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種

[拼音]:xingtuan

[外文]:star cluster

由十個以上的恆星組成的、被各成員星之間的引力束縛在一起的恆星群。許多較亮的星團用肉眼或小望遠鏡看起來是一個模糊的亮點。1784年法國天文學家梅西耶在研究彗星時,把103個位置固定的模糊天體編成星表,以免與彗星混淆。1888年丹麥天文學家德雷耶爾編了包括有7,840個有星雲、星團等延伸天體的星表,稱為《星雲星團新總表》(簡稱 NGC星表),後來又發表了包括5,386個天體的NGC星表的補編(簡稱IC星表)。這幾個星表中都載有大量的星團,因此,一般就用這些星表的編號作為星團的名稱。如:梅西耶星表67號天體 (M67)即NGC2682,是一個銀河星團;M22即NGC6656,是一個球狀星團。一些亮星團還有自己的專門名稱,如昴星團、畢星團等。

星團可以分為球狀星團和疏散星團兩種。球狀星團由於它們的形狀是球對稱的或接近於球對稱的而得名。球狀星團內恆星的平均密度要比太陽附近恆星的密度大50倍左右,而球狀星團中心的恆星的密度則要比後者約大1,000倍。球狀星團內恆星十分密集,又離我們十分遙遠,因此,即使用現在最大的望遠鏡也不能把球狀星團中大部分成員星分解成單顆的恆星,只有邊緣的一部分星可以在長時間曝光的底片上看到,最亮的中心星可以在短時間曝光的底片上看到。球狀星團分佈在一個巨大的球空間內,這個球的中心與銀河系的核心重合。目前在銀河系內已發現132個球狀星團,它們大部分分佈在銀暈中,還可能有許多球狀星團隱藏在銀盤中,只是由於銀盤上有大量吸光物質而未被發現,估計銀河系約有500個球狀星團。在球狀星團中有許多變星,其中大部分是天琴座RR型變星,其餘大部分是星族Ⅱ造父變星,這兩類天體都可以用來測定距離。1975年底以來,在一些球狀星團中發現有X射線輻射源,因此有些人認為在球狀星團的核心可能存在黑洞或密近雙星。

疏散星團的成員星彼此的角距離較大,一般都能用望遠鏡很方便地分解成單顆的恆星,因而得名。我們看到的疏散星團有半數位於銀道面附近寬度為 7°的狹帶上。只有後發星團例外,位於北銀極附近。但是後發星團離我們只有80秒差距,實際上離銀道面並不遠。因此疏散星團又名銀河星團。疏散星團成員星的自行大致相同。如果星團離我們較遠,我們所看到的這些星的運動軌跡是大致平行的。但對於較近的疏散星團,由於投影的原因,它們的成員星的運動軌跡看起來並不平行,而是從一點輻射出來,或是會聚於一點,這兩種點分別稱為輻射點或會聚點。這種離我們比較近的、能得出輻射點或會聚點的疏散星團又稱為移動星團。

球狀星團是銀河系內很老的天體,一般年齡約為一百億年。但銀河星團的年齡卻差別很大,一些年輕星團的年齡只有幾百萬年,而M67的年齡為幾十億年,NGC188的年齡則達一百億年。(見彩圖)

參考書目

A.Blaauw and M.Schmidt eds,Galactic Structure,Univ.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1965.

參考文章

“雙星”、“聚星”和“星團”天文天體移動星團法天文天體球狀星團天文天體疏散星團天文天體現代外星人奧祕卷:昴宿星團的外星人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