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美術

[拼音]:Tunisi wudao

[英文]:dance of Tunisia

突尼西亞位於地中海中部的交通要道。很早以前,這裡的土著柏柏爾人已有了自己的文化。後受到希臘、羅馬文化的影響,8世紀以後,逐漸阿拉伯化,形成以阿拉伯伊斯蘭文化背景為主,彙集多種文化源流的舞蹈。

北方的突尼西亞舞蹈,多以單人舞或主輔分明的雙人舞形式出現,是城市家族性節日“阿烏達”不可缺少的節目。在中、南部及克爾克納群島和傑爾巴島,流行集體舞。戈哈桑和沙漠地區的戈布冬部族、戈戈部落是這許多集體舞的發源地。

突尼西亞女子舞蹈,與其他北非國家的女子舞蹈一樣,都是以扭動胯部為最顯著特徵,基本動律是胯部做波浪式擺動,手、腳與之配合,動作幅度較大。一般身著寬大齊踝長袍,臀系一束白毛線,結穗垂於兩側。男子舞蹈以腳下的跺踏和腿部的蹲、伸為主要特點,一般不動胯。通常穿長袖白上衣和齊膝白袍。伴奏樂器為嗩吶、大鼓和達拉布卡鼓,有時配有歌唱,節奏明朗歡快。

著名的舞蹈有罐舞,一女子頭頂一個或數個長頸雙耳罐,在由緩慢到急促的音樂節奏中,即興做出扭動胯部的高超技巧;罐舞也常表演姑娘們在井邊汲水時與小夥子們嬉戲的內容。茲加哈雙人舞,是在農村的節日裡由男子表演的舞蹈,4人持刀對擊,表現他們英武、勇猛的氣概。中南部沙漠地區還有男子的撒哈拉舞和女子的阿爾克洛卡舞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突尼西亞舞蹈藝術有了更大的發展,它不僅儲存了豐富多采的傳統民間舞蹈,還創作了形式多樣、民族特色濃郁、內容新穎的新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