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女神

[拼音]:Zhixi Junfa

北洋軍閥派系之一。是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出以直隸(今河北)人馮國璋為首領的一派。馮死後,曹錕、吳佩孚繼起為其首領。主要人物有李純、王佔元、蕭耀南、陳光遠、蔡成勳、孫傳芳等。主要地盤有江蘇、江西、湖北三省。馮國璋原是袁世凱的親信將領,1912年9月任直隸都督,次年被派南下鎮壓國民黨人發動的二次革命,攻佔南京,其部屬駐守長江下游一帶。1917年7月張勳復辟失敗後,馮國璋到北京繼任總統,其部下曹錕、李純、陳光遠、王佔元分別任直隸、江蘇、江西、湖北等省督軍,構成了直系的基本勢力。

直系在英美帝國主義的支援下,同以段祺瑞為首的皖係為爭奪中央政府的權力展開了激烈的鬥爭。1918年8月,皖系操縱的安福國會選徐世昌為總統,取代了馮國璋的職權。次年12月馮病死,曹錕、吳佩孚成為直系首領。他們一面迎合全國人民的和平願望,反對皖系軍閥武力統一的內戰政策;一面利用人民的愛國熱情,揭露皖系的媚日賣國行動,贏得了輿論的支援。1920年7月同奉系首領聯合發動了直皖戰爭,在京漢線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等地打敗了皖系軍隊,與奉系一起控制北京政府。

直皖戰爭後,直奉之間在地盤和權力的分配上,矛盾日益尖銳,導致1922年4月爆發首次直奉戰爭。雙方在北京附近開戰,結果奉軍戰敗,退出關外。直系控制北京政權後,仍採用消滅異己勢力,推行武力統一的政策。先打起“恢復法統”的旗號,驅逐徐世昌,扶出黎元洪覆任總統。繼而策動廣東的陳炯明發動軍事政變,驅逐孫中山出廣東。同時向外地伸張勢力,派楊森督川,孫傳芳督閩,沈鴻英督粵。1923年吳佩孚製造了屠殺京漢工人的“二七”慘案。6月曹錕在京驅逐黎元洪,10月經賄選竊踞總統職位。直系由此而聲名狼藉,財政經濟狀況也日趨惡化。

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國民革命興起,孫中山同奉系和皖系勢力的反直系“三角同盟”發揮一定的作用。直系內部四分五裂,直系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醞釀推倒曹錕統治,並同奉軍祕密聯結。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雙方在山海關、熱河激戰。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吳佩孚腹背受敵,主力被殲滅,率殘部倉皇南逃。11月3日,戰爭結束。馮玉祥將所部改稱國民軍,並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事。但奉系扶持段祺瑞出臺主政。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北京政權實際上被奉系首領張作霖控制。

原屬直系的浙江督軍孫傳芳,為抵制奉系控制長江下游,1925年10月和省長夏超、閩督周蔭人發出反奉通電,並組織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自任總司令,派兵進攻上海,沿滬寧路擊潰奉軍,佔領南京、徐州,從此以東南五省首領自居。吳佩孚乘孫傳芳反奉機會,到漢口自稱蘇、浙、鄂、贛、川等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委任蕭耀南為鄂軍總司令,重新糾集直系勢力。至1926年6月北伐戰爭前夕,吳佩孚擁有兵力約二十萬人,佔據湖南、湖北、河南和陝西東部、河北南部,控制著京漢鐵路。孫傳芳擁有兵力約二十萬人,佔據著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省。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在工農革命運動支援下,先在湖南、湖北消滅吳佩孚的主力,接著在江西、福建擊潰孫傳芳軍隊。不久,直系軍隊的殘部也分別被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