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金銀器

[拼音]:Junshuo

中國近代思想家章太炎的哲學論文。原為《儒術真論》的附錄。寫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同年秋髮表在《清議報》第28~30冊上。

《菌說》的主旨是宣傳進化論思想,批判宗教有神論。文中指出:宇宙萬物都由原子組成。物質的“相易相生相摩,漸以化為異物”。生物是“遞變”地從草木進而生蜃蛤水母,再遞進“為甲節,為脊骨,復自魚以至鳥獸而為猿、狙、猩、狒,以至為人”。文章還根據進化論思想,論證了人們的主觀努力和團結奮鬥對於國家、民族禦侮圖存具有的重要意義。

《菌說》批評了譚嗣同的《仁學》中一些宗教唯心主義觀點,認為譚嗣同把以太混同於佛教的“性海”是錯誤的,因為以太“即傳光氣”,是有形的物質,其實質即是原子,與邈無倪際之“性海”有本質區別。篇中還依據生物進化論,明確地批判了神創論,說:地球上的生物和人類,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自己進化的結果。

《菌說》力圖以近代自然科學知識解釋自然現象,基本傾向於唯物主義。但它強調萬物的進化由精神決定,也有唯心主義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