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義邏輯

[拼音]:Hou Wailu

中國歷史學家。原名兆麟,又名玉樞,自號外廬。山西省平遙縣人。1903年2月6日(清光緒二十九年正月初九)生於平遙縣西王智村,1987年9月14日病逝於北京。出身於書香人家,自幼習四書五經。1922年到北京求學,分別考入北京法政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兼攻法律和歷史。1927年赴法留學,入巴黎大學。1930年,侯外廬經莫斯科回國。初在哈爾濱法政大學任教授,講授經濟思想史等課程。“九·一八”事變後,輾轉回到關內,在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等校任教授。抗日戰爭期間他在重慶一面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一面從事學術研究,相繼出版了《中國古典社會史論》(後改名《中國古代社會史論》)、《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和《中國近世思想學說史》等重要著作,在中國古史和思想史研究領域內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主任、西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等職。“文化大革命”後,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所長。

侯外廬堅持應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中國歷史,對上下幾千年的社會史和思想史做了廣泛、深入的研究,著作巨集富,自成體系,開創了一個獨具特色的學派,其主要特點是:

(1)注重對歷史做整體的、動態的研究。

(2)依據馬克思主義探討中國文明的起源與古代社會的發展路徑。指出“亞細亞的古代”不同於以希臘為代表的“古典的古代”的原因在於後者是國家取代家族的革命,而前者則是國家混合在家族中(即“社稷”的維新)。而氏族制的遺留,規定了國民思想的晚出以及偏重於倫理道德的賢人作風;舊傳統遂又成為阻礙歷史前進的巨大惰力。

(3)皇權壟斷的土地所有制(即土地國有制)是秦漢以來中央集權的專制主義以及定於一尊的封建思想的社會根源。

(4)與土地權力相聯絡,皇族地主佔據了封建社會整個階梯的頂端。豪族地主既有支援皇權的一面,又有對抗皇權的一面。庶族地主則更多地擁護皇權。豪族地主與庶族地主彼此勢力之消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封建社會不同時期政治、經濟以及思想文化發展的特點,也是封建社會從前期向後期轉變的一個重要標誌。

(5)對思想史的研究,注重批判維護封建主義的正宗思想,更注重發掘不為人所重視的“異端”思想和哲學史上的唯物主義傳統。

(6)強調以法典作為歷史分期的標誌。如從奴隸制社會進入封建制社會是以秦漢之際一系列法律形式為標誌;唐代的兩稅法是封建社會從前期向後期轉變的標誌,明代的“一條鞭法”則是封建社會進入晚期的標誌。

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社會史論》、《中國封建社會史論》、《蘇聯歷史學界諸論爭解答》、《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中國近世思想學說史》(上、下卷)、《中國思想通史》(與杜國庠、趙紀彬、邱漢生等合著,五卷)、《中國思想史綱》(上、下冊)、《宋明理學史》(上、下卷)、《韌的追求》(回憶錄)等。

侯外廬長期擔任中國史學會理事。晚年,擔任中國哲學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孔子基金會名譽顧問、《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編輯委員會主任等。他還曾當選為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常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