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範文

  職業生涯規劃書對於心理學個人工作者的職業生涯發展是很有幫助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一、自我認識

  興趣愛好:讀書,從書中悟道理;上網,從網中覽世界;畫畫,從畫中得寧靜。還有其它一些例如彈吉它、騎車等,偶爾為之。

  優勢:我的優勢在於我能夠經常反思自己,哪些做對哪些做錯,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關注心理健康。懂得開導自己,並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不樂勿加於人。我的家庭收入狀況屬於小康,可以擔負得起我的求學費用,我能更加專心於學業。 感情方面沒有牽絆,可以將精力放在充實自己身上。

  劣勢:沒有根深葉茂的人際關係網;學校專業比較新,不能接觸更廣闊的視野;工作經驗少,可以說沒有。

  優點:隨和,易相處,傾聽,不大喜歡計較人際關係中的得失;較聰敏,智力中上,有頭腦,不一味盲從;知識較廣博,擅長與人書面交流。

  缺點:興趣雖廣,但沒有特專長的一面;有點內向,不大喜歡喧譁的場面,人多的場合不擅口頭交際,這讓我有時在人際交往中處於被動狀態;不大活躍,不主動參加積極性高的活動,比如晚會等。

  二、職業選擇:

  1、具體我將目標定為成為一個心理諮詢師,朝心理諮詢方面努力。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諮詢技巧,完善自己的性格。

  2、以後出來工作不一定就與心理學專業掛鉤,這點必須考慮在內。因此我打算選修雙學位,修兩個專業,這樣不僅可以擴大就業範圍,對於一個心理學家來說,掌握豐富的知識也是條件之一。目前考慮輔修的專業還沒有,暫且定為英語專業。如果雙學位沒有選修成功,則準備考取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書。積極參加知名學者的講座和培訓,發掘自己的內在潛力;考研。華東師範大學的心理學專業在全國範圍內很有名,我給自己的目標是兩年內考上華東師的心理學研究生。

  三、具體行動計劃

  1、大學期間:學好各科專業知識,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知識;英語考級積極複習,強化英語,至少過6級;從大一開始,考心理諮詢師三級證書,以便大四考取二級證書;利用課餘時間,依託有關機構,做一定的諮詢鍛鍊自己;多讀書,這個我認為重要,努力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面,成為一個較全面的人;認真對待學習,努力為考研做準備 。

  2、大學畢業的五年:若考上研究生,則繼續勤奮學習。如果沒考上研,就進入社會工作,在心理諮詢機構實習,從實踐中鍛鍊自己,得到更多的社會經驗,熟練知識技能。在工作的過程中,學會一些必要的社會技能,做到學以致用。在這五年計劃的後一年,隨著各方面技術的成熟,我將開始嘗試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心理諮詢室。

  3、長期計劃“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我的人生準則,因此無論何時在工作之餘,我將不斷的學習各方面知識,不斷提高自我,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各方面見識。“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工作,學習之外,堅持鍛鍊身體。“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社會工作中汲取他人各種優點,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 吾日三省吾身”不斷髮現自己的不足,並不大的予以改正。 朋友多了路好走”建立良好的交際網,能夠幫助自己的發展和進步 。當我的做到以上六點時,我想我的心理連鎖機構已為時不遠了,我將在以往的基礎上,建成連鎖,擴大我們的規模,降低成本,普及我們的心理諮詢。

  四、結束語:

  規劃僅僅是規劃,如果不能真正落實也只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因此,從現在做起,從細節做起,一步一步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才是重要的。

  二

  一本書裡這樣說到:一個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變命運的人是不幸的,更是可憐的,因為這些人,沒有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反而成為命運的奴隸。我是從骨子裡鄙視這樣的人的。人的一生短短數十個春秋,如果自己不努力下,拼搏下,創造下,到老了能有多少事值得

  一本書裡這樣說到:“一個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變命運的人是不幸的,更是可憐的,因為這些人,沒有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反而成為命運的奴隸。”我是從骨子裡鄙視這樣的人的。人的一生短短數十個春秋,如果自己不努力下,拼搏下,創造下,到老了能有多少事值得自己去回憶去紀念呢?他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遺憾嗎?記得一位哲人這樣說過:“走好每一步,這就是你的人生。”人生之路說長也長,因為它是你一生意義的詮釋;人生之路說短也短,因為你生活過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個人都在設計自己的人生,都在實現自己的夢想。這裡我不禁要思考,我的追求是什麼?我該如何實現她呢?

  一,確立志向--------為營造和諧社會而奮鬥終生

  戴高樂曾經說過:“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就是你會到達的地方。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決心要做出偉大的事。”因此,要使自己的人生精彩些,首先應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理想,它有足夠的難度,但又有足夠的吸引力。你願意為此全力以赴,那麼你就可能獲得成功。正所謂: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也才有“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豪言壯志,理想是一個人行動的指南,那如果沒有這個指南針呢?或許人生的航船就要失去方向了,而我,更不能沒有目標沒有理想的生活。

  打小我的願望就是能讓貧困的人也能過上幸福的日子,那時侯不知道什麼叫富有,就是想讓那些一家4,5個娃娃,吃不飽飯的人能吃飽,能有漂亮的花衣服,或者也能像我這樣口袋裡有些零花錢,可以跑到小巷子裡吃小吃。小時候的願望就是這樣簡單。

  後來上了中學,真正的瞭解了希望工程,那時的自己又很關注在街頭或者上門乞討的老人,我想能不能自己有個大大的家,讓這些老人全部住到那裡,不要再費力的乞討,或者不要那些蒼老的不能再蒼老的爺爺門去拉人力三輪車。。。。後來爸爸說那叫敬老院。我想擁有自己的是義務的敬老院。

  上了大學,學習了心理學,教育學,很多心理教育學的案例,想起年年在電視媒體上報道的師生糾紛,那時真的希望自己能做一名好好教師,用自己的智慧和關愛教育好我的所有學生,讓他們健康的生活,更完善的發展。一次偶然,聽了臺灣著名大教育家高震東先生來我們學校的演講,感受很深,或者是被震驚了。突然感覺自己以前對教育的認識是那麼淺薄膚淺。高老先生在臺灣創辦了忠信學校,他認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智育沒有德育做基礎,智育就是犯罪的幫凶;體育沒有德育做基礎,體育就是暴力的前衛;群育沒有德育做基礎群育就是社會的根源;美育沒有德育做基礎,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劑。”他一向認為:教育工作肩負在師範生身上,每個老師不能小看自己對學生的影響,“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對高老先生的崇拜一直到現在都沒絲毫的改變。而我相信我的終極理想就是希望自己有那個能力和資源,能像高老先生學習,在國內建立一所從小學到職高或者更高學歷的學校讓那裡的孩子能真正的從一種禮儀愛國敬老謙讓的角度去學習 能真正的受到充分的肯定和關注能有更好的發展。讓這個社會到處是慈悲的眼睛,慈悲不是因為弱小,而是我們嚮往和平。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