羰基

[拼音]:lu ke

[外文]:Ardeidae; herons

鸛形目的1科,體形纖瘦,翅大而圓,內趾與中趾間微有蹼膜,中趾之爪的內側具櫛緣。有17屬有59種,通稱鷺。廣泛分佈於南北緯 60°間的所有陸地。中國有10屬20種,分佈中國各地,大多為候鳥和旅鳥。棲息於沼澤、稻田、湖泊、池塘,大多群居。啄食魚類、兩棲類、昆蟲和甲殼動物。飛翔能力強。在飛行時,頸收縮於肩間,成駝背狀,腳向後伸直。棲止於樹上時,縮頸也呈駝背狀。巢群大多築在高大樹冠頂部,以枯枝編成。每窩產卵3~6枚。卵淡青色。兩性共同營巢和孵卵。常見的種類有蒼鷺,俗稱老等。頭頂白,羽冠黑,上體餘部灰色;下體白,只有前頸下部和脅有黑色大斑。晨昏活動於湖畔和沼澤,常獨立水中等待捕食水生動物。為東北向南至海南、臺灣等省,向西到甘肅西北部及青海、西藏的留鳥。肉有臭氣和怪味,但冠羽、肩羽、胸羽可作飾羽。體形較大的有大白鷺(見彩圖),全身色白如雪,繁殖時背部披有成叢蓑羽,生殖期後則失去。在中國東北、河北、河南、長江流域各省以及海南島等地繁殖。體形稍小於大白鷺的為中白鷺,為華中一帶習見鳥類。全身潔白,頸后冠羽較短,背上及頸下蓑羽均很發達。牛背鷺,因常停在牛背上覓食蝨子而得名。俗稱黃頭鷺,兩肩部有一束蓑羽呈淡黃色,向後披至尾上,可作飾羽用。見於長江以南各省,在福建和雲南繁殖,偶見於河北和山東。常見的白鷺體型比中白鷺還小,因而又叫做小白鷺。體羽亦白。繁殖期中,枕上著生兩條狹長的矛狀羽,下垂如辮,背上長羽向上翹卷,胸前披以疏鬆的矛狀羽,嘴和跗蹠均黑,但趾呈黃綠色。性喜群居,在中國南部分佈較廣。

參考文章

鷺科的代表、鷺科大全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