縑帛文獻

[拼音]:wenxian yanjiu

[英文]:document research

根據一定的目的和課題,通過蒐集和分析書面或聲像資料而進行的探討。亦稱文獻法。它的主要特點是:

(1)間接性。即文獻研究處理的資料是間接性的第二手資料。

(2)歷史性。即文獻研究處理的資料一般是反映歷史狀況的資料。

(3)無反應性。它不直接接觸研究物件,不會產生研究的“干擾效應”,在研究過程中不會使研究物件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改變原有的狀態。文獻研究是史學、哲學和早期的社會科學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

文獻的來源與種類很多,一般來說,可分為:書面材料,如報刊、書籍、公文件案、個人檔案書信等;統計資料,如統計報表、資料資料等;影象文獻,如電影、電視、錄相、照片等;有聲文獻,如錄音磁帶、唱片等。社會學中的文獻研究主要有:

(1)歷史文獻研究;

(2)統計文獻研究;

(3)內容分析。

歷史文獻研究

進行觀察與分析的主要資料來源是歷史記錄。依據資料的性質和來源,可將歷史文獻研究分為個人文獻研究和非個人文獻研究。個人文獻研究類似參與觀察法和個案研究,它利用個人的信件、日記、家史、傳記等材料對個人生活史和家庭史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W.I.托馬斯和F.W.茲納尼茨基合著的《波蘭農民在歐洲和美國》一書就主要利用個人信件,是社會學個人文獻研究的範例。非個人文獻研究是一種歷史-比較研究的方法。許多社會學家曾使用這種方法對社會歷史的演變進行巨集觀考察。例如,M.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就是利用理論文獻、歷史資料、報刊、雜誌和官方檔案所作的研究範例。歷史文獻研究多采用分類法、比較法和定性分析。

統計文獻研究

這是社會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是定量研究。一般是利用官方和半官方的統計資料。法國社會學家É.迪爾凱姆的《自殺論》(1897)就是統計文獻研究的範例。迪爾凱姆通過查閱和分析歐洲幾個國家的大量統計資料,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自殺率的差異進行了因果分析,發現了使自殺率改變的原因。

內容分析

是對文獻內容作客觀的、系統的、量化的描述和分析。內容分析主要使用書面文獻。例如,要比較50年代和80年代的社會輿論所關注的問題,就可以採用對這兩個時期的報刊文章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文獻研究的一般步驟

主要有:

(1)明確研究課題,確定文獻蒐集和描述的範圍。這裡的文獻範圍主要指文獻的內容範圍、時間範圍和文獻的類別。

(2)做好蒐集和描述文獻的準備。即取得與掌握有關文獻的單位或個人的聯絡,設計文獻的蒐集和描述大綱。

(3)蒐集文獻。

(4)整理和描述文獻,主要包括分類和簡單的定性與定量分析。

文獻研究的優缺點

有些資料無法通過直接觀察和調查、訪問獲得,因此在社會學研究中必須利用文獻資料。主要優點是:

(1)作為一種探索性研究方法,幫助瞭解有關問題研究的歷史和現狀,形成有關問題和研究物件的某種一般的整體印象;幫助確定研究課題,提出研究假設,避免重複性的無效勞動;幫助瞭解研究物件的來龍去脈,獲得現實研究的比較資料。

(2)作為一種獨立的、完整的、非輔助性的研究方法,幫助認識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主要缺點是:

(1)文獻不能提供完全的資訊。

(2)文獻缺乏標準的形成,很難進行對比分析和定量分析。

(3)易於出現樣本偏差。研究者應注意文獻的準確性與可靠性。