”這些都是積極心理暗示的作用,它們可以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強大的超我精神狀態,並指導自己的日常行為與活動,對自我充滿信心。

  現代醫學越來越證明,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一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青少年時期雖不是精神疾病的多發時期,但卻是不健康行為的孕育期。由於中學生心理活動狀態的不穩定性;認知結構的不完備性;生理成熟與心理成

  熟的不同步性;對社會和家庭的依賴性等,使得他們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慮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更容易產生心理障礙。暫時性的心理障礙若得不到及時排除,便會產生不良的反應,而影響以後心理的健康發展,甚至會釀成日後難以挽救的心理疾病。

  各位老師,讓我們行動起來,為了營建和諧的校園,為了每個家庭的孩子健康成長而共同努力吧——關注學生健康成長、關注學生心理健康,讓孩子們的心空永遠晴朗明媚,讓我們的付出與努力創造更多美好的青春圖景!


看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