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亞泰,F.

[拼音]:qiangdan

[英文]:cartridge

從槍管內發射的彈藥。用於射擊暴露的有生目標和薄壁裝甲目標等。俗稱子彈。槍彈按配屬槍種,可分為手槍彈、步機槍彈和大口徑機槍彈等;按作用效果,可分為普通彈、穿甲彈、燃燒彈、曳光彈、爆炸彈等,另外還有穿甲燃燒彈、燃燒曳光彈、穿甲燃燒曳光彈、空包彈、教練彈和各種試驗彈等;通常稱口徑在6毫米以下的為小口徑槍彈,在12毫米以上的為大口徑槍彈。

結構與效能

槍彈由彈頭、 發射藥、 彈殼和底火構成(圖1)。 底火用來點燃發射藥。高溫高壓的火藥燃氣,高速膨脹,將彈頭射出槍膛。高速飛行的彈頭可直接殺傷或破壞目標。為保證彈頭在空氣中飛行穩定,旋轉穩定的彈頭長度一般不超過口徑的5.5倍。同一槍械所使用的各種彈頭,應儘可能與主用彈具有良好的彈道一致性。彈殼將各個元部件聯成一個整體,盛裝發射藥,密封防潮,並使槍彈在膛內定位;發射時還能密閉火藥燃氣,保護彈膛不被燒蝕。

普通彈

是多數槍械的主用彈藥。它的金屬彈頭殼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塑性,內裝鉛心或帶鉛套的鋼心(圖2a、b、c)。 鉛易於變形,可減少彈頭對槍膛的磨損。採用淬火鋼心和鉛心的複合式彈心,可提高彈頭遠距離的侵徹效能。普通彈對有生目標的殺傷效果,取決於命中目標時的動能,以及對目標傳遞動能的多少和快慢。若彈頭的存速高,動能大,而且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將較多的能量傳遞給目標,則其殺傷效果就大(見終點彈道學)。步槍和機槍的槍彈,為減小空氣阻力,保持彈道低伸和對目標的作用效果,彈頭前部銳長帶尖,有的還帶有尾錐。手槍彈的射程較近,為使被命中的目標儘快喪失戰鬥力,彈頭前部圓鈍,近於半球形。

曳光彈

彈頭尾部裝有曳光劑(圖2d),發射時通常靠膛內火藥燃氣點燃,飛行中形成光跡顯示彈道,用來指示目標、試射以修正彈著點或施放訊號。

穿甲燃燒彈

彈頭殼內裝穿甲鋼心和燃燒劑(圖2e),主要用於射擊薄壁裝甲目標,是大口徑機槍的主用彈藥。當彈頭碰擊目標時,靠衝擊動能穿透裝甲,並使燃燒劑發火,引燃裝甲後面的易燃物。

爆炸彈

有時間爆炸彈和觸發爆炸彈兩種,主要用於射擊薄壁儲油器、飛機等低強度的易燃目標,使其爆炸燃燒。(圖2f)表示一種瞬發爆炸彈頭,也是觸發爆炸彈頭的一種。內裝炸藥、雷管、侵徹管、曳光管等。彈頭擊中目標時,侵徹管內腔的空氣被壓縮,溫度升高,使雷管起爆並引爆炸藥。曳光管除了顯示彈跡外,並能在達到一定時間後引爆炸藥,使未擊中目標的彈頭在空中自毀。這種彈由於受結構尺寸的限制,僅用於大口徑機槍。

簡史

早期的前裝滑膛槍,使用黑火藥發射鉛鑄的小球形彈丸。為了提高射擊精度和射程,歐洲從15世紀開始在前裝線膛槍中試用了卵形彈。16世紀後期,為簡化裝填並比較準確地控制發射藥量,出現了將發射藥和彈頭包在一起的紙殼彈。1849年在法國出現了一種米涅彈頭,它前裝方便,發射時挖空的彈頭尾部擴張嵌入腔線,改善了武器的閉氣性。

19世紀初,發明了含雷汞的擊發火帽。1812年在法國出現了把彈頭、發射藥和底火用紙彈殼連在一起的定裝式槍彈,簡化了線膛槍的後裝操作,射速明顯提高。19世紀中葉以後,使用了金屬彈殼,進一步改善了彈殼的閉氣效能,提高了彈頭初速,並使後裝槍得到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由於彈頭運動速度的提高,鉛的強度已不能保證彈頭在膛內的正常運動,1875年首先在瑞士出現了帶殼的彈頭。彈殼和彈頭殼最初大都採用黃銅製造,以後也採用了低碳鋼或覆銅鋼。1886年法國在槍彈中首次使用了無煙火藥。無煙火藥威力大,殘渣少,使槍彈進一步提高初速和減小口徑成為可能。19世紀末期出現了流線形彈頭,改善了外彈道效能,增大了射程。

輕、重機槍和衝鋒槍出現後,種類繁多的槍彈不利於軍工生產和戰場補給;而且,大威力的步機槍彈,後坐力大,連發精度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蘇等國研製成功了威力和尺寸介於手槍彈和步機槍彈之間的中間型槍彈,為簡化彈種,統一班用武器彈藥創造了條件。1953年12月,北大西洋條約組織宣佈選定美國7.62毫米T65槍彈為標準槍彈,實現了北約各國步槍、機槍彈藥的通用化。1958年美軍開始試驗5.56毫米小口徑槍彈,這種彈彈頭輕、初速高、動能大、彈道低伸,武器後坐力也較小。且命中目標容易失穩翻滾,併產生變形或破裂,能量釋放率較大,致傷效果比普通口徑槍彈大得多。1980年10月,北約選定比利時5.56毫米SS109槍彈為標準槍彈。1974年蘇聯也定型了使用5.45毫米槍彈的班用槍族。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開始研製無殼彈,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技術上取得很大進展。聯邦德國於1969年開始研製的4.7毫米無殼彈,全彈重量僅為5克,不僅可以大幅度提高單兵攜彈量,還可以大量節約金屬,改善武器效能。此外,一些國家還在積極採用新結構,應用新材料,研製其他新型槍彈,以便進一步提高槍彈的效能。如脫殼穿甲彈、鎢心彈、鈾心彈、箭形彈、多頭彈、U形彈、空心彈和火箭槍彈等。

參考文章

為什麼雨來機智地躲過敵人的槍彈中國史擊針後裝槍彈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