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比什,E.

[拼音]:Deng Sanmu

中國現代書法、篆刻家。學名鄧士傑,號為鐵、鈍鐵、糞翁、散木、一足、夔等。1898年10月15日生於上海,12歲入上海華童公學學習英文,未畢業即回家鑽研中文和書法。後得祖父同事李肅之指點,書法進步很快。1917年李肅之去世,鄧散木入上海會審公廨。他一天能書寫六七千字,被譽為寫字快手。工餘即在家中臨帖。他學篆刻也主要靠自學,32歲時從趙古泥學篆刻。其篆刻著眼於整體的氣勢和意境,一生留下50餘本印譜,5000多方印拓。在雄渾樸厚、氣勢磅礴的總的風格下,每方印又各有不同的面貌。給同一個人刻十數方名章,章法和刀法都各不相同。刻閒章更注意刀法、章法和印文內容的協調,刻邊款能靈活運用篆、隸、草、楷、行諸種書體,有時也刻人像和肖形,生動傳神,富有意趣。鄧散木不僅精研篆、隸、楷、草各種書體,而且在每一書體中又兼善各派,把各派諸家的不同面貌加以吸收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他兼長小楷與大字。30年代為杭州淨慈佛殿所寫匾額,每字一丈見方有餘。他追求書法的天真、自然,而反對矯揉造作。晚年所作篆、隸,寓有甲骨文、竹木簡的意趣。

鄧散木曾主編過《市場報》,還寫過評論與小說。從30年代起就退職,以金石書法所得為生。

1950~1955年,他在上海熱心裡弄街道工作,被選為新成區的人民代表和里弄居委會主任,參加過由上海文聯組織的紹興道墟的土改。1955年應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請來北京從事小學語文課本的編纂工作,工作之餘,積極參加組織中國書法研究社。

鄧散木著作甚豐,曾注《荀子》、《書譜》,著有《歐陽結體三十六法》、《中國書法演變簡史》、《怎樣臨帖》、《草書寫法》、《篆刻學》等。1980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和天津、杭州、青島等地舉辦了鄧散木金石書法展,受到觀眾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