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龍門相關作文20篇

鯉魚跳龍門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695字

大家都有聽過鯉魚跳龍門的傳說吧!一條鯉魚努力一躍,跳過龍門,變化成了龍。可是,有誰能知道鯉魚經過了多少磨難才完成這壯舉呢?龍門有一座山,在黃河的東面。大禹在治水時把山鑿了500米多一點。這一下,黃河從半山腰流了下來。水流很急,兩邊無法架橋,也沒有車馬能到對面去。然而在每年的暮春,便是鯉魚跳龍門的時候。這時,就會有黃色的鯉魚從大海、各條河流爭先恐後地游來。聽說在一年裡,能登龍門的鯉魚,也只有七十二條不到。

轉眼間,又到暮春了,黃河裡又彙集了一群從條條河流到龍門來的鯉魚。它們在下游練習著跳龍門,瞧,那條鯉魚多奮發向上,它雖然只有二十公分那麼長,但它毫不自卑,往水底深處遊。過了一會兒,水面濺開了水花,它跳出來了!那條鯉魚努力撲騰著尾巴,好像那樣能使它“飛”得更高似的。它越跳越高,甚至超過了許多大鯉魚。“轟~轟~轟”雷聲表示已經可以跳龍門了,鯉魚們紛紛向龍門游去,唯恐落在隊伍後面。一條大鯉魚首先跳了過去,它在前面做了幾個緩衝,到了龍門前,鼓起勇氣,奮力一跳,魚鰭在空中揮舞,尾巴使勁往上,它以為要做到了,更努力了。突然,一道閃電擊中了它的尾巴,啊!大鯉魚沒能經受住天火的考驗,“撲通”一聲掉進了水裡。其它鯉魚也躍躍欲試,一會兒跳的不夠高,一會兒又撞到了龍門的柱子,大家都沒成功,這時,一條小鯉魚快速遊了過來,奮發向上,逆流前進,當它剛登上龍門時,風雨交加,一道天雷也擊中了它的尾巴,但它絲毫沒有退縮,努力向上躍,跳過龍門時,它變化成了一條龍!

鯉魚們一次次的撲騰跳躍,一次次的失敗前進,形成了一道大自然最美麗的風景。

我被鯉魚感動著,讚揚它逆流前行,勇往直前,奮發向上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小金魚跳龍門 篇2

國小三年級作文 ,754字

我有一隻金黃色的小金魚,遠遠望去,就像一塊會游泳的金子。

它有一雙大眼睛,就像一個灌滿水的氣球,它那嬌嫩的小嘴吐著圓圓的泡泡,好像在說:“你看我美嗎?”她那一對一眨一眨的大眼睛,好像一個小公主正在看著我,她有幾對魚鰭,就像一個個船槳。把那些嚇破膽的小魚小蝦運到對面,真是個無私奉獻,大發善心的小公主。她還有一條強勁有力的尾巴,但有時候讓她高興,有時候讓她失落。打個比方:當有敵人—小蝦,入侵時,她用她的尾巴抽它們,直到它們奄奄一息時,她再享用她的午餐……但她唯一的希望是自己能變成一條鯉魚,跳過龍門。我的魚缸中間有一個板子把魚缸分為兩半,一半是一位又瀟灑又神祕的將軍的地盤,另一半就歸於那小公主的地方。所說的“龍門“就是那板子。她從未看到過外面的世界,因此,她想跳過板子看看外面那神祕的將軍到底是誰。但是,她就像常敗將軍一樣,就是跳不過去。

我決定讓她去看看另外的世界。有一天,我拿著一根小木棒,在上面栓上魚糧,往水裡試探,那小公主已經餓了幾天了,一看見食物,立刻跳起來去吃,我就像釣魚一樣引誘著小公主游到了“龍門”旁邊。這時我輕輕一抽木棒,小木棒像飛似地奔到了“龍門”之上,當然我的小金魚也跟了上去。接著,我把小木棒往龍門外一撇,那小金魚就躍出了龍門,“哎呀,裡面咋沒水?”那小金魚似乎感覺到了不妙。“你的死期到了!“有位神祕將軍喊著。沒想到對面是英勇的小烏龜。原來,小烏龜一直居住在小公主對面,正好那幾天小烏龜下了幾個蛋,將軍自然要保衛將軍蛋啦,所以他成了守衛者,這時只見將軍那手爪像飛一樣拍了下來,由於用力太狠,我那個小公主立即悲慘喪命。

我為此傷心了好幾天,但想想,她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跳過了龍門,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心願了。如果她活著,應該知道在任何時候,都不要盲目的去冒險,可惜已經晚了。

小鯉魚跳龍門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416字

在假期,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小鯉魚跳龍門》這本書。

這本書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個村莊,村莊裡有條河,小河裡有幾條小鯉魚。有一天,這幾條小鯉魚在河裡玩耍時,鯉魚奶奶叫它們過去,給它們講了個故事:在大海和大河交界的地方,有一個龍門,只要跳過那個龍門,就能變成一條龍。小鯉魚們都想去,可是鯉魚奶奶不同意,於是小鯉魚們就在晚上偷偷地溜走了,它們在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難,終於找到了龍門,可是它們怎麼跳也跳不過去。最後它們使出全身力量向上跳,忽然,有一個小浪,把小鯉魚的尾巴一拍,小鯉魚往上一躍,竟然跳過了龍門。小鯉魚們一條接一條地向上跳,它們終於都跳過了龍門。後來它們才知道,原來它們跳進了龍門水庫。

我想小鯉魚能夠實現它的夢想,是因為它很勇敢,遇到困難不放棄,不怕辛苦,一直練習跳躍,終於跳過了龍門。

讀了這篇文章,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勇敢地面對現實,不能遇到困難就逃避,要多學知識、多動腦,堅持到底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跳龍門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773字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條河,河裡有群魚,它們叫鯉魚,魚群中有條與眾不同

的小魚,故事就從它身上開始……

“嘩啦啦”一道鮮紅的身影從水地竄出來,用力的扭動身軀往前面一個拱橋形的樹根上“飛”去。眼看就要“飛”過去了,突然,那道鮮紅的身影在空中一僵,猛地往下掉。“撲通”一聲,它落入了水中,濺起了一片水花,便不見了身影。

過了一會兒,那道鮮紅的身影又出現了。它一隻重複著兩個動作,竄出、掉落、竄出、掉落……它一直這麼練,直到太陽下山才離開。

第二天早上,天剛翻出魚肚白,它又來了。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它終於跳了過去。之後,它再也沒來過這個地方。它的家人也不知道她去了哪裡。

幾年後還是原來那座山,原來那條河,原來那群魚,只不過又來了一條大魚。

它渾身都是金紅色,眼睛滴溜溜地轉著;頭上還有兩個凸出來的小包,也不知道是用來幹啥的;它的大尾巴一拍水面便掀起一大片一大片的水花,岸上的花草們都溼了一片。

“啪啪啪”,那有力的大尾拍打著水面,顯的格外興奮。可是,魚群卻不解的看著那條大魚,大魚露出失望的神情,悻悻的遊走了。

“撲通”一聲,那道熟悉的身影,又從水底竄出來,啊!是那條大魚!它就是以來的那條小魚

,“呼”它一躍而上,飛上天空,衝破天際。忽然,一道大門出現在大魚的眼前,上面印著金燦燦的兩個大字——-龍門。

大魚的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不假思索的往前躍去。在剎那間,它變身成一條美麗的金龍。

它騰空飛起,往下看了看自己的家園,眼裡流露出許多不捨與留戀。它嘆了口氣,便飛向東方,消失在金子般的陽光中。

游龍門石窟 篇5

記敘文 ,623字

洛陽市南郊十三公里處,座落著聞名世界的龍門石窟。今天我們就瀏覽了四大窟之一的龍門石窟。

到了那裡,買過票以後,我們乘坐觀光車去景區,道路旁邊有一種樹,這種樹的樹葉有黃色和紅色樹葉,非常漂亮。

到了景區門口,我先看到了一條河,這條河叫伊河,河面又長又寬,長得看不到盡頭,河面上碧波盪漾,波光粼粼。河面有一座橋,叫龍門橋,這座橋是仿照趙州橋建造,比趙州橋要長要寬。

往裡走,我們看到了一個水池,這個水池叫禹王池,是為紀念大禹治水修建的。接下來,一群群石洞映入眼簾。這些洞有大有小,裡面有許多佛像,形態百千,有的端坐,有的站立。但遺憾的是有些佛像被遭到了破壞,殘缺不全,有的沒有了頭或者手。走著走著,我看到了一座雄偉壯觀的大佛,這個大佛叫“盧舍那”大佛,佛像高17。14米,光耳朵就1。91米,比爸爸的個子還高呢!這尊大佛慈眉善目,面帶微笑。旁邊有幾個小佛,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真讓人驚歎呀!

還有一個萬佛洞,中間是一尊阿米託佛,旁邊有四個稍小點佛像,兩邊的牆壁上密密麻麻的許多小佛,總共有一萬五千個呢!所以叫做“萬佛洞”。

遊覽過西山的石窟,我們通過一座橋,來到了東山。東山有香山和白園。白園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墓園。走進白園,裡面有許多竹林茂密,松柏蒼翠,景色十分優美。裡面有許多石壁,其中一塊石壁上記得著白居易寫的古詩《草》。

龍門石窟是世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想,那麼高大的大佛,以前也不發達,古代人是怎麼雕刻的呢?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可真聰慧呀!

龍門行 篇6

國二作文 ,940字

雖然早已立秋,但位於中原地帶的“九朝之都”洛陽,仍被暑氣所包圍。陽光照在寬闊的柏油路上,映出刺眼的光。我們就盯著這烈日走在馬路上,汗水不時順著鬢角淌下,衣服也被汗水浸溼了。然而,這些絲毫沒有降低我游龍門的興致,真恨不得一步就到目的地。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南12公里處,是世界上著名的石刻藝術寶庫之一。她以千年不衰的璀璨文化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我第一次聽別人談起時,就產生了要遊覽龍門盛景的強烈願望。而現在夙願就要實現了,心情怎能不激動?於是,我加快了腳步,向目標奔去……

一到龍門,奔騰的伊水從我眼前流過,它以磅礴的氣勢自南向北注入黃河,幾千年來猶如一匹永不馴服的野馬咆哮著,奔騰著。而橫跨水面上建築風格新穎的水泥橋,則像是套在野馬頸上的韁繩。橋上有陳毅同志親筆所題的剛勁有力的“龍門”二字。

順橋而下,沿水前行,右側陡然立起一座石壁,直衝雲霄,成為一座天然的屏障。眾多的佛像就一個一個鑲嵌在石壁上,數目之多,令人咋舌。仔細一看,佛像神態各異:有的微合二目,盤膝而坐;有的手捻佛珠,面露笑容;有的雙目圓睜,殺機畢露……真是惟妙惟肖,叫人不禁拍手叫絕。

順著石壁前行,我進了千佛洞。洞有一間屋大小,高三四米。不論四壁還是洞頂,滿是高約20釐米的小佛像。佛像上下頭腳相連,左右並肩而坐,相貌相同,神態安詳。抬頭望洞頂,滿目的佛像令人眼花繚亂。

出了洞,隨著人流前進,來到一個喧鬧的地方。穿著各色服裝的遊人沿著順山勢修築的石梯上下穿行,遠遠望去,猶如一條伏在山間小道上鱗光斑斕的巨龍在蜿蜒蠕動。“巨龍”給這純然一色的千年古地增添了無限的生機。我也加入了這巨龍之中,大概是充當了巨龍身上的一塊龍鱗吧。游龍的巨頭和山腰的一塊平地緊挨著,這裡又是另一番景色。迎面一塊陡峭的石壁前端,坐著高大的如來佛祖,兩邊天王力士瞑目侍立。佛祖眉目清秀,鼻直口方,大耳垂肩,儼然一位慈祥的長者。他身高17米,光頭部就有4米有餘,僅一隻耳朵就足足比我高几十釐米。我不禁被這規模巨大的雕像驚呆了。我讚歎著精美的古代石刻藝術,更讚美創造偉大藝術的祖先的智慧和精湛技藝。

踏上歸途,又望見了奔騰不息的伊水。它仍在嘩嘩的流淌著,好像在憧憬著未來,又彷彿在說:歡迎再來龍門。會的,我還會再次來的,龍門石窟,百看不厭。

龍門石窟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43字

經過近四個小時的顛簸,我們從陝西省來到了河南省的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中有造像10萬餘尊,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又經過外國侵略者的破壞,只剩下2000尊左右不完整的佛像,大多數沒有了頭部,只剩下身體。那一座座佛像有的神情嚴肅,十分威嚴;有的雙眼微眯,嘴角微提,似笑非笑,神祕莫測;有的表面上看起來凶神惡煞,張牙舞爪,但細看那雙琉璃眼,卻能見其中隱隱含著善良。

龍門石窟中最美、最大的一尊佛像就是盧舍那大佛了。它高17。14米,光耳朵就有1。9米。雖然經過歲月的洗禮,身上已有斑斑點點的裂紋,但看起來還是那樣容光煥發,神采奕奕。盧舍那大佛的雙眼中鑲嵌著兩顆琉璃珠,這使得你不論從哪個角度仰望它,都感覺它那雙深不可測的眼睛也在端詳著你。傳說,這尊盧舍那大佛的面貌和武則天有些相似,打造這尊佛像的工匠為了討好武則天,刻意將盧舍那大佛的面相按照武則天的面貌塑造了。

隔著一條伊河向龍門石窟遠眺,可以看見那半邊裸露的山上一個個蜂窩式的小洞,它們大小不一、形狀不同,都是中國古代智慧的結晶。看到這種景象,我腦子“轟隆”一聲,一片空白,這場景真是太讓人震撼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次古都之行帶給我的知識遠遠大於書本上學來的,看來要知道一件事物的真正面目,需要親自去見識。

游龍門石窟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501字

五一假期,爸爸媽媽帶我來到具有“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稱的世界文化遺產風景區—龍門石窟。

著名的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以南13公里處,那裡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這裡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稱“伊闕”。現在,“伊闕”已成為游龍門石窟的第一景觀。

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時代,就刻鑿在龍門山的石壁上,長有1公里多。現存石窟1352個,佛龕150個,碑刻3000餘塊,佛塔40餘座,造像10萬餘尊。龍門石窟還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這裡如同一座座包羅永珍的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

我們沿著石塊鋪成的小路拾階而上,經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到了萬佛洞。洞中主佛跏趺於八角蓮花座上,似乎個個佛都朝著我們笑呢!最令人讚歎的是洞內的南北壁上刻滿了2釐米的小佛,遠遠望去就像密密麻麻的巧克力豆。高的有17。14米,遠遠看去就像是頂天立地的巨人。

在1000多年前,華夏文明就達到了如此高的水平,不由令人深深敬佩華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我相信,這散發著無限魅力的龍門石窟,定會在每位遊人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跡並回味著它那無限綿長的古老文化氣息。

游龍門石窟有感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518字

暑假,媽媽帶我去游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歷經南北朝、隋唐、五代、宋等朝代修建,建有大小石窟、佛像不計其數,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我們一進旅遊景區,遠遠地看見山上挖掘著大大小小的石窟,形態萬千、各式各樣的佛像就雕刻在這些石窟中。這些佛像大的身高數丈,小的只有雞蛋般大小。其中有身型圓滿、神態莊嚴的盧舍那大佛,有安祥自在、微露笑意的釋迦牟尼佛,有舉止從容、文靜端莊的觀世音菩薩……

我們在驚歎先人鬼斧神工精湛技藝的同時,也看到不少洞窟在歷經漫長的歲月洗禮和風雨侵蝕之後,顯得斑駁陸離,特別是有的碑刻和佛像人為破壞嚴重。有的沒頭,有的斷手,有的跛足,更嚴重的是有的佛像不翼而飛,只留下空空如也的石洞讓後人唏噓不已。

據導遊介紹,這些破損嚴重的石窟,除了自然風化的因素以外,相當部分是在晚清時期,遭受外國侵略者搶劫,運到了國外;也有的是因為以前當地人非常貧窮,文物意識淡薄,把石窟裡的佛像偷偷搬走拿去換錢。

我一邊驚歎於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悠久,一邊為缺損的佛像感到可惜。我希望那些被盜取、被國外收藏家收藏的佛像能夠歸還回來,讓它們完璧歸趙。我相信,隨著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再也不會出現外國列強侵略的事了。

游龍門古鎮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456字

晴朗的週日,窗外春光明媚,百花盛開,吸引著人們走出家門,到大自然中去探訪美景。爸爸決定帶我們到郊外的富陽走走。一方面可以去探訪一下大英雄孫權的故鄉,另一方面一路上可以欣賞美麗的田園風光。

一個小時後,我們來到了孫權故里-龍門古鎮。這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江南古村落,村內儲存著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姓孫。走進小鎮,只見由一條條鵝卵石鋪就的巷道交錯互通,宛如迷宮。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孫氏宗祠,告訴我們孫家自古多豪傑。南宋愛國大詞人辛棄疾有詞: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站在幽靜的庭院中,我彷彿聽到了朗朗的讀書聲,恍若見到一個少年英雄衣襟飄飄長劍飛舞氣衝雲霄。祠堂前有方大大的池塘,彷彿一方大硯臺,昭示著讀書乃是家族的最大希望所在。

青山、溪流、古村、老宅……行走在深長的老街上,我彷彿看到了幾百年前人們在此生活學習的場景。夕陽撒下一層金光,潺潺的溪水穿村而過,延續著村民們淳樸、寧靜,和諧的生活。

遊天脊龍門 篇11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91字

春節期間,我和媽媽、舅媽、妹妹,還有外公外婆,一起去衢州的天脊龍門遊玩。

在天脊龍門簡介前,舅媽正看著那塊牌子,突然“呀”地驚叫起來了,我們紛紛轉過來問她怎麼了?舅媽用手指了指天脊龍門說:“海拔有一千四百多米,還連著兩座山的凌空索橋,我可不敢呀!”

“嘻嘻!”我們都忍不住笑起來,妹妹嘲笑她道:“這都怕,看我膽都比你大!”說完,就兩腿一蹬,躥出去幾米,站在樓梯上笑著對我們說:“看我不一口氣征服這座山!”我心裡想到:哎,這個“野蠻小妹”的“野蠻”勁兒又犯了!

我們都奮力往上爬,鞋子踏在石階上發出“踏踏”的響聲,好聽極了。在爬了二分之一的時候,妹妹指著一條大瀑布問道:“這是什麼瀑布?”接著,又自問自答地說:“嗯,應該是雙龍白瀑!”不一會兒又像發現新大陸似的,高興地拍著手說:“這兒的水真清,清澈見底,能看見一塊塊石頭,還有石頭上的青苔!”看她那三心二意的樣子,真不知什麼時候能爬到山頂呢,外婆不禁催促道:“我們快走吧!”

爬了很久,終於到半山腰了,我們終於看到鐵索橋了!只見兩條山路之間駕著一座橋,上面橫著幾根鐵索,下面是一條山澗,還有鬱鬱蔥蔥的樹木。我們都扶著鐵索開始小心翼翼地過橋了,可是,舅媽呢,卻嚇得兩腿發軟,一個勁地抓著兩邊的欄杆,腳像被粘住了似的,半天挪不開一步,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看她那滿臉的表情,真有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無奈。最終,還是外婆助她一臂之力,一邊拉著鐵索,一邊扶著她才過了橋。

不過,如果你有恐高症,站在索橋下往下看,的確會腿軟。橋下的遊客,都已和小鳥這般大小,再加上橋上還會有人惡作劇,把橋搖得吱吱響,像舅媽那樣膽小的人怎麼會不怕呢?

過了第一道難關,我們就坐在亭子裡休息。我們都有說有笑,只有舅媽望著那索橋,一邊佩服自己,一邊似乎還心有餘悸。我問她:“舅媽,下面還有更長的索橋等著咱們哎,你可要勇敢點。”舅媽不禁“啊”的嘆了一聲,但也只好無奈地點了點頭。

到了連線兩座山的索橋了,這是飛天索橋。我走上了橋之後,心裡已經肯定了舅媽一定又沒有膽量過橋了。果然,我和妹妹都走到頭了,舅媽還在原地,這次無論外婆怎麼勸,她也一一說不。而我和妹妹一邊過橋,一邊享受著吹來的陣陣微風,感到舒服極了。我和妹妹過了橋,大聲喊:“舅媽,媽媽,趕緊過來呀,不能知難而退呀!”可是,舅媽還是不敢,只好原路返回了!

原路返回的舅媽,自然看不到登岸的美麗風光:高高的峭壁間,排排樹木鬱鬱蔥蔥,旁邊的泉水叮咚著,唱著歌兒向下流去,在岩石上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彷彿在唱:“我要旅行,我要旅行—”

我們從另一條路下了山,山上那美如畫的景色,永久地刻在我的腦海裡。

游龍門石窟 篇12

國二作文 ,831字

龍門石窟是河南洛陽的一個主景點。在路上,我聽導遊說從下往上一共有三千多級臺階。我沒有去仔細數每一級臺階,但是當我走完之後我的腿就像樹幹一樣動彈不得,所以我能感覺出來這一定不是吹牛的。那裡的臺階斷斷續續,幾乎每一部分都像一座高山,中間高兩邊低。

走出購票口,迎面而來的就是一棵棵高大的柳樹,那些柳條我只要伸手即可摸到。提起柳樹,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句古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而且這條路非常的寬敞,人人一走進去就心曠神怡。它不像那些商業街,人多擁擠且熱。這樣的一道美麗風景使我的旅行有了一個好的開頭。

繼續往前走,我們就到了檢票口。這趟旅行算是真正的開始了。剛進去的時候,我感覺只是環境更好一些罷了。直到我們到達刻有“龍門”兩字的石門後,我看到了一片湖,湖水如野馬般向前跑去。在湖中還有許許多多的船,船上的人用手輕輕撫摸著湖水。在我的右手邊有很多很多的石窟,每個石窟的大小不一,但每個石窟裡都有石像。遺憾的是有的石像被別人偷了!所以我看到的是有的沒有頭,有的半個身體沒有了,有的全部都空了。

一些遊客總是有手摸那些石像,那些石像被摸的像水一樣的光滑,幾乎感覺不到一點摩擦。有的石像甚至都凹進去了,所以現在都有欄杆圍起來。我走上了臺階,看見了不同形狀的的石窟,還有一些小石像,組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不久,我來到了一座巨大的石像面前。在石像的對面有一個廣場,那裡有很多人在拍照。雖然現在已經非常的高了,但是我依然大膽的往前走。我之所以這麼勇敢的往前走,是因為臺階邊有欄杆。那欄杆對於我來說像牆一樣,密不透風。這時候我面前出現了兩條路,但是由於時間關係,我選擇了往下走。當我走下來的時候,我已經氣喘吁吁了,但是我看見別人依然健步如飛!

由於時間的原因,我沒有繼續往前走。抬頭看見天已經黑了。我也沒有向那條橋樑走過去,就原路返回,沒能看完真可惜啊!

龍門石窟擁有佛像十萬餘尊,是中國石刻藝術的寶庫,經過時間的洗禮仍然熠熠生輝。這樣了不起的財富,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3

龍門石窟導遊詞600 ,602字

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導遊王峙達,你們可以叫我小馬達。歡迎大家來到河南洛陽。

現在我們正開車前往洛陽龍門石窟。正好大家在車上沒事幹,我就來為你們介紹一下龍門石窟吧!

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個分別是甘肅的敦煌莫高窟、山西雲岡石窟和同樣屬於甘肅的麥積山石窟。

到了龍門石窟,就必須要看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裡最大的石窟,其中的大佛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尊佛像盤膝而坐,眼睛凝視著遠方,顯得特別溫柔、親切。他面形豐肥,兩耳向下垂著,嘴角微微地向上翹起,像是在向遊客們微笑,歡迎他們的到來。

龍門石窟的萬佛洞,待大家去看時一定會讓你們驚訝。裡面有大大小小一萬多尊小佛,萬佛洞就是這樣而得名的。這麼多的佛像,神態各異,沒有哪尊佛是一模一樣的,這會讓我們不禁驚歎古代那些雕刻師高超的技藝。

對了,大家應該知道釋迦牟尼吧。他是佛教創始人,我們在賓陽中洞即可看見他的雕像。賓陽中洞裡有三世大佛,“三世”是指過去、現在、未來的三尊大佛。端坐中央的釋迦牟尼為現在的佛,就是主佛。釋迦牟尼和奉先寺的大佛不同。因為釋迦牟尼出生在北魏時期,那時候以清瘦為美,所以他長得瘦瘦的,和奉先寺的大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們現在已經抵達龍門石窟,下面我提醒大家注意幾點:由於佛像是珍貴文物,請不要隨手觸控,也不要將任意物品放在洞窟,一定要遵守景區秩序哦!

好了,我的講解結束了,下面就請的大家去細細遊賞這美麗的石刻藝術寶庫吧!

龍門石窟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791字

洛陽的龍門石窟是個歷史悠久的建築群。

它位於洛陽城南龍門石窟十三公里,當我走進去後,第一眼看到的是龍門真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第一個石窟是一個雙腿盤坐的大佛,由於當時是以胖為美的審美觀,所以這尊大佛面豐體肥。

走了三十多米後,我來到了“牡丹石”旁。“牡丹石”是因為石頭上面是由白色水滴狀的圖案一個一個的組成的,那些白色的圖案很像一朵朵白色牡丹,因此人們稱它為“牡丹石”。

看完“牡丹石”後,我們就會看到清澈無比的伊河,伊河在陽光的照射下,由綠色的河變成了金黃色的絲帶,一陣微風吹過,一圈圈的漣漪在水面上酥酥地顫著……

我們爬上了樓梯,有一座大佛展現在我們眼前,這座大佛從遠處看只能看到一尊高大的佛像,牆壁上還有很多凹凹凸凸的東西,等你走近後才會發現,那些凹凹凸凸的東西,竟然是一些只有兩釐米大小的小佛像。看到這些巧奪天工的佛像,我不禁古代人們高超的工藝而折服,我真的沒想到這麼小的石頭都能雕刻的這麼精緻。

我們走下樓梯大約五十米後,又看到一尊大佛,這尊大佛很有意思,這尊大佛擺著人們平常拍照時所做出“耶”的動作,他的一隻手正擺,一隻手倒擺,我看到這尊造型奇特的大佛後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後來我聽了導遊的講解後,才明白這尊大佛其實是指上帝保佑的意思。

最後我來到了最大,也是最壯觀的大佛前,導遊說,他叫盧舍那大佛,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看到這尊高大威武的大佛,我感到很震驚,這麼高大威武的大佛,古代人沒有現代化建築機械又是怎麼建造出來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們在近景拍了一張照片,又走過伊河來到一座大山上,這裡是最佳觀景區,我環顧四周後,我心想:這裡真的好美啊!在這裡不僅可以看到龍門石窟的大部分景色,還可以看到像一條金黃色絲帶環繞的伊河,還有很多形態各異的人群。

龍門美麗的景色還有很多,我還沒有全部介紹完,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或者有機會的話,可以親自去遊覽一番。

游龍門石窟 篇15

國小四年級作文 ,777字

河南洛陽,一座有著十三朝古都之稱的美麗城市,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著許多的名勝古蹟,像白馬寺、龍潭大峽谷……然而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龍門石窟。

一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路兩旁一棵棵高大的松樹,就好像是一位位勇士守護著這裡,這就是松濤陣陣。腳下是一塊塊石頭砌成的路,由於龍門石窟名揚四海,年代久遠,無數遊人前來參觀,現在已經磨的很光滑了。它的左側是伊河,放眼望去就像是一塊碧玉,水是那麼的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遊動。水是那麼的清,清的能看見河底的沙石。伊河上橫跨著一座龍門橋,十分的雄偉、壯觀。

往前就忘見了一團馬蜂窩似的小洞,他們有的深,有的淺,大小不一,走近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一個個佛像,他們臉上的表情,身上的衣服……都被雕刻的惟妙惟肖,一點細節也不放過。

往前走,那些黑洞逐漸變大,就來到了萬佛洞,這裡的洞可真多,裡面還密密麻麻的刻著許多小佛,別看他們小,可是神態表情都是那麼的精緻,真讓人歎為觀止,其中,觀音手拿柳條和淨瓶,臉上還掛著淡淡的微笑,好像在用淨瓶掃除人間罪惡。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奉賢寺,奉先寺裡有一尊巨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據說,當初武則天為了建造他,把自己的粉脂錢都捐出來了,所以盧舍那大佛就是根據武則天的外貌雕刻的,耳朵有2米,比一個普通人都要高出一截,一直垂到脖子跟,盧舍那大佛坐在蓮花寶座上,全身就長20多米有餘了,那要是站著,就長50米了!真不知道古代勞動人民是怎麼把它建好的,嘴上露著淡淡的微笑,眼角微微往上翹,用她那和愛的眼神,注視著神州大地,就好像在關注著人類的和平,

不過現在的龍門石窟已經不完整了,有的沒有了臉、手……有的被當初的外國侵略者給偷走了或者銷燬了,還有的在文革期間被破壞了,唉!真的好可惜!

古代勞動人民可真厲害,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人間奇蹟,我為中華名族而感到驕傲!

游龍門石窟 篇16

國一作文 ,566字

“瑰寶珍窟百丈巖,神工鬼斧歷千年。”

在多朝古都洛陽,有這樣一處驚天地泣鬼神的地方,它歷盡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心血,令人心馳神往,它就是坐落在伊河兩岸的龍門石窟。

趁著金秋國慶假期,爸爸媽媽帶我到了龍門石窟遊玩。

走進龍門,兩排林木鬱鬱蔥蔥,石板小道更增添一種韻味。牆上的每個小窟中都有佛像。別看這窟小,佛的神情和手勢都是非常清晰的。有的雙手放在腿上,目視遠方,讓人感到溫暖;有的雙手合十,虔誠閉目,彷彿在祈禱什麼;有的眉頭緊皺,面目猙獰,盯著什麼地方,讓人毛骨悚然……

行至奉先寺,那尊最高最大的佛佔據了我整個眼睛。那尊佛名叫盧舍那,它通高17。14米,光頭部就足足高4米。他髮髻呈波浪形,面部圓潤,眉毛如那彎彎的明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睜半閉,像在打瞌睡,又像是在俯視山下的伊水。嘴角藏著隱約的笑容,顯現出他的慈祥與平靜。他的表情就如蒙娜麗莎的微笑,讓人捉摸不透,嚴肅中帶著一份慈祥,慈祥中又有一絲神聖與威嚴。我不僅讚歎這驚人的高度,也佩服這精湛的技藝。

漫步伊水邊,夕陽的餘暉灑滿水面,猶如一位少女披上素裝,優雅而平靜。微風輕拂湖面,層層漣漪蕩在水面上,就像少女臉上漾起的微笑,讓人舒適。水中的魚兒成群結隊,在水中嬉戲打鬧,給平靜的水面增添了一絲生機。

這次洛陽之行,不僅讓我領略到自然風光的美麗,也讓我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龍門殺年豬 篇17

國小四年級作文 ,709字

過年啦!過年啦!一轉眼,又到了大年二十八,今天我跟隨爸爸去龍門看殺年豬,去感受那別樣的年味。

一下車就有一部分“殺豬凶器”呈現在我們面前:一張長長的矮桌子和一個裝了鹽的臉盆。爸爸告訴我那張矮桌子名叫殺豬凳,那臉盆可是裝豬血的。這兩樣可是殺豬的主要物件!正說著,就聽見一陣震耳欲聾的尖叫聲,過了一會兒豬圈門口閃出了幾個人影,好像還抱著什麼東西。我頓時明白過來,原來那尖叫聲是豬發出來的,那些人抱著的是一隻諾大的肥母豬。等等,最前面那個人好像是拉著的,似乎是提著什麼東西。我連忙湊近去看,嗬!那人提著一個鉤子,勾住母豬的鼻子下方,難怪那豬叫得那麼撕心裂肺的。那些人把豬抱上殺豬凳,用繩子綁住豬的腳,前面那人拔出鉤子後又拿出了一把閃著寒光的尖刀。看著那鋒利的刀刃,我不由自主地捂上了眼睛。說是遲那時快,那個爺爺舉起尖刀對準母豬的脖子狠狠地刺了下去。頓時,鮮紅的血液迅速的噴了出來。“譁!”臉盆裡的血“暴漲”,不一會兒就滿了,要不是濺出來了一些,那絕對會溢位來的。隨著血液的流失,豬的叫聲也慢慢低了下來,終於徹底失去了生命。

接下來就要給豬洗“熱水澡”了。滾燙的水蓄了大半個木桶,豬一放進去,那被水燙過的豬毛就很輕鬆地被刮毛刀刮下來了。再把豬頭割下來就可以把豬放在殺豬凳上大卸八塊了。一切開豬肚皮,大腸就湧了出來,再把裡面的肋骨切開,內臟器官洗乾淨,一頭豬就殺好了。哇塞,豬原來是這樣殺的,這看得我可真是心驚膽戰啊!

殺豬飯開席啦!飯桌上那用土豬身上的食材所做豬血豆腐、炒豬肝、紅燒肉等美味,再加上龍門特有的美食,正冒著熱氣呢!我的胃早已蠢蠢欲動,十指開動,滿口留香,你還別說,雖然殺的時候血腥殘忍,但味道還真是不錯呢,哈哈!

難忘的龍門之行 篇18

國小三年級作文 ,1897字

6月11日早晨,本是個可以睡懶覺的週末,但我卻早早起了床,因為我有幸成為了郁達夫少年文學院的一員,並獲得了參加“穿越歷史,走讀龍門”實踐活動的機會,內心感到格外興奮和激動!

帶著期盼,帶著好奇,我坐上了去龍門的大巴。約摸半小時左右的車程,龍門古鎮就到了,哈哈,還真快啊!下了車,我們第四小組的6位成員很快便聚集在一起,並在志願者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小組活動前的準備:取隊名和口號。取什麼樣的隊名好呢?大家七嘴八舌地你一言我一語,可是取的隊名感覺都不盡如人意。正為難時,老師提示我們:這次活動的地方是龍門,希望有神龍相助,不妨從這思考。經過老師的一點撥,大家馬上就確定了隊名—“龍之隊”。不過,有了隊名,口號似乎又把大家給難住了。隊員們個個抓耳撓腮,苦思冥想。此時,我心想:“龍之隊,龍之隊……必須充分體現我們隊的實力與氣魄,屆時活動中哪個隊員如果洩了氣,就可以用這句口號來激勵自信和鼓舞士氣。”我小聲地嘀咕琢磨著。突然,我眉頭一皺,不由得計上心來,於是就大聲念道:“飛龍,飛龍一聲吼—”其他隊員還真有默契,稍一思索,不約而同地叫道:“大地抖三抖!”就這樣,一句押韻的口號新鮮出爐了!志願者老師豎起大拇指誇我們好能幹,隊員們甭提有多開心了!

實踐活動正式開始了。進了古鎮的入口,只見這裡到處都是明清古建築,黑瓦白牆,狹窄悠長的老街、卵石鋪成的小路,真是古色古香,讓人彷彿是來到了古代。我一邊走一邊聆聽著孫校長介紹龍門古鎮的歷史。原來,這裡曾是三國東吳大帝孫權的故里,孫權的後代在此已經生息繁衍了六十多代。小鎮6000餘人口中,90%的村民姓孫,是我國孫權後裔的最大集聚地,孫校長也正是孫權的後裔呢……聽著孫校長娓娓道來,我打心眼裡覺得導遊也沒他說得好呢,孫校長不愧是土生土長的龍門人,對龍門的歷史和文化真是知之甚深啊!

跟隨著孫校長的腳步,我們來到了孫氏祠堂。孫氏祠堂是一處家族祠堂建築,屬於孫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是凝聚家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在這裡,通過看圖片資料和講解,我瞭解了孫氏家族的歷史淵源,變遷、發展的軌跡。

隨後,我們進入了活動的第二個環節—硯池誦讀。誦讀的內容分為必讀與自選兩塊,詩詞均與龍門有關,有的體現了龍門的歷史,有的讚頌了龍門的風光……每個小組認真而有序地準備,集中隊員智慧,發揚團隊合作精神,既分工又合作。瞧,誦讀表演開始了!有的組抑揚頓挫,韻味十足;有的組意氣風發,豪情萬丈;有的組聲情並茂,隊形超酷……伴隨而來的是一陣陣熱烈的鼓掌聲和叫好聲。

採訪古鎮手藝人是接下來活動的第三個環節。之前在電視螢幕上看到過記者採訪,但我卻從未親身體驗過。“這次可是來真的了!俺的第一次採訪!”我心裡感到一陣驚喜。我們組抽到了“油幾”這個詞,意味著要去採訪的是位擅長做“油幾”的手藝人。聽到“油幾”這個詞,一開始我感覺有點陌生:油幾?油幾是什麼呀?過了一會兒,我想起來了,是一種食品,這是方言呢,哈哈!一路上,我們詢問了幾位老奶奶,終於找到了一位做油幾的手藝人—一位樸素的中年婦女。我壯著膽子上前向阿姨問好:“阿姨你好!你能接受我們的採訪嗎?”阿姨爽快地答應了。於是,組員們滔滔不絕地問了起來。從阿姨口中我們得知,她做油幾已經三年了。她告訴我們,油幾要做得正宗、口感好,除了配料不能少(雞蛋、芝麻等),每道工序(和、揉、炸等)的技術也很講究;另外,在不同的地方它的叫法也不一樣。第一次採訪感覺順利又輕鬆,並且還收穫了一些知識,我覺得真有意思!

採訪過後,進入了此次活動最具挑戰性的環節,那就是彙報表演。我們組嘗試著寫一副關於油幾的對聯,來展示小組的採訪成果。油幾整體上是黃色的,表面的芝麻則是黑色的,嚐起來又酥又脆,於是我就寫了一句“黃中帶黑品酥脆”。我還想表達油幾這小食品很香的特點,揣摩一會兒後便有了下句“小小身軀陣香來”。隊員們看了都說好,對仗工整,用詞精煉。很快,到彙報表演的階段了。其他小組都是還原採訪的過程,扮演手工藝人,扮演小記者……整體構思和表演的形式大同小異。而我們第四小組的隊員在志願者老師的幫助下,則以快板的形式進行表演:

龍門藝人多又多,

哪家藝人屬最棒?

油幾老闆數第一。

用料多,麵粉雞蛋加芝麻;

工序多,和麵造形油裡炸。

味道好,又香又油嘎嘣脆;

歷史久,祖祖輩輩傳下來。

油幾老闆真大方,

美味油幾免費嘗。

嘗一口,香又脆,

咬一口,甜到心坎裡。

吃油幾去嘍!

龍門之行在我們的意猶未盡中結束了,回望這古老而又神祕的小鎮,我滿眼眷戀。那悠長的小路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久遠的歷史,等待著我們再次去解讀它……

龍門之旅 篇19

國小四年級作文 ,679字

週末去哪兒玩,不去龍門還去哪兒?龍門古鎮歷史悠久,東漢名仕嚴子陵曾游龍門,觀山勢異常,贊到“此地山清水秀,勝似呂梁龍門。”此鎮因此而得名。

今天我跟隨著郁達夫文學社來到了龍門。龍門古鎮風景秀麗,神祕祥和。生活在此的人多數都是孫氏後人。

踏足龍門的老街上,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身為“大胃王”的我頓時垂涎三尺,立馬迎著香氣飛奔,很快來到了一家小店,原來是現炸油麵筋,我好想買,但是如果在此處停留就掉隊了,在龍門掉隊可不是開玩笑的,因為我是第一次來龍門,古鎮又地形複雜,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表皮還滋滋作響的油麵筋,戀戀不捨的隨隊離去了。

古鎮的街道是由凸凹不平的鵝卵石鋪成,道路彎彎曲曲讓人難以捉摸,行進間會突然來一個大折角,隨後緊跟著一個圓弧……。縱橫交錯,讓我不敢隨心所欲的逛街、買特產。

突然一條水波盪漾的溪流橫切在道路中央,把龍門古鎮切成兩個半圓。它就是從龍門山上流下來的龍門溪。許多遊人都是因它慕名而來。溪底是凸凹不平的鵝卵石,大大小小雜亂無章而又渾然天成,幾條小魚遊戲水中,一旦看到遊人接近,它們立馬鑽到鵝卵石下,此時此刻雜亂無章的鵝卵石成了它們安全的避風港。溪畔兩岸的人家雖然被龍門溪隔開,但關係依舊密切,時不時的隔溪交流談笑,頻繁過橋探望。各家門前趴著的懶洋洋的狗,側躺著身子,眯著眼睛望著對岸。偶爾還有幾隻精神飽滿的貓,注視著龍門溪中的小魚,甚至下到洗衣服的石臺上,用毛茸茸的爪子播著水,企圖抓住小魚,所有一切交織成一派獨特祥和的古鎮風景。

我們踏著歷史足跡,遊覽著承載著文化傳承的古鎮,這真是一個瓊林玉樹,流水潺潺,古色古香,其樂融融的世外桃源。

游龍門石窟 篇20

敘事作文 ,1058字

2014年8月5日,我們來到了洛陽的龍門石窟。龍門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還有云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

踏著青石板路,追隨古人的腳步,沒走多遠,就能看到巨大的岩石上大大小小的石窟和神龕。這塊區域叫做萬佛石窟。裡面石窟和神龕裡的佛像大大小小加起來一共有一萬多個,所以被稱之為“萬佛窟”石窟大而深,神龕小而淺,但都獨具特色。石窟展現的佛像較為壯觀,都是大型的,石窟頂上還有很多壁畫,此中以蓮花居多。而神龕相對來說就小的很,但是在這些一個個小小的神龕裡,也有各種各樣的佛像。有的小佛像神情泰然,彷彿在靜靜冥想;有的微微頷首,露出慈祥的微笑;有的嘴巴張著,似乎在默唸神聖的經文。這些佛像雖然個個都很小,但是個個雕刻的都很精緻,無論是佛像的雙眉,還是佛像身上的衣褶,每一個細節都表現得清清楚楚,淋漓盡致。

離開了萬佛窟,再往前走百餘米。此時正是盛夏,河南正在遭受著巨大的旱災,兩千多萬畝的田地遭到了破壞。但是今天的天氣異常得好,只有二十多度。伊水旁,風涼涼的,吹起了柳條,帶起了漣漪,拂過了這些沉睡著的千年石窟。繼續往前走,前面就是世界上最壯觀的佛像—盧舍那大佛。我很早以前就瞭解過這尊大佛的故事,盧舍那大佛是一位主持以武則天為原型修建的,所以通過盧舍那大佛的面容我們可以看到武則天的容貌。盧舍那大佛於唐高宗咸亨四年竣工,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爬上高高的石階,我強忍著心中的好奇,告訴自己一定要等到在上面了再欣賞大佛。快爬到的時候,我聽見旁邊的其他幾名遊客都在感嘆“太美了”,我跟加快了爬行的速度,終於來到了這個大型露天窟龕。

我往上一看,這是一種十分奇異的感覺,當我仰起頭,眼神剛好與盧舍那大佛對視的那一瞬間,整個世界彷彿安靜了下來,似乎整個世界只剩下我和這尊大佛,其他的一切都空蕩蕩的。那一瞬間,我感覺我的內心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寧靜,我注視著佛像,佛像慈祥地看著我,我們彷彿穿越千年與這尊大佛進行無聲的交流。仔細看那大佛,它以武則天為原型,表現出了女性的柔美,並且也表現出了武則天的女權主義。古書中記載,菩薩非男非女,亦男亦女,也表現出了武則天對於權利的慾望。這尊大佛通高17。14米,耳長1。9米,頭高4米,是一個十分巨集大的工程。盧舍那大佛眉目清秀,鼻樑挺直,嘴脣飽滿,我猜想武則天一定是個美人。盧舍那大佛的身旁還有其他幾座小佛,雖然雕工都不遜色與盧舍那大佛,但是盧舍那大佛是最讓人震撼的,它帶著我們穿越千年,感受風雨滄桑,用一顆平和包容的心態感受世界。

盧舍那大佛,深深地震撼了我。龍門石窟遊,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