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而知之相關作文20篇

觀而知之 篇1

國一作文 ,823字

學而知之已經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在資訊科技發達的今天,網而知之,搜而知之,又何嘗不是一種快捷、便利的方法呢?歸根結底,任何一種方法都離不開觀察。

從古至今的發明和創造,哪一例不是通過觀察得到的呢?那帶領人們探索空中奧祕的飛機,是古人通過鳥翼的形狀製造出來的;那無所不能的雷達,是人們通過蝙蝠的生活習慣得出的。大到太空,小到腳底,世間萬物不都是觀而知之嗎?

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的著作,是從一個蘋果開始的。蘋果像其他蘋果一樣,生長,發芽,開花,結果,最終掉落,是平凡中的平凡,可就是這樣的平凡,卻帶給人們空前的偉大結論,這是為什麼呢?答案當然是牛頓的觀察力和他那善於總結的心。

說到蘋果,就不禁聯想到另一位偉人—史蒂芬-喬布斯。他創造的蘋果,引領了現代世界的智慧化和方便,但為什麼還是不斷會有更新和換代呢?這大概是那蘋果上的缺口的意義了。喬布斯明白,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物,一切都需要觀察來改變,來提高。蘋果公司悉心觀察成百上千的智慧手機使用者的習慣,綜合這些習慣再作出改進,就締造出了一部又一部傳奇。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二戰時期,一個哨兵在監督崗上值勤,負責觀察周圍的情況,哪怕一點風吹草動,他都不敢掉以輕心。天氣炎熱,風都是滾燙的,但士兵仍然用他貓一樣的眼睛,掃視著周圍。忽然,他發現一根樹枝的方向與風向相反,他立即報告上級。不一會,炮聲響徹了樹林,一察看,才發現那裡埋伏著上千敵軍,要不是士兵的觀察,恐怕我方早已灰飛煙滅。事實上那根不尋常的樹枝上,是一位口渴的敵軍掛上的水壺。

是啊,觀而知之,任何事在仔細觀察後,都會有一定的結論。牛頓通過觀察發現了萬有引力,喬布斯通過觀察發明了智慧手機,那位士兵通過觀察發現了敵軍……而我們又能通過觀察得到什麼呢?觀察身邊每一個人,你將得到幽默詼諧和高尚的人格;觀察身旁每一個事物,你將得到敏銳的思維;觀察大自然,觀察萬物,你將得到對人生的思考,對生命的敬畏,而這就是觀而知之的本質了吧!

尋而知之 篇2

國二作文 ,618字

生活是一列急速前行的火車,載著夢想駛向遠方。行囊裡,裝滿的是期待,是渴望;道路上,留下的是歡笑,是血淚,亦是執著

即使此刻望著窗外,是被酸雨腐蝕發黑的居民樓,是城市裡林立的銅牆鐵壁,是路人一張張蒼白麻木的臉,我依然堅信,總有一些美好藏在角落裡等待我去發現。

即使此刻,充盈耳畔的是刺耳的汽笛聲,是喧鬧煩躁的鼎沸聲,是機械轉動發出的嘰嘎聲,我依然執著總會有美妙的聲音等待我去聆聽、去欣賞。在《東鄰的竹西鄰的壁》裡,東鄰有竹卻只是落地窗前的依稀的曳竹未必見竹影,自己見不到竹影,而她既無竹也無壁卻是這景的見證人和目擊者。而徐志摩的尋找,是康河的“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古人尋,今人尋,尋而得其所求,追而得其所願。我也想去尋找,尋找那些遺失在生活中的細微美好。

我想去尋訪山林,去看雪兒“撲哧”一聲從樹梢一直滑到我的腳邊時的歡愉,去看那古木中透出的驚天動地之精華的靈氣一直繞上枝頭巢中瑩白的鳥卵時的清新,去嗅雪白刺蓮與豔麗映山紅簇擁我一路前行的馨香。

我想去尋找那海的祕密。乘著老漁夫的一葉扁舟出海,去看魚兒在船板上跳躍的驚奇,去看那海天一線的淡薄,去感受漁舟唱晚,落日餘暉滿載一船的溫和。尋找那些溫存的感動,去尋覓內心深處的美好記憶,因為那些使我明白,使我提升,使我懂得珍惜的細節都將成為途中最美好的記憶。

去尋找,去明瞭。我們都是追夢之人,終將抵達內心的堅信。

你我,或知?

讀而知之 篇3

高三作文 ,679字

讀雨過天晴,讀出的是“雲銷雨霽,彩徹區明”的通達明亮;讀花開花落,讀出的是“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情真意切;讀四季更迭,讀出的是“四季轉如輪,一刻值千金”的年華似水。故語云,讀而知之,命堅,心堅,志愈強。

讀春及深處,冬至暮時,才能領會生命的奧祕,一覽生命的勃發與頑強。看,那剛剛抽出新綠的垂柳,隨風搖擺著自己經歷過寒冬愈發纖美的身姿,那樣子宛如一位騎著高頭大馬的勝利者,彰顯著生命的光芒;看,那傲立於寒風中孤獨綻放的梅花,昂首挺胸舒展著自己的芳香,宛如雪中仙子,清麗脫俗,盡情地展現著生命的堅強……凝望歲月更迭,有的生命選擇了奮起,有的生命選擇了堅毅,甚至有的生命選擇了死亡。他們用行動詮釋著生命、演繹著生命、亮麗著生命。而我,讀懂了生命。

讀名著萬卷,才能洞悉心的堅強,一睹強者之意。聽,一曲史家絕唱,傲響風中,時刻激勵著心中的那一抹激情;看,一點墨梅微綻,百里飄香,時刻映照著心中的清氣滿乾坤;看,一座滕王高閣,矗立江邊,時刻激盪著心中的青雲之志。放眼歷史的長河,有的人寧折不屈、有的人隱居田園、有的人違心隨俗。他們用行動證明了心的堅強、意的不屈。而我讀出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的堅韌。

讀古人之行,能明鴻鵠之志。讀懂李白,我得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尊嚴與坦蕩;讀懂陸游,我明白了“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赤子丹心;讀懂蘇軾,我讀出了“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韌不拔之志”的清明……

我們需要讀懂生命的真諦,更要讀懂自己的心志,使之愈發堅強。所以,以讀為友吧,讀而知:命之堅韌,心之堅強,志之遠大。

行而知之 篇4

高一作文 ,859字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中有黃金屋,書中有顏如玉,書中有萬里山河。單憑讀書我們就可看遍世間。可讀書終究是讀書,如果不去親身體驗一番又怎麼能在讀書時產生共鳴,單純地讀又怎麼比得上真切地體驗。

從前讀魯迅的文章,知道有百草園,有三味書屋。也在魯迅筆下細細的描繪中想象過它們的樣子—應是一間古樸的書屋和一間不大不小種滿了花草的院子。

由於學校的研學安排,我也有幸親自去參觀了這方存於我腦海之中時間已久的院落。初到紹興那天,正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空氣清新且溫潤,一副江南水鄉的溫軟味道。

踏進魯迅的家宅,撲面而來的便是厚重的但又帶有幾分書味的氣息,很符合魯迅對他家族的描述。

轉了幾周終是見到了心心念唸的三味書屋,和想象之中的有區別卻又有幾分契合,方方正正的有幾分古舊。堂中,鬆鹿圖和壽鏡吾老先生的圖片很醒目。老先生看起來很和藹,但念及魯迅文中對他的描述,便又覺得他該是位嚴師。

雨勢漸漸大了,院子裡的人們還在好奇地東張西望。我也繞了幾圈後終於到了百草園,這個魯迅兒時最多歡樂記憶的地方。

小園子裡有一些油菜花,除此之外便只有幾棵樹,顯得有些冷清。想起魯迅曾在這裡採野果、捉蟋蟀,便忍不住想笑,再偉大的人,童年也都是這般。看著雨中有些冷清的小園子,覺得它和我想象中那熱鬧的場面有些不符。煙雨朦朧中,我似乎看見了魯迅那枯竹一般的背影,瘦削又堅韌。時間就這般過去,當年的孩童已成一位偉人。不知道這小小的院子是否還惦念著當年那個在這裡奔跑打鬧的孩童。

看完百草園,我慢慢地撐傘向離開的方向走去。回首再看一眼院落,我來時它是如此,我離開後它也還會是這樣。無論時光怎麼流逝,它都會靜靜的在這兒。不知道後來的人循著魯迅的文章踏足於此時,又會產生怎樣的感想。

讀文章可足不出戶但觀萬里山河,世間百態。可行萬里,卻給予我和讀書不一樣的體驗,是一種全新的將所有感官都調動起來去感受書中故事的體驗。它讓我領略了更多和書中不一樣的風光。

讀書是一種學習,行走也是一種學習。何不妨放下手中河山去親身體驗這片河山。知曉更多書中不能明白的道理。

讀而知之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809字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向來是學者們的一大追求。著名學者餘秋雨便是其中的典型。但惰於行走的我看來在有生之年是不能“行萬里路”了,這樣一來,我的時間便大量耗在讀一本本厚重的書上了。

喜歡閱讀是從最近才開始的,而這其中的原因,是較為玄妙的。

閱讀教會我思考。周國平的哲學散文有時總讓我讀得一頭霧水,他的思維帶動起我的思維,讓我不得不細心觀察生活中的事到底是不是和他書中所講的東西相互吻合。這樣一來,我讀不懂的很多書便迫使我學會觀察生活,並且辯證地思考問題。

閱讀不僅帶給了我思考的空間,也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餘秋雨的《吾家小史》給予我很大的啟發—我要像他奶奶那樣明智,我要像他父親那樣寬容,我要像他母親那樣善良,我要像他叔叔那樣勇敢,我要像他大姨那樣豪邁,更要像他那樣厚重與沉靜。

導致我愛上閱讀的主要原因,便是它激發了我的想象力,帶給了我無窮的刺激與新鮮感—這種新鮮感,是出自於對知識的渴望。

“文字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說得不錯。丹布朗的《達芬奇密碼》《失落的密符》與《地獄》是激起我閱讀興趣的主要三本書。他的書裡,不僅有意想不到的曲折的劇情讓人興奮不已,更重要的是有他自身深厚的對於西學的學術知識作為支撐。他的書文學性非常強,使我對西方的宗教與文藝復興這場運動有了很深的瞭解。

閱讀帶給人的收穫數不勝數,它的精神糧倉可以讓人的一生不愁吃喝。而對比同樣讓人醍醐灌頂的電影來講,閱讀還有略勝一籌的地方—它比電影更加具有想象的空間。閱讀時我們的創造力將會無限地放大;而看電影時,我們只是接受罷了。縱觀整個影史,好導演對電影的詮釋離不開他的閱讀能力;而一部好的電影誕生,也離不開好的劇本。好劇本最終還是要落實在閱讀上。

閱讀讓我成長,閱讀讓我遐想,它更能讓我創造新生活。所以,讀而知之,馬克思說的“愈是閱讀愈是讓我不滿足”,是閱讀不斷推動著我向未知領域邁進。

悠而知之 篇6

國三作文 ,880字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如果知識是青雲深處之玲瓏樓閣,能尋見的必是夜雨聞玲的悠人,不是一袖拂倒奏摺的君王。

知識,蘇格拉底認為是智慧。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未嘗灑下過句點。對世俗功名的追逐可以被一腔熱血支援,而對真知灼見的品味只能無心插柳。如同天氣預報的資料無法詮釋晴空萬里,一個急切的路人只顧趕路,又怎麼會真正去品析碑文,獲得智慧?

陶淵明在酒中看清了世界,若是文章不能寫在青史,便寫在空中。我們領悟,若沒有五柳飛絮,屋繞菊香之感,若沒有尋找深深嵌在民族歷史中的書籤,單純地沿著歷史之路一路狂奔,又怎麼會理解“性本愛丘山”?世人的生活懸在半空,離天和神明很遠,離地和歷史很遠,再沒有悠之心境了。世間遂不復陶淵明之風流。

真正的知識的源泉要靠強大的生命力的挖掘,而悠的心境則在很大程度上疏通了土壤。誠然,科學需要天賦,不願付出之人無法竊取成功之果。但是,如果牛頓只是個深居象牙塔的書生,一個蘋果也許只在他生命中快速下沉,再泛不起震撼人類的巨浪。一個著眼於眼前瑣事的人,怎麼會有“悠”的心境,又怎麼會放眼於與他不相關的知識,乃至整個人類和宇宙?

人類是獸與神的過渡。然而,方向的偏差導致的是變異而非進化。正如蘇軾所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類在激情高漲,大踏步向前走著,只有少數幾位悠閒之人停下思考,再大聲驚呼“我們走錯路了。”

悠的心境,讓我們把地理讀成歷史;悠的心境,讓我們把文字寫成藝術;悠的心境,讓我們把數字讀成美。

倘若你對石頭有充分的時間,悠靜的心情,它可以是一朵花,也可以是一匹馬;當你想著用世俗之解剖刀去分析,它就只是石頭。知識何嘗不是如此?倘若你對孔子的話充滿了平靜的心情,你會驚歎在顛簸的馬車上的智慧,會有感於亂世中建立的中國人的價值體系,會學習於儒教的前年智慧。我若是想著“一定要學習”,只會剩下七零八落的語法,脫離意義的背景,泛黃枯燥的紙張。

知識,當成智慧悟,當成知識學,當成作業做,結果當然是截然不同的。識之,就像一陣風,懷著對美的熱愛的悠才能感受微風拂面,想去追,不會追到什麼。

停下筆,再抬頭,也許我也能看到南山了。

“刷“而知之 篇7

高三作文 ,1035字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題記

“刷”而知之,這裡的“刷”,不是刷牙,不是刷盤子,而是刷微博,刷微信等網路APP。是當下年輕人常用的網路用語,是指間的輕柔一動,輕輕一刷,便知天下事,古今中外,趣聞軼事,時事政治,家長裡短,無不包涵其間。人類,也終於實現了真正的“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的巨集願。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個最壞的時代。讓優秀的人更優秀,墮落的人更墮落。

“刷“而知之,是“萬物皆備於我”的自主與自由。網路時代,讓很多前輩人們認為不可能的事,成為了可能,變成了現實。這是個物質豐盈的時代,我們享用著過去幾代甚至上百年人,都不曾奢望的物質盛宴,現代人,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如此之多的資訊圍繞身旁,任我們選取。

“刷“而知之,應不止於淺嘗輒止。獲取資訊的便捷性、多維性,應該成為現代人廣博且精深的基礎。資訊,從來不曾有現在這般的迅速與便捷,任何的疑問與疑慮,只需通過網際網路,手指的輕輕一點一刷,便可迎刃而解,答疑解惑,只在一瞬。但,我們又不應僅僅停留於表層問題的解決,要追本溯源,要回到問題的本質,真正地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刷“而知之,應有“萬鐘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嘉焉”的是非觀。每天,睜開眼。我們面對的是整個世界,紛繁複雜的資訊,真真假假,紛至沓來,充滿我們的雙眼,填滿我們的雙耳。大到自然災害、國家關係、地區爭端、明星誹聞,小到社群、街道、鄰里關係,我們都無事不入,無事不曉。彷彿,每個人都是判官,都能乾綱獨斷,鐵齒銅牙。對熱門事件,網路上,往往都會掀起論爭論戰,每個人都陳述著自己的見解和判斷,展示著自我的明智和深刻。但,我們都得有一個自己的標準,守住自我內心的道德和人性的底線,在眾說紛紜中,形成自己的正確的是非價值觀,而不是被外界裹挾向前,丟失了自我。在看似紛亂複雜的世事中,保持住自我心中的那桿秤,來打量、衡量熙熙攘攘的世事紛擾。

“刷“而知之,是當今網路時代,帶給我們的便捷與福利。於前輩人相比,我們擁有了更為巨集大的知識庫,更為快速的有效溝通;更為廣闊的視野。我們,可謂是“站在巨人肩上”,那我們是否也應該有更為深邃的目光與更為遠大的胸懷呢!

溫故而知新——談整理複習心得與收穫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0字

同學們,我們每一天都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每個新知識的學習就尤如“撈珍珠”的過程,而整理複習就像什麼呢?對了,就象把一顆顆寶貴的珍珠串成鏈子。這樣,我們撈到的珍珠就不容易丟失,還放便尋找和運用了。我每學完一個單元之後都會進行一次整理複習,而且我還喜歡把整理出來的知識用手抄報的形式表現出來。下面我說說我是怎樣進行整理複習的吧!

一、先看看這個單元都有哪一些知識點,把這些零散的知識點在草紙上列舉出來。

二、再想這些知識有什麼聯絡,把知識的脈絡弄清晰。接著我根據內容的需要,採用合適的形式把知識結構圖畫出來,如我最喜歡用的是大括號形式和表格式,我覺得這兩種形式最能體現知識之間的關係了。而對於一些比較零散的知識,我就用列舉法,或樹形圖等。每次選擇結構圖的過程,就是鍛鍊我思維組織能力的時候了,我喜歡這種自由選擇,又能體現創造力的鍛鍊機會。

三、知識結構圖整理出來後,我再考慮每個知識點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或提醒的。我會把一些重點題型列舉出來,還把一些易混、易錯的題型進行對比呢!

四、為了使內容更充實、有趣,我會增加一些課外知識哦!另外,如果你想使版面更美觀,你就得適當的配上一些圖案了,還要色彩斑斕哦!

經過這樣的複習,我對整個單元的知識就有了一個系統的瞭解了,對知識的來龍去脈也特別清晰,應用起來也就遊刃有餘了。我喜歡整理複習,每經過一次整理複習,我都有新的收穫,不但知識掌握得更牢固,整理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版面設計方面我也有了一些心得了。老師說我學習的綜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學們,如果你也認真整理複習的話,你的知識也一定會掌握得更好,能力也一定會有提升哦,我們一起加油吧!

溫故而知新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372字

“溫故而知新”,僅僅五個字,但是卻包含了千千萬萬的哲理,教會了我們一些學習的方法。不僅反映在教育方法上的獨特見解,更體現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以前的我,對“溫故而知新”這幾個字,糊里糊塗,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溫故而知新。”直到今天,經過老師的講解,我才明白了“溫故而知新”這句話:

人們讀書往往只讀了一遍,學習後,就再也不會過問,使得人們無法深入瞭解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失去了一個又一個學習的機會。“溫故而知新”這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我們也必須學習,但更重要的是去複習學過的知識。說不定就會有之前並沒有發現的問題和意想不到的收穫。

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要改正我以前學習上的壞毛病,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像“溫故而知新”那樣,學了舊知識一定要經常複習。

今天的收穫真多啊!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篇10

國一作文 ,574字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題記

今天,我們語文老師為了讓我們把自己的作文水平提的更高一些,於是便在作文課上實施了一個策略,那就是—同學改同學的作文。我改的是xxx的。

一揭開他的作文字,“書面不整潔”五個大字便閃現在我的腦海。俗話說得好:“文以字為主,字以氣為主”。我想他在寫這篇文章時一定不是沉著氣寫的,不然寫的怎麼會那麼潦草呢?我想:我寫作文時有時也靜不下心來,以後可不能犯如此低階的錯誤了!

接下來,該看內容了。首先看題目,我們作文要求是以“我的一片天空”為話題,他寫的是《敢於奮鬥的我》,題目擬的不錯,要求沒有違犯,這是值得我學習的呢!不過不知道內容怎麼樣呢!

再往下看,前幾段有些小語法上的錯誤,比如把“它”寫成“他”,把‘的“寫成”地“等等。這些語法上的錯誤我可不能犯,我應該引以為戒!

接下來,他為我們講述了一次思品課上老師講的一個激勵人的故事。從結構上看,引用故事的確吸引人,但他引用的故事似乎與本作文要求無關呢!我覺得如果真的想引用,一定要引用跟本次作文有關的。這一條我也應該注意。

從整體上看,他寫的還不錯:語言生動而又激勵人奮發向上,值得學習;但從本次作文要求上來說,他有點兒跑題,要引以為戒!

一個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但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樣才會更加出色!

—後記

微孔觀世界之大 篇11

國小六年級作文 ,677字

吾小與他人之大

無言傾盆雨,淚灑天地間,三國亂世之群雄,有諸葛孔明者,布八陣,統三國;舌戰群儒,忠為人臣;人中豪傑,天下無人不知。越過三千輪迴,今日又現人才:季羨林,生曾閱百書,批百卷;桃李滿門,人人敬之,尊其為“學界泰斗”,無人不曉。

我曾捫心長嘆,我為什麼沒有出現在三國?為什麼桃李滿門的不是我?如今,我明白,並非每一個人都可以活得轟轟烈烈、精彩絕倫。或許我人生中的大事、機會並不多,但我不後悔,因為我做了我該做的事情,把平凡普通的日子過得有意義,縱然我是個無名小卒,我也無怨無悔。

人小與天下之大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敢問一人如果身不正,何以齊家?家不齊,如何治國?國不治,拿什麼平天下?試問哪一位名人大家,行為不正,嚴而無威而為天下稱道?古有一秀才想做大官,發誓要掃盡世間貪官汙吏,惡風濁氣,卻從不願處理身邊的小事,其母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做大事,要從小事做起,這位教子有方的母親說得不正是如此嗎?

自小與合作之大

中國有句俗語“人多力量大”。中國古代因合作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居功自傲的老將廉頗面對以大局為重的丞相藺相如,幡然醒悟後,負荊請罪,將相合好,二人共同輔佐趙王,使國家強大。馬克思與恩格斯合作共同起草了《共產黨宣言》,共同創造了偉大的共產主義理論,在創立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

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成功者的成功之路哪一個不是一步一步艱辛地走過來的?又有哪一件不是從小事做起的?腳踏實地的穩紮穩打,一點點向前,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啊!

帶著自知之明闖青春 篇12

高三作文 ,827字

常聽家人或老人說起:當年我何不把握那個機會呢?當年我為什麼不豁出去試試呢?他們大都感慨年輕時沒有把握青春而有所作為。由此可見,年輕時闖一闖是非常重要的。但值得留意的是,為什麼仍有那麼多人不闖呢?

首先,闖,這是正值青春的人所向往的,也是荷爾蒙不斷驅動我們的。有無數勇於闖的年輕人戰勝了複雜的社會中的艱難坎坷。大家所熟知的比爾盖茨,大學時放棄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一股腦鑽進了計算機的世界,最終創造了微軟。試想,年輕的比爾盖茨,如果沒有闖的精神折騰一把,而是囿於法學博士的光榮稱號;如果沒有拋棄安定且社會地位崇高的法學人士的職務的膽識,那麼,他會有如今微軟公司的成就嗎?

然而,年輕時的闖,真的只是表面上閉上眼睛放手一搏、背水一戰那樣單純嗎?記得《中國合夥人》這部電影中,鄧超的角色的確是用於闖青春的,他帶著妻子和為數不多的金錢闖進了美國的國門。面前是美國的機遇,而背後是說下的大話。但他卻最終灰溜溜地鎩羽而歸,在這時,闖是一種青春的揮霍和青春的迷失。其實闖只是一種決策,如何折騰也只是一種方式。闖青春時,只有對整體的態勢和自我的優劣有客觀的評判,才能闖有所獲。而這種評判,缺不了自知之明。

誠如上所說,比爾盖茨被世人所忽略的是他在大學期間早已發現計算機帶來的機遇和他自身的天分,二者融合才成了他闖的點金之石。他也曾猶豫,而這種自知之明也正是赤手空拳毫無長處的“鄧超”所缺失的。沒有認清自我的努力,闖,不如不闖。

易中天作為一位有青春而來的長者,他道明瞭自知之明的重要性,說出了一番負責任的話。在他人大聲感慨青春未闖的遺憾之時,在我們被這個社會看似樂天積極的片面宣傳折騰青春時,我們要警惕,別讓“背水一戰”的浪潮淹沒了我們的自知之明。

青春如初上枝頭的雉鳥,不高歌一曲是不行的,但,私下先打量自己,有無潛能在鳳凰面前放聲,才不是為君子;私下先磨練自己,積蓄歌唱的資本與技巧,也不失為智者。

闖青春,有自知,有方向。

擇其優點而學之 篇13

寫人作文 ,447字

舍友前段時間剛去剪了短髮,這個夏天好像有越來越多的人剪短頭髮了,其實我也糾結了很長時間,但是到現在也沒能下定決心,優柔寡斷的人,也好,也不好。

這個舍友是我從剛入學最開始在一起玩兒的人了,我其實從來都不是一個擅於主動的人,因為我覺得真正有緣分的人怎樣都會走到你身邊的,可是這樣的心態大概並不符合這個時代,很多人都在吐槽快餐愛情的不嚴謹的態度,但其實這個時代發展的這般迅速,在你身邊來來去去,很多人正是因為你的冷漠不願主動而就此錯過,所以說真的,她是還算比較跟得上的一個人了。

的確,是她主動來到我身邊,我是一個特別感性的人,即使後來關係不那麼好,倒也會記得之前的很多溫暖的小細節。

比如有一次,學校特意為女生開展一個心理教育,講的是兩性的有關話題,還特意請來了專家做講座,那天其實天很熱,也早就很困了,於是聽講座的時候我就倚在她的肩膀睡著了,迷迷糊糊拍下了照片,那張照片到現在還在我的相簿裡留著,因為能給你肩膀的人當下肯定是願意幫助你的人。還有軍訓的時候我們每天一起早起訓練,忙忙碌碌倒也充實。

仰前人而知後奮 篇14

高二作文 ,763字

人往往會迷失在他人成功的世界裡,往往會羨慕別人的所得,言出於此,我們都應該仰前人而後知奮。

—題記

春日裡暖暖的太陽照射在你的臉上,此時微風拂過帶來一絲涼意,給人一種透人心涼的感覺,而就在這個時候,心裡又不停的翻滾著,不斷的猙獰糾結著,前人真是太傑出了,能以聰明的才智研究發現太陽能,這就所謂的“恐前”綜合徵,然後後人就會感嘆自己無能。

唐太宗乃大唐盛世的一代驕人,憑藉雄厚的兵力和物力,同時兼有的聰明才智,打下一片江山,創造唐代的輝煌盛世,而後主唐中宗接手這一江山,心中雖生負重之感,卻不曾影響到他的用武之地,與此同時,他也借鑑前人經驗用於今日,且憑藉自己的能力持續唐的輝煌並推動時代更上一步,無時不體現著英雄的氣概;即使到了後來,江山敗落,唐亡於敵手,我依然覺得唐中宗也是一代天驕,他是一個能仰前人而知後奮的人。

英雄之名便屬於唐中宗,借前光照後路,是他一概的氣魄,能奮勇向前,打造輝煌,這就是時代的英雄。

當你在揮霍寶貴的時光時,有志向的人正在不停地拼搏,當代富豪李嘉誠,是這個時代一顆耀眼的明珠,光芒四射,而時代的競爭極為激烈,跟不上步伐便為落後者,眾所周知的馬雲,是一代天驕,所創的輝煌更是光彩奪目,而李嘉誠卻毫無畏懼,憑藉著自己堅強的品格及聰明才智趕上時代的軌道,沿著前人的經驗走得一步穩於一步,懂得未來的天空更為廣闊。

取經驗,憑智慧,一步躍過一步,穩穩地在這個時代扎住了根,這也正是所謂的仰前人而知後奮。

身邊的年級第一,總感嘆自己大不如學哥,學哥也是年級第一,所謂的憂愁讓她成績一落千丈,這警示著我們,前人可敬仰不可畏懼,而此時應多一份努力。

未來的天空那麼的廣闊,等著我們不斷的拼搏,假如我們一味的停在昨天,就猶如井底之蛙般的愚蠢,無法讓我們看到未來,停著,不如藉著前人的經驗為墊腳石一躍而上。

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篇15

國一作文 ,767字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也許從表面上來看,這句話告誡我們並不需要追求無窮無盡的知識,因為生命有限,而可以探索的事物卻是無窮無盡的。但是閱讀《秋水》,再結合先前所看的《逍遙遊》之後,我卻感受到了其中深深的的無奈。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從前我以為這是對盲目自大,對自己所不瞭解的領域大談其詞的人的批判,對井底之蛙的蔑視。可井蛙之所以看不到大海,是因為它生生世世被困在深深的井中,永遠只能看到那一方天空,便以為世界就是那麼大;只生存在夏天的昆蟲活不到冬季,它無法感受到與夏日截然不同的世界,無法見到皚皚的白雪,生命的長短,是它無法改變的事情;見識

淺陋的人不懂大道理,是因為他的眼界被所受教育所束縛。而他所能接受的教育程度(至少是在古代)很大程度上由他的家境決定,即使是內心渴望求學,也許也會因物質上的條件不足而作罷。這三樣事物的共同之處在於,他們的眼界基本由先天條件決定,“夏蟲不可以語與冰者”可憐又可憐!

校園裡、社會上,有諸多的支教活動,很多支隊伍前往最貧瘠的山區,翻過高高的山,走過泥濘的道路,才來到那個幾經與世隔絕的地方。即便那些志願者向山區的孩子描繪出豐富多彩的外面的世界,激發了他們心底的渴望,他們也很難很難有機會翻過山,越過嶺,去開啟新的生活。閉塞是恆久的,那麼,支教的意義又何在?他們的所做所為豈不是在與夏蟲語冰?

因此我認為,描繪更遠的地方並非不可,它也許會使囿於一處的心靈獲得一定程度的自由,人的思想也許會會廣闊一些。

莊子的見解是“人外有人,山外有人",不能因區域性的成就而自滿。他又認為,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可我們還是要盡力去為,渴望逾越,克服條件的侷限。儘管無奈於生命的苦短,仍探索無窮的學海,力圖能夠看到山和海。

擇善而從之 篇16

高一作文 ,778字

生存之路不是一兩條,當你發現一條路自己走不通時,可以轉身走另一條路。

—題記

兔子學不了游泳還可以學打洞,松鼠學不了游泳還可以學爬樹,抓住自己擅長的,好好開闢出人生中的另一條生存之路。

松下幸之助曾說,人生成功的訣竅在於經營自己的個性長處,經營長處能讓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則,必將時自己的人生貶值。

成長過程極富傳奇色彩的化學家奧托瓦拉郝就是這樣,少時他的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之路。但是老師認為他雖然很用功,但卻過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於是他選擇了油畫,可是卻迎來跟令人難以接受的評論,校方認為他是繪畫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在大家認為他成才無望的時候,他試學化學。於是,瓦拉郝智慧的火花被點燃了。最終他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試想如果當初瓦拉郝一直沉浸在文學亦或時繪畫中,他能夠迎來今天的成就嗎?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因在物理實驗時弄傷右手被老師勸改學醫學,愛因斯坦卻憑藉擇自己對自身特長的充分認識和把握,認為自己對物理有一種特別愛好和才能。所以有了以後的偉大成就。試想如果當初愛因斯坦真改學醫學的話,人類在物理學方面該有多大的損失呀。

當我們找到自己的特長後,要正確的理解它,運用它,即使它再微不足道,只要你能掌握,許多時都能在你手裡化腐朽為神奇。

擇善而從之,奧托瓦拉郝才能從文學藝術的“不可造就之才”化學方面“前程遠大的高才生”;擇善而從之,魯迅棄醫從文,才能用筆揭露吃人社會的黑暗面紗;擇善而從之,劉翔改跳高為百米欄,才有如今飛向國際舞臺的亞洲飛人;擇善而從之,才會有弗萊明走出農村鑽研分離出青黴素使人類遠離病魔折磨。

花兒是否更豔,在於其中最紅的花朵;河流是否更長,在於其中最深的支流;人是否更傑出在乎是否擇善而從之,使自己更優秀。

擇善而從之,讓你的生命彰顯高度。

觀《穹頂之下》有感 篇17

觀後感 ,1079字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大家好!我是五(2)班的魏浩華,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拯救美麗的地球》。

網路現在正熱播柴靜的演講《穹頂之下》。這是一次演講,可我,卻像是看恐怖片一樣。中國的PM2、5的濃度是歐盟的20倍!中國的煤開採量比全世界加起來還要多!這些令人目瞪口呆的數字是真的嗎?我不相信,我不相信,我們現在其實像是生活在一個高濃度氣體實驗室裡!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中國的煤會用到每年40億噸!可是,我屈服了。那科學家算出的一個個精確的數字使我屈服了;那一個個權威級的驗證使我屈服了;那日日夜夜的霧霾使我屈服了!

霧霾中,有一種極為恐怖的物質—PM25、它的“同夥”有很多,多環芳烴、砷、各類重金屬等等,個個都能至人於死地。就連號稱“體內清道夫”的巨噬細胞都無可奈何。PM2、5會對人體造成各種傷害,免疫力下降、喘不過氣來、引發各種炎症……令人提心吊膽。你們難道不感到恐怖嗎?

你可能會想:為什麼只有中國有嚴重的霧霾?其實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你猜猜中國每年用多少煤?40億噸!這是什麼概念?簡單地說,是比全世界的用煤量還要多!你想想,能不造成霧霾嗎?而且中國的油也用得很多。而且很多汽車都是沒有任何處理設施的。而這些汽車佔全部車輛的排汙量的99%!這是多大的汙染啊!更可怕的是,煤與石油可以產生化學反應,使汙染更大!就連外國的人們都會認為:中國治理霧霾,就得從煤油時代,演變成油氣時代!

如果繼續下去,汙染會傷害到每一草一木,傷害到每一寸土地!人類啊,醒醒吧!要這樣下去,我們將在汙染完每一寸土地之前用光所有的資源!而人類的最後的一種資源將是人們的眼淚!那麼,留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的將是什麼?一個枯黃的地球?一片的荒涼的土地?那樣,後代將生活在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星球上!我們中間無數人在不停地破壞著地球。為的是什麼?不錯,就是錢。然而,在未來,錢有什麼用?錢能買來新鮮的空氣嗎?不能。能買到森林和海洋嗎?不能。能贖回當初人類犯下的滔天大罪嗎?更不能!

也許你會認為,治理霧霾離我們太遙遠。那不是環保局的事嗎?不,治理霧霾並不只是由環保局來做的。你瞧瞧,我們只要少開車,多坐公共車;每逢過年過節我們不燃放煙花爆竹;生活中減少一次性塑料餐盒就餐;去超市購物,自備購物袋。其實,只要從你我從身邊的每一個小的點點滴滴做起,加上國家的環保法。我相信藍天、白雲會天天來到我們的家園。

我們天是那樣的藍,那樣的美。我也希望,她能永遠地藍,永遠的美。而這,是需要每個人的力量的。同學們,讓我們齊心協力,愛護環境、保護環境,一起拯救美麗的地球吧!

觀《穹頂之下》有感 篇18

週記 ,615字

天使穹廬,籠蓋四野。

天像個蓋子一樣,將大地籠罩。曾經蓋在九州之上的是碧藍如洗的天,偶爾有幾朵許閒雲飄過,在天之涯有幾隻野鶴點綴。而現在,在社會經濟與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籠罩華夏的已不僅僅是我們眼中的天,還有霾。它死死的扣在頭頂上,無時不在,卻又無可奈何。

柴靜對此做了一年的調查製作,進行了一場長達兩小時的演講,向我們展示了霾的範圍,危害與原因。

或許,在我生活的這個地方,自己覺得這裡應該沒有霾,那應該在北方多,而且這裡也沒有什麼重工業。但是我想我錯了,我忘記了重慶是一個重工業城市,我們相距並不遠,這裡早已被霾入侵。

初時感覺並不明顯,只覺得經常感覺視線模糊,前方的東西也總感覺被擋住了。抬頭看天,也不再如小時候一樣湛藍,因為天經常是滿滿的白,還透著一點淡黃色,晚上也經常看不見新鮮了,從前以為是因為近視了,所以看不見,可我告訴我不近視的人時,他們也說沒看見多少了。原來那不是雲,是被一片邪惡的東西掩蓋住了。它遮住了星星,遮住了藍天,原來霾離我如此之近。

儘管如此,即使有許多人在為此努力,可也只是杯水車薪,在這樣的中國,有這樣的社會現實與這樣的中國人。為了利益,為了發展,不顧一切!確實中國需要發展,可發展之後呢,留下滿目的瘡痍無法撫平,到時我們又應該以怎樣的姿態來面對這片哺育我們的天地?

我們生活在“穹頂”之下,無可奈何,也無法改變,只有當環保的觀念是從心底升起,而不再只是掛在嘴邊,也許我們的藍天白雲,才會重新露臉。

觀《天空之城》有感 篇19

觀後感 ,654字

你有沒有想象過自己能站在一個可以飛行的小城上,你有麼有這般熱愛自然甘願為一棵樹的生命奉獻所有,你有沒有這樣的一個夥伴,在真正危難到來的時刻都始終為你遮擋著風雨,你有麼有過這麼絢爛的想象力,這些《天空之城》裡都有。《天空之城》是一部真正優秀的動漫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女孩希達的故事。希達是一位身世不明的少女。希達為了逃避空中海盜及特務的追捕,因而從飛船上墜落地面,但幸好由於身上佩戴飛行石,所以平安降落地上,也因此被巴魯發現。後來兩人成為軍方及空中海賊追捕的物件。最後她才得知自己原來是拉普達的王室正統後裔。希達心地善良,但也不乏女性獨有的的堅毅和不屈精神。天空之城是拉普達在空中建立的一座城市,在天空之城即將落入惡人之手時,希達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衛故國。

從來沒有看見過保護自然這麼強烈的電影,為了天空之城上的生態壞境,一個弱女子竟甘願奉獻自己的生命。但是這部電影裡塑造的天空之城,也足夠震撼人,天空之城上原本有著萬千的繁華,曾經在這座城上居住的人有著最先進的科技與武器,可是上面的人有一天終於倦怠了這樣極其繁華先進的城市,回到陸地上,選擇正常的生活。最先進的城市最終毀滅了,這恐怕也是宮崎駿對人類自然與科技對撞的思考,讓人深思。

此外這部電影裡有著上個世紀人們的生活,蒸汽火車,樸素的小樓,都充滿著年代感,天空之城輝煌壯觀,有繁華遍及的草原,有成群的鴿子,都暗示著迴歸自然本色的美好,這是一部真正有意義的電影。

如果我有一部天空之城,我肯定也希望城市裡有自然最初的模樣,任何科技都不如自然美麗。

博觀而約取 篇20

高一作文 ,1047字

一個人打著凝脂黃色的油紙傘,徘徊在某個不知名的江南小鎮,小船,河道,小橋因為雨滴在眼前變得模糊,又漸漸清晰。著遠方的船伕戴著斗笠,輕輕划槳,在水中泛開波瀾,一點點靠近,再一點點遠逝。我像是一個過客,貪婪地用目光索取這一方小鎮星星點點的美好。

母親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留存的不多,她總是愛跟在我的身後,就像透明的天使,悄悄張開翅膀,毫無聲息地跟在身旁。每週末的任務就是到一個新的地方,去遊覽一座坐落在深山老林中的古剎,還有沿著山蜿蜒盤繞的一眼清泉,再順著泉走,看著它漸漸彙集,然後是大河,浩浩蕩蕩,像一隻整齊有序的軍隊,用一種沉穩的節奏無所畏懼一般湧入大海。吹吹海風,看這天地的遼闊,暢懷;想這蒼穹的無邊無盡,沉湎。胸中既有天地,又豈能默然待得一切回憶被歲月衝散,提筆,大多數時候會感受到渺茫,就像再次站在滄海面前,海這麼大,而你,你的筆尖,渺小到可憐,若你的世界只有整個宇宙,那麼毫無疑問,你的靈魂將沒有地方棲息,宇宙浩渺無窮,你無處尋找角落度過漫長無垠的黑夜。

再一次踏上旅途,我開始學著做一株浮萍,被幾個上了年紀的漁民老伯帶領,穿上簡單的裝備,我與大海融為一體,我就是大海的一部分,我與海浪一起被月球的引力場牽引,我與所有的魚一樣,懷藏著好奇,還有零零星星的恐懼。我看到海底的蝦蟹,也看到了那一雙雙埋藏在陰暗處的眼睛,以及飛舞盤旋,鱗光閃耀的魚群,甚至一隻受傷的小魚掠過,海水中淡淡的一層血紅,又輕輕地被海波衝散。當你的眼睛穿過層層雲霧,聚焦,如同太陽光穿過了凸透鏡,統一地集中在一點,那一點開始升溫,開始無限化地被洞穿。

從一個面的累計,到達一個點的質變。廣泛地見識涉獵,像是一輪彎月,照亮了你的世界,但你依然迷茫。這時候,是否應該聆聽自己內心中的一絲絲微弱聲音,他說他嚮往自由,他說他嚮往藝術,那麼好吧!頭也不要回,向著那一條指向藝術和自由的方向邁開步伐奔跑吧!你會為了你的心之所向,去通讀古今所有關於自由的書籍,你甚至可以將藝術類的叢書倒背如流,這是你的愛,你最嚮往的事情,因此你能在不斷地行走中,收穫永無止境的歡欣,哪怕受傷。這是一個匯聚的過程,就像河流遇見了狹長的入海口,河水只能變得湍急,只能變得無比集中、凝聚、有力、雄渾!

所謂泛讀與熟讀大不出於此,淺薄的見解倒只是將所謂生活也理解成為一本擺在眼前的大書罷了。你無從讀完它,但你有你神聖的權利去選擇你的摯愛,並用工筆畫將它在心中牢牢地記下,你也因此從泛泛而變成專一,海面上的飄萍,也終於落到了某個海床生根。

所以,厚積而薄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