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繆爾,I.

[拼音]:Boshidun

[外文]:Boston

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最大港市,馬薩諸塞州首府。位於查爾斯與米斯蒂克兩河河口,東濱馬薩諸塞灣,西南距紐約290公里。市區面積121.7平方公里,人口56.3萬(1980);大市區包括薩福克縣和鄰近4縣的一部分,共92個城鎮,面積4867平方公里,人口276.3萬(1980)。

背靠新英格蘭高地,濱海臨河,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僅6.4米。城市初建在查爾斯河口南岸小半島上,幾乎被水域包圍,僅以一條狹窄的地峽與大陸相連。地峽西側原有大片泥沼,稱“後灣”,後填成陸地。現市區面積的1/4仍為水域。氣候溫和溼潤,1月平均氣溫-1.6℃,7月22.9℃,年降水量1080毫米。

波士頓是美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630年由英國清教徒始建。港口距歐洲較東海岸其他城市近,海上貿易漸盛,促進了城市發展。18世紀中葉以前一直是英屬北美最大城市和殖民統治中心。1770年發生英軍槍殺當地平民的“波士頓慘案”。1773年出現反英抗稅的“傾茶事件”。1775年4月在這裡打響了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槍。美國獨立後,城市經濟和海上貿易進一步發展。1822年設市。19世紀30年代,鐵路通達,隨著移民迅速增加,工商業和文教事業均有較大發展。19世紀末完成後灣造陸工程,鄰近郊區和城鎮又相繼劃入,城區範圍成倍擴大。1950年市區人口曾達80.1萬,後因城市人口向郊區擴散而顯著下降。1958年起實施大規模城市更新規劃。但其發展受到城西山丘地帶的限制,並缺乏象紐約附近的哈得孫-莫霍克谷地那樣進入內地的通道,在全國的地位仍相對下降。

城市經濟以銀行、保險、投資管理和其他商業、金融業為主,有新英格蘭區聯邦儲備銀行、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總部、全國最大的溫默杰特證券交易所等,以及50家保險公司。傳統的輕工業部門如製鞋、皮革、紡織、服裝、食品、印刷出版等仍佔重要地位,電子、金屬加工、造船等工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很快。它還是新英格蘭地區批發和零售業中心,有重要的魚市場和羊毛市場。

波士頓港灣優良,主航道水深12米,擁有158個深水碼頭,主要分佈在南波士頓、東波士頓和查爾斯敦,延伸約40公里,遠洋巨輪可自由靠岸。進口以石油製品和糖為大宗,出口以穀物與廢鋼鐵為主,年吞吐量約2200萬噸(1980)。併為美國主要漁港之一。有若干鐵路、公路幹線與港口銜接,水陸聯運方便。洛根國際機場位於城東。中央幹線縱貫南北,為城區交通要道。市內有地鐵。

波士頓號稱“美國的雅典”。查爾斯河南岸的老城區,保留著一條曲折延伸3公里多長的街道──“自由的足跡”,沿途多為17、18世紀的房舍、教堂和獨立戰爭遺址,如保羅裡維爾廳、法諾爾廳、舊州議會廳、南部會議廳、金斯教堂、克里斯特教堂等;波士頓公園(建於1634年)是美國最古老的公園,栽有樹齡逾2個半世紀的古榆,為城市歷史悠久的佐證。市中心商業區有代表城市現代化面貌的摩天樓,如全市最高建築約翰·漢考克塔樓(240.8米,60層)、諮詢中心大樓(52層)和新政府中心等。

美國著名的文化城。市內有16所大學,大市區有47所,西郊的劍橋為大學城,有著名的哈佛大學(1636)、馬薩諸塞理工學院等;還有國家航空與宇航局電子研究中心等重要科研機構。市內醫院眾多,有三大醫學科研中心,城西北馬薩諸塞醫學院的醫學教育著稱全國。波士頓交響樂團享有國際聲譽。其他主要文化設施有藝術博物館、美術館、自然科學史博物館和波士頓公共圖書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