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穀樑傳

[拼音]:Zhang tianshi

五斗米道創立者張陵及其後代世襲嗣教者的通稱。天師之號,見於《莊子·徐無鬼》,為有道者之極稱。漢末張陵創教,自稱太上老君降命為天師,故世稱張天師,其教亦稱天師道。置二十四治(即教區),其中陽平治為各治之首,類似中央教區,制“陽平治都功印”(見彩圖),連同“三五斬邪雌雄劍”和經籙,為象徵天師掌教權威之法器,規定“紹吾之位,非吾家宗親子孫不傳”。陵傳子衡,稱嗣師;衡傳子魯,稱系師。傳說第四代孫張盛由漢中(今屬陝西),徙居江西龍虎山,世代相傳,子孫嗣教者均稱天師,而尊張陵為第一代天師。四代以後史載較著者有:

(1)三十代天師張繼先(1092~1127)。九歲嗣教,十二歲奉召赴闕,答宋徽宗問修丹之術曰:“此野人事也,非人主所宜嗜。陛下清靜無為,同夫堯舜足矣。”徽宗,賜號虛靖先生。元武宗、順宗都曾加封。

(2)三十五代天師張大可(1218~1262)。十二歲嗣教。南宋嘉熙三年(1239)賜號觀妙先生,敕提舉三山符籙兼御前諸宮觀教門事。

(3)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十九歲嗣教,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召見,特賜玉芙蓉冠,組金無縫服,賜號演道靈應沖和真人,命主領江南道教。

(4)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1316,一說1317)。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嗣教,大德八年(1304)授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武宗即位,特授正一教主嗣漢天師太玄輔化體仁應道大真人號,主領三山符籙,掌江南道教事。

(5)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明洪武元年(1368)入賀朱元璋即位。太祖謂宰臣曰:“元人不知義理,稱為天師,夫天豈有師!”遂改授正一嗣教真人號,賜銀印,秩視二品。

張正常曾撰《漢天師世家》,記述漢天師張陵迄四十一代張正言之譜系,明太史宋濂作序;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刪校增次,並作後序。越200餘年,五十代天師張國祥又增補從洪武迄嘉靖凡八代事蹟,止於四十九代張永緒。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收入其奉旨校刊之《萬曆續道藏》。自五十代天師張國祥迄六十一代張仁晸之譜系,記於六十二代天師張元旭所作《補天師世家》,傅勤家《中國道教史》曾予轉載。清《續文獻通考》又輯錄有五十二代至六十二代天師事蹟。清廷崇佛抑道,乾隆改授正一真人秩以五品,禁止真人差委法員往各省開壇傳度,限龍虎山天師府統率本山道眾,停止朝覲等。道光年間,取消正一真人稱號,終止了朝廷和正一道的關係。但正一道內部仍按傳統教法續演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