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黃金時代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觀黃金時代有感 篇1

觀後感 ,578字

《黃金時代》這部影片再現了中國女作家蕭紅的悲慘生活。她的一生顛沛流離,無論在愛情上、精神上,她都承受著絞心般的痛苦。面對親人的離去,愛人的拋棄,蕭紅感受到百姓最底層的痛苦。於是她將這種情感融入到寫作之中,呼喊著對自由的渴望。

在蕭紅身上,我們看到了她感情的曲折經歷。第一次戀愛被表哥拋棄,只留下蕭紅和他的孩子;第二次戀愛被蕭軍拋棄,又是留下蕭紅和他的孩子;第三次戀愛是與端木蕻良,但是他很不幸地得肺結核死去。在這三次愛情中,每一次蕭紅都對她的未來充滿希望,可是命運總是不如人意,讓她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滅。於是蕭紅在這黑暗的環境下寫下了希望之作《呼蘭河傳》。

在《呼蘭河傳》中,我們讀到了那個時代人民的愚昧無知,讀到了女性在社會中低位低下,更讀到了蕭紅對自由的渴望。在第三章中,蕭紅憶起了她和她的祖父之間的故事,它發生在後花園。在這個園子裡,“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十分快活。其中,在對“我”和祖父的菜園子中的描寫中寫道:“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這都看出蕭紅內心對自由的無限追求。

看完《黃金時代》,讓我們看到一代女作家蕭紅的身世背景,讓我們清晰地感受到中國女性的悲哀以及蕭紅對自由的渴望,更讓我們看到蕭紅對自由的無限追求,和她想要衝破封建枷鎖的決心。

一筆支天下,寫盡辛酸事——《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1699字

許鞍華專輯制的《黃金時代》,是以民國時期為大背景,以傳奇女作家蕭紅特立獨行的人生以及令人唏噓的愛情經歷為引子的民國愛情電影,影片塑造了當年那一群意氣風發的熱血青年,還原了一個充滿自由理想,海闊天空的時代。同時也揭示了當代社會的一系列現實問題,以點為面的手法拓展了影片的思想廣度和文學底蘊。

首先,影片以獨白的形式向我們簡單的介紹了蕭紅的生活背景,以及年少的經歷,(蕭紅,一個從小就生活在嚴冷的地主家庭裡。)影片從蕭紅的自述中呈現出《呼蘭河傳》中那個令人心往神怡的大花園,幼年的蕭紅與花園中的蟲,草,樹木,花朵以及慈祥的祖父。勾勒出了一幅生動形象的美好畫卷,與其後蕭紅悽慘的一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影片最後又重新回到了呼蘭縣那個蕭紅成長的花國,與片首相呼應,造就了震撼人心靈的戲劇矛盾,讓觀眾唏噓不已。

在影片中,蕭紅在日本期間衣食無憂的日子稱之為自己的“黃金時代”,也有部分評論家是那時候的青春有理想,有激情,才是黃金時代。然而我卻理解為,在呼蘭縣的那種充滿溫暖與愛的時空,才是蕭紅的“黃金時代”,沒有飢餓,沒有壓迫,沒有愛恨,沒有謊言和譏笑。只有花園的生機勃勃與祖父的疼愛關心。

其次,許鞍華用獨特的手法論證了自己眼中的女權主義。在當時的大動亂下,知識分子全部投身於那些所謂的主權,灑熱血的事業中。蕭紅卻甘願只做一個寫寫自己的文字,文風與當時那些激進的奮血青年背道而馳。蕭軍也常常批判她的文字裡少了一些“豪邁”,其實想想蕭軍那些人士所謂的“豪邁”文學,不都是在文眼中加入政治文學和政治眼光嗎?反而只有端木看出蕭紅作品中的那份“勇敢”。這種“勇敢”我理解為“獨立”。不依靠任何的政治黨派,不被任何一個主義所綁架,追求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把自己的文字細膩到每一個環境,包括自己尷尬的寫景。不做絲毫的掩飾,把現實寫到露骨,一個女子的這種“勇敢”就是女權主義形成的啟蒙。

影片中魯迅的一段話,更能概括蕭紅的“勇敢”。(凡是知識分子,性質不好的多,尤其是所謂文學家,左翼興盛的時候,以為這是時髦,立刻左傾,待到壓迫來了哈他受不住,又即刻變化,甚至於賣朋友,作為倒過去的見面禮,文人的性質,是頗不好的,因為他智識思想都較為複雜,而且處在可以東倒西歪的地位,所以堅定的人是不多的)這大概就說明了魯迅先生是十分欣賞蕭紅的堅守和那一份“勇敢”。

最後,影片的感情糾結,寫的格外使人動容,令人嘆息,影片中的蕭紅嘗過了人間百態,看透了悲歡離合,參悟了愛恨糾纏。蕭紅在追求愛情與理想都很大膽,她不顧及家庭責任和契約,撇開早已定婚的未婚夫和表哥私奔而去。追逐自己的幸福,在一個封建社會的時代,這種女子卻是不多見的,敢做。但影片向我們展示的卻不是《桌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故事橋段,而是幸福在現實的打壓之下,卻被表哥拋棄。一個女子願意跟著一個男子私奔該是下了多大的勇氣,該是有多信任這位男子,我想大概其中的酸味不是我們紙上談談而已的。頂著生活的壓力,求救於自己的未婚夫,又是下了多大的決心與心理鬥爭。最後還是被世俗的眼光棄之於偏僻的旅館房間。一個人挺著大肚子在房間裡抽菸,一個人在日本休養,一個人在魯迅家庭院玩,就連與蕭軍分手後,有一次被蕭軍的朋友認出來,人家主動和她打招呼,她卻一臉驚訝的以為自己在這世上,沒有朋友了呢?“我的朋友,全是蕭軍黨”我相信這種孤獨,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生活磨練而來。然而世人的眼光亦是那樣毒辣與不近人情,評論蕭紅的道德觀,惡指蕭紅的人生觀。但我所認為的蕭紅帶有倔強,勇敢,堅強,美好的女子。猶如一朵孤立於世的雪蓮。她的自我追求,以及文學風韻始終是令我們望塵莫及。這樣的一位奇女子,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評價她的不好呢?又怎麼忍心讓她揹負臭名?

總體來說,《黃金時代》這是一部值得去看,而且值得用心去看的電影。上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國,那是一個民氣十足,海闊天空的時代,是一個開創性的年代,也是文學過渡時期的黃金時間段。一群年輕人經歷了一段放任自由的時光,自由的追求夢想與大膽的追求愛情,蕭紅。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子,一個文壇上的閃耀之星,一個生活中的奇女子,以一生的經歷寫下了對生的堅強,對死的掙扎。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515字

觀看完今天的電影后,才發現了蕭紅那近乎與悲慘的生活。在初讀她的書《呼蘭河傳》時,對於她這個人也只有想象中的真實,也只有她在後園中玩耍時歡樂的景象與神態,與自己對那樣美好生活的憧憬。但當她長大後,呼蘭河那些熱鬧的市場,那些繼續跳大繩的人們也已成為虛無縹緲的東西,眼下僅有的只是透心的寒冷與愛情的悲痛。她不敢回家不敢見父親,因為她的事在那裡已成為冷嘲熱諷的常事,沒有過多的關懷,只有短暫愛情間的溫暖,只有兒子的靈魂與她日夜相伴。魯迅的邀請使她又重看到了生命中的希望,是他的鼓勵與他的悉心介紹,才使得蕭紅有了日後依靠的朋友,才感受到了一絲絲“大家庭”的溫馨。

日本的大舉侵華加之身體原因,使她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在病床上的她最大的感受便是孤獨與寂寞,幸好有她的丈夫與朋友一直幫助她到最後。

一個時代、一種制度、一個選擇造就了蕭紅既悲慘又充實的一生。她想到自己的祖父與那充滿生機的菜園子,她嚮往平靜同時也向往快樂幸福的生活,但命運道路卻總與其背道而馳。她是痛苦的無助的,她希望被歡樂眷顧,但又一次次擦肩而過,可能只有死亡才是她最美好的歸途。

寒冷的北風再一次吹過呼蘭河,而蕭紅的心卻與這大地一樣被凍的撕裂,她永遠沉默在了白色的回憶之中。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4

觀後感 ,984字

縱觀蕭紅的一生,在這部電影裡,剛開始竟有輕鬆之感,越看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地沉重起來,到後來竟有一種病態的美,既是那樣的悲慘,也充滿了波折的戲劇性。

蕭紅的父親在她中學未畢業的時,就把它許配給了汪恩甲。可她受不了有惡習的汪恩甲,這個不求上進的癮君子給不了她安全感和未來,相對比陸振舜,蕭紅越來越欣賞她的這位表哥,於是他離家出走,本以為可以從此和陸振舜獲得幸福,沒想到這一些都是騙局,陸振舜拋棄了她,迴歸了家人的懷抱。

“曾以為堅不可摧的愛情,在現實面前不堪一擊,彷彿北平寒風一個隨意的吹拂,便使其化輕易為齏粉。”蕭紅又找到了汪恩甲,兩人開始同居。誰知騙語接二連三上門。有身孕的蕭紅與汪恩甲在旅館欠下數額食宿費。此時汪恩甲一去了無音訊,留給蕭紅的,只是無盡的折磨與痛苦。

無奈蕭紅只好寫信向文藝週刊發出求救訊號。

她寫過一首這樣的詩歌:去年在北平/正是吃著青杏的時候/今年我的命運/比青杏還酸

“二蕭”最終還是見面了,蕭軍很快發現這不是一個尋常女子。“出現在我面前的是我認識過的女性中最美麗的人,我必須不惜代價拯她。”

那時的他絕對想不到。正是他這所謂“大男子主義”,使相愛著的兩人變得不再“合適。”

我想蕭紅一定是愛他的,東渡後的蕭紅仍對他念念不忘,那足足35封長信就是最好的見證,可蕭軍早已不愛她了“愛就愛,不愛便丟開。”蕭紅可以用連自己都覺得可笑的藉口為他辯護,他卻冷笑,在蕭紅病重時,端木不知去向,身邊有駱賓基,但她卻還深深思念著蕭軍。“我愛他,今天還愛……”

端木在娶她那一日。紅豆贈君。“我只想過正常老百姓的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不忠,只有相互諒解,愛護,體貼”。可端木給不了她安全感,重慶被日軍轟炸那一日,端木不在她身邊,反到是駱賓基始終握著她的手“不要怕,我會一直在你身邊的。”

蕭紅在病重時對駱賓基說“我早就該和端木分開了,我要回家鄉去,你不要為我擔心,我不會在這個時候死的,我還有《呼蘭河傳》第二部要寫,我會好起來的。”然後,她衝著駱賓基說:“駱君,到那使你肯娶我嗎?”駱賓基愣在那裡不知道怎麼回答,他深知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了,她之所以這麼說,只是在和這個她摯愛的人世間,委婉的道別罷了……

蕭紅向文藝週刊發的求救信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曾經有過少女夢想,美麗和青春,可如今這一切都毀滅了……也許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惡而外,還應該有溫暖的愛……”

黃金時代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549字

他出生於地主家庭,但卻過著連平民百姓都不如的生活,他本可以接受家長所定下的親事,過上那時平凡百姓該有的生活,可是離家出走依舊成了他最後的選擇,他不甘就這樣任人擺佈,她不願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縛,也許是這樣的性格,註定了他一生的悲慘結果。他,就是蕭紅。

在小旅館倉庫中蹉跎度日時,蕭軍曾問蕭紅,你現在自殺的理由很充分,你為什麼還要活著,蕭紅是這樣回答的:“因為這世上還有讓我死不瞑目的東西。”我們現在看來,蕭紅口中讓她死不瞑目的東西,自然是舊時的封建制度。蕭紅不甘心平庸,不甘心平凡,他想憑自己、憑手中的筆桿子幫助千萬受到舊制度迫害過的女性!當時的蕭軍也是為蕭紅的過人的才華,以及他的魄力所動容吧。

但是魄力歸魄力,才華歸才華,封建社會女人的命運終究是可悲的,女人的可悲不僅來自於當時的人們的腐朽思想,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女人的感情大於理智。一些情感上的摩擦就足以擊垮他們。

女性生來便不是用來頂天立地的罷。

現在人們口中時常會出現“女強人”這個詞,女強人,不過是在情感控制上更勝一籌,他們的本質與其他女性一樣,他們外表如刺蝟般,氣焰咄咄逼人,內心實則沒有因為外表而改變一絲一毫。

從古至今,女性不應該因其某些不足而被區別對待,他們本就不是用來頂天立地的!

觀《我的少女時代》有感 篇6

觀後感 ,531字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青春類的電影就被冠上了墮胎,劈腿的標籤,好像沒有這些情節就難以展現出青春期的衝動和激情,以為這樣可以激起人們對那個時代的共鳴,實則更令人厭惡,一則容易審美疲勞,另一方面褻瀆了人們對於那個時代的青澀美好的記憶。

《我的少女時代》作為一部臺版電影,不僅用清新唯美的畫風展現了青春期的美好情愫,也恰好的避過了偶像劇的俗套。

電影以少女林真心的視角講述了那個年代一個普通而又平凡的女生的愛情故事。她亂糟糟的頭髮,勉勉強強的成績,完全一個“路人甲”的人物,像很多人一樣痴迷著劉德華,也迷戀著校草歐陽非凡。但也正是這種普通的人物,形成了電影的共鳴。,隨著劇情發展,她意外地與不良少年徐正宇相識相知,之後發生的一系列關於青春的故事讓人不禁陷入沉思。雖然才貌並不出眾,但在青春期那個時段,善良勇敢的品質讓她變得更加動人,讓人不禁心跳加速。

其實電影之所以受到好評,因為它代表的不僅是少女林真心的時代,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時代,它不是某一個特定的時代,而是那段經歷過的青春和與青春有關的美好的記憶。

影片結尾,少女林真心的偶像夢圓了,還和徐正宇重遇了,這樣的劇情雖說有些俗套不真實,但它不正是我們心中的美好藍圖,不也正是我們不可預期或是已經可望不可即的青春願景嗎?

共享時代有感 篇7

記敘文 ,722字

“知道四大發明嗎?”爸爸問。“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及印刷術。”我答得飛快。“知道新四大發明嗎?”爸爸又問。我瞬間疑惑?爸爸解惑到,“新四大發明是指: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

共享即分享,進幼兒園的第一課,老師教會我們好東西要一起分享,到如今我們無時無刻不享受著共享的快樂。在上海的城市裡,共享單車已經分佈在街道的每個角落,橘紅的摩拜,小黃人的OFO,藍藍的小鳴……連帶著人行道也被裝扮得五彩繽紛;媽媽雖然時常吐槽,上學以後陪我讀書幾乎都沒空去逛商場了,但家裡大包小包的快遞員時常敲門,原來媽媽把購物從商場搬到了網上;暑假邀請同學到家裡,我的同學我做主,一個“美團外賣”招待全部搞定……

但讓我深感共享便利及自豪的還是今年暑假去新加坡的旅遊。事先,媽媽在旅遊網站下單-網銀轉賬-支付成功後,憑著電子單據我們一家順利飛達新加坡。意外驚喜的是,“支付寶”和“大眾點評”都能在新加坡使用,按照“大眾點評”的索引,我們的遊玩路線及門票購買都順利完成,還有折扣優惠,支付的時候使用支付寶另外還享受了“滿700減100”的活動,也不用擔心幣種的問題,都自動按優惠給予折算。我們中國真厲害!中國強大的支付和網購已經輻射到了國外,在國外也如同國內一樣,真是方便啊!

科技的發展是如此地迅速,我們享受著便利的生活,同時卻也製造了許多的汙染:隨手丟棄的哭泣的共享單車,成堆的包裝垃圾無處安放,地溝油的外賣,霧霾的天氣……我們的生存環境遭到了破壞,我們的共享被蒙上了塵埃,保護環境也就保護了我們共享的空間。

顧炎武曾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雖然渺小如我,但作為共享體中的一員,應該從我做起,攜起手來,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保護我們的共享空間,讓我們的共享更美好!

黃金時代 篇8

國一作文 ,826字

從蓓蕾成長為鮮花,從幼苗成長到大樹。從孩童長到少年,從小學至中學。這,是人生最大的蛻變。中學,也是屬於我們的黃金時代!

時間,如白駒過隙。時間,如沙漏,片刻間已虛無。時間又如小橋流水般,“嘩啦啦”便過去了幾天,幾月,幾年。我也已然從一位稚嫩的孩童成長為英姿颯爽的少年。步入初中,莫名的緊張感席捲而來。因此,我還曾時時留戀曾美好的日子……

時間過得太快,真的讓人不知所措,只好望著那曾經覺得美好的發呆,努力回憶著以前的日子,但記憶的容量是有限的,再怎麼回憶,也記不起一絲痕跡。在這個時候,你又悄然離去,讓我感到茫然,怎樣才能把你留住?我真希望現在,我的胸前依然是鮮豔的紅領巾,穿著校服。和同學們開著玩笑,賽著跑。但,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了。我的小學老師曾說過:“珍惜你們現在在小學的每一天吧!”我卻不以為然,直到現在,我開始深深眷戀起,我的母校。

回首,望著金色字型的“雷鋒中學”我在心裡又多了幾許信念,也暗自下了決心。不瞞你說,我是個性格內向的人,這點,應該能從我的生活習慣能看出來吧!步入中學,我的心情真是既緊張又興奮。看著一張張陌生的面孔,即將成為陪伴我三年的同學,心裡就有莫名的激動。

來到中學,一個感覺就是新鮮。校園乾淨整潔,生機勃勃。老師講課是那樣富有活力,引人入勝。同學們相處是那樣的融洽愉快,現代化的圖書館,乒乓球室讓我流連忘返。這所有的一切與小學有著很大的差異,使我感到無比新鮮有趣。

第二個感覺是對未來的憧憬與嚮往。開學第一課上,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把美好放飛藍天。大家的願望各色各樣,有的希望做個科學家,造就全人類;有的希望做個記者,讓全人類都為中國今天的飛速發展而驚歎;有的希望做個音樂家,把中國的傳統音樂推向世界……理想是要通過努力和行動才能實現的,在初中這三年,我們會給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朝目標一步步邁進。

中學的生活,讓我覺得愉快、充實還有點緊張。我要儘快適應這個新環境、新集體。調整好學習狀態,積極向上,努力學習,爭創標兵!

黃金時代 篇9

高三作文 ,888字

高中時代就像一杯烈酒,有濃烈或舒心,有了理想變得更濃;高中時代就像一首歌曲,有高昂有沉靡,但有了意志力才就得悅耳,高中時代就像一幅畫,或清新或淡雅,有了文化修養變得更美麗。

有了理想我們才能乘風破浪。“理想重要嗎”有人這樣問道。理想十分重要,或許你正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但理想可以為你帶來光明。又或者你正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理想就是那指路的燈塔。有了理想,你才想要去拼搏,才會想盡一切辦法完成目標。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屠喲喲,他的理想是救治瘧疾病人,他日夜奮鬥,翻閱了無數典集,經歷了無數次失敗,終於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發現了菁蒿素,救治了無數病人。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他與民共存,他的理想是不再看到百姓挨餓受凍。雖然他理想在當時沒有實現,但他至死不屈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去學習。高中時代因有了理想而美麗。

有了意志力才能披荊斬棘。單單有了理想是不夠的,還要有堅毅的意志力。如果你正面臨失敗,你沒有頑強的意志力,你就在一步一步走向失敗。但如果你沒有選擇放棄,那麼失敗只是顆石子,要大步跨過去。高中時代作業如山,早晨未亮就起床,夜晚又在埋頭苦學。沒有意志力是不足以使你站穩雙腳。貝多芬用盡了他的意志力,他在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情況下,仍創作出絕世歌曲。沒有人喜歡失敗,沒有意志力是萬萬不能的,馬雲曾是服務小生,但他用意志力譜寫了輝章,創立了阿里巴巴集團,人的成功絕不是偶然。摔倒了嗎?不要灰心,排拍灰塵,繼續奔跑。

有了文化修養才能勇敢前行。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傳統美德,是華人的象徵。高中時代,正是我們提高道德文化修養的黃金時代,比起學習,修養才在高中時代要學習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美德即知識”,漢武帝尊儒措施中也強調中央設太學地方設學校,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文化都伴隨我們前行。你是否忘記了中華使命,又是否忘記了黃河母親的哺育。沒有文化修養,就等於失去了一切。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文化的魅力值得我們探索。

滾滾巨浪推不翻生命之舟,正如濃濃烈火擋不住前行道路,芊芊學子們要有理想,有意志力,還要有文化修養,黃金時代屬於我們。

曾經·小時代——讀《讓我回到小時候》有感 篇10

讀後感 ,1123字

每個人心裡都有那麼一段時光,沒有煩惱、沒有壓力、每天過得自由自在,然而那是我們雖渴望卻再也回不去的小時候。午後,抿一口香茗,坐在書桌前,翻開辮子姐姐鬱雨君的《讓我回到小時候》細細品讀,似乎來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

《讓我回到小時候》以一個11歲的女生列吻貝為主角,主要內容是由於吻貝弟弟小列車的出生,讓她在家裡漸漸失去存在感,於是和身邊有同樣遭遇的同學組成“戰勝小屁孩軍團”。由於吻貝軍團缺少小孩子們“可愛”的法寶,PK小列車他們最終以失敗告終。有一天,列爸爸搭乘13路辮子電車,居然和8歲的自己胖小列不期而遇,並進入自己的生活。在胖小列的帶領下,吻貝他們進入明豆先生的奇妙照相館,分別與童年時期的自己相遇,結果卻大失所望,原來自己小時候也和小列車們一樣。最終他們學會了與弟弟妹妹們和諧相處,把小時代封存,並珍惜現在的時光。

人們都說:“讀別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和吻貝一樣,在我10歲的那年,我弟弟誕生到了這個世界。一開始是欣喜好奇,瞧,那玻璃球似的澄澈黑眼睛,白裡透紅的面板,柔軟的頭髮,還沒有長牙齒,真是太可愛了!可日積月累下來,我卻感覺弟弟是個大麻煩。

或許父母能給孩子的愛是一定的,一個人可以獨享,兩個人得平分。自從弟弟出生後,全家人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他身上,吃喝拉撒全方位照顧。而我,像一顆正在滑落的流星,漸漸失去了光芒。看著弟弟天真的模樣,張口有東西吃,無聊有人陪他玩耍,日子過得無憂無慮,我想起了和我幾乎有相同經歷的吻貝,要是我能乘上13路辮子電車,回到小時候多好。

記憶裡,小時候的模樣和現在的弟弟差不多,那時候我十分調皮,經常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惹會一些麻煩。即使這樣,爺爺奶奶也從不會打罵我一句。每天早上,我都能吃上奶奶專門到很遠的市場買回來的豬肉煲成的豬肉粥,纏綿的粥米間滿是奶奶對我的愛;晚上,躺在床上,看著頭上的鈴鐺玩具,聽著媽媽在耳邊講童話故事,便會甜甜地進入夢鄉。四周都安安靜靜的,星星們也閉上了眼睛……

思緒回到現實,一陣暖意湧上心田,想要回到小時候的念頭漸漸減弱。在天真無邪的時代,遇上家人的包容與無微不至的愛,一幕幕熟悉的畫面早已印在腦海。有空回想起過往的點點滴滴,嘴角不經意間勾起弧度,已足夠。

“只要不忘記小時候,小時候就一直在那裡守護著你,可愛又勇敢,天真又神奇。”是啊,小時候是比任何其他都要奇妙的存在,會一直在成長路上給予我們動力與希望。流淌在記憶中的昔日閃耀時光也已漸趨斑白,錯過了的曾經帶給我們太多的後悔與依戀。回不去的話,實現不了的夢或許難再重拾,但它總留給未來的我們審視現狀的意識刻痕,讓我們更加珍惜現所擁有的和將想要擁有的事物。然後,鄭重地跟過去的自己說聲再見。同時,一直以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