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娑

[拼音]:Yili

清新疆重鎮及對新疆地區的泛稱。漢稱伊列,唐作伊麗,元稱亦列,明清為瓦剌,是厄魯特蒙古牧地。清伊犁將軍管轄天山南北路,故伊犁可泛指新疆全境。一般僅指乾隆二十七年(1762)所設伊犁將軍和參贊大臣的直轄區,即今巴爾喀什湖以南的伊犁河流域和拜卡達姆以東的培拉斯河、吹河、伊賽克湖流域。其南阻天山與喀什噶爾相連,東北隔勒布什河與塔爾巴哈臺相接,西、北與右、左哈薩克為鄰,西南與浩罕為鄰。

境內以和(霍)爾果斯河為界,分東西兩路。東路居伊犁河上游,築九城。其中,惠遠(今新疆霍城南)駐將軍與參贊大臣,為新疆首府;綏定、塔勒奇、廣仁、瞻德、拱宸(皆今霍城縣境)及惠寧、熙春(皆今伊寧縣境)等七城,駐紮屯田綠營官兵及滿營;寧遠(今新疆伊寧市)駐阿奇木伯克,管轄阿克蘇等處移來維吾爾族屯田農民。西路廣袤,居伊犁河中下游,除東部一隅有少量屯田分佈外,均為哈薩克、布魯特(今柯爾克孜族)牧地。清駐防官兵按時前往巡邊、徵稅。

咸豐元年(1851),開惠遠(後移寧遠)為商埠,並駐領事官。同治三年(1864),新疆各地動亂,俄國趁機逼迫清廷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九年,俄國派兵侵佔伊犁,至光緒七年(1881)曾紀澤使俄立《中俄伊犁條約》後始退離。據該兩項不平等條約,伊犁西路盡為俄國所佔。

光緒十年,新疆廢舊制改建行省。十四年,置伊犁府,隸於伊塔(伊犁、塔爾巴哈臺)道,設寧遠、綏定二縣,分駐道府。伊犁將軍駐綏定,專轄伊塔邊防及駐防營兵,兼管伊塔道。

參考文章

伊犁將軍府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伊犁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伊犁鵝的特徵及分佈鵝伊犁墾區紅提葡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果樹園藝伊犁河(IliHe)中國地理伊犁河(Ili He)的由來中國地理新疆伊犁河谷紅地球葡萄產業化現狀果樹園藝伊犁墾區制種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糧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