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正能量故事精選

  前有阻礙,奮力把它衝開,運用炙熱的激情,轉動心中的期待,血在澎湃,吃苦流汗算什麼。那麼有關真實的正能量故事你看過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真實的正能量故事篇一:努力讓拼搏感動你自己

  俞洪敏說:“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可見光有聰明和勇氣是不夠的,我們需要付諸行動。去拼搏,只要拼搏了,就有機會實現我們的夢想。

  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但現實和夢想之間會有各種差距,想要縮短這些差距,就要靠拼搏。有些人會說,我一直在拼搏啊,可還是沒能實現我的夢想。前南斯拉夫的男子菲利帕奇告訴你,你之所以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是因為你沒有拼搏到感動自己。而這也說明,你還不夠努力。

  當你知道菲利帕奇的人生經歷後,你就會對他這句話心悅誠服了。因為他就是靠拼搏從一名貧窮的農場主兒子蛻變成哥倫比亞大學的學士,他的經歷感動並激勵了全美乃至全世界的億萬民眾。

  菲利帕奇是1960年生人,他家位於前南斯拉夫的黑山,那裡非常窮困。菲利帕奇從小就非常喜歡學習,但父母雖然經營著一個小農場,卻沒有錢供他上學。無奈之下,菲利帕奇只好在小農場裡幫父母幹活兒。

  菲利帕奇想,生活如此艱辛,我難道要一輩子都過這樣的生活嗎?當然不,我需要努力拼搏,改變這一切。菲利帕奇打定主意,便開始自學。他白天幫父母幹農活兒,晚上就看書學習。

  但沒有老師的指導,菲利帕奇的學習成績並不理想。父母都勸他放棄不切實際的想法,踏實幹農活兒。菲利帕奇也很沮喪,但他想,我的成績不夠好,只能說明我還不夠努力。我需要在加把勁拼搏才行呢。此時,菲利帕奇已經30歲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學習,而是在校園附近租了一所房子,以方便進入學校去蹭課來聽。

  就在菲利帕奇卯足勁學習時,戰爭爆發了。菲利帕奇的家園被戰爭蹂躪的不像樣子,沒有人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學習。很多在校園裡的學生都放棄了學業。大家以為菲利帕奇這次也會放棄,誰知他為了學習,隻身逃到了美國,開始了狼狽的乞討生活。

  對英語一竅不通的菲利帕奇流浪在紐約的街頭,他睡街頭長椅、地鐵、隧道,也被別的流浪漢欺負,他的生活陷入了非常糟糕的境地。

  菲利帕奇沒有自暴自棄,他堅信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一定會改變悲慘的命運。憑著這股信念,菲利帕奇在流浪的時候,依然不忘學習。他首先學習英語,完全不顧別人的恥笑,只要有人說話,他就會專注地聽和模仿著說。

  工夫不負有心人,一段時間後,菲利帕奇可以用英語和人交流了,他也因此找到了工作,從此告別了流浪的生涯。

  菲利帕奇對自己的努力並不滿意,他堅信自己還可以有更好的人生。於是他一邊工作,一邊去當地的高中系統地學習英語。七年後,他說得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菲利帕奇很滿意於自己的拼搏,而他的拼搏也感動了一位語言老師。老師見他有毅力和恆心,也有拼搏的幹勁,堅信他能有一番作為,於是指引他去了哥倫比亞大學。菲利帕奇在哥倫比亞大學一邊做清潔工,一邊選修古典文學專業。

  他把時間安排得非常緊湊,上午學習,下午工作,晚上溫習功課。每天都這樣,他非常疲倦。比起身體的倦乏,來自校園各方人士的嘲笑的目光,更讓人難以承受。但無論多麼艱難,菲利帕奇卻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他說:“這樣的學習機會是那樣寶貴,我不能毀掉它。我除了努力和拼搏,才能不辜負這一切。”

  菲利帕奇憑著這股信念一直拼搏了19年,在52歲那年,他終於拿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古典文學專業的學士學位證,並一夜之間成為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名人。有作者去採訪他時,菲利帕奇說:“我只是實現了一半夢想,我的夢想是要攻讀博士學位,所以我還會繼續讀下去。”

  菲利帕奇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真是因為他努力拼搏的結果。他用十九年時間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全世界。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夢想,但真正實現夢想的人,卻不到人類總數的萬分之一。那些沒有實現夢想的人,並不是他們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他們覺得夢想是遙不可及的,非常遙遠,只適合於閒暇時候想一想,卻從未真正去為實現它們而努力拼搏。因此他們只能過著固守陳規的生活。

  而那一部分實現夢想的人,則是悟透了拼搏的含義。他們設定了夢想後,便努力去攻克路途中的一個個難題。他們堅信,重重困難是實現夢想途中必有的障礙,倘若沒有障礙,這樣的夢想也不能稱之為夢想。

  夢想越是崇高,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我們越遇到更多困難。如果你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努力了卻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那說明你的努力還不夠,你的拼搏尚未感動你自己,又怎麼能感動世界呢?

  就像菲利帕奇那樣用盡全力去戰勝困難吧。等到你拼搏到連自己都被感動,你的夢想也就會實現了。從此,幸福也就屬於你。

  真實的正能量故事篇二:只有一條腿卻沒有放棄奔跑

  弗蘭克斯是海地人,熱愛足球,熱愛生活,從小就在街邊、馬路上踢球。

  儘管每天他都要靠搬運沉重的貨物來養活一家人,但一有時間,不管多累多晚,哪怕是一個人,他也要對著牆壁踢球。雖然沒有球鞋,足球也是從垃圾堆裡撿來的,但他一直在堅持,這是他的愛好,也是他所有的娛樂。

  災難降臨的時候,他還在工廠,突如其來的地震瞬間摧毀了倉庫,水泥牆壁倒下來,砸在了他的腿上。

  等弗蘭克斯醒來的時候,已是災後的第6天,他頑強地挺了過來,但是,卻失去了一條腿。

  看著空落落的褲管,弗蘭克斯撕心裂肺般大哭。他痛不欲生,23歲的青春,該怎麼面對未來?而且,他再也不能踢足球了,世界在這一刻黯然失色,夢想與快樂支離破碎,他陷入絕望之中。

  回到用帳篷搭建的家中,弗蘭克斯無精打采。活著,對他來說,也許是一件痛苦的事,他無力去面對這殘酷的現實,成天都在睡覺,用昏睡來逃避清醒時的難過。

  幾個月來,他一直這樣迷茫,吃完救濟糧,就爬到床上。

  一個下午,弗蘭克斯拄著柺杖,前去領取食物。

  當他路過一個停車場時,突然飛過來一個足球,他毫不猶豫,下意識地用健全的腿將球踢了出去……

  一記完美的弧線,球飛到人群之中,在場的人對他的表現報以掌聲。那一瞬間,給了弗蘭克斯莫大的觸動,是啊,自己還有一條健全的腿,一樣可以踢足球,一樣可以去工作。

  振作起來的弗蘭克斯以嶄新的熱情重新投入到足球中。海地地震造成30萬人受傷,其中4000多人截肢,源源不斷的問題隨即產生:如何讓這些截肢者重獲新生?如何讓他們恢復鍛鍊身體的決心和勇氣?如何給他們設定安全而科學的鍛鍊專案?

  弗蘭克斯在政府的支援下,聯絡上一批同樣只有一條腿卻一直熱愛足球的人,一起組織了一個球隊。因為欣賞昆蟲狼蛛斷腿後仍能生存,他們便取名叫“狼蛛隊”。球隊共有15人,14人只有一條腿,守門員除外,但是,他卻只有一隻手。

  現實總是格外殘酷,在訓練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身體和心靈的創傷不是很快就能撫平的。

  在柺杖足球開展初期,心情苦悶的球員們甚至會拿柺杖作為攻擊對手的武器,但隨著比賽的增多,他們基本都能遵守場上紀律了。因為無法掌握平衡,他們經常一跑就摔倒,速度也格外慢,更不用說控制足球了,甚至時常因為對方的柺杖而被絆倒,一用頭頂球也會倒下……相比正常人踢球的練習,他們得多付出十倍百倍的汗水。

  儘管困難重重,但他們沒有放棄,一直堅持訓練。慢慢地,大家越來越靈活,控球技術也愈發熟練。他們學會了如何藉助柺杖左右搖擺身體,怎麼挑球和用一條腿盤球——球員只能用自己僅有的那條腿運球,柺杖運球算犯規,隊員們因此練就了一身比健全運動員更驚心動魄的運球技術。

  單腿快速奔跑對他們的平衡能力要求很高,為了能踢到球,他們的柺杖在每一次停下時幾乎都要插進草皮中,當再次奔跑時就很容易摔倒。不過,對從死亡線上走過的他們來說,戰勝困難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三個月後,當一名隊員成功將球踢進門框的時候,所有的人都開懷大笑,卻也同時放聲大哭。因為,他們的堅持,終於有了希望。

  為了更好地宣傳這種積極的心態,弗蘭克斯時常組織與其他同樣一條腿的球隊打友誼賽,希望通過比賽讓海地人找回生活的勇氣,為競技,為娛樂,更為那種絕不屈服的精神。

  球員們或拄著柺杖或安裝假肢,用幸運保留下來的一條好腿快速奔跑搶球、傳球、射門。他們似乎在告訴全世界,海地殘缺著,海地人卻堅持著,在這塊支離破碎的土地上,點燃了復甦的希望。

  2011年12月26日,世界足球盛典——2011足球奧斯卡活動拉開帷幕,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這裡。弗蘭克斯的球隊也出現在了賽場,成為2011足球運動中最感人的身影,震撼著所有人的心靈。

  陽光照耀下的綠茵場上,22名球員,24條腿驕傲挺立,除了守門員,所有的球員都架著雙柺。場上也只有42隻手,因為雙方守門員都只有一隻胳膊!

  因為每名球員殘疾的那條腿截肢的程度不盡相同,有的人截肢的部分在膝蓋以下,而有些人的截肢程度比較嚴重,只殘留了一小部分大腿。所以,為了公平起見,比賽規定一律不允許用殘疾的那條腿來觸球,也不允許柺杖碰球。

  就這樣,在上下半場各25分鐘的比賽中,球員們放棄了為生活方便而佩戴的假肢,拄著柺杖,快速奔跑搶球。進球后的狂喜、追趕時的堅毅,在那一刻,笑容綻放在每個人的臉上。

  當比賽結束,全體隊員相互依靠,舉起雙柺慶祝的瞬間,整個世界,為之動容。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他們雖然失去了一條腿,卻沒有放棄奔跑,用另一條幸運的腿,挺拔而快樂地站立著。

  真實的正能量故事篇三:導演,請讓我再試一次

  早在幾年前,當孫紅雷還沒有成名時,他大多數時候還都只是一個跑龍套的話劇演員。

  有一次,他得到機會出演趙寶剛導演的一場話劇。

  在表演時,孫紅雷因為沒有把握好情緒,說臺詞時,笑場了,這對於當時的劇情來說,是絕對不允許的。因此,趙寶剛當場拍案而起,並質問孫紅雷是什麼學校畢業的。

  “中戲畢業的。”孫紅雷小聲地說。

  “不對!”趙寶剛的意思是,中戲出來的學生是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的。

  接著,趙寶剛又問孫紅雷學什麼專業。

  “表演系的。”

  “不對!”趙寶剛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怒氣衝衝地叫來副導演,吩咐換人。

  孫紅雷一聽,急了,兩眼緊盯著趙寶剛說:“導演,請讓我再試一次。”

  “不行!換人!”

  此時,全場鴉雀無聲,氣氛緊張得令人窒息。在經過了幾秒鐘的沉寂後,孫紅雷再次說:“導演,請讓我再試一次。”

  “不行!換人!”趙寶剛的回答仍舊斬釘截鐵。

  就在這時,有一名工作人員徑直來到孫紅雷近前,盯著孫紅雷的腕部,示意他把手腕上的道具手錶摘下來。

  當時,用孫紅雷後來的話說,就是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不過,面對導演,面對其他演員和觀眾,孫紅雷後來既沒有摘下手錶,也沒有下場走人,而是鼓足勇氣說出了他的第三次請求:“導演,請讓我再試一次!”

  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這次趙寶剛導演將大手一揮:“開演!”

  孫紅雷說:“也許,趙寶剛導演等待的,就是我的第三次請求吧。”

  而經過這次挫折的洗禮後,孫紅雷顯得成熟了許多,就像他說的,“從那以後,我就什麼也不怕了。

  看過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