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虹

[拼音]:A’erbaniya lishi

[英文]:history of Albania

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西部,西瀕亞得里亞海和愛奧尼亞海,北部與東部同南斯拉夫接壤,東南部同希臘毗鄰,面積28748平方公里。人口286.2萬(1982)。

羅馬統治時期(公元前167~公元395)

阿爾巴尼亞人是巴爾幹半島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阿爾巴尼亞系由伊利里亞人的一個部落阿爾巴尼亞或阿爾巴諾而得名。公元前167年,伊利里亞各部落被羅馬征服,阿爾巴尼亞成為羅馬行省的一部分。

阿爾巴尼亞是羅馬通向巴爾幹各省以及東方各國的交通要道,著名的“埃格納提亞大道”經過這裡,交通便利促進了經濟發達和城市繁榮,羅馬的法律促進了奴隸制度的發展。4世紀末,阿爾巴尼亞居民開始信奉基督教。

拜佔廷統治時期(395年~15世紀下半期)

395年,羅馬帝國發生分裂,阿爾巴尼亞成為拜佔廷帝國的偏遠省分,從4世紀末到5世紀,哥特人和匈奴人相繼侵入。蠻族入侵和奴隸、隸農的反抗,導致奴隸制度的解體,7、8世紀後,在阿爾巴尼亞開始出現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拜佔廷帝國由於長期戰爭,無力保衛邊疆,異族繼續入侵。從9世紀末到11世紀初,阿爾巴尼亞處於保加利亞王國統治之下。12世紀,諾曼人兩度大舉入侵,13世紀,威尼斯人、那不勒斯人、塞爾維亞人相繼侵佔阿爾巴尼亞領土。14世紀中葉,阿爾巴尼亞成為塞爾維亞王國的一部分,由於封建關係的發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不斷提高,城市相繼出現和發展,主要城市有都拉斯、斯庫臺、發羅拉、培拉特。14世紀80年代末,塞爾維亞國家瓦解後,在阿爾巴尼亞土地上形成幾個較大的封建公國。它們之間進行著頻繁的兼併戰爭,15世紀30年代,土耳其人利用阿爾巴尼亞的封建割據,佔領了阿爾巴尼亞。1443年,阿爾巴尼亞人民在斯坎德培領導下,舉行反抗土耳其人統治的總起義(見彩圖)。失敗後,奧斯曼帝國確立了在阿爾巴尼亞的軍事封建統治。

土耳其人統治時期(16世紀初~1912年)

奧斯曼帝國將阿爾巴尼亞全部土地收歸國有,劃分為許多領地(采邑),分別贈與武職和文職封建主,稱為提馬爾。廣大農民淪為農奴,不能離開提馬爾,必須向封建主和國家繳納地租和人頭稅。不願效忠蘇丹的原封建主喪失了土地。阿爾巴尼亞人民被迫改信伊斯蘭教。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落,阿爾巴尼亞封建主的獨立運動不斷加強,從18世紀下半葉起,形成兩個獨立的阿爾巴尼亞帕夏區:布沙特利家族的斯庫臺大帕夏區統治著北半部,阿里·臺佩萊納家族的艾奧尼納大帕夏區統治著南半部。1832年,土耳其人被迫廢除提馬爾制度。19世紀70年代,巴爾幹民族解放運動高漲,1878年,阿爾巴尼亞第一個民族主義組織阿爾巴尼亞同盟成立,提出自治要求。1881年5月,遭土耳其鎮壓。1911年再次起義,8月起義失敗。1912年春,阿爾巴尼亞人民舉行了總起義(見阿爾巴尼亞1912年總起義),同年11月28日,阿爾巴尼亞宣告獨立。

獨立時期(1912~1939)

1913年7月,俄、英、法、德、奧、意六國倫敦會議承認阿爾巴尼亞獨立,但又把它置於6國控制之下。根據會議的決定,阿爾巴尼亞的領土被縮減一半:科索沃劃歸塞爾維亞,北伊庇魯斯劃歸希臘。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阿爾巴尼亞被義大利、塞爾維亞和希臘的軍隊共同佔領。1920年1月。阿爾巴尼亞各界人士在盧什涅召開代表大會,成立了新政府,定都地拉那。阿爾巴尼亞的各種政治力量在國內問題上發生了意見分歧:一派主張維護封建土地所有制,一派主張實行土地改革,發展經濟,為國家的民主化而鬥爭。1922年,地主保守派代表A.索古擔任總理。1924年6月,阿爾巴尼亞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民主力量推翻了索古政府,建立了以F.諾利為首的民主政府。政府頒佈了施政綱領,提出了民主革命的基本要求:在政治方面,要求通過自由的和直接的選舉建立民主制度;在經濟方面,要求根除封建主義,使農民擺脫地主的壓榨與剝削,鼓勵發展民族資本;在外交方面,同大多數國家建立友好關係。同年12月,索古發動政變,推翻諾利政府,建立了獨裁政權,1925年1月,索古宣佈阿爾巴尼亞為共和國,自任總統;1928年9月,他又宣佈阿爾巴尼亞為君主國,自稱索古一世,對內實行反民主政策,對外投靠法西斯義大利。

意德法西斯佔領時期(1939~1944)

1939年4月7日,義大利軍隊佔領阿爾巴尼亞,阿爾巴尼亞人民展開反對法西斯佔領者的鬥爭。1941年11月8日,阿爾巴尼亞共產黨成立(見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在共產黨領導下,阿爾巴尼亞人民結成反法西斯民族解放陣線,展開了武裝鬥爭。1943年9月,義大利投降,德國軍隊取代義大利軍隊佔領阿爾巴尼亞,向解放區發動進攻。游擊隊打敗敵人的進攻,解放大部分國土。1944年10月,在培拉特召開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會議第二次會議;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員會改為阿爾巴尼亞民主政府,由E.霍查擔任總理。1944年11月17日,地拉那解放;11月29日,阿爾巴尼亞全國解放。

人民政權時期(1944~)

1945年12月,以共產黨為首的民主陣線在全國第一次選舉中獲勝。1946年1月11日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成立。1946年實現了工業和主要生產資料的國有化。1947年,實行土地改革。經過4個五年計劃,經濟得到迅速發展。1949年11月23日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1970年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例,已從1948年的8%增長到57%,阿爾巴尼亞由歐洲最落後的農業國變成了社會主義工業農業國,但人均收入仍是歐洲最低的。1976年12月宣佈國名改為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1985年霍查去世,由R.阿利雅接任黨中央第一書記,開始逐步擺脫鎖國狀態,與歐洲國家恢復外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