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的日子相關作文20篇

那段生病的日子 篇1

國一作文 ,395字

第二天,我感覺特別冷。不發燒的人不敢摸的水我都敢摸,但是我還是感覺水涼。於是我穿上了秋衣秋褲,又把熱熱的水杯放進秋衣裡,但是還是太冷了。媽媽帶我去了醫院一量體溫39度5,醫生說:“必須現在給他打針”。我說:“不打針不打針輸液”。醫生說:“輸液藥效慢”。媽媽說:“別聽他的,聽我的打針”!於是醫生開了打針的藥,醫生給我打針我死活不打,媽媽來軟的,我沒有反應,還是不打針,媽媽就來硬的。結果我死活不打針,媽媽怒了,一下把我按在床上讓我打了針。我知道媽媽是為了我好,但是我最不喜歡打針,所以才不打針的。最後我的病全好了,卻把媽媽擔心的弄出病來。我一直輸了九天液,換了三家醫院。在我發燒39度5的那夜,媽媽一夜沒有睡覺給我換冰袋。

這件事情過去很久了,但是媽媽看到我生病的樣子記得眼淚快流出來的場景卻始終在我眼前揮之不去,我會永遠記住這生病的日子。

生病的日子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78字

生病對人們來說是避之不及之事,去年春節查體時查出了某部位結節。本來沒放在心上,但近段日子總是時不時地疼一下,貌似提醒我它的存在。人對病的恐懼是一大魔杖,走過去,就像是自己去玩了一圈兒。我們可以調侃別人,可以寬慰別人,但事遇自己就很難淡定下來,局外人那樣。

進手術室的那一刻,媽媽說堅強點,一會就出來了。鄰居阿姨是我的主刀醫生也反覆叮嚀不會有事的,小手術一會就好的。偌大的手術室裡,醫生護士談笑風生,講些好像與我的病無關的事情,因為他們已經司空見慣,天花板是冷漠的,輪盤似的燈罩也是冷酷的,躺在手術床上的我卻是弱小的,不堪一擊的。打吊針的護士好像漫不經心,兩次才將針插到我的血管裡,還問我疼不疼,我堅定地對她說:“不疼,我能挨住。”麻醉師一句“你不能講話了!”之後我就真的不能講話了。

電影中的鏡頭在生活中出現,事後我才知道,周圍都是陌生人,我將自己完全地交給陌生人,甚至連生命。這是怎樣的放心又是怎樣的幸運。生命中誰陪誰一程,真的是一種該以生命般去珍惜的緣分。一個半小時,對於平常可能是一眨眼的功夫,可此時對於守候在門外的親人來說,漫長得像一個世紀吧。時間在考驗著她們的承受能力。閨蜜們來了,調侃中說到“還是健康最重要,什麼東西都抵不過一場病,那麼小的病也能放倒一個人,不當心還真不行!”“沒事,住幾天,就出院了。”我故作輕鬆狀。

當我出院回家休養了兩天上班後,突然發現病院生活是那樣令人忘懷,那是一段久違了的單純而充滿希望的日子。手術後,傷口的痛折磨得我一夜未眠,但有一個堅強的信念卻在有力地支撐著我,身體一定會一天比一天好的。果然,從第二天開始,我的身體狀況在一點點好轉。每當黎明來臨,我為自己能夠活著而快樂。

躺在病床上的我,最開心地便是看著媽媽的身影急匆匆地出現在病房門口。生活變得從未有過的單純,用心去感受身體恢復過程中的一點點進步。那些在正常人看來不足掛齒的小事,比如能夠從病床挪到病房門口了、自己能獨立上衛生間了……都會讓我高興好一陣子。

出院時雖然身體尚未完全康復,但在回家的路上,熟悉的街道、滾滾的車流,都讓我感到新鮮、親切。我為自己能夠再次融入其間做一個普通的健康人而欣慰。這種不為生活所累、簡單而容易滿足的快樂生活,在人人喊累、個個都覺得吃不消的今天,我卻在生病住院的日子裡尋找到了它。

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快樂其實無處不在。我的病雖然不大,小手術,但也足以折磨人!痛定思痛,我在回味病痛的同時也在想身體是最重要的,只有好的身體才能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工作,所以我們要善待身體、珍惜身體。為了我愛的人,也為了愛我的人。好好生活,善待生命。

在我生病的日子裡 篇3

國一作文 ,1088字

雖然我人高馬大,但身體還沒有強壯到百病不侵的程度,頭暈感冒之類的小病偶爾也會光顧我的生活。

生病的日子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尤其是生病時母親對我的關懷讓我永難忘懷。

前不久,我早晨去跑步時衣服穿少了,又喝了些涼開水,回家後就劇烈地咳嗽,鬧鐘的指標剛剛爬過九點,我覺得腦袋昏昏沉沉的,渾身冷嗖嗖的,不由自主地鑽進了被窩。醒來已是中午,看著桌上攤開的各科課本,想到自己還有知識點沒有參透,我不免有些焦急,心想:下午要考試,有些知識點我還沒有完全弄懂,怎麼辦呀?

媽媽摸摸我的頭,驚訝地說:“哎呀!你怎麼發燒了?是不是早晨跑步時凍著了?讓你多穿點兒你偏不聽,非要逞強。看看!吃虧了吧?!以後要聽我的話,聽到了沒有?”

媽媽又開始嘮叨了。但我無力反駁,淡淡地說:“媽,我想喝水。”

媽媽馬上接住:“我給你倒水去,你一會兒喝點藥,再睡一覺,或許就好了。”

我呻吟著,喝完藥又睡著了。

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在考試,頭昏昏沉沉的,腦袋像一罈漿糊,糊里糊塗的,沒有一點思路,交卷的鈴聲已經響了,我還有很多題沒答。我焦急萬分,急出了一身汗。我驚醒過來,大口大口的喘著氣,摸摸內衣,已經被汗水浸透,看了看錶,已經下午兩點半了,晚了,再有半小時就上課了。我整理好書包,急匆匆地向門外走去,不小心撞在門框上了。聽見動靜的媽媽十分驚恐,迅速跑過來。“怎麼了?”媽媽關切地問。

“我準備去學校,迷迷糊糊的,不小心撞門上了。”

媽媽習慣性地摸摸我的頭:“哎呀!怎麼還這麼燙?不要去了,再喝點藥,繼續睡吧,別管考試了。”媽媽邊說邊為我披上一件衣服。

我打了個寒顫,哆嗦著說:“我最怕張老師那雙利劍般的眼睛了,睜那麼大,要是不去,她眼睛一瞪,還不得把我嚇死?況且,讓她知道真相,又該說我嬌氣了。”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去了你也考不好,成績不好,張老師又該說你這段時間鬆懈了。去不去你就自己決斷吧。”

我有些動搖了:母命難違,師命亦難違,二者之間該如何選擇?進行了一番思想鬥爭後,我決定還是遵從母命吧。

媽媽幫我請了假,輕聲細語地對我說:“生病了就要好好休息,我已經和張老師請假了,放心睡吧,休息好了就輕鬆了。”

我沉沉地睡去了。

母愛,偉大、無私、細膩,讓我感到溫暖,讓我感到寬慰,讓我感到寬慰。在我生病的日子裡,這種感覺更為明顯,更為真切,也更加難忘。

在學生會的日子 篇4

國二作文 ,745字

這兒花開,這兒花謝。那些青春時光總在我們不經意間,就從指間悄悄溜走……

仍然記得那一年的我,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執勤時值宿舍的狼狽,因為被幾個學姐說了幾句難聽的話,便再沒有勇氣去管理了,淚水嘩嘩的從眼眶溢位,恨不得馬上逃掉。

依舊還記得當初執勤飯堂的一段日子,早上六點就從被窩裡爬起來的毅力,中午放學的鈴聲一響,便衝向飯堂執勤的慣性,下午在宿舍門口監督的經歷。

依舊還記得那些在雨中執勤的場景,一個人獨掌一把傘,手臂上繫著袖章,手中拿著被雨水淋得半溼的“公地值日的地段表”,而鞋子早已被雨“洗禮”,時間慢慢推移,雨中,有我的身影,有其他同學的身影,也有學生會幹部們執勤的身影夾雜其中……

那些時光已經從我的生命中慢慢流走,現在的我已不再是當初那個膽小如鼠、只會哭鼻子的自己,而是一步步地在長大,邁向成熟。

在學生會兩年的工作中,我學會了與人交往、溝通的方法,學會了為人處世不再衝動草率,也使我膽大起來,在這兩年中,我體會最深的一個詞,無疑是“責任”二字。

“責任”二字如影隨形的陪著我走過了兩個年頭,而今後,它將陪伴我一生。學生會這個集體若喪失了責任,恐怕一刻也無法工作下去,所以責任是每一位成員必備的品質,這也讓我意識到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責任,同時也學會了承擔自己的責任。

現在的我已是初三的學生,參加學生會工作的時間少之又少了,我將學生會當做一個學習平臺,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員,我堅信在這個平臺上,我所得到的歷練與工作經驗,將會是我一生的財富。

機會總是靠自己去爭取的,我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為著自己的夢想不懈奮鬥,與此同時,我由衷的感謝學生會這個集體以及兩位指導老師,因為他們,我才有勇氣,才有動力去接受未來的挑戰,我不再懼怕失敗,不再躊躇不前,記得學生會讓我學到的一切,帶著這些奮勇前行。

生活在凹透鏡的日子裡 篇5

高一作文 ,873字

這一切,無盡頭;回想,當初一次視力檢查,自己的雙眼,就成醫學上稱為的近視眼,無可奈何,花落無香,戴著一副眼鏡,只想能看清文字,用玻璃來彌補近視的缺陷,不願自己在這塵世間,摸不清,不願在盲人與健康人之間徘徊……自己時常後悔,不正確的坐姿,長時間的使用電腦,耳邊父母的提醒,卻時常忘記,一意孤行,以為眼鏡這東西不會出現在生命之中,今日,晚矣,悔矣……無可奈何花落去,這一切,是自己造成,自己承擔;當花落再想起芬芳,晚矣;當近視再想起愛護珍惜,晚矣;明知,卻忘了,一切的一切,就像命運的交響曲,在心中,久久無法忘記……風打斷了我的思緒,不經意間,手不由自主地拿起桌面上的眼鏡……

戴著眼鏡,總髮覺,這個世界,虛妄的東西越發真實逼近,真實的東西卻越發縹緲渙散,或許這一切只緣於眼前的凹透鏡…只恨,恨自己不珍惜,不愛護雙眼;只怪,怪自己愚笨,無知,把預防近視看成一場兒戲,從未關注過,甚至連一次眼保健操,也沒有從始至終、完完全全、認認真真地做過。當我為此而受到懲罰,戴上眼鏡,那一剎那,心中有無數的苦楚、後悔,想過要好好愛護自己的雙眼,可惜這一切不可重來……

曾記得,古語有云:“寒窗苦讀而中進士。”而自己卻“寒窗苦讀而患近視”一樣相同的開端,卻是不同的結果。古時鑿壁借光,今時透鏡成雙。是否這一切,是我們如今的人不愛惜雙眼而導致的吧,這不禁令我們深思……

我們的雙眼,是心靈窗戶,是整個人類美的傳遞。如果,我們愛惜雙眼,不會近視,我們可以沒有了玻璃的阻礙,用目光,聽聽秦歌的婉轉;用目光,摸摸漢賦中的自然之物;用目光,聞聞唐詩宋詞中那來自古代的情感香馥……這些,都需要我們,從平凡的事做起,愛護雙眼,幸福你我……

耳邊響起輕柔的音樂,我輕輕摘下眼鏡,微微閉上眼睛,呼吸這塵世間的空氣,手不由自主地跟隨著音樂,做起眼保健操,世界彷彿在這一刻安靜下來,離開眼鏡困擾的我,那少許的時光,讓我眷戀,我向命運奢求,讓時間在這一刻停留,願自己的雙眼,不再是那黑色眼鏡的擁有者,願我,願我們,不再生活在凹透鏡的日子裡。

在準備生日的日子裡 篇6

國一作文 ,857字

那是一種永恆的快樂……。

在鄰近畢業的那一學期,對於每一個08屆12班的人都是難忘的,再也沒有怨恨,取而代之的是那不捨的分離之情。我們一同玩耍、一同準備那個屬於恩師的節日。哪怕是那些愛鬧的男生,也進入了那追憶的佇列。我們有說不盡的話想要表達,還有無盡的快樂想去品味。可誰又能奈何時光逝去,我們也只是接受著每個最後一次。

那一年的4月16日,誰也忘不了。

那一天,我們打聽到了劉老師的生日—4月16日,正因為這件事,全班忙亂了。我們開始準備那六日後的節日,並將它命名為“劉姥姥節”,我們開始了精密的佈置,並推選了佈置隊長—我們最最親愛的梅老師,開始偷偷地佈置著六日後的日子。一下課班級裡幾乎坐滿了人,紛紛取過一張小彩色紙條,花花綠綠地飄動著,同學們一一寫上了寄語,平日裡那個吵鬧的女孩,如今絲毫沒有發出一點聲音,只是靜靜地趴在桌前,用筆輕輕地寫著,嘴角微微帶著笑。抬起頭,靜靜地想了想,又埋頭繼續書寫。全班幾乎只剩下了輕微的討論聲和筆頭輕觸紙張的柔弱歌聲,班裡靜得只要大喊一聲,就著實嚇人一跳。

又過了一會兒,上課的鈴聲響起時,我第一次發現我的同學這樣默契,幾乎在同一秒內將紙條收進了抽屜,那柳絮般的紙條不見了,然而一切正如風一般輕盈地消失。

終於到了4月15日一切都已經準備到位,雖然教室外觀仍沒有變化,但事實上,那些佔了半個課桌的祝福樹已經準備到位,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高興,這種感覺我永遠忘不了,每當看見劉老師走過,我都很想笑,一種幸福的笑,可老師卻並不知道,我認為她也許還不明白“劉姥姥節”的意義,但她一定明白,這些都是她的學生對她的回報。我們還特意為她準備了一條彩色的橫幅,每一種顏色都是不同的心情:紅是不忘師恩、綠是自然、藍是希望、桔色是歡笑。橫幅上寫著—祝劉老師生日快樂!

4月16日早晨,我們拉起了橫幅,掛上了祝福樹,大聲祝賀,老師驚訝不已。

在快畢業的日子裡,也許就是用來再回報一份情的,我愛我的同學和老師,他們和我想處了六年,因此我願意追憶,去追憶青澀童年的美好。

與陌生人一起走過的日子 篇7

國一作文 ,853字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都是建立在陌生的基礎上,就這樣,感情慢慢升溫,從陌生到相識相知甚至到相愛。我不知道人的一生中要偶遇多少陌生人,可我知道的是我們要與陌生人走完一生!

也許你們是在某個場合萍水相逢,也許你們只是一場平凡的邂逅,也許有場緣分讓你們久伴彼此。可能你們初遇時是羞澀的、不自然的、拘謹的,可時間久了,你回想當初時,就會發現當初的那份陌生感是那般美好和純真!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初中三年猶如曇花一現,花開剎那,如夢如幻。至今還記得第一次踏進新學校時是與家長拿著錄取通知書報名,見到了新老師,新同學,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陌生,軍訓前兩天,偶爾和小學同學聊聊天,那時我們如同陌生人。可日久生情,經過幾個星期的“魔鬼訓練”,我們的心慢慢緊靠,那時的我們就如同剛萌芽的小花,稚嫩而美好,清新而純潔。永不忘在開學典禮上我們正式成為初中生的那一刻:我們按高矮順序站在操場上,班主任戰在隊伍後看管班級,學校領導老師在主席臺上發言……初一,我們相識於一樓教室,那時我們是同學。

地球公轉一圈後,我們進入初二,都說初二是關鍵,可在我們身上完全體現不出那種緊張的氣氛,而更多的是在一起娛樂、放鬆。課間時我們分三批人,一是在教室聊天的,二是在教室裡打鬧的,三是在走廊上追逐的,可儘管這樣,我們上課效率卻不低,成績名列前茅。那時我們在課間相知,後來無話不談。那感覺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苞,含蓄而浪漫!

又是一季花開花落,我們攜手走到了初三,大部分同學開始收心為今後的前途而奮鬥了。課間不再像以前那樣,往昔聊天的人複習去了,打鬧的同學認真寫作業去了,走廊上追逐的同學去辦公室腳踏實地的完成該完成的任務去了。那時我們“心心”相愛,恰似一朵開得如火如荼的花朵,熱情奔放、鮮豔媚人!

初中三年,似水流年,倉促中像被颶風席捲,我才匆匆一眼,還來不及將你們留念。滄海桑田看時代變遷,回首過去我們從陌生到“摯愛”,這個過程該有多麼精彩和美好!感謝你們久伴我三年—我的初中同學、我的摯愛們、我心中那輪不落的太陽、我“最熟悉的陌生人”!

與魯迅先生一起走過的日子 篇8

國一作文 ,1153字

記下的第一條名句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記下的第一個悲劇人物是閏土。

記下的第一篇散文詩是《風箏》。

記下的第一位作家是魯迅。

從小學到初中,九年光陰如白駒過隙般轉瞬即逝,門框上刻的身高線長了又長,手中的語文書換了又換,但縱使它變得開出花兒來,總有那麼一方密林無聲地喧鬧著,是永不過時的風景。

那方土地的主人便是魯迅先生。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近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一生以筆為械與國民黨反動派戰鬥,有‘民族魂’之美譽。”關於魯迅先生的點點滴滴,以作為重要的文學常識一遍遍在我們的腦海裡加深。祖父和母親都是愛書之人,且都喜歡魯迅。從我要求講故事的那天起,祖父就常捧著書給我誦讀,母親偶爾也會來湊熱鬧。但文白夾雜的文章對於那時的我而言終究是難以理解,所以我呼呼大睡,但他倆卻毫未察覺,最後還是祖母嘆著氣抱著我回房的情況便成了家常便飯。後來祖父過世,留下了幾大箱書,母親捨不得丟,就那麼放著了。我沒事兒會偷偷地去翻兩下,那段時光充滿了泛黃的紙張,模糊的鉛字和斑駁的陽光,使我永生難忘。無意之間,竟就這麼在我的心中埋下了種子。

印象裡魯迅的文章似乎極少有快樂、愉悅的基調,字裡行間總是繚繞著悲憤意味。初閱他的《狂人日記》時,我被那些看似毫無聯絡的片段和晦澀的語言給弄糊塗了,讀完後完全一頭霧水,不知所云。但經過反覆的推敲和琢磨後,我終於有些明白了魯迅先生的創作意圖所在,後背不禁陣陣發涼。1918年5月15日首次發表於《新青年》的《狂人日記》,在經歷近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後竟仍鋒芒不減,令人驚歎。

我曾一度以為魯迅是個嚴厲刻薄,說話帶刺的硬杆兒文人,但在《雪》中,我卻迷惘了。如此靈動、鮮活、朝氣蓬勃的文字,真的是那樣的人能寫得出來的嗎?在他的記憶長河中,雪是否不再是冬日的精靈,而是春天的使者了?我無從得知,可我知曉,從小就被他的文字包圍著的我怕是也會走母親的老路,一直看著魯迅的書直到成人。隔著書頁,隔著歷史,隔著歲月,我彷彿置身於魯迅先生的家院內。不遠處,一襲長衫的魯迅先生正攏著袖子,孑然一身立在冰天雪地中,晶瑩的雪花落滿了他的肩頭,他卻似渾然不覺,深邃的雙眼凝望著遠方,萬籟俱寂。

正值花季的我們涉世未深,人生的方向還迷茫在一片朦朧中難以尋覓;此時,我們正需一位穩重的引路人為我們掌燈。每個人選擇的引路人都不盡相同,可以是他,可以是她,也可以是它。或許對我來說,魯迅先生即是我的引路人。我將盡我做能地繼承他那顆熾熱的愛國之心,發奮上進,打好文化基礎,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這不僅是我,更是我們這一代中學生的職責。如今中國已漸漸強大,綜合國力超過日本位具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我想,這份成績一定便是魯迅先生最期望看到的,華夏的榮耀。

涅??重生的日子 篇9

國三作文 ,2010字

窗外那棵樹在我們三年的注視下綠了又青,三年的時光就這樣匆匆流逝。在這三年間,我們都像那風中搖曳多姿的一棵棵樹,從冒芽到第一次經歷風雨,從掙扎到再一次見到陽光。我們蛻變,成長,我們從“你好”走到“再見”,三年時光於我們都太短暫,但那些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始終令人難忘。

還記得七年級夏令營我第一次來到美的,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同學,都讓我有點不知所措。所幸,在幽默的老師同學們的引導下,我開始慢慢變得開朗。一個月的相處時間,我的學習和性格都有很大的進步,開始朝更好的自己發展。

但當我八年級再次來到美的,我已經是以前班級的倒數幾名,老師也對屢教不改的我幾近放棄。可是李老師看我的眼神依然是充滿希望和期待的,所以我很多時候不太敢面對他,因為我感覺自己承載不了那份希望和期待,也不想承載,只想玩著混完這一個月。我天天上課就講話睡覺,除了語文課外,沒有認真地上過一節課,作業也很少交,只是偶爾應付一下讀書筆記。即使身邊的同學都在努力讀書我也不為所動,因為那時心裡根本沒有要讀書的心,也不夠相信自己。雖然老師經常詢問我的學習情況,我也只是用反正我開學要回以前學校學的現在也無所謂之類的話搪塞。那是夏令營最後幾天,我正慶幸終於解脫了,但我最大的改變的開始正是發生在那最後幾天。

那天晨訓時,李老師在主席臺上當場砸了三部手機,其中一部就是我的。當時我心裡還是很無所謂的,反正快回家了,砸就砸吧。因為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老師問我的時候我還一昧逃避責任,就這樣過了好幾節課老師才在午飯後把我叫到辦公室。也就是老師從來不放棄我,總是耐心教導我,我做出了轉學的決定。改變的確是要自己主觀意識上做出的,但這過程中總要有人引導,在你離懸崖一步之遙時拉你一把,在你走上巔峰時給你當頭一棒。

九年級,我再次踏進美的學校,心裡百感交集,決定好好學習。但剛開學,因為生活習慣和以前都不太一樣,意識也還是懶懶散散的,我經常遲到,老師也找過我很多次,有一次甚至說再遲到就不用來學校讀書了,但我還是沒有改變,老師對我失望過,無奈過,也憤怒過。這樣的日子直到有一天,小組排名一直是第一的我們組,因為我一個人遲到扣了四十多分而得了第二,組上的同學們都很失落,雖然沒有對我說什麼,但我自己心裡感覺挺對不起大家的,而且當初來的時候信誓旦旦說好好讀書,現在連按時上課這件事都做不到。於是我強迫自己每天早一點到教室,幾個星期下來竟真的改掉了這個壞習慣。這是我取得的第一個小小的進步,我很開心,對自己也逐漸有了信心。是啊,只要你用心去做,哪一件事是做不好的呢。這一年裡,我學會了珍惜,珍惜同學友情,珍惜父母親情,還有珍惜在學校讀書的機會。

以前,我和同學們的感情都只建立在普通的一起上課上,只是和一兩個人玩的好。但是這一年來,我卻真正感覺到了同學之間珍貴的感情。大家都互相關心,互相鼓勵。我們是可以一起在深夜奮筆疾書到十一二點的班,也是在各種活動玩的最嗨的班。我們經常可以在晚自習後吃著家長送來的夜宵,這更令我感覺我們像一家人。

以前,我不太願意和父母待在一起,更不願交流溝通,經常是沒說幾句話就吵起來。但是在美的學校,一個月只回兩三次家,到後來回家的次數和在家的時間慢慢減少,我才發現親情的可貴,也願意多和父母交流。

以前,我對自己不抱有信心,也從來沒想過能在努力過後取得成功是這樣的喜悅。我記得第一次有點成績是放寒假之前的考試。我的物理化學考了八十多分,都達到了A。其實老師應該也是知道這其中有什麼“奧祕”的,平常四五十分的物理化學怎麼能一下子飆到八十多。老師還是表揚了我並讓我保持下去,聽到老師表揚我都不敢抬頭。但是我為了圓這個謊言,重新拿起課本,先從簡單一點的化學開始,寫一本本的習題,鑽透書本上的知識,雖然我的化學只提到了七十多分,但我始終相信成功一定會到來,只是早與晚的問題。那一次模考,我的化學終於達到了A!八十四分,我現在都記得,那是我第一次努力過後得到的成功,雖然離中考的A還差兩分,但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還有我的數學,從開學數學老師就問過我數學要不要拿A,要就好好學,不要就趁早放棄。我那個時候答應了老師好好學數學,也在第一次月考考了九十三。但後來每一次數學考的都不盡人意,一直在數學上努力的我也有點想放棄。是不是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很多次我想。數學老師又一直相信我能拿A,我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學下去,不管會不會成功了,自己拼搏了不留遺憾就是了。在學期快結束的幾次模考,我的數學竟然次次拿到了A,但我始終沒有放棄,因為中考的A是九十一啊,我還要繼續努力。在最後一次模考中,我的數學竟然考到了九十四,在我們年紀第一,在二中排名十五。堅持和勤奮真的永遠是制勝的法寶。

不管我的中考成績如何,那段涅??重生的日子沒有給我的初三生活留下遺憾,竟然是奮鬥過,就不用後悔!

那些日子,我們一起走過。那些寂靜無人的深夜,那些靜謐美好的清晨,我們一起走過,一起拼搏。

與先生一起走過的日子 篇10

國三作文 ,1692字

2003年1月19日雨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時25分,灰天上透出些紅,大地顯著更黑了,先生病逝了……馬上,紅中會透出明亮的金黃,一切將會明亮,先生卻……22日,繁華的鬧市變得井然有序。上海近萬名群眾,一百多個團體絡繹不絕地前來瞻仰先生的遺容,自發地為先生送葬。你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讓人們如此對你?

2013年1月20日晴

我買了一本先生全集,仔細端地詳、聆聽著。周總理稱先生您為“過渡時代的偉大橋樑”是的,先生的作品多寫於中國文化晝夜交替的黎明,還是漆黑的黎明。因此我初次翻開先生的作品時感到生硬難懂,但我還是一句一句的去啃,啃久了也覺出味道了

2013年1月21日晴

從沉默到吶喊

翻開先生的1912~1926,先生在北大任教,教室兩人一排的座位常常擠著三四個人,有人站在門邊、走道甚至坐在窗臺上旁聽……在這和諧之外,封建軍閥正在“五色共和”旗的遮掩下猖狂的攀折辛亥革命地成果。在腐敗不堪的北洋政府教育機構中,先生像一株蓮,挺立在汙濁不堪的泥塘中,極度失望與痛苦。先生開始吶喊,空氣開始震盪,大地在顫抖。震開了“五色共和”旗的一角,露出了軍閥們的猙獰面目,震醒了那隻沉睡的雄獅。先生舉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成為文化新軍中最偉大最英勇的旗手。

2013年1月30日陰

彷徨

翻開先生的1926~1927、八月,由於北方政治環境的險惡,先生來到了革命熱情高漲的南方。在廈門大學任教時,才發現“這裡的中樞是‘錢’,繞著這個東西的是爭奪、騙取、鬥寵、獻媚、叩頭。”1927年8月,先生失望的離開了“金錢世界”,來到了“革命策源地”廣州。大革命正順利進行,反動派分裂國共合作活動猖獗,大肆搗毀工會,謀殺共產黨人。同是同志卻要分為兩大陣營,先生內心極度彷徨。先生憤慨的辭去了中山大學的一切職務表示抗議,並與中共發生了組織關係,成為共產黨的忠誠友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熱烈擁護者。

2014年2月10日陰轉晴

大多數人都認為先生是個十分嚴肅情感單一的人,可事實並非如此。回味先生的一生,先生晝夜不停的在精神界文化界艱苦奮鬥投敵人以匕首,以己血薦軒轅。但這只是先生的生活的一部分。先生在北京時,曾經將壁虎養在一個小盒子裡,天天拿東西喂。壁虎俗稱五毒之一,可先生卻說壁虎無毒,“有毒是人們冤枉他的。”先生常常這樣為壁虎辯護。那時先生“寄意寒星荃不察”,又遭“千夫指”的境遇不就想只“有毒”的壁虎嗎?

更有趣的是先生還跟豬決鬥過。那年廈門的相思樹鬱鬱蔥蔥,隨處可見。有一天,先生看到一頭豬在啃相思樹的葉子,心下不平。於是同豬決鬥起來。兩個回合,豬就狼狽逃跑了。路過的同事笑著問:“你怎麼跟豬決鬥啊?”先生神地說:“老兄,這話不便告訴你。”原來先生正與廣平兩地相思。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才是先生的形象

2014年10月1日晴空萬里

人民也在吶喊

1936年10月22日,上海民眾代表將一面寫著三個大字“民族魂”的錦旗蓋在先生棺木上時,全場寂然。突然有人高喊:“魯迅先生不死,中華民族永生。”於是現場響起撼天動地的口號:“魯迅先生不死,中華民族永生!”先生將畢生精力都投入到民族解放運動之中,也是新文化的開路先鋒。但令人唏噓的是先生並沒有看到五星紅旗的升起。不,像先生這樣的思想巨人,一定能“於無聲處聽驚雷。”現在臺獨、藏獨、疆獨諸多之毒,我們也應像先生那樣,以大無畏的愛國主義,維護國家領土與主權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