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類的文章3篇

  我們所走的每一步都引起爭鬥。就算世界倒塌了下來,一片的廢墟也不會改變他的臉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勵志類的文章:什麼決定了你的未來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充滿著前所未有的機會:如果你有雄心,又不乏智慧,那麼不管你從何處起步,你都可以沿著自己所選擇的道路登上事業的頂峰。但前提是,你必須成為自己的執行長,知道何時改變發展道路,並在可能長達50年的職業生涯中不斷努力、幹出實績。

  要做好這些事情,首先要對自己有深刻的認識,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知道自己是怎樣學習新知識和與別人共事的,並且還明白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自己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貢獻。因為只有當所有工作都從自己的長處著眼,你才能真正做到卓爾不群。

  我的長處是什麼

  比起知道自己不擅長什麼,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以前的人沒有什麼必要去了解自己的長處,因為一個人的出身就決定了他一生的地位和職業。但是,現在人們有了選擇。我們需要知己所長,才能知己所屬。

  要發現自己的長處,唯一途徑就是回饋分析法。每當做出重要決定或採取重要行動時,都可以事先記錄下自己對結果的預期。9到 12個月後,再將實際結果與自己的預期比較。持之以恆地運用這個簡單的方法,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可能兩三年,發現自己的長處。同時也能發現,哪些事情讓你的長處無法發揮出來,哪些方面自己則完全不擅長。

  根據回饋分析的啟示,需要在幾方面採取行動。

  首先,專注於你的長處。把自己放到那些能發揮長處的地方。

  其次,加強你的長處。改善自己的技能或學習新技能。

  第三,發現任何由於恃才傲物而造成的偏見和無知,並且加以克服。

  第四,糾正你的不良習慣。

  我的工作方式是什麼

  令人驚訝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平時是怎樣把事情給做成的。同一個人的長處一樣,一個人的工作方式也是獨一無二的。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你是讀者型習慣閱讀資訊還是聽者型習慣聽取資訊的人。絕大多數人都沒意識到這種分別,對自己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擔任歐洲盟軍最高統帥時,一直是新聞媒體的寵兒。不管記者提出什麼問題,他都能對答如流。十年後,他當上了總統,但當年對他十分崇拜的同一批記者卻公開瞧不起他。他們抱怨說,他從不正面回答問題,而是喋喋不休地胡侃著其他事情。

  艾森豪威爾顯然不知道自己屬於讀者型,而不是聽者型。當他擔任歐洲盟軍最高統帥時,他的助手會確保媒體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在記者招待會開始前半小時以書面形式提交。這樣,他就完全掌握了記者提出的問題。而當他就任總統時,他甚至連記者們在問些什麼都沒聽清過。

  幾年後,林登·約翰遜把自己的總統職位也給搞砸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聽者型的人。他的前任約翰·肯尼迪是個讀者型的人,蒐羅了一些出色的筆桿子當其助手。約翰遜上任後留下了這些人,可是他根本看不懂這些筆桿子寫的東西。

  沒有幾個聽者型的人可以通過努力變成合格的讀者型——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努力,反之亦然。因此,試圖從聽者型轉為讀者型的人會遭受林登·約翰遜的命運,而試圖從讀者型轉為聽者型的人會遭受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的命運。他們都不可能發揮才幹或取得成就。

  我如何學習

  所有的學校都遵循這樣的辦學思路:只有一種正確的學習方式,而且人人都得遵從。但是,對學習方式跟別人不大一樣的學生來說,被迫按學校教的方式來學習就是地獄。實際上,學習大概有六七種不同的方式。

  有人靠寫來學習,有人在實幹中學習,還有些人以詳盡的筆記來學習。例如,貝多芬留下了許多隨筆小抄,然而他作曲時從來不看。當被問及他為什麼還要用筆記下來時,他回答道:“如果我不馬上寫下來的話,我很快就會忘得一乾二淨。如果我把它們寫到小本子上,我就永遠不會忘記了,也用不著再看一眼。”

  在所有最重要的自我認識當中,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是怎樣學習的。當被問到:“你怎麼學習?”大多數人都知道答案。但是當問到:“你根據這個認識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嗎?”沒有幾個人回答“是”。

  我們必須明確對自己的認知:我是在壓力下表現出色,還是適應一種按部就班、可預測的工作環境?我是更適合當決策者,還是作為顧問?

  一些人作為團隊成員工作最出色。另一些人單獨工作最出色。一些人當教練和導師特別有天賦,另一些人卻沒能力做導師。明確自我,才能更好地與人合作,同時在學習中明確方向。

  不管怎麼樣,不要試圖改變自我,因為這樣不大可能成功。但是,應該努力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

  我的價值觀是什麼

  要進行自我管理,最後不得不問的問題是:我的價值觀是什麼?

  我們所遵從的倫理道德要求我們問自己:我每天早晨在鏡子裡想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人?在一個組織或一種情形下合乎道德的行為,在另一個組織或另一種情形下是否也是合乎道德的?如果一個組織的價值體系不為自己所接受或者與自己的價值觀不相容,人們就會倍感沮喪,工作效率低下。

  一個人的工作方式和他的長處很少發生衝突。但是,一個人的價值觀有時會與他的長處發生衝突。一個人做得好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好、相當成功的事情,可能與其價值體系不吻合。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人所做的工作似乎並不值得貢獻畢生的精力,甚至沒必要貢獻太多的精力。

  我屬於何處

  少數人很早就知道他們屬於何處。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至少要過了二十五六歲才知道這點。只有知道自己的長處、工作方式、價值觀是什麼,才能夠決定自己該向何處投入精力,或者能夠決定自己不屬於何處。

  已經知道自己在大公司裡幹不好的人,應該學會拒絕在一個大公司中任職。已經知道自己不適合擔任決策者的人,應該學會拒絕做決策工作。

  知道上述這些問題的答案,也使得一個人能夠坦然接受一個機會、一個邀請或一項任務。“是的,我將做這件事。但是,我將按照我自己的特點,採取這樣的方式來做這件事,進行這樣的組織安排,這樣來處理當中所牽涉的關係。這是我在這個時間範圍內應該會取得的成果,因為這就是我。”

  成功的事業不是預先規劃的,而是在人們知道了自己的長處、工作方式和價值觀後,把握機遇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屬於何處,可使一個勤奮、有能力但原本表現平平的普通人,變成出類拔萃的工作者。

  對人際關係負責

  除了少數偉大的藝術家、科學家和運動員,很少有人是靠自己單槍匹馬而取得成果的。不管是組織成員還是個體職業者,大多數人都要與別人進行合作,並且是有效的合作。

  首先是要接受別人是和你一樣的個體這個事實。他們會執意展現自己作為人的個性。因此,要想卓有成效,你就必須知道共事者的特徵。這個道理聽起來讓人很容易明白,但是沒有幾個人真正會去注意。

  一個習慣於寫報告的人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因為他的老闆是一個讀者型的人,即使下一個老闆是個聽者型,他也會繼續寫著那些報告。這位老闆因此認為這個員工愚蠢、無能、懶惰。但如果這個員工事先研究過新老闆的情況,並分析過這位老闆的工作方式,這種情況本來可以避免。

  這就是“管理”上司的祕訣。每個人都有權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工作。提高效率的第一個祕訣是瞭解跟你合作的人,以利用他們的長處、工作方式和價值觀。

  人際關係責任的第二部分內容是溝通責任。大部分衝突都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別人在做什麼,他們又是採取怎樣的工作方式,專注於做出什麼樣的貢獻以及期望得到怎樣的結果。而不瞭解的原因是:我們沒有去問。

  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不一定要彼此喜歡對方,但一定要彼此瞭解。

  自我管理中面臨的挑戰看上去比較明顯,其答案也不言自明。但是,自我管理需要個人做出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歷史上每一個社會,甚至是個人主義傾向最強的社會,都認為兩件事情理所當然:第一,組織比員工更長壽;第二,大多數人從不挪地方。

  如今,情況恰恰相反。工作者的壽命超過了組織壽命,而且他們來去自如。於是,人們對自我管理的需要在人類事務中掀起了一場革命。

  勵志類的文章:我們所走的每一步都引起爭鬥

  對於我們的幸福,勇氣是一種非常關鍵的、僅次於聰明睿智的素質。

  當然,我們無法給予自己這兩種素質——前者我們得之於父親,而後者遺傳自母親——但是,不管我們具備這兩種素質的程度為何,通過決心和練習都可以增進它們。

  在這一個“鐵造的骰子決定一切”的世界,我們需要鐵一般剛強的感覺意識,作為承受命運、防範他人的盔甲武器。

  這是因為人的一生就是一場戰鬥。我們所走的每一步都引起爭鬥。

  伏爾泰說得很對:“在這世上,我們只有挺著劍前行才能取得成功;我們死去的時候,手上仍然緊握著武器。”

  因此,一個人如果看見天空——或者只是在地平線上——出現了陰雲,就沮喪氣餒、怨天尤人,那這個人就是膽怯、懦弱之輩。

  我們的格言應該是這樣的:“在邪惡面前不要讓步,應該勇敢無畏地面對它。”維吉爾語

  就算是一件有危險的事情,只要它的結局仍然懸而未決,只要還存在得到一個更好結局的可能,那我們就不要膽怯、猶豫,而應該努力抗爭。

  正如我們只要還看到一小片藍色的天空,我們就不應對天氣感到絕望一樣。

  的確,我們應該這樣說:“就算世界倒塌了下來,一片的廢墟也不會改變他的臉色。”

  別說生命中得到的各樣好處,就算是整個生命,也不值得我們為它如此心驚膽戰。

  所以,他勇敢地生活,英勇地面對命運的打擊。——賀拉斯

  但是,這有可能變得過猶不及:因為勇氣會釀成冒失放肆。

  一定程度的靦腆畏懼對於我們在這一世界的生存是必需的,懦弱只是畏懼超出了限度而已。

  培根對於畏懼所作出的語源學上的解釋比儲存下來的普盧塔克的論述更進一步,他的表達令人讚歎。他從“潘”——這擬人化的大自然——中引出這一點。

  他說:“事物的本性使所有的生物都具備了畏懼,這使他們得以躲避災禍,儲存生命。但是,這一本性卻不會懂得節制有度,它總是把無用空洞的害怕和那些有益的害怕混合在一起,所有生物如果我們能夠窺見其內心,尤其是人類內心因此都充滿了這種大自然所共有的畏懼。”

  另外,這種大自然所共有的畏懼的典型特徵就是它並不清晰地意識到生髮這種畏懼的根據,它對這些根據是假設甚於認識。

  的確,萬不得已的時候,畏懼本身就成為畏懼的理由了。

  勵志類的文章:有人愛,有事做,有所期待,就能觸及一切美好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著種種美好的期待:前途光明,繁花似錦;花好月圓,美夢成真。這種種期待可以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可以成為未來一切的催化劑。

  我們對自己的一生應該時刻懷有一種樂觀期待的態度。什麼是樂觀期待的態度呢?就是希望獲得最令人快樂和最美好的事物。

  有些人認為,世界上一切舒適富貴的東西像豪華住宅、漂亮衣服以及旅行娛樂等都不是為他們準備的。他們認為幸福不屬於自己,而屬於另一個階層的人。他們認為自己屬於劣等階層,屬於沒有希望的階層。試問,一個從骨子裡植入了自卑念頭的人,他還能獲得美好的生活嗎?

  假若一個人志趣低下、品格卑微,對自己沒有更高的期待,並且固執地認為世上的種種幸福都不是為自己預備的,那這種人就只能過低賤的生活。

  只有對自己的前途有著美好的期待,潛意識才能激發我們做最大的努力。期待安家立業、安享榮華,期待出人頭地、獲得理想的地位。每一種期待都足以鞭策我們去不斷地努力。

  你期待什麼,便可能得到什麼;倘若你什麼都不期待,那你肯定就什麼也得不到。甘於貧窮的人只能過窮苦的生活。

  但是,有了對成功的期待,卻沒有堅定的信念,心中常抱著懷疑的態度,擔心自己能力不足,對失敗有種種恐懼,也不可能達到目的。只有全心全意期待成功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因此,我們必須以積極的、創造性的、樂觀的思想為先導,才會向目標一步一步靠近。

  有些人雖然做事很賣力,但後來仍然一事無成,原因在於他們的想法與其行動不統一。當他們做這件工作時,又在想著其他的工作,這種態度,已在無形中驅散了他們心中的真正渴望。做事不專一,這是使期待無法實現的最大障礙。

  請牢記這句格言:“內心期待什麼,即能做成什麼。”

  恐懼常常磨滅了人的銳氣,它巨大的力量往往能使生命的源泉乾涸。假如你的心為恐懼所佔據,那麼你做任何事都難以成功。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仰能夠醫治人的懦弱,改善人的習慣和品性。

  期待健康和快樂

  期待在社會上有地位

  期待將來有美好的生活……

  這種種期待都是成功的資本,都能促使我們沿著成功之路越走越遠。

  無論是誰,都應該相信自己的期待能夠實現。

  不要懷疑,要把任何懷疑的思想都趕出你的大腦,以必勝的信念取代它。

  在樂觀的期待中,投入堅定的信心、奮發向上的幹勁,持之以恆,那你一定能取得圓滿的成功。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