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日王朝

[拼音]:Yan Han

中國現代版畫家、中國畫家。1916年7月29日生於江蘇省東海縣。幼年家貧。1935年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學習中西繪畫,1938年畢業後赴延安,為魯迅藝術文學院美術系第二期學員。1939~1942年,在華北抗日根據地從事部隊美術工作,曾任《新華日報》美術編輯,晉東南魯藝分校美術系教師和木刻工場場長。1943~1948年,先後於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和華北大學美術系任教。1949年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預科主任。1951年起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1953年任該院版畫系主任。其後曾在中國美術家協會創作組工作,兼任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美術組副組長,並創作紀念碑上《強渡長江》浮雕的畫稿。1961年調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任教,1981年任中央美術學院年畫連環畫系主任。曾參加第1、2、4次全國文代會,當選為第1、4屆全國文聯委員。1979年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書記處書記,中國版畫家協會副主席。在美國、法國、聯邦德國及國內多次舉辦個人作品展覽,出版有《彥涵木刻選集》、《彥涵版畫集》、《彥涵畫輯》(中國畫)、《彥涵插圖選集》等。

彥涵的版畫創作,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抗日戰爭時期的代表作如《不可征服的人們》、《當敵人搜山的時候》、《不讓敵人搶走糧食》、連環木刻《狼牙山五壯士》等,表現了抗日英雄人物的光輝形象和殊死的鬥爭精神。解放戰爭時期,創作的《訴苦》、《審問》、《向封建堡壘進軍》、《豆選》等,表現的是土地改革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黃河從此非天險》、《迎擊》、《捨身炸碉堡》則是人民解放戰爭的一曲曲英雄頌歌。50年代,他的《我們衷心熱愛和平》及《沸騰的鋼鐵廠》、《老羊倌》、《植樹去》等作品是以富有生活和象徵意味的手法反映勞動者精神面貌的作品。60年代,創作了《水》、《搗碎封建牢門》等一部分歷史性的作品和為魯迅的《阿Q正傳》、《祝福》、《藥》等小說所作的插圖。這時期的作品,較之戰爭年代,在藝術上更為成熟,藝術風格更趨簡練、生動、有力。1976年後,彥涵的版畫創作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過去偏重於寫實的畫風、情節性的構思一變而為寫意性、裝飾性和象徵性的新趨向。《道路》、《飛翔》、《嬉浪》、《礁石》、《火情》等,是以人或物為中介表現了某種抽象的精神和哲理;《深情》、《大羽》、《風情》、《空間》等作品,更強調意象的處理和境界的開拓。在這批新作中,具有強烈的運動感、節奏感與力的美,顯示了現代審美意識和抽象表現性的形式風格。

彥涵晚年兼事中國畫。與他後期的版畫一樣作了新的探索和創造。主要有《交河故城》、《山山水水》、《懸流》、《落日歸帆》及許多抽象無題的作品等。早年的戰鬥性,中期在挫折中不懈探索的堅韌性,後期銳意求新的開拓性,構成了這位藝術家在藝術追求中所顯示的獨特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