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體動力學

[拼音]:Faladi

[外文]:Michael Faraday (1791~1867)

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法拉第出身貧寒,自學成才,工作勤奮,熱心科普工作,是實驗大師。他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法拉第電解定律和磁致旋光效應,提出了力線和場的概念,主張自然界的各種力相互有關,反對超距作用的觀點。J.C.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是在法拉第工作的基礎上建立的。

青少年時代

1791年9月22日。法拉第出生在薩里郡紐因頓一個貧苦的鐵匠家庭裡。5歲時隨父母到倫敦。在一所普通的日校讀書。13歲時法拉第在書店中當學徒,起初送報,後學裝訂,工餘時間自學化學和電學,並動手做實驗,驗證書上的內容。他在裝訂不列顛百科全書時,偶然看到了《電學》這個條目,更加激發了他對科學的熱情。1810年2月至第二年9月,聽了J.塔特姆所作的十幾次自然哲學講演,並開始參加市哲學學會的學習活動,受到了自然科學的基礎教育。1812年2月至4月,又在皇家研究所聽了H.戴維的4次化學講座,每次他都細心筆錄,清理成稿,而且熱忱地抓住戴維的每個科學觀點,轉述給市哲學學會的同伴。這年10月法拉第學徒滿師,寫信給戴維,表示獻身科學事業的決心,並隨信附上自己記錄、裝訂的《H.戴維爵士講演錄》。1813年3月,經戴維介紹進皇家研究所任實驗室助手。同年10月,隨戴維去歐洲大陸作科學考察旅行。1815年5月回皇家研究所,在戴維指導下從事化學研究。戴維的廣博和深邃的知識,給法拉第以最重要的影響。

早期科學工作

法拉第的第一篇科學論文曾發表於1816年。從1818年起他和J.斯托達特合作,研究合金鋼,首創了金相分析方法。1820年他用取代反應制得六氯乙烷和四氯乙烯。在1820年H.C.奧斯特發現電流能使其周圍的磁針偏轉以後,引起研究電和磁的關係的熱潮。法拉第研究了這方面的問題,並在1821年9月發現通電流的導線能繞磁鐵旋轉,這是他的第一個重要發現。1823年,他發現了氯氣和其他氣體的液化方法。1824年1月,法拉第當選為皇家學會會員,1825年2月任皇家研究所實驗室主任。同年,發現苯,為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和應用開闢了道路;並開始研究光學玻璃的製造技術。

電磁感應的發現和場的概念的誕生

從1831年起,法拉第的科學工作進入一個新階段。早在1824年,他就論證過,既然電對磁有作用,那末磁也應當對電有反作用。經過多次實驗,他終於在1831年8月獲得成功。他在一個圓形軟鐵環兩邊繞上A、B兩組線圈,在A組線圈同伏打電池接通或切斷的瞬間,B組線圈中會感生出電流,法拉第把這叫做“伏打電感應”(見彩圖)。10月又發現,磁鐵和導線的閉合迴路有相對運動時,迴路中會產生感生電流,法拉第稱之為“磁電感應”。伏打電感應孕育了變壓器的誕生,磁電感應預告了發電機的出現。這兩類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為電在未來的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基礎。這項工作獲得了皇家學會的科普利獎章。

受電磁感應啟示,法拉第直覺地揣測到磁鐵周圍是一個充滿力線的場,感生電流的產生是由於導體切割力線。1832年3月12日,他在文稿中寫道:“……使我相信,磁的作用是漸進的,是需要時間的,”“有理由假設,電(壓)的感應也是以類似的漸進方式進行的。”這是物理學史上第一次認真地向力的超距作用概念提出的挑戰。

法拉第電解定律和其他電學實驗研究

1833年法拉第任皇家研究所富勒化學講座教授。1832年他發表了《不同來源的電的同一性》一文,用實驗證明:“不管電的來源如何,它的本性都是相同的。”1833~1834年,他發現了兩條電解定律(後來稱為法拉第第一和第二電解定律)。這是電化學的開創性工作,第二定律並且指明瞭電荷具有最小單位。法拉第電解定律是基本電荷存在的有力證據。正如H.von亥姆霍茲所說:“法拉第定律的最令人驚異的結論也許是:如果我們接受元素物質由原子組成的假說,就不可避免地要做出結論:不論正電和負電,都可以分成單元,其行為如同電的原子。”法拉第還制訂了許多電化學術語,並測定了電解1克當量物質所需要的電量為96484庫侖,後來這被稱為法拉第常數。從1834年起,法拉第對伏打電池、靜電、電容和電介質的性質進行了大量實驗研究。1843年,用冰桶實驗證明電荷守恆原理,為了紀念他在靜電學方面的工作,電容的實用單位稱為法拉。

磁致旋光效應和抗磁性現象的發現

1845年8月,法拉第研究電和磁對偏振光的影響,9月用過去研製的重玻璃做實驗,發現原來沒有旋光性的重玻璃在強磁場的作用下產生旋光性,使偏振光的偏振面發生偏轉。這是人類第一次認識到電磁現象和光現象之間的關係。磁致旋光效應後來稱為法拉第效應。

1845年11月,法拉第發現大多數物質具有抗磁性,而認為並不存在什麼磁極。他提出電和磁的作用是以介質為中介來傳遞的,而介質便成為電場和磁場的載體。1846年5月,他發表了《關於光振動的想法》一文。他寫道:“……把輻射看作在力線中所作的一種高階振動……,我的觀點是排除以太,但並不排除振動。”19世紀後半葉,實驗觀測到電磁波的存在,證實了法拉第的大膽預言。當然,法拉第並沒有真正排除以太,他把電磁現象看作是一種連續媒質中的應力和應變的表現。這種假想的連續媒質後來被叫做電磁以太,和所謂的光以太是同一種東西。

晚年研究工作

法拉第工作過度勞累,中年開始健康受到損害,但仍一直堅持工作到晚年。他研究火焰和各種氣體的磁性,研究晶體在磁場中所受的力。藉助力線的概念,他對電磁感應現象進行定量研究,歸納出著名的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法拉第晚年的研究工作仍然是為了證實他的一個堅定信念──自然界的各種力相互有關。在1845年他寫道:“我早就相信力的統一性。”1849年和1859年進行多次試驗,試圖發現重力和電的關係。法拉第實驗日記中最後一個的編號是 16041。這個實驗是在1862年3月12日,為的是尋找磁場對光源發射光譜譜線的影響,沒有成功。

法拉第的自然哲學思想及其對物理學發展的影響

法拉第是實驗大師,人們常常稱他是19世紀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不過他自己更喜歡稱自己是自然哲學家。法拉第具有豐富的直覺想象能力。他的關於自然界的各種力相互有關並具有同一來源,空間有場,場中充滿力線,力的作用以場為中心以有限速度傳遞等觀點,與19世紀佔統治地位的牛頓派的觀點針鋒相對,是有革命性的。法拉第的一些失敗了的實驗,在許多年後由別人做成功了,如電光效應在30年後由J.克爾發現,磁場對光源發射光譜譜線的影響在34年後由P.塞曼證實;而引力場和電磁場的統一至今仍是物理學中的重大問題。H.本斯-瓊斯評論他的場論思想說:“將物質非物質化為’力的中心',又將物質有運動傾向的方向物質化為’物理上實有的力線'。”誠如麥克斯韋所說:“這些觀念是以一種更適合於一門正在形成中的科學的語言表述的。”場概念的提出為建立電磁現象的理論奠定了基礎。20世紀中發展起來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更進一步發展了法拉第的場的理論。

科學普及工作

法拉第熱心科學普及工作。在任皇家研究所實驗室主任後不久,發起舉行星期五晚間討論會和聖誕節少年科學講座。他在 100多次星期五晚間討論會上作過講演,在聖誕節少年科學講座上講演達19年之久。他的科普講座深入淺出,配以豐富的演示實驗,深受歡迎。他在1860~1861年間的演講,被W.克魯克斯彙集成著名的科普讀物《蠟燭的故事》。法拉第還熱心公眾事業,長時期為英國的許多公私機構服務。

法拉第為人質樸,喜歡幫助親友,不善交際、不圖名利。為了專心從事科學研究,他放棄一切有豐厚報酬的商業性工作。英國政府擬封他為爵士,1857年皇家學會擬選他為會長,均被拒絕,因為他願意永遠是普通的法拉第。他1865年退休。1867年8月25日,在維多利亞女王贈給他的寓所中逝世。

法拉第的主要著作有《電學實驗研究》、《化學和物理學實驗研究》、《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