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空氣動力學

[拼音]:yingchi mu

[英文]:Thysanoptera

有翅亞綱的1目。小型,狹長,銼吸式口器,翅膜質狹長具長纓的昆蟲。本目昆蟲通稱薊馬。世界已知4500餘種,分隸於2亞目8科。中國已知100餘種,分隸於2亞目4科。

形態

體細長,略扁。體長0.5~14毫米。黃、褐至黑色,光滑或有皺紋、網紋、鬃和小毛。口器圓錐形,下位,稍向後傾斜,有左右不對稱的上脣、上顎與下顎,左上顎針狀,右上顎退化,下顎一部分針狀(圖1,圖2),適合於銼破植物或小昆蟲的表皮而吸吮其汁液,所以稱銼吸式口器。有翅型具複眼和單眼,無翅型缺單眼。觸角1對,4~9節。節上有剛毛及若干感覺器。翅2對,狹長,邊緣有長的纓毛故稱纓翅。翅脈極少,至多有2條縱脈。靜息時翅平置於體上。雌、雄蟲都有長翅型,短翅型或無翅型。足細長或明顯變粗,光滑或有微刺。足的跗節1~2節,末端的爪退化,具泡狀的中墊。泡狀中墊由肌肉收縮和血壓控制,能牢牢粘住植物的花、葉或其他部位。因此,纓翅目又稱泡腳目。腹部可見10~11節,有些種類雄蟲末端鈍圓,雌蟲末端圓錐形。有一產卵器,位於第8~10腹節下,由4個鋸狀的瓣組成,可把植物的嫩組織鋸破,產卵其中。這類薊馬在分類上叫鋸尾亞目。另一類雌、雄蟲的腹部末端圓管形(即產卵器)。其上有毛輪,具支援作用。靜止時可以支撐著翅。這類薊馬在分類上叫管尾亞目。在雌蟲的第9或10腹節有生殖孔,只能在植物體表面產卵。

鋸尾亞目的卵腎臟形,單個產於植物組織中,有卵的地方表面略有隆起。管尾亞目的卵長卵圓形,單個或成堆產於植物體表面或縫隙中或樹皮下。若蟲與成蟲形狀相似,但觸角節數較少,不如成蟲活潑,通常白色、黃色或紅色。

習性

纓翅目昆蟲大都為兩性生殖,亦有以孤雌生殖為主者,即未受精卵可以發育為雌蟲。另一些種類兩性生殖與孤雌生殖並存,即未受精卵發育為雄蟲,受精卵發育為雌蟲。有些種類孤雌生殖既產雌又產雄。少數種可卵胎生。雌蟲壽命通常比雄蟲長,世代常相重疊。每年發生的世代因種類和地區而異。除少數種可擴散到北極地區外,大多數種分佈於溫帶和熱帶地區,一般每年發生5~7代。

大多數種類為植食性,在嫩葉上、花中、葉鞘裡以及蟲癭中生活。另一些種類生活於活樹或死樹的樹皮中,特別是在潮溼腐爛的木頭和枯枝落葉中,取食真菌孢子和菌絲。生活史較簡單。 每一雌蟲產卵量為20~300粒,卵期2~20天。 兩個亞目的若蟲都有兩個活動的沒有翅芽的齡期。鋸尾亞目若蟲有兩個不食少動的有翅芽的齡期,即經過4齡變為成蟲,第3齡相當於前蛹期,第4齡相當於蛹期。管尾亞目的若蟲有1個無翅芽和2個有翅芽的不食少動的齡期,即經過5齡才變為成蟲,比鋸尾亞目增多一個預蛹期。 不少鋸尾亞目的第1齡若蟲生活在植物組織中,到第2齡才轉移到植物體表面生活。蛹可以在植物體表面或在隱蔽的地方,有的種類進入土壤做繭化蛹。從卵到成蟲的歷期因環境條件而異,一般需 10~15天。許多種可由風力攜帶隨大氣環流和暴風作遠途遷移。

部分薊馬種類靠吸食其他小動物的體液生活。主要捕食蟎類、其他薊馬類、蚧類、粉蝨類、齧蟲類以及其他昆蟲的卵;也偶然捕食蚜蟲類、葉蟬類和網蝽類昆蟲。

薊馬絕大多數為植食性,有些是農業上的重要害蟲;如煙薊馬(即棉薊馬)、稻薊馬和禾薊馬等。

分類

目前多采用普利斯納(Priesner;1957,1960)的系統。這個系統分為2亞目,4總科5科。即在鋸尾亞目(Terebrantia)中有紋薊馬總科(Aeolothripoidea)的紋薊馬科 (Acolothripidae);大腿薊馬總科 (Merothri-poidea)的大腿薊馬科(Merothrpidae);薊馬總科(Thri-poidea)的異薊馬科(Heterothripidae)和薊馬科(Thri-pidae);在管尾亞目 (Tubulifera) 中有管薊馬總科(Phlaeothripoidea),僅包括管薊馬科 (Phlacothri-pidae)。孟德(Mound,1980)等的系統分為2亞目8科。即鋸尾亞目包括 7個科:紋薊馬科;膜薊馬科 (Uzeloth-ripidae);大腿薊馬科;異薊馬科,斷域薊馬科(Fauri-ellidae);寬錐薊馬科(Adiheteripidae);薊馬科。管尾亞目僅包括管薊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