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

[拼音]:Han Shangyi

中國電影美術設計師。浙江省上虞人,1917年11月4日生於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從小喜愛美術,曾就學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美術教師進修班。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8年去武漢考入由郭沫若任廳長的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美術科,從事抗日宣傳活動。1940年轉入中國電影製片廠開始從事電影美術設計。他最初參加拍攝《東亞之光》(1940)等影片時在藝術上還處於摸索階段,到拍攝《還我故鄉》(1945)時,已能較好地掌握電影美術的特性。這期間他還兼任話劇、歌劇的舞臺美術設計。1946年回到上海,在崑崙影業公司擔任《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等影片的美術設計。1949年後,轉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先後擔任《上饒集中營》(1951)等20多部影片的美術設計。他的美術設計既有大筆觸的寫意,也有精雕細刻的寫實,追求虛實結合,強調戲劇節奏和藝術氣氛,構圖和諧,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如《林則徐》(1959)以簡練的筆觸著力於場景的概括,強調戲劇氣氛;《聶耳》(1959)中誇張的色彩和構圖以及大幅度的場面排程,增強了電影的表現力;《枯木逢春》(1961)山水畫般的景色設計,富有江南的地方特色;《白求恩大夫》(1965)以平凡的場景追求渾厚自然、樸素真實的風格:《從奴隸到將軍》(1979)注重形像對比、時代特徵和地方特色;《南昌起義》(1980)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歷史真實感;《子夜》(1981)由於體現出時代的特色,內外景銜接自然,實景的選擇和加工與人物身份諧調,獲得第2屆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獎;《雷雨》(1984)的場景真實而富有個性特點。除創作外,他還重視電影美術理論的研究,出版了《論電影與戲劇的美術設計》、《電影美術漫筆》、《電影美術散論》、《電影美術造型》等。先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副廠長、總美工師。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