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淵(566~635)

[拼音]:Halun Laxide

[英文]:H╣rūn ar-Rashīd (763/766~809)

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第五任哈里發(786~809)。哈倫全名阿布·加法爾·哈倫·伊本·穆罕默德·馬赫迪。生於波斯,自幼受波斯籍大臣世家巴爾馬克家族的教養;博學多才。早年,曾兩次領兵遠征拜佔廷帝國。第2次遠征直抵博斯普魯斯海峽,兵臨君士坦丁堡,拜佔廷攝政女皇愛利尼被迫乞和。其父為表彰他的戰功,特賜“拉西德”(正直者)稱號,立為第二王儲,並任馬格里布長官。786年,其兄哈迪暴卒,哈倫繼任哈里發。

哈倫即位後,繼續信任巴爾馬克家族,任善於施政、頗有文才的葉海亞為宰相。根據波斯薩珊王朝的統治經驗,加強中央集權,擴大法官權力,設立大法官職位;在全國交通要道設驛站,建立嚴密的情報網,以加強對地方官吏和人民大眾的控制和監督;重視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在伊拉克地區,開河挖渠,修築堤壩,使兩河流域阡陌交錯,沃野連綿。為保證國庫之收入,指派大法官阿布·尤素福制定了一部賦稅法《地租》,確定國家的歲收來源與範圍、稅收比例與稅收辦法;進一步廢除了傳統的“面積制”,實行“分成制”,規定土地稅不再按土地面積徵收,而按年收成徵收。新稅法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廣大農民的負擔,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發展了生產,增加了收入。

哈倫·拉西德時代不僅農業發展,手工業作坊也蓬勃興起。帝國各地生產的紡織品、玻璃器皿、瓷器、寶劍和鎧甲在西方享有盛名。巴格達作為商業中心,商旅輻輳,暢通四方,直抵遙遠的東方、西歐乃至北歐。阿拔斯王朝和中國唐朝間的貿易和文化往來十分頻繁。巴格達和長安有水陸交通相連。水路經波斯灣穿過印度洋和馬六甲海峽抵廣州,即著名的“香料之路”;陸路取道波斯和中亞,即聞名於世的“絲綢之路”。在兩國都城,均設有專賣對方商品的市場。793年,阿拉伯人仿效中國造紙術,在巴格達建起了第一座造紙廠。兩國還互派使節出訪。

由於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國庫充實,經濟繁榮,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各地的詩人、文豪、學者不受民族和宗教信仰的限制,享有極大的學術自由。在不太長的時期內,阿拉伯人創造出既博採眾長又具有自己特點的阿拉伯文化,這是同哈倫·拉西德對文學、藝術的支援和鼓勵分不開的。

據西方史料記載,法蘭克王國的查理大帝於 797年和 802年曾先後兩次遣使謁見哈倫·拉西德,哈倫·拉西德也派使臣於801和807年回訪。哈倫·拉西德在外交上的卓識遠見,使阿拔斯王朝初期得到一個比較安寧的國際環境。

身為統治者,哈倫·拉西德還以擁有大量財富與驕奢淫逸而聞名。809年他領兵親往呼羅珊鎮壓起義,行至圖斯,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