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草書千字文卷

[拼音]:Guojia Qixiangju QixiangDang’anguan

[英文]:Meteorological Archives of State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中國國家氣象局所屬的部門檔案館。對外又稱國家氣象中心氣候應用室。1985年成立。前身為1950年成立的中央軍委氣象局和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聯合資料室,後改稱為中央氣象局氣候資料室、北京氣象中心氣候資料室等。館址在北京西郊。

該館集中統一管理國內外具有永久儲存價值的氣象檔案,與各省氣象檔案館和地、縣氣象臺、站形成三級氣象科技檔案的管理體系。其主要任務除負責國內外氣象記錄檔案、資料的收集、保管、統計加工、整編出版、氣候分析、評價和提供利用外,還負責管理國家氣象局統一組織的重大科研專案的檔案,對省氣象檔案館進行業務指導。至1990年底,該館藏有各種氣象記錄報表、天氣圖等11萬餘冊(卷),磁帶近8000多盤,縮微平片4.5萬餘張,膠捲2000餘卷。內中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縣各級氣象臺、站逐年、逐月、逐日積累起來的原始氣象記錄報表,也有19世紀中期觀測到的部分城市和地區的氣象記錄檔案,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延安觀測氣象記錄檔案, 60、70年代對珠穆朗瑪峰的氣象觀察資料等,此外還收集有世界近百個國家的氣象資料1萬多冊。

該館內部業務部門有檔案科、整編科、統計科、分析科、評價科、諮詢科等,有工作人員 150人,其中高階技術職稱者20人,中級技術職稱者68人。館藏檔案按國家規定對公眾開放。利用者只需持有能證明身份的介紹信或工作證,即可直接來館查閱、抄錄、複製各種氣象檔案、資料。該館除為利用者借閱、諮詢、複製提供服務外,還為使用者提供計算機加工編制的氣象資料,進行專項專業氣候分析、氣候評價等服務。1985~1989年平均每年接待利用者2155人次,提供檔案、資料 1.5萬冊。此外,還整編出版了《中國氣候圖集》、《中國高空氣候圖集》、《三大洋氣候圖集》和《中國地面氣候資料》等10多種編研成果,並與幾十個國家建立了氣象資料交換的業務關係。

該館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包括磁帶庫、膠片庫等庫房1500平方米,多數安裝了空調、去溼等裝置。70年代開始使用計算機處理氣象資料,並逐步建立了氣象資料預處理和統計加工處理系統,氣象記錄檔案資訊化系統,氣象記錄檔案收登系統和氣象臺、站歷史沿革管理系統等。還引進了全套系列的縮微加工複製裝置,使該館檔案得以更好地保護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