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蠟是怎麼形成的

  蜜蠟是自然界中最奇幻的珠寶之一。 它的成因眾說紛紜,那麼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怎麼形成蜜蠟,一起來看看吧!

  

  引用亞洲寶石協會GIG研究報告:遠在三四千萬至一億年前的始新世和白堊紀年代,地球上生長著許多針葉植物:松柏和楓樹,這些樹木多脂液,在某一地質時期受到外界強烈刺激,分泌了大量脂液落在地上,並隨著地質層變動而深埋地下,再經過三四萬年以上的地層壓力和熱力,這些脂液便石化為蜜蠟礦。地質學研究又表明,蜜蠟最早形成於距今一億年左右的白堊紀,最遲點則在距今二千萬年左右的中新世,中新世形成的蜜蠟已經比 較軟多明尼加蜜蠟即其中之一。之後,因針葉林劇減和石化時間愈來愈不足,加上地層運動漸漸穩定,蜜蠟的形成就愈來愈少。

  蜜蠟色調的豐富形成,許多是現在不知道的,將來亦可能不知道。不過,就以今日科技已經確認的若干解釋而言,答案有以下數項﹕

  1.含琥珀酸多的蜜蠟,其黃色較含琥珀酸少的蜜蠟深;所處地層土壤酸性較重的蜜蠟,其黃色亦較深。

  2.原蠟若長久埋於“藍土層”層漸新世地層,砂土比較疏鬆,含有云母和石灰質,會逐漸受砂土中的石灰質和氧化鈦影響而變成藍色。

  3.所謂“藍土層”並非藍色,而是其所含的石灰質含碳酸、氧化鈦等成分能令原蠟變成藍色。

  4.硫、硫化物侵入蜜蠟中,能使之變成為綠色,乃至藍紫色,硫酸銅的滲透亦會使之變成綠色。

  5.鐵礦、硃砂或錳等沁入,使之變紅色、棕色、褐色和啡色。

  6.受地熱長久燜焗者,顏色均較深;長埋雪地者因較少受地熱影響,多為土色、棕色、啡色 、紅色和米白色。

  7.處於腐殖質較多的地層中,蜜蠟受滲透多變成啡色,乃至黑色和墨綠色;藏於煤層和灰燼中,則成黑色 、灰色。

  8.長期漂浮於水中者如海珀、湖珀,色調會變淡;鄰近火山的亦會變色,並多帶熒光。

  兩種或以上顏色同時侵入樹脂並熔融一體,會出現多不勝計的變色。對不同光源的反應,有的蜜蠟會變色如海寶藍、藍精靈、綠精靈等 。 蜜蠟本身的多向色性,令觀賞的方向不同,如迎視、俯視等,所看到的顏色亦不同,瑿珀即其一。 佩戴日久,得人氣呵護,色彩亦會變得更油潤、亮澤和晶瑩。日久蜜蠟會自動變色,如血珀變瑿珀,一般色澤亦會變得較深;暴露於曠野者,長期受日晒雨淋,色調會慢慢變淡。

  最常見的蜜蠟主要是產在波羅的海以及北歐的黃色蜜蠟。一般常見的只有黃色,甚至有些還是半透明的狀態,稱為半蜜半珀。黃色有深淺之別,年頭久的老蜜蠟通常是深黃色,有的甚至發紅。

  蜜蠟是樹木脂液化石,為非晶質體,無固定的內部原子結構和外部形狀,斷口常呈貝層狀,折射率介乎1.54至1.55,雙 折射不適用。物理學驗定,蜜蠟的比重在1.05至1.10之間,僅比水稍大,為珍貴的裝飾品。

  蜜蠟為非晶質體部份組織較疏鬆而又不含其他 礦物的蜜蠟能浮於水英文蜜蠟Amber一詞自阿拉伯文,其原義即為「浮於水」的意思。蜜蠟摩擦產生靜電荷,能吸附紙片、鐵屑等輕微物品,部分不摩擦亦帶有靜電荷,握之有「啜手」的感覺。

  在中國,自古及今稱呼蜜蠟亦有過好幾個不同的名稱,例如有虎魄、琥珀、珀、蜜蠟、遺玉、江珠、頓牟、育沛和紅松香等數十種之多,其中亦有地方、和時代之分。但在現在,蜜蠟與琥珀分指不同的礦物,蜜蠟成礦年份都在2千多萬年甚至1億年,而波羅的海的琥珀形成年份只有4、5百萬年。

  只有半透明至不透明的琥珀叫做蜜蠟。蜜蠟的顏色有蛋清色;米色;淺黃色;雞油黃;橘黃色等黃色系為主的顏色,基本是產于波羅的海的一種琥珀。棗紅色蜜蠟是黃色系蜜蠟外皮氧化產生包漿而顏色變深導致的,也因為如此,市面上產生了很多人為加工氧化的棗紅色或者顏色更深的蜜蠟。

  蜜蠟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天然珍貴寶物。它的產生形成過程須經歷數千萬年,其間歷盡滄桑,又令它增添了無數瑰麗的色彩。蜜蠟的神奇變化,使它幾乎無一雷同,彷彿任何一件都是世間獨一無二的。它的美麗、神奇,每每予人一番驚喜。況且,蜜蠟肌理細膩,觸手溫潤、熨貼這點頗類中國軟玉,不似一般寶石冷冰,缺少一份人情味。

  蜜蠟,為有機類礦物之一,質地脂潤,色彩繽紛,用途廣泛,價值超卓,與其他自然寶石一樣,享有“地球之星”的美譽。蜜蠟蘊含無數的色彩,有的透明晶亮,有的半透明,有的不透明但色紋斑斕。透明的若再加上光線照射,往往有多種色彩顯現。自古以來,蜜蠟便為世人所喜愛,且人不分疆界、種族、階級、文化、宗教和時代背景,均對之讚賞有加,視同寶物,歷久不衰。

  蜜蠟象徵永恆的愛侶,不斷的散發莫名魅力,願每天為它寫下千百首讚美情詩,來表達對它那份熱切追求的心意,並全心全意全力的去愛惜,無論置身於哪一個時空中,蜜蠟之美名就如它本身一樣的純潔美麗,與一樣的完美。

  蜜蠟如何鑑別真偽

  首先,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有小商販偷換概念,將非化石樹脂捆綁於合成材料,尤其更多是將烤色蠟說成是老蠟,價錢差異極其大。

  在實際收藏鑑賞中,玩兒家總結了12種鑑別方法,讓你明辨真偽:

  01.鹽水測試法:琥珀密度在1.05-1.10之間在1:4鹽:水的飽和鹽水中,琥珀、輕質塑料和樹脂均可浮起來,普通塑料、玻璃、壓克力和電木下沉。友情提醒:此法限裸珀,鹽水濃度不夠重量級、體內有大量雜質的琥珀也會下沉

  02.熱試驗:將針燒紅刺琥珀的不明顯處,有淡淡松香味道。電木、塑料則發出辛辣臭味並粘住針頭。友情提醒:太熱會將琥珀表面留下黑點,影響美觀

  03.刀削針挑試驗:裁紙刀削琥珀會成粉末狀,樹脂會成塊脫落,塑料會成卷片,玻璃是削不動。用硬針與水平線呈20-30度角刺琥珀會有爆碎的感覺和十分細小的粉渣,如果是硬度不同的塑料或別的物質,要麼是扎不動,要麼是很粘的感覺甚至扎進去。友情提醒:此試驗會對你的首飾帶來損傷,挑掉切掉的地方只能找專業人員修補,最好是不做或是少做,以免對琥珀造成損壞

  04.洗指甲油的藥水:用棉籤擦點反覆擦試琥珀表面,沒有明顯的變化。塑料和壓和琥珀都沒變化,但是樹脂和柯巴脂因為沒有石化就會被腐蝕而產生粘粘坑,將松香放入藥水中浸泡它會慢慢融解。友情提醒:有的琥珀外有層上光物質,在藥水擦拭下會變成白斑,但這層白斑可用指甲殼颳去露出琥珀表面,將藥水擦拭在它上面再不會有任何的變化。藥水對琥珀仍會有18%-20%的融解度,泡久表面可能變的霧濛濛的

  05.手感:琥珀屬中性有機寶石,夏日戴不會很熱,冬日戴不會太涼,很溫和。用玻璃或是玉髓防制會有冰冰的很沉感覺。

  06.眼觀鱗片:這是鑲嵌琥珀辯認的最主要方法。爆花琥珀中一般會有漂亮的荷葉鱗片,從不同角度看它都有不同的感覺,折光度也不會一樣,散發出有靈性的光。假琥珀透明度一般不高,鱗片發出死光,不同角度觀察都是差不多景象,缺少琥珀的靈氣。假琥珀中鱗片和花紋多為注入,所以大多一樣,市面最常見的是紅鱗片。

  07.眼觀氣泡:琥珀中的氣泡多為圓形,壓制琥珀中氣泡多為長扁形。

  08.紫外線照射:將琥珀放到驗鈔機下,它上面會有熒光,淡綠,綠色,藍色,白色等。琥珀、金珀變色最明顯,血珀和蜜蠟變色不太明顯,越透越明顯,塑料不會變色。友情提醒:不要在強光下測試不然效果不明顯哦

  9.香味:琥珀在摩擦時只有一點幾乎聞不到的很淡很淡的味或乾脆就聞不出,但帶皮的琥珀摩擦時會產生香味,還有香珀摩擦會產生香味。琥珀只有燃燒時才會散發出松香味。友情提醒:地攤上不摩擦就有香味還是隻看不買的好

  10.聲音測試:無鑲嵌的琥珀珠子放在手中輕輕揉動,會發出很柔和略帶沉悶的聲響,如果塑料或樹脂的聲音則比較清脆。

  11.摩擦帶靜電:拿琥珀在衣服上摩擦後可以吸引小碎紙屑。友情提醒:影印紙除外

  12.花錢做鑑定:拿到CMA珠寶鑑定中心去測折射率、密度等。

  但最可靠的鑑別方法是親自去地質部門進行檢測!不存在“不能進行檢測”的說法——即使中國在近幾年出現的所謂“中東蜜蠟”還不夠火熱、不夠引起檢測部門的重視,它至少可以告訴買者中東蜜蠟的實際成分。最佳的試驗方法:眼觀、紫外線照射、手感、鹽水,其它的辦法或多或少就算測出琥珀為真的都會對琥珀造成一定傷害,以上鑑別方法不能單獨使用,應利用多種測試方法層層分離,去偽存真!

  藥用功效:

  蜜蠟堪稱中醫五寶之一,佩戴在手後可以緩解風溼骨痛、鼻敏感、胃痛、高血壓、面板敏感等,《本草綱目》、《新中藥大辭典》、《本草求真》等均有詳細記載。佩帶後身體會慢慢吸收,經血液執行到全身,把疾病消除。蜜蠟依其不同地區不同顏色不同品種有不同功效。

  功能主治

  解毒,生肌,定痛。治急心痛,下痢膿血,久瀉不止,胎動下血,瘡癰內攻,久潰不斂,水火燙傷。

  ①《本經》:"主下痢膿血,補中,續絕傷,金瘡,益氣。"

  ②《別錄》:"療久洩辯後重見白膿,補絕傷,利小兒。"

  ③《本草通玄》:"貼瘡生肌止痛。"

  人一生之中,最好能至少擁有一件蜜蠟,以作怡情、美飾、防病治病、修養身心之用。

  關於蜜蠟今天先為大家介紹到這裡,具體還是要大家去觀察研究和用心實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